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常识

自学德语如何纠音,英语教学如何纠错

大家好,关于自学德语如何纠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英语教学如何纠错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如何纠错,这里指的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纠错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国内一直是存在争议的,讲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也是下了很大决心才要讲的。目前为止国内没有谁公开讲过这个问题,但是,在国际一些会议上有很多专家在讲。纠错,英文叫做ErrorCorrection,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呢?就是因为一直以来,我们的外语教学,我们的课堂,甚至全国的观摩课,所谓的优质课,一节课所输入的内容,包括语言点、语法、技能训练、听说训练等等,是有很多错误的。有的课上老师所讲的语言点是错的,甚至有时学生还要给老师纠错,这样一来不仅是课没讲出来,而且还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给学生输入了错误的东西,而且还在不断地输入、强化这些错误。因此,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初学阶段,纠错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正是打基础的阶段,所谓“万丈高楼起于平地”,基础不打好,高楼是盖不好的。如果把中国外语教育看成是一座金字塔的话,小学阶段就是这个金字塔的基础,基础如果打不好,到时候不用地震,金字塔也会倒塌。所以小学阶段的外语教学是相当重要的,应该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和重视。

纠错问题的争议性一直是比较大的,关于这个问题在全世界教学界,包括我们外语教学界,也都一直在探讨。这个争论(argue)有人支持(for),也有人反对(against),不过到最后,这么多年来争论的普遍共识还是支持(for)。圈内的专家普遍认为:我们可以把纠错当作资源,通过错误可以发现教学不足、学习重点以及教学和考试的内容,在外语教学中纠错还是有很大价值的。

在这个问题上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观点。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直接法,通过模仿学习;认知学派,也叫理性主义学派,强调通过大脑认知、通过掌握规则、通过记忆和理解来学习外语。在这两大学派下面还有很多小学派,比如:中介语理论,他们认为,学习二语或外国语是一个从母语到外语到中介语再到目的语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认为在中介语这一阶段,错误是普遍存在的,也主张改错。还有一些专家强烈主张改错,说如果我们不纠错,坏的东西一旦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是很难改正的,错误越多越学不下去,形成“石化”现象,最终导致我们外语教学的失败。还有一些也主张改错,但对待错误还是比较同情的,提倡对学生要有比较宽容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初学者,认为如果改错可能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伤害其自尊心,甚至影响其学习兴趣,这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打断交流进行改错,这是很不得体的。

其实,这些观点,无论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都有其一定的道理。关键是我们如何寻求一个平衡点,既能纠正错误,又保证不打击学生,使学生有一个正向的输入和输出,使我们的学习真正高效起来。我们应该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改错而不是用消极的眼光故意去挑错,故意批评学生。

语言学习中有哪些错误?其实错误是很多的。我们的外语教学应该有个底线,在小学阶段,“双基”就是我们的底线。什么是“双基”呢?就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小学得完成小学的基本任务,如果在小学学了几年英语到了初中还得完全重新学习,甚至天天改错,这样一来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就是浪费时间、谋财害命了。现在我讲一下这些错误可以有很多方面的,如: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知识、技能、语篇、句子、文章、口头的、笔头的等等,但是总的来说,可以细分为三大种:

第一种错误称为口误(slips),属于小错。犯这种错误不是由于水平差,而可能是因为紧张、恐惧或准备不足等心理因素。造成这种错误的主要因素是人文因素,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差、自我纠错、自我调整等,这种情况不仅仅我们学外语的人会遇到,可能人人都会遇到。如HegotoChangchunoften.这样的句子,大家基本明白它的意思,但语法是错误的,应该用第三人称单数,顺序也需要做调整,这就是小错。

第二种错误叫mistake,一般指的是Generalmistakes,就是错误很一般,但大家可能经常会犯,这种往往指的是很具体的错误、输出之前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所犯的,有时也指一些无意犯的错,可能是因为语言水平差、知识没巩固而造成的。这种错误不是太大也不是太小,所以我们可以叫它中错。

