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常识

高考古诗歌鉴赏答题模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

阅读和欣赏古诗词主要有三个方面:

1、了解古诗词的流派、风格、流派。

高考古诗歌鉴赏答题模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

2.欣赏古诗词的内容和技巧(意象、语言、情感、技巧)。

3.古诗词鉴赏题怎么做。

欣赏的核心是审美,即对作品的审美要素进行探索,以达到某种审美享受。鉴赏的目的是通过理性思维来评价诗歌的品质。古诗词鉴赏能力涉及古诗词阅读理解、文化常识、审美感知、艺术技巧、语言修辞、背景材料、作者生平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可以在一夜之间实现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欣赏古诗词就没有规则和方法可循。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 古诗的流派、风格和流派

古典诗歌有一个庞大而僵化的系统,其子系统下有各种各样的分支。欣赏古典诗歌,首先要了解该体裁的特点,但“诗、词、乐”等不同的体裁、门类,其形态和诉求不同,自然也就有不同的欣赏方法和侧重点。也有不同。马苏。

(一)诗歌

更正统,更优雅,更严谨。它出现最早,是诗歌的主流。所有诗歌都写于唐代之前,并在唐代达到顶峰。唐代以后的宋词也很有特色,有苏轼、陆游等著名作家,但总体上不如唐诗。明清诗词更甚。

1.诗歌分类。诗歌按内容分为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等)和抒情诗(《琵琶行》等)。诗歌按形式和体裁分为古体诗(又称“古体诗”)和现代体诗(又称“金体诗”)。 “古诗”和“现代诗”的名称起源于唐代。唐人把此时出现的新格律诗称为“现代诗”,把唐以前格律限制较宽松的诗称为“古诗”。因此,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诗”。《诗经》 《楚辞》、乐府诗(《古诗十九首》 《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等)、乐府诗,属于“宋体”的一种。标题中带有“案”字的《——》,行、调、咏等诗词(《陇头歌》 《蒿里行》 《西洲曲》 《白头吟》等),以曹甫、陶渊明为代表的建安诗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旧诗”是由民歌发展而来的,如谢灵运等,唐代以来的许多诗歌都是文人墨客模仿杜甫等古诗风格所写的。形式比较活泼、自由,有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混字等,押韵、对仗、对角线等韵律限制较少。

“现代诗”在唐代才出现,主要分为押韵诗和绝句诗两种。律诗的主要特点是八行四联。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下联”,五、六句称为“颈联”,第七句称为“颈联”或八句。句子称为“尾联”。 “颌联”(第3句或第4句)和“颈联”(第5句或第6句)必须是对立的,其他联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偶数句(第2、4、6、8句)必须押韵且必须押韵(即阴平-何阳平ˊ)。其他句子可能押韵也可能不押韵。五个字称为五法,七个字称为七法。

绝句的主要特点是有四句。偶数个句子(两个或四个)必须押韵。其他句子可能押韵也可能不押韵。对立更灵活。它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整个句子的对立面。它可以是前联或后联的反义词。绝句实际上是一首普通诗的一半。古代文人喜欢将四句逐句作为一部作品来背诵。因有时无人一起背诵,四句独立成篇,故又称“飞句”、“断句”。和“短句”。五个字称为“绝对”,七个字称为“绝对”。

即古诗比较灵活,现代诗比较僵化。不同的姿势需要不同的观察和聚焦方式。唐以前都是古诗,唐以后也有古诗。唐代以前没有现代诗,唐代以后才有。

2.诗歌风格和流派。传统诗歌风格主要有两种:一是“现实主义传统”,以《三吏》为代表,代代相传,从汉乐府到建安诗人陶渊明、杜甫、白居易;它已经代代相传。宋、元、明、清各朝代。其特点深刻而尖锐,反映现实生活和人民疾苦。

二是“浪漫主义传统”,以屈原《三别》为代表,李白、李贺、苏轼、陆游、龚自珍等人继承。特点是想象力丰富而独特,大胆夸张,注重表达主观情感。

所有成熟的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风格是指诗人在取材、思想感情、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创作特点。比如,陶渊明厌恶官僚,崇尚田园,语言平实;李白,清雅狂放,怨气冲天;杜甫,忧郁暴躁,忧国忧民;李贺,想象力新颖,宏大的艺术视野;如王维诗情画意的艺术理念。了解诗人的主要风格为欣赏奠定基础,让你了解他的语气。

几位风格相似的诗人组成一个“流派”。唐诗有两个主要流派。

第一个是“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人为代表。描绘壮丽辽阔的边疆景象,表达驰骋沙场立大功的雄心壮志,或慷慨从军、抗敌抗侮的爱国情怀,以表达悲伤或反映悲伤为特征。或怨恨。被征服的丈夫和妻子的失踪,生活的艰辛,以及唐帝国的各种内部矛盾。边疆诗人的作品豪放、充满激情,激励人们坚持不懈。

二是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派”,继承了魏晋南朝田园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其中包括陶渊明、谢灵运、谢家等。赵先生和赵先生有着共同的主题,形成了一个具有相似主题、内容和艺术风格的群体。他们的诗描写自然田园风光,返璞归真,抒发嬉戏兴致的情趣,抒发一种闲适淡雅的隐逸之情。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悠远悠闲,山水描绘细腻生动。

(2)词语

1.词语的含义。它起源于隋唐时期的民间诗词,盛于宋代。由于词比押韵诗更通俗、活泼,节奏限制较少,故又称“诗语”、“长短句”、“乐府”等。

2.语言要素。词有“词牌”和“词名”如《兵车行》,词牌是“念奴娇”,词名是“赤壁乡愁”。 “词牌”原是歌曲或乐谱的名称,表示演唱的方式或词句的声调,后失传,现泛指词句的形式节奏(句数、词数)。词等)。 ) 字。同一词牌的词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句子数和单词数。因此,写字又称为“填字”,即按照固定的格式填入单词和句子。一首诗称为“一曲”(音乐术语),分为上层和下层(歌曲)。

