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词汇

老城隍庙的是什么意思、读音(汝州老城隍庙的记忆)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老城隍庙的是什么意思、读音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老城隍庙的是什么意思、读音的知识,包括汝州老城隍庙的记忆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1、城隍,又称城隍爷,是中国古代宗教中普遍祭祀的神祇之一,早先为守护城池之神。汉.班固《两都赋序》中就有“京师修宫室,浚城隍”之说。神主大多是有功于国家或地方的豪杰英雄,后演变为管理冥界的地方官。城隍庙就是祭祀城隍神的庙宇。

老城隍庙的是什么意思、读音(汝州老城隍庙的记忆)

2、祭祀城隍神活动始发于南北朝,盛于唐,列国家祀典于宋;元封城隍为佑圣王;明朱元璋将天下城隍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的仪式,上由朝廷主之,下由府、州、县主之,清袭明制。

3、汝州现在见到的城隍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原庙始建于明初,毁坏于民国,其遗址大体在今望嵩中路与中大街交叉点往北约350米处。明正德《汝州志.祠庙》卷四记载曰:“城隍庙在儒学西,洪武初建。景泰甲戌,知州郑肃重修,有记。”《汝州续志.坛宇》卷二记载曰:“城隍庙大殿、两庑、乐楼及各配殿,俱系道官王礼钲自雍正庚戌至丙辰七年内募化修理,大门乾隆八年重修。”

4、中大街与望嵩中路交叉处北侧(原临汝县百货大楼东),俗称城隍庙门(门字为本地音,现代汉语拼音字母拼不出来,其写法为門字内加个外字,有门外之意)。此地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可见一座面南高约6米,分中、东、西三门的牌坊,牌坊中间门阔,左右两边门窄,坊顶飞檐挑角,做工精致,加之彩绘点缀,令当时人赞叹不已。两边为八字形短墙,上盖筒瓦,门前两旁蹲铁狮一对。(王维周文介绍说:早期它“是一座面阔三丈,进深两丈多的过厅式建筑,厅前有墙八字形分开,厅内塑有千里眼、顺风耳的神像。解放前厅内设有茶馆,门外饮食小吃栉比,熙熙攘攘。”)

5、进城隍庙门牌坊北下个小坡后,穿越一长甬道才可达庙门。甬道上镶嵌有13个六角井型青石,时人唤其“一溜十三井”。行甬道约200米至今天新华书店那地方,原立座纪念汝州先贤、明兵科给事中张维新的骑街牌坊。牌坊至城隍庙大门有一大片广场,虽不在庙内,但人们都把那认为是城隍庙范畴,当时为州城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州人传说三月城隍爷出生,九月城隍奶奶出生。因此汝州一年一度的三月会、九月会都在这里举行。又传郑铁炉村(今王寨乡辖)是汝州城隍奶奶的娘家,故而九月会启动的当天上午,州城的善男信女还得走到西城门外接郑铁炉人。清光绪三年的大旱灾中,州民席天倬因在此设粥丞民,获敕封。友人姚国旗说,他祖上就是席家设粥的收益者。民国年间,过往或占据临汝县的政客、军阀、土匪都会在这里活动或张贴告示,借之炫耀一番。有关资料介绍:临汝县刚解放那阵子,县长王武烈在此多次召开大会,或发表施政演说或发布全国各地的解放喜讯。在这里枪决惯匪黄万镒一事尤其值得一提,为防止土匪劫案,政府武装人员事先在广场外各个路口派人持枪严密把守,宣判会结束即刻将其就地处决。这里同时又是州城的文化圣地。现代人到西安不去大雁塔就等于没去西安。旧时的艺人到临汝不去城隍庙街就等于没到临汝。因此,说书唱戏的、卖艺杂耍的纷纷集聚于此。据说,1939年临汝县第一场电影(黑白无声片)就是在这里(文庙西墙上)放映的。大约1942年(一说1943年),火神庙内搭建一简易戏台,开启了汝州售票唱戏的先河,早期坤角李珍荣在此台上的演出曾轰动一时。抗战胜利后,“南北通山窑太乙班”在掌班候福喜带领下住进了庙东火神庙。太乙班系临汝县豫剧团前身,在当时文娱生活十分贫乏的环境里,戏曲是非常惹人喜爱的。不是有句“人生世上三欢乐,荡秋看戏放烟火”吗?由于受政治、文化的影响,城隍庙前理所当然的成了临汝县商贸最集中的地方。特别是民国后期,城隍庙街被开辟成市场,它一度又叫做市场街。那个时期,甬道东西约200米两侧新添了许多临时门面,那摊位是一个挨一个,那叫卖是一声接一声。茶楼酒肆林立,作坊商铺栉比,成为州域乃至周边县近郊百姓经常光顾的地方。

