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阅读

援藏德语导游,他们的青春在雪域高原绽放

大家好,关于援藏德语导游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他们的青春在雪域高原绽放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援藏德语导游,他们的青春在雪域高原绽放

1、最美时光挥洒在雪域高原

2、——记山西省大同市中国国际旅行社援藏导游杨蕴婧

3、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年华。来自山西大同的“全国模范导游员”——援藏德语导游杨蕴婧的青春年华就像雪莲绽放在祖国西藏高原上。杨蕴婧九次援藏,西藏所有的旅游线路遍布着她的足迹,留下了她的喜悦和汗水。

4、选择援藏无怨无悔

5、杨蕴婧与西藏结缘是在2007年。这一年,她站到了人生十字路口,一条路是去德国做交流生,一条路是做一名援藏导游。她坚定不移地选择了援藏。她说:“不是冲动,是内心的选择。”她在援藏的路上一走就是9年。

6、艰苦的条件、高原缺氧、各种应急应对,杨蕴婧都没有畏难。9年中,她先后接待近200个德语团队,接待国外游客近3000人次,最忙时一个月有27天带团。有时候,她一个月要几上珠穆朗玛峰,到达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很多国际游客对她的评价极高。就在前不久,客人在意见簿留言中写道:他们在西藏遇到杨是最难忘的,恐怕再也遇不到比杨蕴婧更好的导游了。

7、杨蕴婧所在的受援单位是西藏圣洁导游服务中心,她经常被派出完成特别任务。有的旅行社遇到棘手的“救火”任务首先想到的就是杨蕴婧,有的组团社指名邀请杨蕴婧带团。

8、2007年,一位来自奥地利的老奶奶,在日喀则地区一家酒店内不小心摔倒,导致颅内积水,需要住院治疗。在拉萨期间,旅行社委派杨蕴婧24小时陪护。杨蕴婧把她当作自己的亲人照顾,在机场离别的那一刻,老奶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9、2014年,一位德国游客高原肺水肿住院,虽然她的男友陪在她身边,可她夜里还是会给杨蕴婧打电话:“你不在,我就会害怕,无法入睡。”杨蕴婧立刻赶到医院,坐在病床对面的长椅上陪伴她入睡。天亮后杨蕴婧继续上团。

10、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生病是难免的。有一次生病,杨蕴婧白天带团,晚上打点滴,当她带着20多人的旅游团上布达拉宫的台阶时,实在没力气,她就用自拍杆作拐杖。这个细节被细心的游客发现并深受感动。临别时几乎所有团队成员都是含着热泪拥抱告别的。

11、九次援藏收获美誉

12、很多外国游客来西藏,不仅是观光,更希望了解西藏的文化。导游在这方面可以发挥文化使者的作用。

13、杨蕴婧全身心地学习和研究了西藏的历史、风土人情、藏传佛教文化。一次,面对个别外国游客的不理解,杨蕴婧请游客仔细观察西藏人民幸福自信的神情后,认真地说:“生命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不同,我们不能站在一个高度,去俯视和评价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内心的富足平和也是人生的喜悦,不可以一概而论,仅仅用物质来衡量。”一席话让所有的客人折服。

14、杨蕴婧将人生最美的时光挥洒在雪域高原。她先后多次获得了省部级以上表彰,其中包括“全国模范导游员”“全国援藏导游员西藏自治区先进个人”“全国援藏导游员先进个人”“山西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最美导游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15、杨蕴婧九次援藏,谱写出无言的青春之歌,在美丽的青藏高原奏响。(本报记者李志刚)

16、把青春献给第二故乡

17、——记河南省开封市导游服务中心援藏导游郭大海

18、“不好意思,我现在还在带团,晚一点我们再联系是否可以?”9月1日下午,对于记者的采访要求,河南省开封市导游服务中心援藏导游郭大海简练而不失礼貌地在电话那头回复。

19、晚上九点钟,郭大海拨通了记者的电话,他说,下午一直在忙碌,直到所有游客都安顿好后,才能安心地找个地方坐下来,讲述自己的援藏故事。

20、说起西藏,浮现在很多人脑海中的标签大致是“高原反应”,或是“靠近天堂的地方,处处是美景”……已经多次进藏的郭大海给记者的回答是:“把青春献给西藏是我一生的骄傲。”

21、郭大海回忆说,到西藏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高原反应。“刚到阿里时,经常胸口闷得难受,头也像炸裂般的痛,根本睡不着觉。”郭大海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才逐渐适应了高原环境。

22、然而,高原反应之外的其他挑战也接踵而至。“担任援藏导游的一大挑战是在短时间内熟悉西藏独特的历史、文化、宗教等。”郭大海介绍,援藏之前,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西藏;援藏期间,他利用闲暇时间通过景点踩线向当地群众及喇嘛了解西藏风土人情,不断丰富自己对西藏的了解。

23、“在西藏带团的艰苦程度是一般导游难以想象的。”郭大海提到,“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为保存体力,人们在旅游中都尽量少说话。”而导游却不能少说话,郭大海一路上几乎不能停止说话,除了提醒大家怎样保护身体,还要想方设法地调动游客的兴趣,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忘掉一些身体的不适。

24、郭大海介绍,西藏的景点分布分散,长线团更为辛苦,郭大海告诉记者说:“旅游旺季时,我们往往是一个团连一个团,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陪客人徒步行走、经受高原紫外线更是家常便饭。”

25、提起感触最深的一次接团,郭大海记忆犹新。有一次带着客人徒步转神山,团里有一个73岁的印度老人突然产生了严重的高反,引起了尿路阻塞和多种并发症,他和领队连夜把老人送往医院,经过孔雀河谷的那段路全在山崖上,一路上,弯道多且颠簸,为保证司机师傅安全行驶,郭大海通过向司机学藏语提神。第二天上午11点多老人手术成功,郭大海和尼泊尔领队安顿好老人后,一早追赶团队,十几天后,客人康复,他和领队再一次到普兰医院,并把老人送到樟木。在中尼友谊桥头,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拥抱着郭大海说,“感谢你Richard(郭大海的英文名字),感谢中国。”

26、“说实在的,我那会儿突然感到作为一名导游责任重大,能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尽一份微薄之力很自豪。”这次接团极大鼓舞了郭大海的信心,也让他更加热爱援藏导游这个职业。

27、与郭大海的交谈中,不难发现他对西藏的热爱。郭大海表示,从2004年第一次来西藏参加全国导游援藏工作,到现在已经13年了,感受最深的就是西藏变化很大,发展速度很快。

28、“马路越来越宽了,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崭新的机场,奇迹般的高原铁路。就连阿里都修了柏油路,星级宾馆建了好多。”郭大海对西藏喜人的变化如数家珍。

29、“从2014年开始,国家旅游局为援藏导游员在西藏拉萨购置了公寓,援藏导游员的住宿条件越来越好。”郭大海说,“回想援藏的工作经历,让人心潮澎湃,自豪无比。美丽的西藏,我的第二故乡;把青春献给你,是我一生的骄傲。”(本报记者邢丽涛)

关于援藏德语导游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