3.词语分类。按字数分为“小灵”(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龙调”(91字以上)。

4.语言风格和体裁。词分为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派”和以刘墉、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的“雅派”。豪放派的作品气势豪放,艺术意念雄浑,狂野宽广,志向高远,刚烈狂野,深沉悲壮,充满崇高的情感和志向,最给人以一种亲切的感觉。的积极力量。

雅派的作品委婉含蓄,缠绵含蓄,飘逸飘逸。风格或苍凉孤寂,或轻快活泼,或悲别离别,或深怨幽怨。雕刻精细,题材狭窄。他们常写个人经历和男女感情,有时也通过写风景将情感与风景结合起来。

(3) 歌曲

1.歌曲的意思。它是起源于民间传说,仅次于诗、抒情诗的一种诗歌体裁,在元代达到鼎盛。故有“唐诗、唐词、原创音乐”之说。

2.音乐的分类。歌曲分为歌剧作品和五曲。歌剧作品为原歌剧,重击包括套曲(相同宫廷音乐旋律连成一体)和小令(小令为独立音乐,如马致远的《蜀道难》)。关于歌词,“Korei”(58个字符或更少)有不同的概念。

3.音乐元素。有“宫调”、“曲牌”、“曲体”。比如马致远的《梦游天峔吟留别》,《月调》是《宫调》,《天镜煞》是《曲牌》和《秋丝》。 ”是“库提”。锣调是一种表示音乐的音高、强度、情感的音乐模式,类似于现代的G键、F键等。曲牌也称为歌曲,与词牌一样,指乐谱,规定歌曲的句子数、单词数和韵律。每首宫歌包含多首歌曲,每首歌曲又属于一首宫歌。曲又名“辞语”,因为曲比歌词活泼、自由、口语化,甚至还有配角。

2.欣赏古诗词的内容和技巧

古诗词的欣赏一般从形象、语言、情感、技法四个方面入手。

(一)欣赏诗歌意象之美

1.掌握诗歌共有的意象(暗示)

所谓“意象”,就是诗中渗透着作者主观感受的艺术形象,在诗中具体表现为“名词”。 “意”指情感,“象”指事物、形象。一切客观的外物只有被诗人的情感所渗透,才能获得灵气和生命。月亮不是一个形象,但《我把悲伤寄给明月,追到夜晚》中的“明月”是一个形象,因为这里的“明月”是受托使者的化身。诗人的思念和祝福。花鸟不是图像,但《思时花泪离鸟恨》中的“花鸟”却是图像,因为它们饱含了作者爱与爱的“情感”。眼泪。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讨厌分手。 ”

古诗词中的某些“意象”往往表达特定的意义和情感,具有象征性,意义相对稳定。人们称它们为“传统图像”、“象征图像”、“公共图像”。如果你在观看作品时能够挖掘出这些“图像”的寓意,那么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基调就不难了。

(1) 植物。例如,断柳(柳絮、柳岸) —— 悲伤的离别、缠绵、留恋、遗憾等。松、竹、梅、菊、兰——代表高尚品格、超越、不落俗套。 Wootton, Banana —— 孤独与悲伤,分离与分离等等。罗红——指的是衰落、遗憾、无奈。 Hondo —— 爱情和友谊。秋叶——通过诗歌表达感情。黄叶(倒下的树木)—— 枯萎放弃,它们的美丽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冠并通过科举考试。 Seiho - 钦佩,怀念。魏采摘,五龙参道—— 隐士,隐居处。牡丹——财运。桃花——很漂亮。和解——孝顺。 Yonshu —— 女子有诗歌天赋。水里——曾经盛极一时,如今却走向没落,这是不幸和悲哀的。

(2) 动物。例如杜鹃(秭归、杜雨、旺地)—— 忧伤悲凉、渴望分离、忠于远大理想等。猴子的叫声——旅行的悲伤。鹧鸪——去很远的地方想念你,感到沮丧和受伤等。红阳(阳树、杨氏、渔阳、拴里)33,354封信,游子的思乡之情、思妻之情、孤独之情、受害之情等。青鸟(Seiryo) —— 情人的使者。 Shakagull —— 很悲伤,头发花白等等。 iPhone —— 无家可归和哀悼的人们。白大褂(云)Koinu —— 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居延—— 错误与思乡。 ——想家了。蝙蝠—— 幸福。冷蝉(暮蝉)—— 再见,珍惜时光,高贵。黄莺,燕子—— 春天。乌鸦——荒凉落寞,恶人亦俗客。梦蝴蝶—— 迷幻的梦想和变化的事物。

(3)餐具。例如,强烈的笛声——怨恨、孤独、分离、怀旧等。标尺—— 个字符。金子—— 女信。绿窗——有一种温馨的家庭和闺房的感觉。征易——:长途跋涉、边塞、战斗、失踪人员等。吴钩、金罗脑、包力等人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攻击——,为你的国家夺回失去的领土。昆山玉—— 杰出人才。昆虫——小科技。南皇冠—— 的囚犯。 Tobi ——放弃文学而皈依武术。

(四)景观部。比如《明月——》,充满了分离的悲伤、怀念、缺乏理想。东丽——,隐于田园之中,尽享悠闲与优雅。 Sunset(日落、黄昏)—— 孤独而感伤,怀念过去,珍惜时间。流云—— 流浪者、邪恶骗子等西楼—— 孤独、悲伤等关山——远方、想家、思念等。长汀、阳关、南浦(别浦)—— 告别、悲伤等的地方老哥——告别歌。绿云—— 浓密而有光泽的女子头发、美丽的云彩、茂密的树叶、翠绿的竹子等绿琪——美勤、美云、美思等Shintei —— 怀念祖国,担心国家受到损害。春风——,尽显帝王风范。流水—— 月日流逝,悲伤悠长。纪念碑—— 对过去的怀念伤害了现在。华碧(蓝血)—— 冤死,忠诚,正义。中国长城—— 守边将领。楼兰—— 边境有敌。消灭(击杀)楼兰——,取得丰硕成果。 —— 屈尊为他人服务。

