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阅读

校园德语歌(客家百年老校校歌选赏)

大家好,关于校园德语歌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客家百年老校校歌选赏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磅礴郁积,灵秀中,高居上游雄……”每当看到特别壮阔灵秀的山水美景,我总会想起初中时唱过的这首校歌,那是我的初中母校梅北中学的校歌。客家地区,有着崇文重教的好传统,历代从地方官绅到社会、各姓宗族,均以兴学和博取教育成果为风尚,所以教育成果显著、人才辈出,不少县市被誉为“人文秀区”。

校园德语歌(客家百年老校校歌选赏)

2、以梅州为例,辛亥革命以来,光梅州就孕育了20多名院士,200多名大学校长,真是“先贤开基立黉宫,千秋伟业起蒿蓬”。梅州地区的读书风气异常浓厚,兴学组织遍布州县、乡间。以本文开头提到的梅北中学所在的梅县来说,李金发曾在1928年出版的书中写道:梅县人口不过30万,但是人文极盛,一所嘉应大学,五所中学,中学之大者,每校约千人,少者四五百,全县小学有700余所。

3、据一位在梅州传教的德国牧师说,梅县教育之发达,是全世界有数的。法国神父赖嘉禄(CharlesRey,1866-1943),曾在嘉应州传教二十余年,他在所著《客法词典》的自序中评道:"在嘉应州这个三、四十万人的地方,学校随处可见。一个不到三万人的小城,就有十余间中学和数十间小学,学生人数超过城内居民的一半。

4、在乡下每一个村落,只有三、五百人,至多亦不过三、五千人,便有一个以上的学校。因为客家人的每一个村落都有祠堂,那就是他们祭祀祖先的所在,而那个祠堂也就是学校。全境有六、七百个村落,也就有六、七百个学校,这真是骇人听闻的事实。按照人口比例来说,不但全国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和他相比较,就是较之欧美各国也毫不逊色。……"

5、上世纪20年代的梅州乐育中学学生

6、所以客家地区有不少百年以上历史的学校。这些学校,往往有一些词句隽永的校歌,其中歌词如今念来漱玉含香,文采飞扬,代表了当年的文教之盛。想见当年国弱时的少年,歌唱着这浩然的歌词,胸中气势如虹,在心中便会置下一粒种子,或可望有朝一日成长为经伦济世的栋梁之材,或有着文明仁爱的活泼气质。

7、好的校歌会成为学子们一生的精神图腾,厚泽学子一生。李金发在回忆录《浮生总记》里面就以梅州中学的校歌开头:“五岭东趋尽揭阳,中有梅花乡”。丘成桐在回忆录里面写道:“我还记得早会时常唱的一首‘青年上进歌’的几句:我要真诚,莫负人家信任深。校歌中‘培后进兮其志素,永为真理之干城。’都是我一生的理想。”

8、如今很多新校歌内容相似的多,文采变淡,似乎缺了点味道和底蕴。笔者搜集了一些客家老校歌,联系历史,欣赏这一阙阙过去的词句,可以体会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感受一下我们的祖辈、父辈年少时唱过的歌。福建、江西地区学校老校歌的资料较少,笔者手头搜集到有老校歌记录的,主要是梅州的学校。

9、巍峨浩荡萃中,庄严璀璨萃中,建立在山半,图式仿欧风,翠挹琴江,秀钟石马,如醒狮猛虎的蹲踞,有俯视一世之雄。这园地真是教育垦区,任何红桃白李都可移来种,不分南北,不分西东,又是崭新学府。三民为其纲,五育为中心,生活趣味浓。看看巍峨浩荡庄严璀璨可敬可爱的我们萃中,文明种播四方,校誉垂无穷。

10、据1947年出版的《五华县志》记载,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德国巴色教会传教士毕安在梅州五华县长布镇元坑村开办了元坑中书馆(中学),首次将足球运动作为体育课程传授,中国现代足球自此发祥。为了增加中国学生对传教士们的好感,巴色会把精通体育技艺,特别善踢足球的边得志也派遣至元坑。

11、当时元坑中学的教室、校舍等欧式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上和山腰;该校针对山坡陡峭的地势,从校园左侧起修建一条3米宽的400米环山跑道;在山脚下的山坳里,有三面环山的草坪操场。在操场两端用木料搭成球门,由边得志教学生踢足球。有记载:“有时下课钟声方歇,球场上已腾起一片打球争夺喧闹之声,故足球技术水准,一般都造诣甚高,而体格强健,则是普遍现象。”

12、更为难得的是,元坑中学培育出了中国内地第一批足球运动员,也是梅州作为“中国足球之乡”的源头。140多年前元坑中学的规模和气势,从之后易名为萃文中学的校歌中,可略见一斑。

13、猗欤梅岭胜境数黄塘,蜿蜒环半岛,崛起水中央。沐浴新教育,黉舍何堂皇。群才受洗礼,文化日宣扬!勉旃(zhān)学成,邦国光栋梁!

