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词汇

布洛陀的是什么意思、读音?记录中国非遗9:壮族布洛陀

很多朋友对于布洛陀的是什么意思、读音和记录中国非遗9:壮族布洛陀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悠久的壮族

布洛陀的是什么意思、读音?记录中国非遗9:壮族布洛陀

旧称僮(zhuàng)族,自称除“布壮”以外,还有“布越”、“布雅伊”、“布衣”、“布沙”、“布土”、“布侬”、“布央”、“布曼”、“布饶”、“布傣”等自称。“布”,在壮语中是“人”的意思。

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百越族。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

1965年10月12日,根据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提议,并征得壮族人民的同意,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把僮族的“僮”改为强壮的“壮”字。

独成体系的文化

在秦汉时期,壮族先民就已经在岭南地区繁衍生息。随着历史的演进,壮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壮语是壮族的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语分为南北两大方言,语法结构与汉语类似,但词汇和发音有独特之处。在壮族聚居的地区,人们通用壮语,而在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地区,则多使用汉语。

唐宋以来,壮族民间曾流行“土俗字”,这种文字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利用汉字的音、义组合而成。

根据1989年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办公室出版的《古壮字字典》(初稿)统计,共有10700多个字,其中定为正体字的有4918个。这些字都是从上百年或数百年前出版或手抄的牒书、券约、师公唱本、山歌本、故事传说、族谱、信件和碑文中收集下来的,说明这种方块壮字在壮族地区民间曾广泛流行过。

不过,由于古壮字地区差别较大,缺乏规范,因此各地壮族之间无法形成统一的壮族文字,主要依靠汉文进行交流。1955年,党和人民政府帮助壮族人民创制了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并培训壮文骨干,出版书报,壮文在扫盲、宣传党的政策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又完成了《壮文方案》的修订工作,使壮文进一步通用化,壮文也再次进入各级各类学校。

56个民族中人口排名第二的壮族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壮族的人口数为19,568,546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共有1420.71万人(2000年),占壮族总人口的87.81%,主要聚居于南宁市、崇左市、百色市、河池市、柳州市、来宾市、贵港市等地。壮族居住的地方,基本上连接成一片,大部分聚居,也有相当一部分和汉、瑶、苗、侗、仫佬、毛南、水等族杂居。

壮族是跨境民族,除中国外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与中国相邻的地区。根据在越南居住时间的不同,识别为岱依族和侬族,统称为岱侬族(Tày-Nùng),语言为岱侬语,文化、习俗、语言与中国境内壮族基本相同。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相邀。《同根生的民族》有越南岱依族和侬族的相关记载。

壮族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

壮族民间信仰多神,崇拜天神、雷神、土地神、巨石神、树神、蛙神、花婆神以及祖先神灵等。魏晋以后,随着道教和佛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壮族宗教信仰体系在其影响下发生了变异,形成以原始的麽教为主,融道教和佛教为一体,信仰多神的“宗教”。

佛教由于其教义教规,如极乐世界、禁欲素食等,与壮族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相牴牾,故对壮族社会的影响并不大。壮族地区虽有零星佛寺,但规模及住持僧尼人数均远在中原一般寺庙之下,其信徒也多是南居的汉族人。虽然如此,佛教的一些教义和思想主张,如积德行善、乐善好施等,还是得到了壮族人民的认同,甚至体现佛教生死轮回教义的“前世不修”词语,也成为一些壮族妇女自责的口头禅。

19世纪中叶以后,基督教、天主教等也相继传入壮族地区,并在壮族地区的一些城镇建立基督教、天主教教堂,发展教徒,但影响主要局限于部分城镇居民。

独具特色的饮食

壮族是最早栽培和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发达,稻米也自然成为壮族人民的主食。稻米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有蒸、煮、炒、焖、炸等,各种米饭、米粥、米粉、米糕、糍粑、粽子、汤圆等,是壮族人民日常喜爱的食品。如果掺和其他材料,还可以制成许多更加味美营养的食品,如八宝饭、八宝粥、竹筒饭、南瓜饭、“彩色糯米饭”等。

