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常识

德语二战语法错误翻译视频(里的善良怀疑者)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德语二战语法错误翻译视频,里的善良怀疑者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二十世纪德语文学史当中有三位作家的作品数量跟品质均属上乘,而被称为「战后德语文学三大家」。他们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与君特·格拉斯(1927-2015),以及西格弗里德·伦茨(1926-2014)。

2、格拉斯因为改编的同名电影《铁皮鼓》于1979年全球热映,很早就成为叫好叫座的小说家。伦茨没得过诺奖,但他也因为2019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的《德语课》,重新获得读者注意。

3、编织生活的精彩片段

4、《铁皮鼓》透过从三岁开始拒绝长大的主人翁,幽默辛辣地回顾德国十九世纪到二战期间的疯狂是怎么酝酿出来的。

5、《德语课》早在1968年出版的时候,就蝉联德国畅销书排行榜前茅好几个月。它经由一则一则散文,用父与子的关系编织出德国文化中的「尽责」会是怎样的图像。

6、当被问到作家如何能够持续写作数十年的时候,格拉斯曾给出这样的答案:

7、所有这些技艺都源自文学自我期许的实际上很难达成的初衷:编织生活的精彩片段。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一点,如果我们在写作中忘记了这一切,那么,我们的故事就会掉书袋,就会像灰尘一样干巴巴。

8、许多人的生活精彩,是建立在别人的负重前行。这里所说的「别人」,可能是一个人,一群人。但在世界大战期间,那是一整个民族,一整个时代的人。

9、痛苦、愤怒跟悔恨的情绪,必须经由创造力的转化,才会形成有价值,可传播的,可思考的「生活的精彩片段」。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不断对所有人重述她所受的苦,反而成了人见人要躲的苦命人。

10、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学诗有什么用,读诗有什么用?它可以让你发现个人的,群体的「得」与「失」。所见所感人人都有,唯有创作者懂得把随手可得的材料,揉捏出值得我们端详的作品。

11、《德语课》里的父亲跟儿子都是善良的人,差别点是儿子已经懂得怀疑,而父亲没有。

12、履行职责有什么快乐

13、少年感化犯在看守所的德语课,因为作文《履行职责的快乐》交白卷而要被关禁闭,直到他写出来为止。根本不曾工作过的少年,唯一能想到工作与尽责的形象就是父亲:

14、他的制服、公务用地自行车、望远镜、风雨衣和他在刮个不停的西风中骑车行驶在大坝高处时的侧影。

15、跟着少年的回忆,我们一起到了二战期间,德国最北边的易北河畔的警察哨所。

16、哨长父亲最重要的工作是监视他从小就认识的画家邻居,不能让这个画家画画。

17、伦茨从真实发生过的案例出发,发展出父亲在大战结束后,却仍然不准画家作画的故事。

18、国家机器按下了打开的按钮,却没有按下停止键。儿子之所以写不出尽职会有快乐的作文,那是因为他看到父亲尽职所造成的悲剧。

19、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说负责执行屠杀犹太人最终方案的军官艾希曼,他身上反映出的是只讲负责而不论对与错的「平庸的恶」。少年的父亲在偏远的国境,也在坚守平庸的生活。

20、德国人做事一丝不苟,人人都要自发性地承担应尽责任并且讲求秩序。有句德国谚语是这么说的:「让规则来统治世界。」《德语课》让读者跟少年,都看到了盲目尽职的可怕后果。

21、伦茨的高明之处是,他怀疑下一代的人是否真的明白平庸之恶的恶被埋得有多深。小说里,少年从夏天写到冬天,写了一本又一本的作文本。

22、最后,他拒绝被放出禁闭的独居房。因为他要一直写下去,他也要感受「履行职责的快乐」。

23、学会理解外在和内在

24、同样因为被拍成电影而获得瞩目的小说《朗读者》,15岁的米夏爱上36岁的汉娜。汉娜想要掩饰她战时的恶行,却不想让现在的小男朋友看不起她。

25、《德语课》里的少年为了保护画家的作品,把画作藏到仓库却被父亲放火烧掉。后来,他养成了偷画来保护画的习惯而被捕。

26、看守所请来的心理学家,开启了少年的探索之旅。他跟米夏一样,都没有感受到来自上一代的爱。

27、「写作始终还是学会理解外在和内在事件最好的可能性。」伦茨认为作家必须先自我理解,才有办法理清上一代跟这一代的关系:

28、你可以把某些体验理解为托付;至少你不可能把自己同你这一代人的集体体验脱离开来。暴力,逃亡,被滥用的激情崇拜,没有意义的死亡:这就是我这一代人逐一体验到的东西,所以在我看来,我作为作家去触及它们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情了。

29、少年对于父亲的回忆是从他认真工作的侧影开始的,工作履行职责形象之外的父亲,则让儿子感到厌恶:

30、我厌恶这种傲慢地坐着的姿势,我害怕这种总有什么名堂的沉默,我讨厌这种一本正经、沉默寡言、投向远处的目光和难以形容的表情。我害怕,我害怕我们的这种习惯:倾听自己的心声,而不是用语言来表达。

31、弗洛伊德认为,父子之间的冲突是天生的,迟早要发生的:「弑父是人类的,也是个人的一种基本的和原始的罪恶。」

32、《德语课》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不用弑父,不用毁掉上一代留下来的东西,只要我们能够保持怀疑。

33、我可以成为更好的人

34、席勒和歌德曾经合作写诗,1797年他们发表在《诗神年鉴》里的一首诗,时常被引用为对于德国人性格的写照跟提醒:

35、德意志人,你们想把自己结成一个民族国家的希望落空了。

36、还是培养自己一一你们可以做到一一成为更自由的人吧。

37、少年没办法躲开警察父亲的多方压制,但他确认父亲执行错误的命令是不对的。弱小的他,只能逃离才能成为更自由的人。

38、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里写道:

39、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索它自身的存在物一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

40、经过《德语课》的试炼,他很确认自己对于父亲所代表的威权的怀疑,是对的。

41、少年的人生路还长,他可以在审视批判中,成为更好的人。我们也是。我们也会。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