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常识

道德语法教材改教版(新学期东莞小学语文教材变脸)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道德语法教材改教版的问题,以及和新学期东莞小学语文教材变脸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新的学期,小学一年级教材有了新的变化记者郑家雄摄

■新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记者李宗泽摄

小学语文教材变脸

东莞时间网讯(记者李宗泽实习生陈慧莹)对于今年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还有一年级的老师来说,入学要面对的头等大事,莫过于悄然来到手头上的那本全新语文课本。

今年秋季新学期,广东省小学全部更换经教育部2016年审定、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语文教材。为与之前在东莞各小学使用超过10年的旧人教版教材区分,这本新版教材被教育界称为“部编本”,因其不同的设计编排、单元结构、先识字后学拼音、强调课外阅读等变化而在家长和教师圈里引起热议。

对于焕然一新的教材,有不少家长对使用语文教材后的辅导和家庭教育感到困惑。对此,记者收集整理了几个最为关注的新教材热点话题,邀请专家分析解读,并就课堂教学和课外家庭辅导提出指导性意见。

受访对象黄小颂东莞市教育局小学语文教研员

范水国南城阳光第二小学教师发展导师、广东省语文科骨干教师

如何看待学拼音放在识字之后

翻开“部编本”,“天地人”代替了“a、o、e”成为第一课,而整个拼音的学习都后置了。这一点家长们大多拍手叫好,认为拼音学习对刚从幼儿园到小学课堂的孩子有着一定难度。有位小学高年级家长回想起孩子当年学拼音的情景是苦不堪言:“为了一个韵母发音,孩子都把舌头咬到了。”但也有一部分家长和老师担心,不学拼音,会不会因为发音方面的缺陷而影响到学字呢?

黄小颂:把学拼音的时间往后挪,既降低了学习难度,也校准了汉语拼音的定位,还原它作为识字的工具、学习普通话的工具的辅助角色。过去一入学就要花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学拼音,孩子学得枯燥,老师也教得辛苦。现在“部编本”先进行5课的识字教学再学拼音,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先通过学汉字简单接触拼音,对拼音有个基本概念后再进入拼音学习,其实会更容易适应,老师则需要让两者进一步形成相辅相成的学习。

范水国: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孩子在入读小学之前已经在生活中接触很多汉字了,很多字他们是会念的。一年级先安排识字课可以让他们把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先学会写一些之前会念的字,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和快乐,能消除对新学习环境的陌生,从而为下一步学拼音调整好学习态度。

课文内容和单元结构均有调整

一些传统文化内容的回归和重新设计的单元结构也是“部编本”的大变化。

据悉,整个小学12册新教材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此次的一年级课本也有古诗文。另外,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会占有较大的比重。其外,“部编本”还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表面上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的明线,另外有一条隐藏的按“语文素养”的梯度培养展开的暗线。

这些变化都会对教学工作提出新要求。

黄小颂:语文老师务必要认真研读课标、教材,不仅仅是经典性文章,新教材的课文有40%左右都是新课文,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传统文化比重加大,“语文性”也确实更强了,原来的教材以“人文主题”来编排,语言文字训练有所弱化,教学盲目性比较大。

拿到新教材后,教师一定要结合课标的要求,认真研读教材,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定式中跳出来,注重一课一得、课课有得、螺旋发展。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了解小学语文研究动态,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迅速更新。要不间断地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运用各种方式弥补和充实自己。

范水国:以前按人文主题编排的语文教材看上去单元很有特色,但许多老师发现教学很活跃,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是被弱化的。也就是说,学生的读写说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训练,所以你会看到很多高年级的作文都会有口语化的错误语法存在。

“部编本”这一点就很清晰,就是每一课都有语文知识的学习目标,并且整个学段中语文知识的梯度教学和序列性都很明了,这是需要老师们提升课程领导力,即对整体教学的掌控、组织,要找到课文编排的意图,建立更系统性的授课意识,弄清楚每个单元之间的知识连贯。当然,这是“隐藏”的线,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会很明显,也不必要去作过度的操练。

有些人会觉得增加古文很老套,我觉得“部编本”整理编排其实合理地吸收了过去中国语文教材很多好的东西,有心人能从中看出一些清末民国的教材精华。另外,课文选取、习题设计、教学活动安排等方面都很贴近当代学生生活,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收集和过滤互联网信息等都在教材中有体现,跟得上潮流。

更“胖”的课本更丰富的图片

小学一年级语文“部编本”一上手,不少人都立马发现它“胖了”一圈,变成了16开,色彩缤纷且格调活泼,看上去像绘本,而且整本书的图片量和图片种类都大大增加了。家长和学生都表示很喜欢,不过,也有老师提出疑问:语文不是要体现文字的美和深邃吗?增加那么多图片会不会过于具象,反而局限了孩子的思维发散?