居住在干旱山区的壮族,由于不宜种植水稻,则以玉米为主食。

壮族人民喜食水产,鱼蛤螺蚌,皆为珍味;山林中的菌果、蝉、蛇、禽、兽,也是壮族人民的日常佳肴。

嚼槟榔是壮族的传统习俗,今广西龙州等地的壮族妇女仍有此喜好。有些地方,槟榔是招待客人的必需品。

壮族的代表性节日

壮族的节日多与当地汉族相同,春节、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汉族民间节日,也是壮族的岁时节日。壮族比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等。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三月三”歌节最为隆重。

壮族一向以能歌著称。壮族民歌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有二三句的,也有三四句以至更多的;流行七字句和腰脚韵。有盘歌(或称“猜歌”)、哭嫁歌、贺新居歌、生活歌、农事歌、时政歌、历史歌,等等。壮歌的特点是善于触景生情,托物取喻,以猜谜、盘问的形式,唱出有声有色、动人心弦的歌词。传说唐代有个著名的女歌手刘三姐,创造了声调悠扬、寓意深远的歌谣,歌颂人们从事劳动和爱情的幸福,揭露上层统治者的贪婪与不仁,因而至今仍得到壮族人民的传颂,被称为“歌仙”。壮族有定期聚会唱歌的传统,而且唱歌的地点也比较固定,这种集体唱歌的特定场所叫“歌圩”。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将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定为壮族的全民性节日——“三月三”歌节。

“牛魂节”,又称“牛王节”、“开秧节”。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进行,有的地区固定于农历四月初八进行,因为相传这一天是牛王的诞辰。传说牛王原来是一位天神,奉玉帝之命下凡帮助人们耕作。人们感激他的功劳,便在其诞辰祭祀牛魂。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将牛梳洗一番,并修整牛栏,带着一篮五色糯米饭和一束鲜草,到牛栏旁边祭牛魂,然后把一半食品及鲜草分给每头耕牛吃。

农历七月十四日的“中元节”,又称“鬼节”、“敬祖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主要内容是祭祖和祀鬼。这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过去这个节日忌讳用鸡作祭品,只能用鸭或鹅祭祀,尤以鸭为主,这个节日甚至因此也被称为“鸭儿节”),蒸糕做馍,并用彩色纸裁成四季衣裤,以备祭祀之用。白天在家祭祀祖先之后,入夜还要到山角河边,进行野祭,燃香点烛,焚烧纸衣,祈求野鬼别来作祟。

布洛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概述

2006年,布洛陀入选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田阳县文化馆获得“布洛陀”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布洛陀”项目评估合格,百色市田阳区文化馆获得“布洛陀”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在古老的传说中,布洛陀是壮民族开天辟地、无所不能的创世始祖。据壮族创世经诗《布洛陀》记述,布洛陀是壮族的“祖公”,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创世神。布洛陀文化是壮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内涵包括壮语、麽教、稻作文化、壮族干栏、壮族传统服饰、壮族民间祭祀、壮族传统婚俗、壮族民间故事、壮族山歌、壮族铜鼓、壮锦、壮族传统节日等等。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布洛陀》是壮族的长篇诗体创世神话,主要记述布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丰功伟绩,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一带传承。大约从明代起,在口头传唱的同时,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其中有一部分变成壮族民间麽教的经文。

《布洛陀》的内容包括布洛陀创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皇帝、造文字历书和造伦理道德六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走向农耕时代的历史,以及壮族先民氏族部落社会的情况,在历史学、文学、宗教学、古文字学、音韵学和音乐学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布洛陀口传诗体创世神话在内容上具有原生性特点,在漫长的口头传承过程中,经过一代代的不断加工和锤炼,艺术性也得到了完善和提高。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历史、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具有教化的作用。

由于历史及其他各种原因,今天《布洛陀》已面临失传的危机,需要采取普查、建档、研究、出版等手段,并通过建立布洛陀文化生态保护村、唱诵队、传习馆以及在相关学校开办传习班等方式加以保护,使其能在现代化社会条件下继续得到传承。

