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词汇

旅行团的是什么意思、读音?旅行的意义和旅行中的文化学习(语音)

大家好,关于旅行团的是什么意思、读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旅行的意义和旅行中的文化学习(语音)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青稞营】第84次微课分享

2、分享嘉宾:陈翔(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在读哲学博士、哲学硕士、国际关系学院文学学士)

旅行团的是什么意思、读音?旅行的意义和旅行中的文化学习(语音)

3、我在国内上学的时候,每个毕业的假期,父母都会带我进行一次旅行,去几个城市,感受当地的生活和文化。到国外之后,和朋友旅行过,也经常独自去旅行,从短途到长途,从一两天到一两个月的旅行都经历过。

4、出去多了,在旅游地选择、行程安排,交通、住宿如何性价比更高等方面,都有了自己的经验。许多朋友在旅行前喜欢来问问我的建议。我也自己能深深感觉到旅行对我的价值。行程中看到的风景、遇到的人、经历的事、从中获得的成长,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处事方式,让我看到世界的多样性,也从旅游中获得更多的生存技能。

5、从盲目玩到慢慢感受到旅行的意义,我想用自己的经验和各位家长分享一些关于旅游的感受。

6、旅行,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旅行,并不是现代才形成的生活方式,是中外都存在的一种传统。我们不妨先从造字法上看看“旅行”这个词。“旅”这个字,最早甲骨文的样子是:

7、左半部分是一个旗子,右半部分是两个人,表示很多人,古代是指士兵。士兵们聚集在一起,指士兵在战旗下行军。因此旅,是个军队编制单位,五百人为一旅。后来发展到金文,旅字有种写法是在人和旗旁加了一个车字的偏旁,表示战车。后来这个词引申成旅游的意思也非常形象,一个人拿着旗子,后面有许多人跟随着走,这不就是旅行团么。

8、而“行”字,是由hang的读法引申出来的动词,hang在甲骨文的写法是:

9、看到这个图形,我们会立即联想到十字路口的样子。《说文解字》说:hang,道也,也就是路,通向四面八方的十字路口。我们如今可以理解为通向世界的路。那么,在路上走,就产生了“行(xing)”字。

10、家庭旅行,其实就是家长带着孩子走在通往世界的路上。家长像是孩子的向导,那个举旗的人,引导孩子认识世界的丰富,感知世界的意趣,体验世界的多元,让孩子慢慢找到与世界相处的最合适的方式。

11、我们常用“壮游”这个词描述青少年时期为了丰富人生经历,所进行的旅行。

12、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朝,来源于杜甫的诗歌《壮游》。

13、我们把杜甫称为“诗圣”,对他的诗歌风格有一个专门的词描述,叫:沉郁顿挫。

14、但其实,如果看看杜甫早期的诗或者他诗作中回忆早年生活的内容,会发现并不都是沉郁的风格。比如:

1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比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读起来都是明朗壮阔,充满豪气的。

16、开元19年,杜甫20岁时开始了漫游的旅程,先是游吴、越(今江浙地区),5年之后回洛阳参加进士考试落第,于是再漫游齐赵(今山东山西),上面“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就是写的这一时期。

17、之后他返回洛阳结了婚。天宝三年,在洛阳遇到被赐金放还的李白,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时就再也没有见过。

18、杜甫诗歌读起来有豪迈和喜悦感的,基本都在描述漫游时期。这一时期之后,杜甫的人生跌宕,诗歌风格再没有这种明朗,我们随意看几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读起来都有一种悲壮的痛感,再也没有“裘马轻狂”的不羁与明朗。这是由时代和人生经历共同导致的。

19、不过,我们会发现,杜甫晚年的诗歌里,有很多是写个人回忆的,《壮游》就是他在病榻上回忆青年旅行时期的一首诗。再比如他还写过的很多首忆李白的诗。凡是看着比较愉快的,都叙述的是漫游时期的经历和感受。

20、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壮游时期的经历之于杜甫,很像是一处记忆里的桃花源。杜甫似乎在依靠那一段的回忆来暂时让自己逃开颠沛流离的艰辛生活,和对国家、人民的忧思。

21、于是,我不禁在想,如果没有这段“壮游”时期,杜甫的一生该会回忆点什么呢?如果没有这段壮游时期,他都没有办法告诉自己:至少我经历过,至少我有回忆。那么,是不是最好每个人都能给自己找一个记忆里的桃花源比较好呢?