上图的意思是基于一般情况,需要针对具体诗词具体分析。古诗词中有很多意象,需要通过长期的欣赏和实践活动来积累和掌握。

2.理解诗歌的意境

(一)意境的含义。意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情境(或自然景色)与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图像的组合被提升为一种艺术概念。所谓“意”,是指爱情,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所谓“境”,是指生活情境,客观风景,是指一幅艺术画面。

(2)“形象”与“意境”的关系。这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就像一滴水与一朵云、一砖瓦与一座建筑物的关系。 “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要素,也是评价诗歌品质的重要标准。古人云:“诗的评价,要看意境的高低。”

在诗歌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表达,而必须借助生活情境来表达,而“情境”也不是纯粹的客观对象,而必须包含思想感情,这就是所谓“诗所表达的东西”。 ……“思想”与“仁爱”不是机械相加,而是有机结合的。正如钱钟书所说:“诗中之理,如水中盐,蜜中花,身隐,味外无迹。”“意境”是“情景交融”的别称。艺术境界是艺术家的主观性,是情感和客观性混合而成的。

2、从人物打磨的角度来看。

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词:简洁、生动、传神,古人称之为“言之精巧”。古人在写诗时,特别注重文字的精雕细琢、创意组合和艺术加工。关于这一点,诗文中的好故事数不胜数,如杜甫的“言人性美,不语不震,死不休”、《银庵》等。对这个。 “多茎胡须拧成一字”,方成“花一生”,顾文伟“熬半夜寒,一字稳”,贾岛“三句话”“这么多年了,我只听一首歌就流泪了。”苏轼说:“诗文一言可鉴”,所谓“诗眼”、“词眼”、“文眼”,都是概括性的反映。言语的复杂性。其实,“炼词”的本质是“炼意”。换句话说,为了更好地表达诗歌的艺术观念,我们只有通过提炼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词句,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充满活力和感染力。沈德潜说:“古人并没有放弃炼字的方法,而是因为重意不重言,所以平字添奇,俗字添险,旧字添新。”在简单的字母中寻找颜色。” ” 您可以重点关注以下类别的单词:“莲子”:

(1) 名词。如王波的《长恨歌》:“落霞孤鸿齐飞,秋水同长天同色。”是于心的《琵琶行》:“落花与……枝桠交织”。柳树与春旗同色。”于心强行将“落花、枝背、柳树、春旗”四个不相关的物体组合在一起,但这种联想并不自然,没有它,就无法形成艺术画面。王勃借用了他的句式结构,选择了四个与自然世界密切相关的意象术语:“落云、孤鸭、秋水、长空”,动与静的结合和谐地提亮了一幅色彩的画面,创造了给人的印象。秋天清新的空气、天空和广阔的水域的美丽。仅仅改变了几个名词,庾信的原文就被彻底改造,化腐朽为神奇,成为千古名篇。也有采用“礼金”手法组合名词形成的艺术意境,如鲁豫《诗经》中的“楼船雪夜渡黔,铁马”,六个名词排列组合而成。 《散落秋风》以高度浓缩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史诗般的战争画卷。

(2)动词人物的精炼主要是动词的精炼,好的动词可以使全诗熠熠生辉,形成生动的形象,传达丰富的韵味。这样的例子还在继续。王维《楚辞》评论:“云穿月,花影影。”整个“农”境界都出现在“农”字中,诗人表达了云的意思。月亮、花朵,拟人化。在赋予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生命的同时,“农”字化静为动,给安静的画面赋予了动态的可能性,创造出一种充满生机和情趣的若隐若现的美丽画面形式。

苏晓明《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中的“撑”与“失”之所以胜过苏轼的“颤舞”“映隐”,仅此而已。 “撑”字与“光”字相得益彰,是风的化身,直接表现了佛像随风摇曳、藤条斜倚的柔美模样。就在上面。它的意思是“摇摆、摇摆”。 “舞”太动感,与“微风”相矛盾。 “荫”字太常见了,但月光朦胧,梅花不像白天那么鲜艳夺目,虽然有些暗淡和“失落”,但也不是完全看不见。所以,“藏”字太平常了,“失”字恰到好处,准确地表达了月光的意思,表达了梅花朦胧而消失的神韵。

王志寰《念奴娇·赤壁怀古》:“强笛何须怨柳?”有。微风一词的双关语(皇帝的最爱)。唐代尖酸刻薄的诗人孟郊的诗《秋思》中有“寒露破梦,骤风梳骨”的诗句,其中有“水滴”和“梳子”。 ”特别具有表现力。与寺庙对联“晨钟击梦,暮鼓击法声”相符。歌曲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滴着的露水“敲”着梦想,寒风“梳”着骨头。诗人敏锐地听到并感受到了这一点。生理的敏感蕴含着生命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梦想的幻灭。

(3) 形容词。宋代《林武》《越调·天净沙·秋思》:“清浅水里散影倚,月色黄昏里飘着淡淡清香。”这句名句最初是写在南塘江的《竹影倚》中衍生出来的。清澈的浅海和月光照亮的肉桂香味在空气中飘荡。 ”林甫将“竹”变为“疏”,将“桂”变为“暗”,将名词变为形容词,将石头变为金,将朽变为神秘,表达了“梅”的疏、秀、秀的特点。准确地把它放下来。文笔优美,“淡影”“深香”也都是梅花的语言。 “横溪”用于失去直立姿势、断干或断枝的竹子,而桂皮香而温热,不宜在冷月光下使用,为何会有“秘香”呢?梅枝斜疏,梅花香幽静悠远,月光下有一股“暗香”,与梅花的娇韵诗一致。