第三种错误叫error,这就是比较大的错误了。可能是句子,也可能比句子还要大,是语篇或结构上的错误,甚至是我们违背语言规则等。这种错误我们一般叫error,但有时mistake和error也可以互用,不过在许多学术的正式场合都用error,我的报告中这两个都用。我们一般大规模考试中的改错题叫做“ErrorCorrection”。这就属于习惯性用法了。

其实,我们人每天都在犯错,学习本身也是一个犯错的过程。下面我讲一讲我们的英语学习为什么会犯错,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些错误是因为(overgeneralization)过度的强调规则所致。比如:我听一位老师讲课,学了Playthepiano,强调说“play后边要加the,这是规则要记住。”于是学生就会说playthebasketball,结果却错了。这规则是对的,但规则也有例外,规则外面还有别的规则,就是冠词使用问题了,这就是过分强调规则导致的错误。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母语的干涉。我们的母语与外语是不同的,中英文有很多差异,特别是在语法上。我们的汉语没有单复数、第三人称单数以及时态、语态、助动词等,英语则不然;另外英汉两种语言很多形容词和副词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英语有形容词后置、从句后置等;特别是疑问句,汉语加个问号就行了,英语是有的也可以直接加问号,那叫陈述性疑问,一般问句则要倒装。所以这些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影响是很大的,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另外,老师自己的英语水平也很关键。我们的小学老师能掌握好100个符号的很少。这100个符号包括26个字母大小写,48个音标(英国是44个音位)。能把这些都学会,发音很准的,很少。为什么呢?不是说我们老师没水平,而是因为太不重视这东西了,所以我们对这个东西必须要提起重视,因为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东西。我们是non-native-English-speaking-teachers,我们不是母语为英语的教师,因此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问题而不是理念问题,所以我一直坚持加强教师的培训。这个培训的第一点就是语言基本功的培训。我们这个基本功大赛包括两个基本功:语言基本功和教学基本功。如果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东西本身就是错的,那么教学和模仿都是没有意义的,无论怎样练习加强都是没有用的。所以,教师基本功一定要加强。此外我们的教材、考试也是有许多错误的,这对我们的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中考题,我能发现200多个错误,甚至高考题也能发现几十个。

其实,导致错误出现的,还有许多因素,但归根结底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呢?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longprocess),小学仅仅是个开端(beginninglevel),出现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学习,相比之下为什么有人犯错误多而有人就犯的少呢?因为我们的语言观是有问题的,有时过分强调流利而不强调精确。其实这二者应该是并列的,可以有前有后但谁也离不开谁。光流利不准确,可能别人都听不懂,甚至造成误解(misunderstanding)。举个例子:几年前,我们第一次举行全国夏令营的时候,我记得是在青岛,有一位参赛的某省初三男生,英语讲得非常流利,是竞赛的一等奖,说的非常好,也非常自信,跟表演似的,但是他说完谁都没听懂—中国人没听懂,老外也没听懂,这就出现问题了。这就说明老师没给他教明白,可能没给他纠音,就夸他流利了。学生是非常崇拜老师的,把老师当作Model,一旦养成习惯是很难改正的。

其实,语言教学应该强调这样4、5个标准:精确、流利、得体、复杂(复杂是指说英语得用长句、复合句,不能光用祈使句、感叹句,不能只讲特别短的简单句)。还有一种最新的说法:就是最后达到自动地、不加思索地讲出来,那才是学外语的最高境界。当然那就需要经过很多年的训练了,