14、梅县乐育中学1903年由德国传敎士凌高超创办。是以自然科学教育为主的中学。除国文、历史、地理用汉语讲授外,其它各科均用德语敎学,是当时全国用德语敎学的四间学校之一。1926年革命浪潮激荡、乐中掀起收回教学权的学潮、1927年教会宣布停办、1928年由各界热心教育人士筹资复办、聘曾志明为校长、自此乐中由华人接办。解放后1950圣约瑟中学并入乐育、1952年政府接管改为公立中学。

15、建校以来培养出高、初中毕业生3万多人、“虚拟人之父”钟世镇、张如心、梁伯强、江欢成,刘迪华等五位院士,另有48位留学博士;有教授、高级工程师等200多位及各界杰出人士。

16、值得一提的是,1914-1921年出任梅县乐育中学第五任校长万保全(Walter,GeorgErnst瑞士籍)。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以文字记载的现代足球规则就是万保全组织起草制订的《梅县中学足球联合会临时简章》。万保全,瑞士人,原瑞士国家足球队队员。1917年,万保全校长发起组织了由乐育中学、梅州中学、东山中学、广益中学等4间中学参加的梅县历史上第一届中学运动会。

17、朝霞染红梅江水,春风浇得南岭翠。梅子冈上书声朗,校园今朝更娇美。啊,嘉大,你是人才的摇篮!多少年青的梦想从这里放飞,多少壮美的锦绣从这里描绘!团结守纪,求实勤奋,开创新世界要靠科学智慧,暖风吹绿周溪柳,明月映照花已醉。学海荡舟桨不停,莫让青春叹后悔。啊,嘉大,你是粤东的明珠!多少父辈的愿望在这里实现,多少乡贤的爱恋在这里凝聚!继往开来勇于进取,明天的太阳将会更加光辉!

18、嘉应学院的校名变迁如下:梅县县立(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13-1949)、嘉应大学(1924-1927)、广东省立梅州师范学校(1937-1949)、广东梅州师范学校(1949-1969)、梅县地区师范学校(1970-1978)、嘉应师范专科学校(含大专班)(1978-1988)、筹备及复办后的嘉应大学(1984-1988)、合并后的嘉应大学(1988-2000)、嘉应教育学院(1980-2000)、嘉应学院(2000年至今)。

19、磅礴郁积,灵秀中,高居上游雄。洋洋乎邻里乡党,扇仁风相亲爱!附和中,少年活泼气如虹!一炉陶铸夺天工,促进文明事业隆。跻大同,乐无穷!

20、位于广东梅县石扇镇的梅北中学,1907年创办,从借两间店办公上课、仅有6位教员、23个学生的崇德公学起步。当时的校董是彭精一,后来的东山中学校长和梅县县长。后来海内外乡贤校友不断热心资助。1937年,校董会派张焕环先生前往南洋募款建“罗芳伯纪念堂”,至1940年5月将“罗芳伯纪念堂”建成,又将西斋升楼,还在纪念堂后建校店四间,使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记得我上初中时,合唱就是唱这首,语文老师用油墨印的词曲,至今犹记得那味道,那词对于少年有些拗口,但是唱熟了之后,会觉着底蕴丰厚,油然生敬。当时听说作词的老一辈校友后来侨居东南亚。

21、五岭东趋尽揭阳,中有梅花乡,横枝独傲冰雪里,畸人节士代相望,流风犹未泯。大启我门墙,前临铁汉负雄岗。一堂济济,弦歌洋洋,媲前修而独立,芳菲菲其弥彰。行已有耻,为学之纲,自强不息,进德之方。勖(xù)哉吾辈,毋怠荒,毋怠荒,努力好修以为邦家光。

22、1904年,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的黄遵宪及知名地方文化教育界人士吴登初、黄墨村等创办成立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务本中学堂、嘉应官立中学堂、梅东中学堂。1912年,四校合并正式命名梅州中学,以“北门岗”原务本中学堂为校址。1914年,改为省立梅州中学,1921年改为省立第五中学,1949年省立梅州中学、县立一中,私立华光中学,梅州女师合并,改名为广东梅州中学,沿袭至今。

23、1909年2月1日,校长古直在开学礼上说:“予望诸生当以高尚思想,尊其人格。夫学先求是非,先致用,用以亲民,非以干禄”,提出了重德兼才“德慧智术”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梅州中学曾为福建省闽南,江西省赣南、本省潮汕,慕阳地区和本市八县区优秀儿女求学之所。