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字,被王维誉为“千古奇观”,表达了孤烟之美。正在显示。力量与毅力,“圆”字描述了沙漠中的夕阳,背景是长河,表达了迷茫的情感。这两个人物,既有直线之美,又有圆润之美,绘画精彩,艺术构思有力,是其他人物难以替代的。

灵活运用形容词,还可以创造新词,比如江姐的《枫桥夜泊》。 “樱桃是红的,香蕉是绿的”和“红、绿”可能看起来很正常,但在这里它们被用作使动动词。王安石的《岸》,类似“江南春风又绿”,尤为传神。如果樱桃变红、香蕉变绿,它们就会被毁掉。

(4)量词。古诗词中的量词有时指实词,有时指虚词,但它们都是有意义的,不容忽视。比如王安石的“千枝粗绿,一点红,搬动春色,没那么必要”,“万”、“一”就很好地起到了衬托、抓人的作用。齐集《游园不值》:“前村积雪深,昨夜几枝开花。”郑谷将“几枝”改为“一枝”,说“早”引起了我的共鸣。齐济深受感动,对郑氏产生了崇拜。顾为“一惠”。书法家。”

(5)虚词。例如,如果没有这两个虚词,王勃的名句“落霞孤鸮齐飞,秋水与天一色”就失去了节奏音乐之美。差很多。杜甫《红楼梦》:“阶上青草映春色,隔叶听天上黄雀之声。”两个空字“自己”和“ “天空”是表达一个人孤独的词语,它代表着毁灭。没有能力报效祖籍、报效国家的苦闷。陆羽的“残民泪尘里,转南望王军一年。”一个“你”字,表达了人们的期待、失望、愤怒。

3、在语言风格上。唐司空图《临洞庭上张丞相》将诗歌语言风格分为24类:一、活泼、二、疏、三、纤细、四、柔、五、古、六、雅、七、精、干、八、活泼、 9.美丽10.自然11.谦虚12.大胆13.灵性14.细致15.荒野16.陌生17.压缩18.真实19.悲伤20.描述有针对性21.优秀22.优雅23.豁达24. 流动。

目前,常见的语言风格分为(1)平淡的;比如陶渊明的“南山麓种豆,草繁豆苗疏。”“鸟儿怀旧林,池里鱼提醒”。古老深渊的。”这句话很简单,也很明确,而且含义丰富。 (2)贡里。谈话很有礼貌,言语也很好听。如刘宗元的“狂风搅动芙蓉水面,浓雨斜落在百合墙”,崔浩的“清川历汉阳树,奥姆岛上长草”(3)。隐含的。故事抒情曲折,委婉,如李商隐的“海月有泪,蓝田暖日生烟”,这是学校的台词。 (4)自然。虽然语言已经软化,但没有留下任何雕刻或文物的痕迹。比如李白的诗“月下镜飞,云海楼”。李清照语:“新瘦,不因病酒,不因秋悲。”(5)青青。安静、深刻、有意义。王维的《田园山水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例如《登岳阳楼》:“明月升起,鸟鸣山泉流。”声音与寂静形成对比,变得更加安静。 (6)优秀。气象万千,意境令人惊叹。比如李贺的《江雪》“黄沙碧水三山下,千百年变迁如马。当我看贵州九点烟,一杯海水里梦中,诗人飞上天空,从天上飞到人间,感九州大地渺小,如九时的烟尘,浩瀚的海洋如一滴水,倒进一杯。 (7)无拘无束。又直又强。比如李白的《观书有感》:“风大浪有时,所以扬帆渡海吧!” (9)悲伤。悲惨而慷慨,孤独而强大。有的人可能无法欣赏自己的才华,有的人有时会感到悲伤,有的人可能会忧国忧民。陈章《春夜喜雨》:“未曾见过古人在我之前,也未曾见过新人在我之后。思及天地漫漫,悲泪流下。”(10)精炼。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不断完善,变得干净、简洁、简单和流畅。比如李清照的诗《滕王阁序》:“寻觅,荒凉寂寞,凄凉凄凉”,语言接近通用语,但字字精致,没有斧痕,技艺很深。 (11)抑郁症。文风古老而浓厚,体现了人生的博大和深度,包裹着庄严、深沉的忧郁和悲剧色彩,节奏严谨,音韵铿锵有力。杜甫的诗作被列为代表性的例子。例:《马射赋》:“风很大,猴子高高地叫,白鸟从王子的清沙上飞来,无尽的倒树沙沙作响,一望无际的长江。每个成熟的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是的,一个诗人可能有不止一种语言风格。熟悉一些诗人的语言风格,掌握这些术语。4、从语音角度看,比如音乐美、韵律美、韵律美等。(3)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诗歌一般具有主导的情感,是诗的基调。要把握诗的基调,需要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从情感与山水的关系出发,精心把握。010 有悲伤的,如-30000 《书愤》,有悲伤的,如《人间词话》 《凉州词》,有热情的,如《秋怀十五首》 《山园小梅》,还有宽宏大量的333、60《一剪梅》 《早梅》等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1、忧国忧时。揭露统治者的奢靡颓废(杜牧《蜀相》等) .) 反映乱世之痛(杜甫《诗品》等) 反映百姓疾苦(杜甫《锦瑟》、白居易《无题》等) 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民族,如杜甫的《鸟鸣涧》。2、以功报国。

(1)立功的愿望(如曹操的《梦天》和陆羽的《行路难》),(2)保家卫国的决心,主要是“边塞诗派”王昌龄的《登幽州台歌》,(3)屈原:010——无能为力的悲伤(新齐集《声声慢》等),失去山河的悲伤(陆游《登高》,文天祥《春望》,等),对未知理想的悲伤等30000等;感叹岁月的流逝和实现远大抱负的艰难,如苏轼的《虞美人》,辛弃疾的《潼关怀古》;揭露军国主义统治者,如杜甫的《秋思》。