另外一点是我们的“双基”打的不好。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都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小学阶段,如果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不好,不重视,小学期间不讲语言点,淡化语法甚至不学语法、不讲音标或者晚学音标这都是错误的。我们小学期间也不能不学语音,因为我们的语言就是由这些构成的。小学需要灌输式,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教学的。但是如果非要用激发式或其它非常有技巧有方法也都是可以的,但最终要落到内容上,落到双基上,双基就是能力。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小学开设了外语课却还有那么多人花钱、牺牲休息时间在外面报班补习外语呢?所以小学阶段要有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把双基打好。小学外语,如果三年级开始开的话,到六年级完成不了1500个单词,(其实小学课标也就接近这个要求),实际上就是失败。作为一个目标我觉得还可以,如果不能达到也没关系,因为目标不一定要达到,可以接近目标。但是如果这个目标太低了,把小学期间英语的学习就定位为玩、培养兴趣,那是定位错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兴趣,而就是学习英语,学习语言,这点一定要搞清楚。兴趣有内在外在之分,但是兴趣绝对是个很空的东西。我们通过培养兴趣来学习外语、学到外语是可以的,但我们的目的绝对不是培养兴趣。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也是我十年前一直坚持要说的,培养兴趣可以,但它绝对不是最终目的。

此外,现在我们小学英语教学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教学理念问题——隐性的东西太多。什么是隐性呢?就是不直接讲、不直接教、不告诉学生为什么、不讲规则,旁敲侧击来来回回绕圈子,学生们完全像动物那样模仿,完全像动物那样强化,那是不行的。必须让学生们理解了,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才能掌握。因为我们中国的孩子开始学外语已经10来岁了,已经临界了,快过最佳时期了,已经是有点晚了,这时已经不是幼儿了,这时孩子们的大脑思维已经形成了,他们有了思考力,如果不利用他大脑的思考力,特别是不给学生讲道理、不告诉学生为什么、不好好示范而过分强调输出、淡化输入、忽视语言形式,不讲这些东西就等于没讲语言,外语课不讲语言,不直接讲,那还算什么外语课呢?

英国于2014年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全面开设外语课。英国教育部有一个工程,就是如果你在小学开设外语,无论开设什么,国家都会奖励,一个学生奖励学校60英镑,英镑相当于人民币的10倍甚至15倍。即使这样,他们现在小学开设的也很少,有70%的学校开设,而且课时还很少,每周只有20分钟。现在英国政府要求所有小学最晚在2014年之前必须开设外语课程,包括德语、法语,甚至汉语、拉丁语、世界语等。而且必须保证质量,老师教不好不行,课时保证不了不行。而且这次把外语列为必修课,和英语,也就是他们的母语放到一起叫做语言,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但是初级阶段时还是会注意听说能力的。英国这次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小孩子在7岁之前,对自己的母语必须要学会Readingtolearn.原来是LearningtoRead.此外还要求小学各科一定要直接的、显性的教学,不能拐弯绕圈子。

我们课改提倡构建生成法,即不让老师直接教也不让学生直接学的办法,这是非常糟糕的。这样一来学校的功能没了,老师的责任没了,学生的任务也没了。实际上我们50年来外语教学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输入不足。为什么会出这么多差错?就是因为过分强调输出造成的,输入加工不足怎么能输出呢?中国人学外语,不是从一出生就开始学的而是在智力已经发展了的情况下才开始学习的。不像那种母语或二语的,智力和语言同步发展,所以我们中国人要适当利用我们智力的优势,利用我们的母语优势,适当通过翻译手段来学习外语。小学开设外语要适当运用母语讲课。例如我们所谓的优质课大赛,甚至包括我们的基本功大赛,上课全用英语讲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有些抽象的、长的句子,或者给学生的指令、甚至组织课堂都是可以适当运用汉语、运用翻译的。我们老师不是英国人,孩子们也不是英国人,我们本身就是讲汉语的,所以要适当用汉语。当然不是说既然用汉语好那我们就全用汉语,老师可以尽量多的用英语,创设一个英语环境,但是我们创设的这个环境也不是真正的英语环境:一方面我们说的英语不是地道的英语,另一方面这个环境还是很有限的,每天大概一两个小时,所以在这一两个小时里,就更不能再让孩子们稀里糊涂地学了。

