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常识

15000个德语单词水平 盘点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外语水平

大家好,关于15000个德语单词水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盘点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外语水平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时常在网上看到一些人发文评论老一代革命家的外语水平,说得最多的是周恩来总理精通英、法、德、俄、日五种语言。通过查阅一些资料,包括领导人对自己的外语程度的表述,国际友人以及当年的翻译人员的回忆文章,综合分析之后,发现有的网友的评论是不准确的,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人们对周总理的光辉形象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无限崇敬和爱戴是可以理解的,但对其外语程度还应以实际事例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估。开国大典前夕,领导人填写个人履历时,毛主席在文化程度一栏里填写了“小学”,备注了“师范学校”;周总理的文化程度填写了“南开大学肄业生”,备注了“法国留学”。

2、老一代革命家在上世纪20年代,大多有留苏或旅法的经历,他们大多人是在国内完成了中学学业,通过考试或组织推荐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留苏学生都进了学校,学习马列主义或军事理论,生活条件比国内要好一些。留苏的学生中瞿秋白、任弼时、杨尚昆、张闻天、博古、王明、王稼祥、李立三、陈昌浩等人,都是短时间内将俄语学到了接近母语的程度,他们之中很多人还做过翻译,回国后都担任了党内的重要职务或成为了政治局委员。旅法学生是勤工俭学,白天参加工厂的劳动,获得薪金维持日常开销,学习成了业余的事情。很多旅法学生还参加旅欧组织的革命活动,主要精力没有放在语言学习上,虽然在国内也补习过法语,但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法语不过关,只能应付日常的简单交流。下面简述一下新中国成立后,主要领导人学习和使用外语的情况。

3、毛主席是运用语言的模范,其出神入化的语言风格得益于他少年时积累的古文功底。虽然他年轻时没有多少机会学习外文,但在延安时期对英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说,美国记者斯诺(EdgarSnow)将《西行漫记》送给毛主席时,他当即回了一张字条:“三块肉喂你马吃”。斯诺看了一会儿才明白是"Thankyouverymuch"的音译。毛主席在接受美国女记者采访谈到原子弹时,还创造了一个英文词“papertiger”,他知道名词可作定语便信手拈来一个新词。建国后请北外老师章含之教他英语,在学到“revisionism”修正主义,后缀变换三个字母“Revisionist”就成了形容词,当即称赞英语的构词法既科学又简单。后来因为进入了文革时期,不得不中断了英语的学习。毛主席曾和美国的基辛格这样描述自己的英语水平,记了很多单词,但英文的语法没有系统掌握(或许英文句子记得少)。

4、抗战期间周恩来和美国记者斯诺在重庆

5、周恩来总理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学过英文,当时英文是作为其中一门课程来学的,英语基础相当于高中毕业的程度。中学毕业后去了日本,在那里生活了一年半时间,参加两次东京师范大学官费留学生入学考试,都是因日语进展不大未能如愿,最后的日语程度能达到日常听说和简单的读写。周恩来22岁时去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工作、生活、学习共计三年半时间,最后的法文程度应该比英文要好一些。周恩来在法国加入了共产党,他的入党介绍人是比他年长5岁的张申府,张是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当时以教师的身份去的法国,他精通英、法、德三种语言,国共合作期间曾做过蒋介石的德文翻译。张到了90多岁时曾在北京的家里接受记者采访,当时还能熟练使用这三种语言。

6、周恩来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革命事业,专注语言学习的时间就很少了。美国作家斯诺回忆第一次见到周恩来的情景,说周恩来讲英语的速度较迟缓,但发音非常精准,由此看得出是长时间没有练习英语听说的缘故。1942年,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欧文.拉铁摩尔(OwenLattimore)在重庆会见周恩来,当时房间里只有他们两个人。欧文考虑到周恩来曾一直在学习英文,年轻时还在法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就提议用英语或法语交谈。周恩来马上说,自己的英文有限,法文差不多忘光了,还是用中文吧!欧文最后用很蹩脚的中文和周恩来进行了谈话。周总理在41岁时曾因手臂受伤去苏联治病半年多,因其主要关注国内抗战等重要事项,不会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俄文,只对俄语有个大概地了解,能说些日常用语。

7、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大会发言时为了节省时间,周恩来念了几句中文稿之后,就由旁边的翻译直接宣读英文发言稿,试想如果周总理自己能熟练地朗读英文稿,绝不会让翻译代劳。周总理虽然英语口语表达稍差一些,但英语听力还是非常不错的,多次指出翻译人员错译、漏翻之处,并能及时获得纠正。例如冀朝铸第一次做翻译时提前背了周总理发言的英文稿,漏掉了周总理即席增加的句子;章含芝将一万多公里翻译成onethousandkilometers,周总理都能立即指出来。由于听力很好,在与外宾会谈时,客人话音刚落,周总理马上就可构思回答的内容,总是占据非常主动的优势。

8、朱德在德国生活学习近四年,他在柏林潜心专注学习过德语,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在延安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谈话全程使用德语,其德语水平应该超过史特莫莱

9、刘少奇曾留学苏联,初到莫斯科时,杨尚昆为其做翻译,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建国前,刘少奇曾秘密访问苏联,与苏方会谈全程需要翻译或由王稼祥陪同。6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他和儿媳单独商谈国籍问题时,因其儿媳不太懂中文,刘说俄语是想半天说一句,最后也没能交谈几句就结束了。

10、邓小平曾在法国工作、学习、生活6年多,后来又去苏联学习一年,法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应该达到了一定程度,但回国后再没有机会练习,后来也就忘掉了。1974年邓参加联大会议回国途中顺道访问了法国,还记得当年的“参考消息”报纸上刊登一则消息:“邓小平副总理登上飞机旋梯,用法文高喊一句:中法友谊万岁!”。

11、领导人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且其毅力超乎常人。留苏的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俄语,主要是当时有机会集中精力突破语言关,学习条件相对较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знание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являетсяоднимизусловийпоступлениявшколу”;“EvidenceofbisicproficiencyinRussianispartoftheadmisionrequirement”,俄语基本熟练是入学条件之一。

12、很多实例证明,学会一门语言大致要用3000个小时,须背熟、会用10000个词汇,背记1000个句子。如果每天用10多个小时学习语言,10个月左右就基本学会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用新语言进行思维,亦即掌握了新语言的精神实质。如果每天只用一个小时学习语言,十年下来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了3000小时,但其效果定将事倍功半,少进多退,新语言最终还是过不了关。总之一句话,外语非速成不能学,学了还需经常使用,不用的话5年忘掉一半,10年基本忘光。

关于15000个德语单词水平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