3、思乡之情。 旅行的悲伤(孟浩然《秋词》、文廷均《观沧海》 等)、 思念亲友(王维《江城子·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等)、 边疆思乡(范仲)燕子先生(33岁等)360《过华清宫》;王昌龄《春望》、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人在包间里互相拥抱。 4.友好的告别不情愿的纪念品(例如刘Yong 《卖炭翁》,Wang Wei 《登楼》)爱心和持久的鼓励(例如Wang Bo 《龟虽寿》) 。 5、写景,吟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山水田园的闲情逸致,如王维的《书愤》和辛弃疾的《从军行》。二是坚持事物的意义,或写仕途失败,如柳宗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或写古今衰落,如蒋夔《示儿》,或以古讽今,如辛弃疾的《过零丁洋》,或者写青春,写变化,写死亡的悲伤,像李清照《涉江》。其他包括怀念过去和历史、孤独和悲伤、忧郁和孤独、宁静和悠闲、兴高采烈和渴望。你必须熟悉这些想法和感受,并能够探索和分析它们。欣赏古诗词主要涉及欣赏诗词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 (四)欣赏诗歌技法之美古诗词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一般包括以下修辞形式、表现方法(描写、抒情)、艺术手法等。

1.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形式。古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段有赋、比、激、重复、互文、双关、夸张、恭维、夸张、叠字、排比等。现代诗歌、歌词、音乐中常用的隐喻包括对偶、陪衬、象征、用词、句用、叠词、对比、移情、词表、通感、隐喻、拟人、转喻、疑问、反问、反讽、典故等。节奏、联想、想象、重复、倒置、互补、对比、变换等。

本文重点介绍了古诗词中一些独特的隐喻。

(1) 锦表。它是利用排列优美的名词,形成生动、可感知的形象,引发想象、烘托气氛、创造艺术观念的一种修辞技巧。例如,马致远的《水调歌头·赤壁怀古》中写道:“枯藤老树满是幽鸦,小桥流水有人居住,旧路有西风细马。”

日进的修辞效果:集中美感。它非常简洁,字里行间充满了意义。比如岳飞的《破阵子》:《三十年功名尘世,八千里云月》既回望过去,又展望未来,其线条充满了错综复杂的感觉。元素,我就是。庄严的思想和情绪,如担心、愤怒、失望和悲伤。又如黄庭坚《兵车行》:“桃李春风吹,一杯酒,十年雨落江湖”含蓄之美。表达方式委婉而微妙。例如,刘墉的《柳岸晓风残月》中,他没有直接表现分离或遗憾的悲伤,而是选择了一幅荒凉的画来表达相思的悲伤。 画面精美。你有很强的绘画感和广泛的想象力。如陆游《宿建德江》中的“雪夜工船过贵州,秋风大铁马过山口”,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雄鸡在啼叫。“是”。毛月,人们即将在霜雪中离开板桥。 ”