黄小颂:首先我要打消家长的一点担心,“部编本”是胖了,但它的重量和旧版一样,不会增加孩子的携带负担;它用了工艺更轻更顺滑的纸张,字号比过去要大,字间距也比过去大,这都是为了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情况,会让他们读写更轻松。

增加图片这方面,我认为老师们要深入理解教材意图。旧版《语文》里的插图都是单张配图,图片功能单一;“部编本”每课都包含了一定的情景插图,丰富多彩,不仅包含了学生要学的知识,还有丰富的故事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当中的选文选图意义。

比如一年级“识字”单元的第一课“天地人”,配图是一幅中国水墨画,作者是国画大师傅抱石。学生在富有意境的水墨画中,感受天地浩荡,人之渺渺,不仅识到了字,还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意境。还有P28页汉语拼音“g、k、h”教学时要用好上面的情境图,老师可以编个小故事:公(g)园里,长凳上,小女孩渴(k)了,正在那里喝(h)水,鸽(g)子给她送来了花(h)环(h),小蝌(k)蚪欢(h)快(k)地为她跳舞。教会孩子看插图说故事,为后期的写话、写作学习打基础,实现从口语到书面语的过渡。

范水国:读图是时代趋势,更活泼的插图和编排毕竟也是为了便于教、乐于学,身为语文老师需要适应图文兼顾,学会更加多地利用图像去开展教学,别忘了汉字其实就是一种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语言。

从课内到课外,阅读量大升级

“部编本”特别重视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新开设了“快乐读书吧”板块,在学习园地中设计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很多家长一听说这个就面露难色,纷纷表示担心。东城家长李先生说:“这不就是增加了家长的压力吗?如果每天要共读的话,很多家长未必有这个时间。”他表示自己和太太经常晚上下班回到家都7点了,还要做饭做家务,原本只在周末安排的亲子共读变成日常化很难执行。

黄小颂:首先得提醒家长,家庭教育是今年初以来国家教育部所着力强调的,“部编本”也反映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家长的陪伴和引导。增加的共读部分其实大多属于课外,老师们可以多作提倡,并非下强制的作业要求。例如“和大人一起读”,这里的“大人”范围很广,除了父母还可以是老师、长辈、朋友或哥哥、姐姐等。另外里面的故事都比较短小简单,有些完全可以当作枕边故事来讲。

范水国:“部编本”是在探索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以前只分精读课和阅读课,现在有三个类型:教读课、自读课、课外阅读。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外阅读课程化,不仅仅是家长和学生的事,老师也需要在教学上体现。例如教了李白的《静夜思》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自己去找其他写月亮的唐诗,上《三打白骨精》时教会学生通过找关键词快速浏览长文章,引导和激发他们的阅读渴望。

家长需要明白,阅读量增加是为了要培养阅读习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尤其是幼儿园到一年级是一个“从玩到学”的过渡,阅读能帮他们学会静下来。我建议家长在家庭布置上预留一点点阅读空间,比如弄个独立的书柜、小读书桌子,定期更新一下家里的书籍,订阅一些拼音彩绘版的报刊,并控制好他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和强度,在物理环境上营造阅读氛围,至于“亲子阅读”模式还是要启动的,尽可能手把手教孩子挑书、读书,晚上还是多抽时间陪他们读书吧。

市教育局黄小颂教研员建议:

家长和学生主动调整心态适应新版教材

学生不要有畏难的心理,“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过滤信息,都在教材中有体现。《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选文都是非常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学起来特别亲切、有趣。

老师要做的: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教师只是参与者和引导者的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从而使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中提高。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需要。

1.转变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不要只当孩子“学习的拐杖”,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注重过程和经历,淡化结果,不要轻易以学习结果即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孩子进步与否的唯一标准,要从多元的角度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2.静待成长。孩子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态,源于他有一个耐心、细心,能够包容他,并且时刻鼓励他的父母。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父母要有耐心,静待孩子的成长,关注、信任孩子,多与他们交流,注重孩子心灵上,思想上,精神上的营养,我们要给孩子的成长一臂之力。

3.关注习惯。在小学阶段,特别要注重两个习惯的培养。一个是写字的习惯,包括孩子的坐姿、握笔的姿势,不求快不求多要求好;另一个是读书的习惯,可以结合教材通过亲子阅读、亲子活动等形式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形成好读书的良好习惯。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