24、百年间就读的四万多学子中,群星闪烁,如叶剑英元帅和谢晋元等40多位将军,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李国豪、江欢成等8位院士,曾宪梓、潘逸阳等40多位厅级以上干部或企业家,林风眠、李金发等240多位教授级专家学者等,都在这里受过基础教育。1915年,梅州学校并为省立梅州中学,古直兼教国文,并作了校歌,意境深远、字字铿锵,成为师生们励志的精神图腾。这首校歌用了90余年。可惜我没有找到音频。100多年过去,还有人在网上找这首校歌:

25、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26、词:任钧;曲:未查到

27、东山山势何高旷,周溪溪水何清深,风乎浴乎咏好音。冠者向前童子后,努力相规箴;樵牧气求而声应,谈道有所钦。民吾胞兮物吾与,宇宙以为心。表现实行吾校平等互助之主义,前无万古而有今。

28、这是一所注定文采非凡的学校。1913年4月1日,广东梅县东山中学在反官派校长的学潮中创建。次年春,叶剑英当选东山中学学生自治会会长,深情写下自治会宗旨:“昔人有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日之学生,即将来之公民,学校所以养成有用人才,为将来利国利民。故学生在校,即当锻炼身心,增进其知识,以实利为归。非从前老学究之熟读书本,博取无谓之功名而已。”

29、黄遵宪修复东山书院,为兴建“东山初级师范学堂”。他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当时创校元老叶菊年撰东中门联:“东山小鲁,北面尊师。”撰梅城石牌楼东中校友会所联:“登斯楼,顿拓胸怀,按剑凭栏,望不尽梅水南来、金山北拱;敦有道,贵同肝胆,乘车戴笠,问记否长堤携手、高阁谈心?”并作楹联明志:“萃中西陶冶一炉学子莘莘振作精神造人格,看欧美风云百变神州莽莽转移时局赖英豪。”足见老一辈乡贤的非凡文采和气度。

30、中华民族,虎虎有生气!智仁勇,提高了我们国际的地位。教养卫,是培植我们国本的利器。民族啊,勃勃有生机,虎虎有生气!新的中国,靠我们努力造起!新的世界靠我们努力造起!梅川环流,虎岭雄峙!形胜天然,磅礴壮丽。我们的学校,尊严崇隆卓立此!到这里来的人们啊,敏锐真挚,健武沉毅!起来!我们是复兴大民族的勇士!!起来!我们是建立新社会的同志!

31、中国青年,把握住自己!过去的,都当作教训我们的历史!未来的,都有人会做我们的承继!青年啊!把握住现在,把握住自己!新的中国,靠我们努力造起!新的世界,靠我们努力造起!潮流澎湃,日新月异!虚心求学,实心做事!我们的校训,正静信进四个字!这四个字的内容啊,端己致知,诚意勇为!起来!我们是复兴大民族的勇士!起来!我们是建立新社会的同志!

32、虎山中学创办于1906年。1936年,由曾担任该校校长、时任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远征军总司令、抗日杰出英雄的罗卓英上将联手吴奇伟将军、爱国侨领蓝晋卿先生等集资在现校址上筹建新校。因其背依大埔县城五虎山,气势磅礴雄伟,命名为“虎山公学”,1941年更名为“虎山中学”。

33、这首校歌是抗日名将罗卓英亲自撰写,留法音乐名家马思聪作曲,这是唱起来最雄壮激昂的校歌了!清华北大的校歌恐怕都难以和这个慷慨激昂媲美。罗卓英为鼓舞青年精神,配合抗战教育,成就了这么一首名歌名曲伟大之作。“校歌”为马思聪谱曲,其词强调培养学生“智、仁、勇”,鼓励青年建设新的中国和新的世界,每天早晚集会一次,唱校歌,乐队伴奏(参加吹奏者可免交学费)。今历时三、四十年,海内外虎山中学校友每逢集会聚餐都会同声歌唱,可知校歌对校友印象之深。

34、四十年前留法音乐名家马思聪学成归国,任教北平南京各大学院校,罗卓英将军特请北平中法大学罗柏麓教授,将歌词请马氏亲为谱曲。马氏感于将军之热心教育,亲蒙应允,精心为虎山公学校歌谱曲。谱成经一再推敲修正,并在北平请学生试唱,音韵铿锵,自认十分满意,然后将歌谱寄交往江西十九集团军总部,将军接获,欣喜逾常,军中多次试唱,歌音嘹亮,节拍清美,庄严雄壮,抑扬有致,极为高兴。1938年秋季开学,罗博平校长收到校歌曲谱,立即交音乐老师印发学生歌唱。朝会、升旗、集会等时刻,千人合唱,声震寰宇。虎山公学当时楼顶高悬数百斤的铜钟,钟响全村可听见。校工阿才,为司钟而聋了双耳。