22、这种“壮游”,不仅发生在杜甫身上,还有太多的例子,比如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几乎没在做官的时期都在游河山,他的那种“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酣畅淋漓,豪饮高歌,那种与青山明月共长生的气度绝不是关在屋里就能生发出来的。

23、再比如陆游讲:“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城水驿中”,你看到山水时,自然会有一种灵性开始萌芽。从古代千姿百态的山水诗,到粲然缤纷的山水游记,到现代的游记,比如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巴金的《海行杂记》,徐志摩的《巴黎的鳞爪》等等,游历对于文人的创作,就像刘勰说的“江山之助”,对人生自然也是独特又丰富的体验。

24、和中国的壮游相似的,西方也有相应的传统。法语里有个词叫leGrandTour,英语也是同样的,叫GrandTour,是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贵族子弟进行的一种欧洲传统的旅行,后来也扩展到平民阶层。

25、这个旅行一般是贵族青年由一位导师陪同,有时还会有仆人一起,在英国最为流行的。最早的行程是有推荐路线的,从英国多佛过英吉利海峡到法国加莱,然后到巴黎,学习语言、历史、文艺、还有一些宫廷举止和时尚。然后离开巴黎去往瑞士,短暂停留后翻越阿尔卑斯山到意大利,因为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尤其是佛罗伦萨,继而看罗马的废墟,感受那不勒斯的音乐,庞贝的遗址,甚至是维苏威火山。意大利行程结束之后,旅行者会来到德国,继而是荷兰,然后穿越海峡返回英国。

26、到现在,依然有很多青年在成年时期,也就是毕业之后和工作之前,选择间隔年(gapyear),这一年不上学也不工作,就去旅游来丰富自己。于是很多文人和艺术家在旅行中找到了不少的灵感,或者找到了个人的风格。

27、比如,毛姆一生酷爱旅行,亚洲、欧洲、美洲都有他的足迹,他的很多小说都和旅行经历相关,《颤叶集》中的8篇短篇多时根据他在太平洋和远东的漫游见闻写成的。

28、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

29、劳伦斯也爱旅行,《亚伦的藜杖》《袋鼠》《迷途的姑娘》等都是游历国外的产物。康拉德、吉卜林、奥威尔等等,在小说创作中都有强烈的个人游历色彩。

30、为什么这么多名人都选择旅游来丰富自己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在哪里?为什么明明我们现在在网上就可以看到各地风景,有时候现实中真正看到的景色还没有网上漂亮,我们还依然要踏上旅途?为什么安排旅行那么麻烦,旅行那么累,旅行结束有时对自己的生活也没什么改变,那旅行还有没有必要呢?

31、要解开这些困惑,就需要我们我们了解旅行的价值何在。

32、我们知道中西方文化中一个很大的不同,是gapyear,也就是间隔年。西方的很多学生都会在毕业后,工作前,用一年专门去旅行,在国内我们几乎都是毕业就工作、结婚、生子,越快越好。这当然和国情有关,我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压力都要更快更大,所以就很容易出现,根本没想明白什么是生活,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糊里糊涂开始过跟别人过一样的日子。

33、不知道各位朋友会不会有时心里出现一种声音:我为什么要过这样的日子?我是怎么过上这样的日子的?这样的生活是我喜欢的样子吗?