英国的课标,无论以前的还是现在最新的,都是只有三个词:知识、技能和理解。所有学科都强调理解而不是运用,因为有些知识学生这个时候不一定要用,可能到毕业他才用呢。上学时以学习为主不是以干活为主。而且那些至关重要的技能(essentialknowledge),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他们这次课改主要是语言学习的六大领域和四大核心,这对我们外语教学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英国是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它的教育,尤其是基础阶段的教育,在全世界绝对是领先的。最近我又收集了一些材料,用Pissa的形式考试,(Pissa是全世界一种考试的形式)英国的文科和理科的成绩都是最好的,包括平均分和尖子生。他们平均一个班是26个人,现在是26.7人,可能私立学校比公立还要更好一些。

我们还要知道应当如何改错。错误随时可能犯,但不一定必须马上就改,因为有些错误等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或学习到了一定水平,就自然而然地改正了。改错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要老师改,学生之间改错效果也很好;错误有很多,不一定都要改,有些错是不能改的。比如学生正在表达、正在写东西的时候,为什么非让他改呢?那时就让他随便写随便犯错误,学的越多越好,交流互动不是百分之百都准确的。但是,如果是刚教过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练习,或者这节课主要就是强调准确、强调规则,这种情况下,有错误是必须要改的-—不能把错误的东西教给学生,还让学生掌握;还有一种就是大家都犯的错误(commonmistakes,globalmistakes),或者说是比较大的错误,那些就需要改一改了。但是有很多错误不见得马上改,可能要到一个阶段,或者在上课结束时做一个总结,慢慢改。此外改错还有口头的、笔头的等等,我就不说那么多了。

下面我就具体的和大家说一说如何改错。改错是一个教学手段,也是个学习的手段,错误本身是一种资源。即使学生再不会、出现的错误再多也不要担惊受怕,老师要学会改错。改错有很多方法,我今天要讲的的大概有四种:

第一种叫做自我改错,这个自我改错实际上是老师操作,叫学生自己改。比如,通过让学生重复引起注意,从错误改到正确;或者是老师重复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发现错误再改正;还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哪里错了,让他们自己去改;再一个就是通过表情或手势,如惊讶、疑惑、耸肩等,来把错误信息传达给学生让他们改正;如果是笔头的,可以用红笔做标记指出错误,但是不要给他改正,最后让学生们自己形成正确的答案,然后老师进行重复、强化,这样学生就真正会了,错误自然就改过来了。自我改错主要是以学生自己为主,但是老师在提示、组织、操作。

第二种是学生之间的改错,可以是同桌、(pair)小组、(group)甚至全班(class)。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或者老师故意说错让学生给老师纠错,纠错是一种能力。有人该说了“包老师这个错误这么多,是不是就成改错课了?”这个大家不用担心,不会的。这样的课只是一段,要有这么一个过程,不能整天这样改错。但是叫学生们关注错误、区分正误(tellgoodfromwrong),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地改正错误,坚持正确,做到正确输出。坏的东西一定要引起学生的注意(attention)让他们产生这样的防错意识(awareness),学习起来就更容易了。

第三种改错方法是通过(Influence)影响暗示,不直接改,给学生留面子。这种改错方法很随意也很自然,用正确的悄悄地代替错误。不过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就是学生不一定能意识到,印象不够深刻,效果可能会差一些,但是因为比较自然所以我们现在优质课大多采用的是这种方式。

还有一种方式是直接改错法,这也是我比较主张的。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多数学生们还是喜欢老师给他改错的,喜欢老师公开的给他指出哪里不对。南京师范大学一位著名教授做过一个有关这方面的调查,调查显示有97%的学生都喜欢老师给他改错,因为大多数学生还是想学好外语的。

以上就是我今天讲的纠错问题,实际上改错不仅是一种资源还是一个技巧(technique),不是谁都能运用好的。所以我今天的题目叫做WaysofErrorCorrection.Ways指的是大路子、大方向,如果我们清楚了这个大路子,我们的理念就会慢慢改变的,就会知道改错是个(fruitful)有益的事情。但是总的看呢,我们对错误还是要有容忍的态度,对学生要有爱心,“以学生为本”这是对的,永远都是对的。