布洛陀—发展历史

作为神话传说,《布洛陀》包括了宇宙形成、人类诞生、文化起源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既是壮族先民历史的影子,也是壮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其诞生的时间很早,至迟不会晚于原始氏族社会后期。作为布洛陀史诗,同其他民族的史诗一样,在传承过程中,加进了很多新的内容,形成了今天的体系。

布洛陀—内容及篇章

据专家考证,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布洛陀史诗只是口头传唱,大约在明代,开始以书面的形式保存下来,长达万行,分四个部分,共十九章:

第一部分是开头歌,分为礼歌、问答歌、石蛋歌;

第二部分是创造歌,分为初造天地、造人、造太阳、造火、造谷米、造牛;

第三部分是治理歌,分为再造天地、分姓氏;

整部史诗结构宏大,内容丰富,构思别致,充满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和强烈的浪漫色彩,它以诗歌的语言和形式,生动地叙述了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农作物的栽培、牲畜的饲养,以及远古先民的生产,歌颂作为壮族始祖布洛陀创世的仁功伟绩。

《布洛陀》的内容从性质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创世神话、伦理道德、宗教禁忌。”它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具体又分为创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皇帝、造文字历书和造伦理道德六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走向农耕时代的历史,以及壮族先民氏族部落社会的情况。

《布洛陀》以诗的语言和形式,生动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阳、造日月星辰、造火、造谷米、造牛等的“造化”过程,告诉人们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种农作物和牲畜的来历,以及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等。这部史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壮族祖先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全诗长达万行,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一带传承。

布洛陀—应用场合

作为壮族一部古老而义内容丰富的创世史诗,布洛陀史诗主要流传于广弭红水河流域、右江流域及左江流域的广大壮族地区,云贵南、北盘江流域的壮语和布依语地区亦有流传。除一般的口头流传(一般的口头传唱内容多不完整),许多地方都有手抄本,且多为巫师或道公保存。

平时在民间,一般是逢全寨或全族性的喜庆,或者重大节日才开唱,还必须唱全诗,而且要请最高明的巫师或歌手来唱。在举行这项活动的时候,每个人都务必以极其严肃的态度和无比虔诚的心情来参加。演唱者必须事前认真做好准备,不仅要再了温习诗的内容,而且要戒嘴(不吃狗肉和牛肉),修身(洗浴后无房事)七天,可见其要求之严。凡能从头至尾喃唱,一句不漏、一字不差者,便被誉为“歌王”而深受人们的尊敬和夸奖。据说过去曾有人用一头牛作为学费,翻山过岭去向负有盛名的歌王投师,请他传教“布洛陀”。

布洛陀—学术价值

布洛陀对历史学、文学、宗教学、音韵学和音乐学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除此之外,《布洛陀》的创世神话在内容上还具有原生性特点,在漫长的口头传承过程中,经过了一代代人民的不断加工和丰富,艺术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布洛陀不仅仅可以帮助人们很好地认识历史、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同时还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

《布洛陀》创世史诗和歌颂布洛陀创世业绩歌谣,可以说是壮族先民的一部原生形态的百科全书,其中里面保存着壮族先民对客观世界、对自然环境的幼稚认识,保存着壮族先民和自然界作斗争的历史,凝聚着壮族先民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所积累下来的智慧和经验。

布洛陀—文化轶事

布洛陀是壮族的造物主。他最聪明、最有智慧,壮家不论碰到什么事情都要去问他。好事要问他,连坏事也要问他。

布洛陀知天知地又知人,逗得天界对他很仇恨,派出天兵天将四处捉拿他。有一天,巡天差查到布洛陀离家去挑山草,就把兵将埋伏在山丫口。太阳偏西,布洛陀挑草打回转,他走路带起一阵狂风,把山丘上的树林吹得乱摇。布洛陀翻上梁子,兵将一拥而上,还没有挨身,就被飞砂走石打得东倒西歪,乱喊乱叫。天兵天将只好收兵返回天界。

布洛陀没有衣裳穿,长年歇在一棵万年青树下,死后也埋在万年青树下,一块磐石上还留着他抚摸过的手印。直到现在,壮家都把寨子边的长青树当神树祭奠,以此悼念造物主布洛陀。