34、我今年用半个多月时间在西班牙南部学跳伞,在跳伞基地认识了一个gapyear的以色列男孩。他在西班牙的时候已经是他旅行的第8个月了,他先前去了北美,南美,然后到欧洲。以色列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宗教国家。当他接触到了其它国家的文化和人之后,有了很大的感悟和触动,渐渐明白了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我觉得有时候旅行的意义就是可以帮我们解决心中的困惑,让我们活得更明澈一些。

35、对孩子来讲,旅行首先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世界的样子,在他们还没有潜移默化形成对世界有偏见的时候,认识到世界是多元的,有很多和我们不一样的人,他们的长相和我们不同,生活方式和我们不同,语言和我们不同,但是同样需要我们的尊重。

36、其次,旅行会提升孩子的生活技能。当然这要在家长不是全权代理的情况下。

37、旅行是个体力活儿,它至少能让孩子出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在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曾预料的事情,我们身处不熟悉的环境,遇到不同的人,如何与人相处?在旅行中,言传身教会有很好的效果。出去的多了,孩子至少不会畏惧陌生的环境,不会害怕与人交往。

38、而旅行不仅提升孩子生存技能,对于审美和艺术的感知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可以促进孩子感知艺术,理解艺术,继而激发艺术。那些大一点,有一些知识储备的孩子,更能够用旅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生发出一些新的观点。当他们看到了真实的景色和图片的不同,真实的景色和书本上、文学作品中写的有差异时,也许会思考原因,这样会帮助孩子看清和还原世界真实的样子。

39、最后,旅行对促进亲子关系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身处陌生环境会带来的情感上的亲近。和孩子每天都在一起会增加的更多的交流。彼此分享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对同一个景物的感受,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导他们认识自然,思考世界,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40、在旅行中,我们会更了解孩子的个性与特征,看到他的成长,甚至有时还会感受到他开始照顾大人了。而旅行中和孩子的沟通,可以让家长察觉平时无法察觉的问题。

41、大人和孩子的交流方式会不同于大人和大人的交流方式,小孩子观察世界的方式很有趣,和孩子在一起时,家长可能也会感受到一种神奇的回归。我每次和小孩子相处,都会被他们说的话,还有一些有趣的想法萌到。旅行就是让孩子和大人共同成长的很好途径。

42、当然旅行的价值并不止于此,每个人在旅行中都会找到独特的意义,我只是列举了几点我觉得比较重要的。

43、那么知道旅行的价值之后,我们该如何去安排一次亲子旅行呢?是选择长途还是短途,国内还是国外,自然风光为主还是人文景观为主呢?

44、我觉得这取决于孩子的年龄段,在这里有一些小建议供大家参考:

45、一、学龄前——自然风光;国内为主

46、在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比如上学前,如果家长安排带孩子去旅行的话,建议选择自然风光比较美或者比较独特的地方,以国内为主。

47、给学前的孩子的旅行,是让孩子感知世界。我们的感官总是先于思维的,在不知道什么叫风的时候,我们已经能感觉到它的抚摸,在不知道什么是雨的时候,已经听见了雨的声音,在不知道什么叫爸爸妈妈的时候,已经感受到父母的关怀。所以,这个阶段,就是为了让孩子感受世界的样子,去亲近自然。

48、我今年暑假和妈妈一起去旅行的时候,在巴塞罗那海滩看到一对父母带着孩子在海滩,孩子非常小,大概也就几个月的样子。开始是孩子的爸爸抱着孩子,孩子看到海特别的开心,然后爸爸走到海里,尝试着让宝宝的脚沾到海水。小孩子一开始特别害怕,刚接触到水就又叫又蹬。然后爸爸再逗小孩玩一玩,再尝试让他沾到海水,小宝宝还是害怕。

49、后来孩子妈妈抱着小孩,举起小孩,自己把头扎进水里,然后再出来。妈妈这样逗小宝宝,那个宝宝特别开心。然后她妈妈再尝试让孩子接触一下海水。开始她还是害怕,后来慢慢接受,开始不怕海水了。

50、整个过程我觉得很有意思,也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尝试让他们感受世界一个很好的例子。小时候接触过,他们以后就不会害怕自然。少年时期的旅行就是让孩子感受世界,接触自然,打开自己的感官,为认知世界做好准备。

51、二、小学——自然风光+博物馆;国内为主

52、孩子开始上学了,旅行也相应的从感知世界过渡到认识世界,这一阶段孩子除了可以继续感受自然风光,还可以去一些诸如自然博物馆,科技馆这样的地方。因为进入到认知世界时,孩子就开始对他感受到的一切形成概念。