(2)同理心。将情绪转移到事物上

,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以强化情感的修辞。如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诗人没有说自己怎样惜别,而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替人“惜别”“垂泪”,何况人乎?“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诗人将主观感情赋予客观外物,所以月亮呈现“伤心色”,雨铃发出“断肠声”,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3)互文。“互文见义”的略说,多句诗相互拼合,共同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迢迢皎皎牵牛星、河汉女。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其意为: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寻常几度见闻。《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其意为:当窗对镜理云鬓、贴花黄。《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其意为:东西左右(四周)植松柏、种梧桐。毛泽东《送瘟神》:“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意为“千村万户薜荔人遗矢,萧疏鬼唱歌。 (4)通感。也称“移觉”。在描写事物时,为了更形象生动地感知,把本来某种感觉的事物,转换成另一种感觉,也就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相互沟通转移的修辞手法。 “通感”的作用是,把某一感官不易感知的事物,借助调动其他感官,从多个角度更真切深刻地感知。“通感”不能单独存在,一般要借助于“比喻”或“比拟”等修辞来实现。所以有通感的语句,一般同时具备比喻或比拟。 譬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把视觉“画屏”“夜色”,借助比拟、比喻转为触觉“冷”“凉”——写出画屏和夜色的寒意。再如卢梅坡的《咏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把嗅觉“香”,借助比拟转为视觉或触觉“一段”——写出梅香清幽怡人。又如宋祁《玉楼春》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把感觉“晓寒”,借助比拟转为触觉“轻”;把视觉“红杏”,借助比拟转为听觉“闹”——写出春天微寒和杏花红艳盎然。又如贾岛《客思》“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心。”把听觉“促织声”,借助比喻转为触觉“针刺”——写出促织尖锐叫声对“旅人”思乡心情的刺激。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把听觉“音乐”,借助拟人转为视觉“芙蓉泣露香兰笑”——写出音乐的哀伤和欢快。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把视觉“雪花”比拟为花片,转为嗅觉“春风香”——写出雪花的美丽可爱。白居易《琵琶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把听觉“音乐”,借助比喻转为视觉“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写出音乐的突变高昂。 2.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包括叙述、议论、描写、抒情。这里主要介绍描写和抒情 (1)描写方式 ①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即便如此,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如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用“闲敲棋子”一个细节,表现诗人因客人迟迟不到,而百无聊赖、焦躁不安的情态。再如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诗别裁》感叹此诗:“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突出了宫女的寂寞和对虚耗青春的叹惋。 ②侧面描写。表面写甲事物,实则写乙事物,借甲物映衬乙物。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又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等。诗人不正面描写自己思念对方,而是想象描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把设想中的对方相思之苦写的越深重,就越能浓烈地侧面渲染出自己的一往情深。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看似批评不知亡国恨的歌女,实际上是旁敲侧击谴责正在酒楼上点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是他们“不知亡国恨”,歌女所唱,正是他们所求,表达了诗人伤感愤懑之情。(参见专题《别具魅力的侧面描写》)。 ③白描和工笔。白描用笔简练传神,是中国诗文传统描写手法。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藏。”寥寥数语,揭示出百姓辛勤劳作,官家坐享其成的阶级矛盾。白描还表现为意象排列,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用列锦修辞,简洁明快。 工笔,细致入微的描画,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对音乐的细腻出色描写,把人们带如一个五光十色、美不胜收的音乐世界。 ④色彩渲染。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之所以比“到、过、入、满”等字眼生动,除了形容词活用作使动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绿”字色彩渲染了春意盎然,其他字眼却没有。王维的《山中》:“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二十个字的五言绝句中嵌入了“蓝、白、玉、红、翠”五个色彩缤纷的文字。又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的“动景”与后两句的“静景”对比中,“翠柳”“黄鹂”, “白鹭” “青天”“积雪”,多种鲜明的色彩,构成了明丽绚烂的图景,传达出希望来临的愉快的情感。 色彩也可以反衬感伤,如白朴《天净沙·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清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用“残霞、清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样一些明丽的景象色彩,反衬心情的孤苦。 (2)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 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直接抒发忽闻平叛“安史之乱”后的惊喜之情。后人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又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表达绝不向权贵卑躬屈膝的心志情感。 间接抒情。又称“借景抒情”,可分为“先景后情 ”和“情景交融”两种。 ①先景后情 :如黄巢的《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②情景交融。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四句诗表面看全是写景,但景中包含着对离去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目送友人的“孤帆”渐渐远去,以至于“远影”完全消失在“碧空”里还不肯离开,只看到天尽头长滚滚流淌——景与情水乳交融在一起。 又如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的名句:“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其中“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了面对强敌,像清风拂山岗一样内心平静、岿立不动;像明月照大江一般心止如水、波澜不惊。抒发了泰然自若、不以为意、平静面对、面不改色的豪情。可以说古诗词中,甚至所有文学作品中,所有“写景”都是“抒情”,旨在表情达意,都有一定的目的作用,没有单纯的写景。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 3.古诗词表现手法。也称艺术手法,常见的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抑扬结合、借古讽今、托物言志、抽象形象、一笔两面、明隐暗现、多觉结合、平中见奇、以小见大、以少总多、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1)虚实结合。虚实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范畴和特色。古诗词中的“虚”的手法主要通过回忆、想象、梦境、醉态、遥想等5种方式表现。 ①回忆。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起笔“常记”,引领全词,表明是回忆,用“虚”笔把读者自然地引入一个令人向往的优美、朦胧、欢快、迷醉的意境。表明词人对少年时期愉快、优雅、无忧无虑生活的怀恋、追忆。又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阕一“看”字,实写眼前秋色;下阕一“忆”字,回忆虚写“风华正茂”的少年往事。 ②想象。如杜甫的《月夜》,起笔不实写自己想念妻子,而是想象虚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妻子思念自己,则自己望月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巧妙新颖。高适《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写实景:三四句想象虚写景:将乐曲“梅花落”拆用,想象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四处飘落的梅花,一夜之间洒满天山。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抒发了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③梦境。