到目前为止,我光是关于小学的报告大概就有15篇了,这个数目是很多的,大多数收录在我手里拿的这本小册子里,但是我说的东西也不是每个都对,不是永远都对。英国的教育已经改了,现在他们开设外语已经是(compulsory)强制的了;那时很少开外语,因为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强大又有实力,所以他们认为自己的英语就是国际语言(international,globallanguage),大家都要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进行贸易往来,所以都得学习他们的语言。今天不行了,如今的英国已经不是当初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了,他们意识到不能光靠英语吃老本了,必须得学习其他语言,主动和别的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所以他们的理念改变了,政策也改变了。当今世界就是这样,谁强大就要向谁学习。我们的思想在(fly)飞速发展,但是本质的东西不会变。

专家有很多种,有的就是高高在上(highinthesky),空对空,理论对理论的,这样的理论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甚至往往会产生误导;像我还有刘老师(刘道义)这样年纪的基本都是从第一线的教师过来的,有些经验是很宝贵的。还有一些专家是理论对实践,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这样的专家自身有经历、有经验,能进行很多反思,有助于学术研究。所以这样的理论可能就更好一点,但是有一点要注意,谁都不是真理!我们可能接近真理,可能更有说服力,更好一点,更符合一点,但绝对不是真理。我们还要知道中国要有中国的特色这个问题:中国的文化语言不一样,国情不一样,首先我们大班教学这一点是否定不了的。很少有小学进行小班教学,当然也有,但是极少。我们这么说吧,即使一对一的教学,如果大的路子走错了,该教的不教、该讲的不讲总是绕圈子那也是白闹。不讲语言知识,不进行基本功的训练,那也等于没用。班级再小,讲再长时间也没用,所以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今天我讲的这个改错,不是让大家时时处处改错,也不是见错就改,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方、改当改的错误。

我们学习外语,从小学到大学,所用的时间大约是1000-1200小时,这是很有限的。有人该说了,只在课内那么有限的时间内,外语能学好吗?能,这是肯定的。在座的,像刘老师(刘道义)、还有各位专家,包括我在内也应该可以算是成功的例子吧?我们这些人不都是在学校课内学的吗?我们这代人不像现在,当时学外语的条件是没有办法和今天相比的。我在30岁之前是没有见过老外的,那个时候咱们中国是不开放,没有那么容易见到外国人。我是在84年才第一次看到老外,85年第一次出国的,但是后来频率就大了,现在我可能一年出国几次、十几次,可能一次在国外待几个月,但当时是不行的。就是那样,我一直在教学搞研究,当时真正学习外语用了多长时间?我们只有1000到1200个小时,还要把英语学好、教好,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事实证明,就这样有1000—1200小时的外语教学也可以成功的。当然学完最终还是落到工作中,在使用中再去提高,不能全靠学校,学校仅仅是一段。但是二语习得理念,那种自然习得(naturalacquisition)(unconsciously)需要1.2-1.5万个小时,相当于我们学习的10倍。那才能习得,所以,“习得”理念可以借鉴,但它不适合我们中国外语教学的“学得”,最近我们就是受这个二语习得理念危害太大。本来我们是外语教学,研究二语习得做什么,研究完了还用它,这怎么能用的上呢?这就是我们的理念问题了。

其实,外语教学方面,不只是理念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更要注重操作层面。包括我们的基本功大赛,下一届我们就要适当做一下改动,要特别注重内容:重点要看一节课上课的内容、看学生学没学的东西、通过什么方式学到的等等。不能总是像表演作、秀似的,因为你是在教学,不是在表演。教师可以有几十个甚至100个身份,但是,最主要还是教师,老师要教,学生要学,所以老师不能光自己表演,必须把内容讲明白,把学生教明白,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得慢慢改,从那种做秀课,甚至做假课,慢慢质变成真课,变成我们大家都能正常使用的课堂,而不是光用来看、用来示范、用来欣赏,各种大赛一定要有自己的导向。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0年第1期)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