53、我们的世界就是由概念组成的,但是概念是有层级之分。对于刚开始进入认知世界的孩子来说,纯粹用语言让他们理解一种概念是比较困难,而且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的理解和困惑,导致误用的。

54、比如,对于“动物”这个概念,孩子第一次听到,可能是在他看到一条狗的时候。家长说,这是狗,是一种动物。那么小孩最初对动物的认知会把动物和狗做等同,认为动物就是狗的样子,也想当然的认为所有的动物都是类似的。

55、当他看到奶牛、绵羊的时候,就会困惑,这完全和狗不一样,为什么也是动物?直到认清动物有很多种类之后,才会重新形成一个与之对应的概念。而要想形成这个正确的概念,需要孩子去接触到组成概念的东西,需要见过牛、羊、猴子、猫、鸟等等,然后慢慢形成动物这个大概念。随着认识的增多,又会在大概念中分出不同的小概念之间的差别,不然,他的认知是会有局限性的。

56、我小时候生活在北方,我在大学之前真的不知道豆腐脑有甜的。我概念里的豆腐脑就只有咸的卤的,不是甜的。我那时也不知道有人把芒果蘸酱油吃。因为不知道这些,所以当我听到的时候,觉得太奇怪了。

57、这就是思维的局限性。我们天然地排斥和我们脑海里已经形成的概念相异的东西。但其实这种排斥只是因为自己的经历不足产生的。要想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多元的思维模式,接触更多新鲜的东西是最好的途径。所以我认为,在孩子形成认知的阶段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东西,是一种好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58、三、初中——自然+人文景观;国内为主

59、等孩子更成熟一些,就可以了解文化和历史知识了,于是出游的话可以配合孩子学过的东西,让孩子自己选择想去了解的地方,看看这个地方实际的样子。

60、我记得小学时候,读老舍写的《趵突泉》知道了济南的三大名胜: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而趵突泉的泉水在老舍笔下特别灵动。

61、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62、读着的时候会感到这泉水都是冒着仙气的,所以我就特别想去看看,看到真实的趵突泉的时候,脑海里的想像和现实的感受就会有一种融合,当然也会有困惑,因为现实中似乎没有老舍笔下写的那么动人。这是心境,也是经历不同导致的,因为我第二次去趵突泉的时候,和最初去的感受又不一样。

63、还有一个地方就是金华,大部分人提到金华想到的都是火腿,我第一反应总是双龙洞。因为小时候有篇课文叫《记金华的双龙洞》,有一段描写太刺激了:

64、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65、我从学完那篇课文就开始想像坐这个船的感觉,有去过的朋友说叶圣陶写的这太夸张了,也或许是成为旅游景点之后船变了。我现在还没有去过,但是我始终觉得,只有自己真正感受到了,那才是真实的。

66、因为大家在过往的旅行中,一定有过“这地方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的感觉,毕竟看景不如听景,现实世界很多时候都会令人失望。但是,真实的样子和他人描述的样子之中的差异,就是旅行的价值所在。

67、因为他人的描述,包含着他人参观时候个人的经历和感情,当时的环境,当时的心境都影响旅行的感受,自己去到这个地方,和他人描述的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这是每个人自己非常独特的东西。

68、四、高中以后——国内外风光与人文景观

69、高中之后,我觉得如果孩子有意愿,也可以去游览国外的景观了。

70、为什么呢?一个是中国本身就是一个自然景观非常丰富,可以说是包含了各种地貌,各种风光,天然就是旅游胜地,它的资源是足够支撑我们的旅行。

71、另外,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在国内旅行,父母本身会比较有安全感,有什么事情都比较容易解决。

72、再有就是,我觉得让孩子先对国内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接触国外的文化,比国内国外的文化都一知半解要更有价值。

73、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非常丰厚,有太多有趣和有价值的东西,如果孩子不了解,我觉得是非常可惜的。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就可以去到国外,对比国家与国家的不同,文化和文化的差异,然后想想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区别,哪些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我们可以借鉴,哪些我们应该保留传统。

74、而这之后,我们再去读一些西方的作品,就能更好的感受其中的内涵。这一时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就都可以接触,孩子也会慢慢形成自己的观念,慢慢成熟起来。

