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语常识

全球首个“孔子学院日”在上外举行揭牌仪式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举行揭牌仪式。

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身着中国民族服装参加春节游行。

明天是全球第一个“孔子学院日”。 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以来,10年来,已在五大洲123个国家开设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世界各国纷纷关注中国。 孔子学院的大力发展,响应和推动了世界各地兴起的“汉语热”、“中国热”。

200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开设第一所孔子学院。 秉承“办一所、办好一所”的理念,八年来,上外与海外机构共建了七所孔子学院,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七个国家。 目前,上外第八所孔子学院筹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要在国际舞台上“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高校必须发挥独特作用,外语教育作为传统优势学科的高校尤其要展现自身优势和优势。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日前,《中外文化交流的美丽名片》纪念册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纪念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详细地记录和描述了上外孔子学院创建八年的历程。

发挥办学优势,服务国家战略

打开纪念文集《中外人文交流的美丽名片》,一眼就能看到七所海外大学校长发给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贺信和贺电。

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意大利)、大阪产业大学(日本)、秘鲁天主教大学、塞格德大学(匈牙利)、马德里自治大学(西班牙)、哈桑二世大学(摩洛哥)和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乌兹别克斯坦)——这7所大学是上海外国语大学。 开设孔子学院的海外合作大学。

谈到孔子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教授自豪地讲述了一组数字:目前上海教育系统的10所大学在海外设有40所孔子学院,其中上外有7所。

作为一个中等规模的院校,上外为何在孔子学院开设方面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曹德明表示,这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定位有直接关系。 作为国内知名的外语教育院校,上外深知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 “信息时代,随着国家间政治、经济交往日益密切,民族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 曹德明表示,许多国家都把向世界推广本国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比如德国的歌德学院、法国的法语联盟、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等,这些知名的语言推广组织背后都有国家行为,他们以传播自己的语言为己任。国家的语言和文化。

也正是因为如此,顺应全球“汉语热”,在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的直接推动下,以中国儒家文化代表孔子命名的“孔子学院”于2004年启动。据介绍,绝大多数孔子学院采取合作办学路径,即孔子学院在国外大学校园办学,每所孔子学院都有一个中方合作机构,中外双方组成理事会。

曹德明表示,孔子学院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学校对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推动国家软实力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实践。 为做好这项工作,上外充分发挥学校非通用语言优势和特色,努力践行利用孔子学院平台的中外人文交流“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因地制宜“办一所学校办好”

孔子学院的中心工作是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在与不同国家、不同机构合作开办孔子学院时,如何因地制宜办学,在结合当地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充分放大办学优势,找准定位,是上外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

八年来,上外在全球的七所孔子学院努力探索出一条最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办好一所学校,办好一所学校”是上外一贯的办学理念。

全球首个“孔子学院日”在上外举行揭牌仪式

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的“1+5”办学模式,即一所孔子学院设在大学内,发展五个孔子课堂,得到了当地的好评。 不仅如此,孔子学院还积极与当地中小学合作,设立了6个汉语教学点。 孔子课堂和汉语教学点所需的师资和教材均由孔子学院提供支持。 这样,当地汉语教学的辐射区域进一步扩大。

又如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不仅为当地汉语学习者提供全天候上课学习的机会,还为该国政府外交部官员教授汉语,有效提升孔子学院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力。

曹德明表示,这些孔子学院的开设充分体现了上外的教育资源和特色。 目前,学校每年向孔子学院派遣数十名中方院长、汉语教师和志愿者。

跨文化沟通确保学校成功

因地制宜办学不仅考验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更考验孔子学院外籍院长是否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否通过与海外机构的合作进行有效沟通,尤其是在遇到一些困难时或冲突。 解决问题的沟通方式对于孔子学院共建极为重要。