6、城隍庙大门,即大阅楼。面阔3间,中间为拱形门洞,上为戏楼,两边有透花短墙。门后是看戏的广场。广场过后有马殿3间,其殿两稍间分别塑着马匹、马童,正中间供人们前后出入。马殿后门外的东西殿宇内塑的是牛头马面、小鬼判官、黑白五常、十殿阎君、上刀山、下油锅,掏心,抽肠、兑捣、磨研、拔舌、炮烙、挂狼牙树、锯解分尸等十八层地獄雕像,一个个面目狰狞,神色恐怖。最后面阔5间的大殿,是城隍庙整个院落的主体建筑,殿前有捲棚。殿内供奉的城隍爷(据传是3个,即大城隍、二城隍、三城隍)粉面长须,乌纱红袍,端坐大殿正中,其膝盖处安装有机关(俗称消息儿),参拜人无意碰到它时,塑像会蓦然而立,虽然手一松他仍会归坐原处,但因此曾吓死过人,所以后来就把机关去掉了。庙内还有木雕城隍像一尊,官轿一乘,供每年城隍出巡、出城、收鬼和放鬼之用。另外,庙内西南角自西向东依次是祖师殿、灶神殿和鲁班殿等。

7、1927年,冯玉祥主政河南,发动了一次拆毁神像运动,全省大小寺庙遭毁,僧人道人,或还俗或从军。寺产充公,寺院或改为学校、或改为救济院、图书馆、娱乐场等。此刻,据传他驻扎于临汝的部下陈希荣将东西阅楼及大阅楼上棚拆后,有两次毁像行动。第一次用的是部队士兵,士兵们先用大纱绳攀住城隍爷像的脖子然后用力的拉,但几次都没拉到。当周围市民听说后,很多人出面予以阻止,陈希荣怕发生大冲突,暂停了这次行动。但没几天,他命部下在十字街北路口东西两侧分竖石碑两通,一通刻字:打倒土豪劣绅,一通刻字:破除封建迷信。碑立好几天后,市民见有一群中学生当头举着旗帜,呼着破除迷信的口号,随后跟着一群士兵,士兵后一人牵头骡子直奔城隍庙来。附近市民虽知这次还是扒神,但见来头太大,没有人敢出面制止。这一次庙中神像悉数拉倒并打碎,庙产宣布充公。并当众宣传,世上没有神,神是泥圪塔,是迷信,看它们齿牙咧嘴那是吓唬人的,请不要相信。

8、1930年5月,蒋、冯、阎中原大战,被蒋任命为“讨逆军”第十军军长的徐源泉(湖北黄冈人)指挥着自己的四十八师驻入临汝。其司令部驻扎二程祠(中大街南门口路北偏西处),当时市民见士兵在军用汽车卸小木箱时,不慎将箱子摔碎,一大片大洋抛洒一地。百姓见状大呼:“老冯去球了。老冯去球了。”冯玉祥势力败走临汝后,天下大雪,气温骤降,因供暖燃料不及时,南方兵受不了天寒之苦,便将大殿前捲棚及东厢配殿木料全部拆卸生火取暖。拆下的土石后来就胡乱堆在了大阅楼后右侧(又有孙殿英扒毁之说)。据说塔寺殿宇同时遭全拆。

9、1933年春,河南省长刘峙为禁鸦片之毒,下令全省毁罂粟苗改种庄稼,可时任县长崔友韩和城防司令王景元怀揣私心,为敷衍上司检查,仅令百姓拔去临近路边的大烟苗。恰遇那年大烟丰收,二人将那年每亩征收的2元大烟税款大部私分。斯事被临汝籍河南大学学生李尚周及他人告发后,为掩人耳目,他们用剩下的小部分烟款,加建了大阅楼顶上的舞台。又在大阅楼前挖一荷花池(此池大阅楼改用广播站时填实),还利用孙殿英部扒殿房后留下的一堆乱石材,在阅楼后垒砌一座假山。假山周围广种花草树木,一时成为城里人游览的好去处,后庙宇被当局改为民众教育馆,魏明诺、李和安、张凤阁先后担任过馆长。

10、老城隍庙院后是空闲地,那里有几个大土崮堆,崮堆上长满了杂草、杂树。庙前左侧东南方向是供奉孔老夫子的汝州文庙,右侧西南方向是供奉关圣帝君的汝州武庙。东邻沈公祠(祠内原有叙公沈公碑刻,碑遗失后,一度误传滕公祠),沈公何许人也,今已难知。祠堂东侧是火神庙,火神庙院里有座赑屃石碑特别特别的高大,给时人留的印象很深很深。火神庙东南角另有一规模不大的娘娘庙,娘娘庙里面供奉的是哪一位娘娘现在已无从知晓。娘娘庙东边是东西走向的前火神庙拐街,拐街西头另有一座石牌坊。

11、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城隍庙附近的牌坊石、阅楼后的假山石,被临汝县公安局扒掉用于建房基石。城隍庙和沈公祠合二为一做了文化馆。火神庙太乙班入驻后,在院中建一露天戏院,解放几年后,有政府拨款与演员捐助把其改建为室内戏院。老城隍庙被县印刷厂占用后,排版车间在东廊坊(为后来重盖的),裁纸车间在西廊房。再后的城市改造中因向需要北打通望嵩路,城隍庙、沈公祠此时殿宇全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大阅楼的最后拆除,老城隍庙旧貌彻底在老汝州人视野中走远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