几万年前,天上出了十九个太阳。河里的水晒干了,山上的绿叶树烧成木炭了,大马蜂钻到河底去做窝。村里的男男女女,大大小小活不下去了,就一同去求见布洛陀。

布洛陀站在一棵大青树下说:“要救大地,要救黎民,就要打落十九个太阳。你们去找壮家英雄吧!不要找唱歌的,要去找那个力大无比的三节手后生郎正。”

壮家就找到了三节手郎正,把剩下的饭都送给郎正吃;把剩下的米酒都送给郎正喝。郎正吃饱喝足后站起来,头顶着房梁,伸出三节手,从东墙顶上拿起雕弓,从西墙顶上拿起箭,拜别乡亲们走了。

郎正在天亮前爬到东崖顶上,两脚插在岩石缝里,两眼盯着东方。天亮了,十九个太阳接二连三地冒出山顶。郎正趁着太阳还不太刺眼的时候,一手拉弓,一手搭箭,向冒出山的第一个太阳射出第一支箭。随着一声巨响,第一个太阳被打落了。接着郎正又弯弓搭箭,向陆续升起来的太阳射去,太阳一个接一个地落下地来。他又搭上剩下的两支箭,瞄准剩下的两个太阳。正在这时,山脚下的村民大叫起来:“郎正呀,我们的好郎正,请你放下弓箭,留下两个太阳给我们吧!”

郎正听了,把快要射出的两支箭取下,高声回答:“众乡亲呀,好乡亲,我已放下了射日的弓箭,留下一个太阳白天给你们晒粮食,留下一个太阳变月亮夜间给你们做伙伴。”

远古时候,山野里的草豹怀胎多,下仔密,但成活少,草豹就去找布洛陀求教。

草豹在大树下见到布洛陀,流着泪求诉说:“主呀,我的祖祖辈辈产仔不成器,求主上想个法子搭救搭救我们吧!”布洛陀知道草豹行凶作恶,不做好事,心里痛恨,就顺口奚落一句说:“只要你少行凶,多积善,一年十二月,月月生一子,个个都成器。”草豹听了,称心如意,摇头摆尾地走了。

草豹一路上得意地大声念诵着布洛陀的答话,温顺精灵的黄麂子在路边草里听到草豹的念诵声,一下子惊起来,一口气跑去找布洛陀禀报说:“草豹一路上大喊大叫,它要十二月生十二胎,胎胎都成器,要真这样,黄麂子就会绝种了。”布洛陀一听,才想起他已在草豹面前失了口,就对黄麂子说:“你腿长,跑得快,赶紧追上草豹,大声叫唤吓它,让草豹受惊后把我失口的话忘掉。”

黄麂子拼命追上草豹,鼓起全身力气,发出了“咯……咯……”几声怪叫。草豹在高兴中猛然受惊,打了个嗝,果真把布洛陀的话忘光了。

草豹忘了原话,又去找布洛陀。布洛陀说:“只要你多积善,少行凶,保管一年下一窝,一窝生一仔,头二年成器,第三年一窝得两仔,第二仔要吃掉老娘。”据说,布洛陀的话在草豹身上一直应验着。

牛魂节:又称牛生日、牛王节、驼轭节,是壮、侗、仫佬、仡佬等民族祭祀牛神的传统节日。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也有在六月初八或八月初八举行的。这一天,农家会给牛放假一天,各家各户把牛栏修整一新。村老们对全村的牛评头品足,并告诫各家要爱护耕牛。家家蒸制五色糯饭,用枇杷叶包裹喂牛。有的地方还在堂屋摆上酒肉瓜果供品,由家长牵一头老牛绕着供品行走,边走边唱,以赞颂和酬谢牛的功德。这一天,各家各户先把牛喂饱,然后全家人才吃节饭。70年代以来,牛王节中的敬牛神色彩已渐淡薄,但敬牛护牛之风犹存。

布洛陀的是什么意思、读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记录中国非遗9:壮族布洛陀、布洛陀的是什么意思、读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