35、虎山中学,培养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香港著名医学博士刘永生,香港积华集团董事长刘一褒等大批优秀人才。

36、梅州兴宁兴民中学

37、大成盛殿,辉映神光,兴民学宫,桃李向阳。这是我们可爱的学校,哺育我们成长的地方。兴学育才,源远流长,英才荟萃,几多栋梁。这是我们光荣的传统,继往开来,永远向前方。

38、泮池塘边,辉映神光,兴民学宫,桃李向阳。这是我们可爱的学校,哺育我们成长的地方。勤奋守纪,求实进取,天天向上,报国兴邦。这是我们远大的理想,鲲鹏展翅,万里翱翔。

39、兴宁市兴民中学,堪称客家地区建筑最霸气的老学校之一。始于1903年,初称兴民学堂,是清末秀才肖惠长、廪生何子渊创办,清末进士抗日护台爱国志士丘逢甲为首任校长,何子渊为首任学监。兴民中学由兴宁学宫改建,兴宁学宫建于明成化年间,古称文庙,民国后改称孔庙。自建至今已七百多年。

40、古记载兴民学宫建成比现在的明时所建兴宁古城还早,战乱被毁,明时后再重建。1906年兴宁县立中学(即兴宁一中)亦设于此。1925年,周恩来率领黄埔军校学生东征时,曾在学宫内设指挥部。何子渊在教育办学方面建树非凡,1885年创办雨南洞小学,1888年创办同仁学校,1903年与丘逢甲、萧惠长、罗幼山等人创办兴民学堂,首任学监,也是兴宁一中、兴民中学的创始人之一。1904年冬,又在原乡与陈少岳、何公博等人创办石马两等小学堂〈石马中心小学前身〉,任董事会主席,创办新学之先河。

41、(最早的名字:国立杭州艺术专科艺术学校,浙江美术学院)

42、莫道西湖好,雷峰已倒。莫道国粹高,保俶倾凋!看,四百兆生灵快变虎豹!不有新艺宫,情感何以靠?艺校健儿,齐挥毫横扫!艺校健儿,齐抡锤痛敲!要把亚东艺坛重造,要把艺光遍地耀!

43、这是两位梅县人——林文铮和李树化在1930年写的国立艺专校歌,像是一首澎湃的战歌。中国美院的前身杭州国立艺专,不是在客家地区,但却是几个梅县客家人创办的。1928年春,杭州国立艺术院(后改为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成立。蔡元培任林风眠为院长,林文铮为教务处长兼西洋美术史教授。这所学校,是中国最好的美术学院。

44、校长林风眠、教务长林文铮都很年轻,不到三十。但是林风眠眼光独到,多方聘请名师。他主张“调和中西艺术”,不但重金聘请了法国的油画教授克罗多,找到了日本的设计教授斋藤佳藏,还请了年轻的潘天寿任教国画系。

45、蔡元培先生设置两人在一起办学的理由是:林风眠性格内向不善外交,林文铮善外交且有组织能力;林风眠是个著名画家和美术界精英,林文铮是一位美术理论家,这对铮友合作可得到互补。梅县籍的艺术家李树化、李金发等人也在里面任教。在他们任内,涌现了一批卓越的学生,有郑月波、赵无极、吴冠中等众多艺术大师。

46、该校于1929年,曾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改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58年,更名为浙江美术学院;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

47、大埔松涛小学(高陂)

48、最高亭,覆釜峰,潇潇风雨,济济童蒙。要知道,事物皆学问;要知道,笔端即剑锋。

49、同学们,欲成抗战之业,快撞文化之钟。看!龙川荡荡,虎岭葱葱,实大声宏万壑松。知新温故,亦恕亦忠。科学是信,真理是从,跻吾道于大同,决决乎大风。

50、在客家,文武之功、兴教之德的名将名流亲自抓学校筹建,并且十分重视校歌的陶冶作用,这样的老校歌,本身就具备动人的力量。作为一个曾经的客家学子,那些好听的老校歌,高歌时那种精神陶冶,口唱心维的感觉,至今仍然在脑海中回荡。对于青年学子,好的校歌,是教育训练的最佳教材,是陶养心性的时代声音,是热心教育者的感召,这就是历代客家人重视的文以载道的力量吧!

51、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校园德语歌和客家百年老校校歌选赏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