75、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旅行中能够有文化上的收获,这样旅行效率最高,那么我们可以在旅行前做一些引导和准备工作。

76、一、旅行前:靠电影、书籍、画作、游记,甚至历史游戏形成行前印象

77、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丰富,而且可以在很轻松的环境中有知识上的收获,这对旅行前获得一个地方的前期印象是很有帮助的。

78、比如看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那充满魔幻色彩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巴黎曾经吸引过那么多的名流来此,几乎成了20世纪艺术家的必经之地。

79、那么巴黎的魅力在哪里呢?你是否想去感受一下呢?

80、许多景点也有相应的电影,比如讲述凡尔赛宫的《凡尔赛》,看过之后再去《凡尔赛》,你会觉得历史里的一切就在你眼前发生了,看过《美第奇家族》再去佛罗伦萨,会感到他们还生活在皇宫里一样,在哪里取景,发生过什么,都会有一种穿越的奇妙体验感。如果孩子看过的话,他可能会给家长讲哪里发生过什么,这不就很好的记住了一些历史事件么?

81、在许多文学作品里也能获得一个城市的描述,了解一个地方的风俗,如果看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还能发现这个城市的变迁

82、比如孟德斯鸠,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波斯人信札》中以波斯人的视角讲述巴黎的见闻,讽刺法国封建王朝的黑暗方面及其社会生活中种种腐化堕落,作品里面有赌场上讨生活的时髦女人;不务实而专好空谈的沙龙才子;无中生有拨弄是非的新闻家;专门讨好贵妇与女人的风流男人等等,这些形象一定不是海明威笔下如《流动的盛宴》一般的巴黎。

83、每一个景点之于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意义,透过前人的描述,让我们更容易对一个陌生的地方产生熟悉的感觉。

84、此外,名家的画作也帮我们勾勒了城市的样子。我记得我去诺曼底的时候,看到海上的船,看到象鼻山,真是觉得那不就是莫奈画中的样子吗?那里的景色任谁看到了,都会生发出一些感悟吧!

85、有的时候,孩子们还会从游戏里了解到一些文化知识,有很多的大型游戏都是有历史背景的,比如全面战争,刺客信条,因为是以真实的城市为基础,而且画面做的很好。玩游戏的时候就像真实地行走在这座城市一样,能知道这个城市很多在旅游中游客容易忽略的地方。这时候,如果孩子本身已经了解了城市基本的样子,他可能还会告诉你一些家长可能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86、这些知识性的东西,我们可以让孩子去了解,但是一些实用性的知识,家长朋友们也需要了解一下,尤其是选择自由行的朋友。我先前旅行不喜欢查攻略,总觉得旅游中那些未知是旅行有趣的一部分。后来,有过几次做攻略的旅行,觉得那样的效率更高,收获更大。

87、除了提前了解文化知识,主要还要关注当地的旅游信息,尤其是安全问题。有一些城市的某个区域可能比较乱,那么一定要看好,不要图便宜。比如巴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巴黎北边郊区是很乱的,但是价钱比城里可能便宜一半都多。我刚来的时候就有朋友更我说,有旅行社为了牟利,带游客住在便宜但是比较乱的区域,结果晚上就有被抢的事情出现。因此这些信息一定要提前查好。

88、另外就是有些景点在周日或者周一或者某些日子可能不开放,有一些热门景点最好提前订票,这类实用信息家长们提前查好会让旅行更加顺畅。

89、二、旅行中:给孩子机会当景点的导游

90、我们在旅行前,可以让孩子专门去查一查他感兴趣的某个地方的资料,然后在和孩子一起旅行的过程中,让孩子当个小导游,给家长讲一讲这里的故事。一点知识,一些故事,一些感想都是可以的。能够表达出来的东西,会给自己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91、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自己看到的景色和先前了解或者想像的样子并不完全一致。有可能会失望。比如,我们都知道比利时的撒尿小童雕塑,在照片中总觉得他应该是一个至少是半人高的雕塑,可是去了比利时才知道,那个小人的高度也就手臂那么高。