是一种特殊的想象,借助梦境虚写。如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上阙先实写思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下阕虚写梦中与妻子相见的情景;“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虚实结合,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金圣叹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④醉态。也是一种特殊的想象,借助醉酒虚写。如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除第一句实笔,其余三句均虚写醉态和梦中情景。又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以“醉、梦”“虚”的手法,写壮志未酬的感慨。 ⑤遥想。遥想过去或未来发生过的景象。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谨当年……”即为遥想过去之境。“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尚未发生的。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遥想未来与妻子会面后,西窗下共剪花烛,向亲人忆说今夜思念之情,那该多美好啊!又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后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遥想在鸟语花香、明媚绚丽的春光中,穿三峡、下襄阳,回到久别的洛阳故乡的喜悦之情。 (2)动静结合。可分为“视觉”与“听觉”两类“动静结合”。“视觉动静结合”,如《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前六句是“静景”的描写,最后一句“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动景”的描写,使整个画面像被赋予了生命一般顿时活跃起来。再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是“静景”,“月涌大江流”是“动景”。还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挂”字,化动为静。飞流的瀑布,在远处看如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烘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听觉动静结合”,如李白《蜀道难》中:“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是“静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是“动景”。再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山传来人语,反而更显得山林幽静。以声衬静。又如王籍的《入若邪溪》中“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声衬静。 (3))点面结合。所谓“点”,是指对事物具体详细的描写,类似特写;所谓“面”,是指对事物概括性描写,类似远景。如:阮郎归 西湖春暮马子严(南宋)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写清明寒食节鲜花渐渐稀少、苏堤上游人如织好不热闹,是暮春总体景象,是“面”。“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地沾泥、女子寸步难行、纷纷呼船,是“点”。这样点面结合,既有大的写意,又有细节传神,相互映衬,生动描写苏堤暮春之景。 又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鸟飞绝”“人踪灭” 面的铺陈下,突出 “孤舟蓑笠翁”点的描绘,显示人物坚忍不拔的品格。 (4)抑扬结合。包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明抑暗扬”“明扬暗抑“等。先抑后扬 ,如唐田园诗人储光羲的《咏山泉》:“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一二句和三四句构成先抑后扬。一二句先写山泉平凡无名,是“抑”;三四句写天空倒映水天一色,泉水从高空飞流直下,是“扬”。表现了诗人外表平凡恬淡,内在高洁自清的品质。 先扬后抑,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先杨,汉文帝貌似求贤如渴;后抑,原来关心的不是苍生是鬼神,讽刺意味深远。再如赵希璐《次萧冰崖梅花韵》:“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以牡丹比衬,先杨后抑梅花。 又如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先“扬”,以浪漫手法写醉梦中驰骋疆场,杀敌复国的豪迈高昂;后“抑”,最后一句陡转现实,情感猛跌,揭示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空有一腔报国之志,无奈只能发出一声“可怜白发生”的长叹,尽吐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明抑暗扬,如《红楼梦》中关于评说宝玉的两首《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诗词模拟封建正统人物的口吻,明抑暗扬,表面上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嘲讽、否定,实际上是赞颂、肯定。 (5) 多觉结合。表现事物一般通过视觉描写,但为了更全面、立体表现事物,常常结合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感官。其中“视听结合”最常见。如唐诗人王建的《江馆》:“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水面细风生”是触觉,“菱歌慢慢声”视听觉,“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是视觉。多感官结合描写“江馆”夜景,表现出诗人欣赏江边夜市的悠闲喜悦的心情。又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第一句和其它三句是听觉与视觉结合。 (6) 借古讽今。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再如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诗人表面讽刺六朝帝王奢侈荒淫,实则讽喻当朝统治者,如果也纵情歌乐奢华无度 那么下场和六朝一样“万户千门成野草”。 (7)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在修辞上也叫象征。如郑思肖 《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是宋末爱国诗人,以菊花自比,表达了宁愿枝头“抱香”(守节)而死,也决不吹落北风——不降北方元朝的崇高民族气节。明高启《梅花诗》:“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以梅花象征品格高洁之人。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不同:借景抒情,一般是写景诗,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喜、怒、哀、乐的情感,而非表达思想志向。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特性,表明思想志向,是对人生的态度和感悟。 (8)形象抽象。利用比喻、比拟等修辞,化抽象为形象,或者化形象为抽象,增强艺术可感性。“化抽象为形象”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愁苦比作形象可感“一江春水”,滔滔不绝,无休无止。又如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将“闲愁”博喻为具体可感的“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从三个方面写出“闲愁”的稠密、杂乱和连绵不绝。将抽象的感情,转化为具体可见的实景,新奇可感。再如李清照的《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利用比拟,把抽象无形的愁苦,比作固体的货物,让人感知到愁的沉重。 “化形象为抽象”如秦观的《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将“飞花"比作“梦”,将“丝雨”比作“愁”,一具体,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有“轻”与“细”的特点,便构成两个新鲜的比喻,空灵缥缈,妙不可言。无怪乎梁启超称之为“奇语”,别具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 (9)一笔两面:是侧面描写或“虚”写方法之一,也称“对面落笔”“背面敷粉”“折绕联想”等。常见于表现亲情思乡作品中,作者写思念亲人不从自己角度落笔,而是想象揣测对方亲人思念自己,从而更深切、动人地表现亲人之间相互思念。一笔两面,一击双响。情感都是双向的,单相思的情感是不动人,也不长久的。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作者客居邯郸旅店,冬至之夜思念家人,想象家人此时深夜坐而不眠,念叨着他这个远行在外的亲人。此种不直写甲想念乙,而写乙想念甲,侧面表现甲想念乙的“背面傅粉”之法,“如镜取形,如灯取影”,别具魅力。 又如柳永的《八声甘州》下阕: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由于自己思归心切,联想到妻子也一定同样渴望自己回家,想象妻子会常常在妆楼上凝望远处归船,多少次误以为丈夫乘船归来。明明是自己“倚栏凝愁”、望乡怀人,却说“佳人妆楼颙望”,切盼自己回去。更深切地表现自己的思念之苦。 (10)明隐暗现。作者描写某个事物,表面一字不写此事物,但暗中处处紧扣此事物的特点来写。是侧面描写的“暗写法”。如苏轼的《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标题“梅花词“,全诗竟不见一个“梅”字,又未尝一笔不写梅,可谓不即不离,妙合无垠。词人不正面描写梅花的姿态、神韵与品格,而采用侧面曲笔烘托的办法表现,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正所谓“不着一字尽现风流”。 (11)视角变化。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二句描绘了秋山远景、高景。三四句描绘了秋山近景、低景。其中“人家”“霜叶”又是特写。由远到近,由上而下,描写富有层次性。