曹德明介绍,上外向国外派遣孔子学院院长和汉语教师时,相关人选在前期选拔期间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例如,必须能够通过外语考试,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再比如必须对中国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熟悉。 “如果你只擅长外语,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缺乏了解,那你怎么能向外国人介绍中国呢?!” 此外,海外院长人选还需要具备相当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目前上外共建的7所孔子学院中,有5所是根据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要求创办和建设的。 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就是一个例子。 上海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国际汉语教育中心秘书长徐宝梅坦言,孔子学院的办学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一开始并没有被(当地使馆教育部门)受理,但上外创始人坚持与相关部门沟通,得到充分理解和积极支持,直到成功实现合作共建孔子学院”。 2006年揭牌成立,上外参与共建仅用了2年时间。 孔子学院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招收各类汉语考生1000余人。

创新“小三游”充分展示上外特色

通过孔子学院这个平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深入开展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徐宝梅介绍,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教学和推广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经过8年的努力,上外与国外院校精诚合作,不仅办学规模有了长足发展,办学水平也显着提升,文化交流活动更加频繁,在当地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在日本大阪产业大学、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莫言与中国文学的影响”主题讲座一经推出也很受欢迎。 作为新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不少汉语学习者对莫言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孔子学院邀请国内专家举办学术讲座,满足了相当一部分学习者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

增强国家软实力,在国际上提升中国良好国家形象。 可以说,上外开设的七所孔子学院在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方面表现突出,凸显了上外的办学特色。 例如上外的“小三巡”(巡讲、巡演、巡展)。 国家汉办派出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艺术团赴日本孔子学院巡演,影响很大。 去年,学生艺术团巡演西班牙、葡萄牙和摩洛哥孔子学院,参加摩洛哥“莫阿论坛”演出,获得当地政府嘉奖,并受到摩洛哥王室成员接见,完美展现了摩洛哥“莫阿论坛”演出的成果。当代中国大学生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上外还联合向孔子学院赠送了孔子塑像。 秘鲁天主教大学校园内矗立着真人大小的孔子雕像,这在秘鲁尚属首例。

让更多海外年轻人有机会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亲身体验当代中国。 上外与海外机构共建孔子学院不断创新文化交流活动形式和内容,有效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华文化。 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国家软实力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抓住“练内功”机遇,提升国际教育水平

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以来,将校际交流和深化与伙伴大学的合作摆在重要位置。 积极利用孔子学院平台,“请进来”与“走出去”同步进行。 上外与境外院校共建孔子学院8年来,极大丰富了国际教育的内涵。

“在办学初期,孔子学院需要学校不断向国外派遣教师,对于学校来说,这样的投入是必要的,服务国家战略是大学的使命。”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介绍,目前正在建设的学校有7所。 孔子学院基本由中方院长、汉语教师和学校派遣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组成。 中国侨民在国际人文交流舞台上接受锻炼,开阔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自身专业技能和素养也得到提升。 对于学校来说,上外抓住孔子学院独特的办学形式,有效促进了学校人力资源和学科建设的国际化。

上外派出多名教师到孔子学院工作,充分利用海外院校的有利条件,了解国外学术动态和前沿研究。 回国后,他们积极申报高端研究课题,邀请海外高水平专家。 学者来校讲学,相互交流、促进。 也有教授在孔子学院任教后,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这些教授再次回到上外任教时,他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课堂面貌焕然一新。

回顾孔子学院成立八年来,上外多位老师认为,这项工作不仅打出了上外在中外文化交流领域的“招牌”,更大的成就在于学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 得到改善。

培养精通外语和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熟悉国际事务和规则的高端外语人才是上外的根本任务。 培养一流的学生,首先要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 俗话说“名师出大弟子”,只有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才能取得新进展。

曹德明表示,学校目前正在不断调整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 未来,上外将一改过去更加注重语言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理念,培养通晓外语和文化、通晓中外、具备基础知识的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构,具有区域和国别研究能力。 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空间、适应国家中外文化交流需要的国际化创新人才。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学校的国际化教育理念必须贯穿于学校建设、人才培养、学院改革的各个方面。 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大工程,也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