92、每个人看到之后几乎都是发出,啊!这雕像原来这么小的感叹。那时候就会觉得很多东西是有欺骗性的,只有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判断才是真实的。

93、有时也有惊喜,比如我去诺曼底勒阿弗尔的时候,因为看过许多地方的大海,也看过当地的照片,觉得可能也不过如此。但是到了之后,完全被震撼了。

94、当时整个海滩只有我自己,海天融合在一起,无穷无尽。天空开始是阴沉有小雨的,云聚集在天空,水汽升腾起来,你觉得再往前一步,就进入到了仙境。后来天气转晴,在雾气的缝隙里出现了一道彩虹,

95、那种心情是我一直不知道该如何用语言描述的。那片海就是我想象中海该有的样子。以至于我现在都不敢再去,怕破坏了第一次那种震撼的感觉。当时会感觉有些景色,只有在眼中和心中是最美的,是任何照片都反映不出来的。我到瑞士有同样的感觉。

96、校对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偏差,是旅行中很有趣的事情,那种意外的发现能增添无尽的喜悦感。

97、在旅行中,就不妨问问孩子这里和你想象中的是不是一样?有哪里不一样呢?如果去的地方多了,可以让孩子去对比这里和先前看过的地方有什么区别?然后想一想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区别?是历史原因还是地质原因或是什么原因?他曾经出现过怎样的历史面貌,经由什么事情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现在是对历史的颠覆还是历史的延伸?在历史中是否有某些经验值得到现在借鉴?

98、如果我们自己想了这些问题,可以和孩子去分享。如果没想,可以听听孩子对景观的看法。

99、三、旅行后:用纪录片和读书补充知识

100、在旅行之后,旅行中的经历和感官体验会增加对这个地方的兴趣,这是补充一些文化知识的最好时候,可以看一些纪录片,或者看一些书,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让这些知识从感官体验转换我文化储备。

101、许多朋友可能有类似的经历,旅游完一个地方回头一想,什么也没记住,那这样的旅行还有意义吗?记不住知识怎么办呢?

102、我个人觉得是否能记住知识不是一个大问题,旅行主要的目的是放松心情,如果抱着一定学习些什么的目的,旅行起来是很累的。我们可以在一段长途旅行中让孩子了解某一个地方,或者某一个人的知识,减轻旅行前可能会形成的压力。

103、有的孩子表示自己根本不想出去,因为每次家长都要逼着他写感想,这成为了一种负担。如果旅行变成了一种负担,那还不如不去呢。如果要记忆一小部分知识,但是可以玩很多地方,孩子可能会轻松一些,没有负面情绪的接受。

104、如果你走到哪里,这里恰好给孩子了一些感悟,或者和看过的文字重合了起来,不需要强迫,他自己就会想留下点什么,记录一些东西。这是可以让他用喜欢的方式去表达,比如绘画,音乐,讲故事,写东西都可以,或者可以和孩子一起给旅行中拍下来的照片配些文字也是很好的共同回忆。

105、通过一次旅行获得一种态度,修正一点偏见,认识一些差异,了解一种文化,品尝一下新食物,尝试一些新事物,这都是收获。这些收获或许是隐性的,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会逐渐打开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孩子,更了解生活。

106、世界上大多数人总被形形色色的事物烦扰着,但是世界上有那么多可爱的生灵,自然界里有有趣的动物、植物,人们的生活不止有一种样子。

107、当孩子看到,这个世界比他想像得大得多,当他发现,站在群山之间,自己是那么渺小的时候,他会懂得世界上有很多比人更伟大的存在。他会知道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处处都有选择。他会变得更谦逊,会不再用自己的人生去衡量一切,会尊重其他的事物和他人的选择。

108、这些东西,远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它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和世界相处的最舒服的模式。

109、所以呢,希望大家在旅行中都能开心、放松,找到独特的乐趣,和孩子度过快乐的时光。

110、这是陈翔第三次来【青稞营】分享。关注【青稞营】微信公众号:QingKeCamp,在公众号平台发生信息“陈翔”,获取其它两次微课分享内容。

关于旅行团的是什么意思、读音和旅行的意义和旅行中的文化学习(语音)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