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远眺,“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近观,“鹰击长空”的仰视,“鱼翔浅底”的俯察——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12)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像传大境界,以小事反映大主题。如唐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中摄取少妇生活中一个动作细节——“打起黄莺儿”。为何“打起黄莺儿”?是因为不让黄莺在枝间啼叫;为何“莫教枝上啼”?是因为黄莺的歌声惊扰了佳人的好梦;为何特别恼怒黄莺“惊妾梦”?是因为它把佳人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会面这一虚幻可怜的希望也给打破了。四句小诗,层层倒叙,句句设疑,句句作答,如撕蕉剥笋,曲尽其妙。题目是《春怨》,到底怨什么 难道怨的只是黄莺惊破了她的晓梦吗 看似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含蓄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政策给人民带来痛苦哀怨这一重大社会主题。这样这首小诗就不仅在篇内见曲折,而且在篇外还见深度。又如: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命运小事,却反映东吴霸业、三国之争的大事。(13)平中见奇。 如顾况《过山农家》:“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诗句似不经意,叙述平常小事,而农家气息、山农形象却跃然纸上。(14)以少总多。以一当十,以局部见全体,如王安石的《咏石榴花》:“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张炎的《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15)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了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又如李白的《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显示了理想定能实现的乐观自信。《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自尊高傲的性格。 (16)以景结情。诗人在叙事或抒情过程中,诗词的最后一句以景物描写结束,景中蕴含着浓重的情感,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给人“此时无情胜有情”之感。如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最后一句“暗风吹雨入寒窗”,以景结情,诗人借暗风苦雨吹入寒窗之景,抒发了惊闻白居易被贬江州后震惊、悲痛、愤懑、无奈的复杂情感。 又如王昌龄 《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最后一句“高高秋月照长城”,以景结情,融情入景。高高的秋月照耀着连绵亘古的长城,景象壮阔悲凉,蕴含着征人望月思乡,又卫边建功的复杂情感。既有浓郁乡愁,又有保家卫国的圣神使命。把不尽之情,以景尽之,使诗情得到升华。使读者感到征戍者的内心情感丰富而深刻,表现入木三分。此诗臻于七绝上乘之境,这“以景结情”的最后一笔功不可没。 三、怎样做诗词鉴赏试题 (一)读懂诗词。1.“懂”首先是对诗词字面意义的准确理解。理解是鉴赏的前提和基础,鉴赏是理解的提高和升华,离开了理解无从鉴赏诗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所以在鉴赏古诗词之前,最好先把诗词翻译一遍。注意题目、作者、注解等。2.“懂”更指对诗词意境、深层意蕴的理解把握。这就需要掌握与这首诗相关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诗词鉴赏的相关知识等,所谓知人论世,这一点在鉴赏诗词中尤为重要。譬如“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于是有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回光返照的感叹,有了杜甫《春望》、《登高》等充满忧国忧民的诗作。鉴赏诗词还要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如果不了解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遭贬的背景,就不能很好地解读其《江雪》中寒冷空寂的景象,乃严酷政治气氛的反映;孤舟垂钓的渔翁,是诗人坚强不屈的影像。3.关注题目和注释,是读懂诗词的第一把钥匙。“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题目富含诸多信息,或揭示内容,如《观书有感》;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或流露情感,如《西宫春怨》;或表露神情,如《寻隐者不遇》:或托物言志,如《咏蝉》;或怀古咏史,如《石头城》等。再如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整首诗从字面看,只言松而不言人。如果不在题目“赠从弟”上下功夫,很难把握其主旨。由题目明白了诗是赠堂弟的,才可能领悟该诗托物言志的手法,理解借咏松树来勉励堂弟保持节操的主旨。4.寻找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字词,是读懂诗词的第二把钥匙。诗人情感往往通过三种方式来体现:一是直接使用感情词,如喜怒哀乐,忧愁悲思之类;二是用意象体现,如雁、明月、秋雨、落花等;三或两种方式混合使用。例如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诗中的“故园”“渺”“归思”“悠”“夜雨”“雁”等关键词,体现了诗人浓浓的乡愁情感。5.借助考题提供的信息,是读懂诗词的第三把钥匙。出卷人出题,必然围绕诗词的重点,如思想情感、艺术技巧、语言特色等设计考题。因此考题本身就是读懂诗词的重要提示和渠道。例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陈焕《梅花》:“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王安石和陈焕的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从考题中可以获取三个重要信息:①两首诗中“梅”的特征一样。②“这一特征是什么”间接告诉我们理解的关键。③“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间接告诉我们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些信息大大减小了理解及答题的难度。考题中的信息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主旨的又一条快速通道。(二)答题方法的训练与规范在“读懂”诗词基础的上,进入“鉴赏”。鉴赏诗词就是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思想情感;二是表现技巧。简言之,只要说明诗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技巧”,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就基本完成了鉴赏任务。 1.鉴赏术语的掌握 表达做题是信息的输出,是理解鉴赏的外化。临场要能顺畅表达,心中不仅要存货,而且还要会取货。鉴赏术语内容庞杂,要分类掌握,并熟练运用: 鉴赏描写方式,就搜索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白描工笔、色彩渲染等。 鉴赏抒情方式,就搜索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鉴赏修辞手法,就搜索比兴、衬托、渲染、对比、对偶、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叠字、移情、列锦、互文等。 鉴赏艺术手法,就搜索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抑扬结合、多觉结合、借古讽今、托物言志、抽象形象、对面落笔、明隐暗现、平中见奇、以小见大、以少总多、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鉴赏思想感情,就搜索建功报国、壮志未酬、忧国伤时、离愁别恨、思乡怀人、孤独寂寞、友情送别、昔盛今衰、清净闲适等。 2.鉴赏方法的规范,三句到位答题法 “三句到位答题法”分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对诗词一二句的鉴赏, 第二类是对诗词三四句或整体的鉴赏。 第一类鉴赏步骤一般是:①引原诗句;②解释诗句③分析诗句情感或技巧。如: 上裴行军中丞耿湋(唐)萧关扫定犬羊群,闭阁层城白日曛。枥上骅骝嘶鼓角,门前老将识风云。旌旗四面寒山映,丝管千家静夜闻。谁道古来多简册,功臣唯有卫将军。 颈联两句有什么含义?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三句到位答题法: ①“旌旗四面寒山映,丝管千家静夜闻。”(引颈联诗句);②寒山之中,四面八方战旗飘展。千家万户在平静祥和的夜晚欣赏美妙音乐。(解释诗句);③上联写出了战场环境的壮烈,下联写出了战争的目的,就是扫除强虏,迎来和平安宁的生活。表达了对保家卫国、建立功勋的将士们赞美感激之情。(分析情感思想)第二类鉴赏步骤一般是:①指明诗词情感或手法(论点);②引用分析诗词,证明论点(论据);③说明作用效果。如:夏日三首(其一)张耒(宋)长夏村墟风日清, 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 疏帘邀月影, 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释](1)檐牙:屋檐突出如牙齿一般。(2)蝶衣:蝴蝶的翅膀。晒粉:蝴蝶翅膀多粉。(3)落落:稀疏的样子。(4) 嘈嘈:汩汩的水声。 请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表现“清净”的? 三句到位答题法:①本诗运用了“以动衬静”反衬方法表现“清净”。(论点:指明手法)②通过描写夏日村里的燕雀、蝴蝶、蜘蛛等视觉动态,以动衬静,反衬出村庄白日的“清静”;又通过风吹帘动、汩汩流水等听觉动态,以动衬静,反衬乡间夜晚的静谧。(论据:引用分析诗词,证明论点);③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恬淡清闲的心境和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说明作用)。古诗词鉴赏是一种能力,和写作同属最高语文能力等级E级,属创造性思维。既然是一种能力,既需要掌握知识,也需要训练培养,一要时间,二要实践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