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语常识

10min川阴山川,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本文为《国家人文史》独家稿件。 欢迎读者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约3742字

阅读需求

10分钟

敕勒川,阴山下,天空如穹顶,覆盖四田。

天灰蒙蒙,原野辽阔,风吹草低,牛羊低垂。

——智利之歌

说到内蒙古,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来自于北朝民歌《赤子歌》。 这首民歌语言质朴朴实,音调丰富,韵律优美。 不到30个字的篇幅,展现了内蒙古草原的辽阔辽阔。 如今,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风情,给内蒙古的草原增添了一份纯朴、自然的魅力。

这组《草原·记忆·传承》已经酝酿、准备了近一年的时间。 2019年6月18日至7月7日在内蒙古奈曼旗集中拍摄,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带我们领略灿烂的蒙古族文化。

1.乐乐车。 内蒙古幅员辽阔,地形复杂。 乐乐车车身小,双轮高,耐用。 在被现代交通工具取代之前,它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蒙古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被誉为“草原之舟”。 说。 图中的牧民是陈国庆,他是最后一代使用乐乐车的人。

2、蒙古族主要生活在高寒地区,特别尊火。 现在一些蒙古族还保留着腊月二十三祭火的习俗。 火盆是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物品。 主要用于加热、烧烤、烹调食物。 现在基本已经消失了,只有少数老人还在使用。 图为杨宏伟和包黛子老夫妻。 在他们的生活中,火盆长期以来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3、从事游牧经济的蒙古族“吃畜肉、喝奶酪、穿皮革、毡毛皮”,饮食结构以肉、奶为主。 因此,蒙古族的厨房用具也非常简单。 除铁锅外,大部分都是木头做的。 图中的老人叫陈摩格,他几乎一生都与旧厨具打交道。

4、蒙古包,一种传统的帐篷,陪伴蒙古人走过了元、明、清一千多年。 图片左侧为苏鲁鼎,又译为苏鲁德,蒙古语意为“矛”。 相传成吉思汗出生时手里就拿着此物,这意味着他是上天派来拯救蒙古民族的英雄。 后来成为蒙古的象征和战神的象征。 矛下的流苏通常是黑白相间的,黑色象征战争和权力,白色象征和平和权威。 现在,苏禄鼎主要是蒙古族的象征。 图中人物为蒙古族歌手科尔沁夫一家。

5、蒙古人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马的天赋也影响了蒙古人民的精神:勇往直前,驰骋不停歇。 蒙古族非常珍惜马,也非常珍惜马鞍等挽具,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马文化。 图中的牧民叫金宝,喜欢养马、训练马匹、骑马和参加各种赛马活动。

6、摔跤集技、力、美于一体,展示了蒙古族勇士的强健体魄和意志力。 被列为蒙古族“男子三艺”之首。 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 摔跤服饰也具有民族特色,主要有背心、裤衩、彩带等。 当摔跤运动员达到一定水平时,脖子上还会佩戴红、黄、蓝、绿、粉五种颜色的江嘎,象征着英雄、等级和荣誉。 级别越高,彩色条越多。 图中的摔跤手是德穆勒,他曾多次获得冠军,现在是蒙古摔跤协会的主席,周围都是他的学生。

7、恶劣的草原生存环境决定了蒙古族游牧、狩猎的生活方式,铸就了蒙古族强健的体质和尚武传统。 成吉思汗说:“人当持弓箭,弃身于荒野。” 直到今天,射箭仍然是蒙古族非常喜爱的一项传统运动。 它与赛马、摔跤并称为“男子三艺”。 ”。图中的人是梁文宝,蒙古族青年,弓箭爱好者。

8、蒙医学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起来的,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人最先发明了保健法,可惜流传下来的史料很少。 清代蒙医学家詹布拉多尔吉所著的《蒙医经》被称为蒙古人民的“本草纲目”。 图中的蒙古老医生是蒙古医学世家三代传人。 他的名字叫包扎·穆萨。 他今年79岁了。 他一生不仅行医,还培养了许多学生。

9、蒙古文字历史悠久,造型艺术丰富独特。 它在语言学和人物造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种维吾尔文风格的蒙古文字经过发展和演变,至今仍在使用。 蒙古书法几乎与蒙古文字同时诞生,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图中人物是蒙古族女教师、书法家赛银花和她的弟子。

10min川阴山川,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0、烤全羊是蒙古族饮食中最具民族特色的烘焙食品。 肉质外黄酥脆,内里软嫩,味道清香,相当适口。 12世纪,蒙古人“挖地烧肉”,元代烤全羊的工艺更加精致、精湛。 清朝时期,几乎所有蒙古王宫、大户人家都以烤全羊招待贵宾。 时至今日,蒙古人仍以烤全羊为佳肴招待最尊贵的客人,并伴有隆重的仪式。 图中的人是一位年轻的烤全羊厨师,名叫大布,今年27岁。

11、蒙古族乳制品品种繁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蒙古族食品中的上品。 蒙古族的饮食分为红食和散食。 红色指数是指牛羊肉等肉类,自由食品是指以牛、羊、马、骆驼等天然纯牛奶制成的乳制品。 红色食物和白色食物提供了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为蒙古族生存和居住提供了充足的温暖和营养。 图中人物是蒙古族美食传承制作开发者、民族企业家白秀芝和她的助手。

12、蒙古族对茶情有独钟,一日三餐常常以茶为食,有句著名的谚语:“茶虽淡,却是最好的食物”。 现在,蒙古族茶道已经成为蒙古族待客的一种礼仪习俗。 茶桌上不仅有奶茶,还有炒饭、水果、太妃糖、黄油、乌里莫、牛肉干、奶酪片、奶豆腐等。导致肠胃不适、消化不良、胆固醇高等健康问题蒙古人经常吃肉也可以通过喝茶来保护和调节。 图中的两个人物,一个叫王铁柱,一个叫巴特,都喜欢喝奶茶。

13、蒙古族能歌善舞,有很多民族乐器,主要有马头琴、四胡、火布斯、雅托嘎等。 其中,马头琴旋律悠扬,荡气回肠,最受欢迎。 马头琴是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和象征,已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中人物是马头琴表演艺术家马福壮和他的学生。

14、蒙古说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没有文字的时期,消息传递、使节来访等事情,通常都编成宣韵来演唱。 这就是蒙古说唱艺术的前身。 《蒙古秘史》中称其为“巴华”。 如今的蒙古说唱艺术主要指的是郝来宝和乌力格尔,两者均以斯胡伴奏,歌手边拉边唱。 这种独特的形式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 图中的人是蒙古族说唱、民间表演艺术家、好来宝传承人孟根仓。

15、蒙古族服饰具有鲜明的草原特色。 无论男女,都喜欢身穿长袍,腰间系长丝带。 蒙古袍肥大耐磨,骑马时可以保护膝盖,睡觉时可以当被子。 靴子、头饰、帽子和身上的配饰有多种颜色。 图右侧是奈曼部落的服饰。 左边是一个名叫宝菜伊娜的年轻男子和一个名叫阿鲁娜的年轻女子。 他们都是乌兰牧民。 他们穿着现代蒙古族节日服装。

16、蒙古族刺绣内容贴近生活,是国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必有心,有心必吉祥”,歌颂美好生活; 布局灵活多样,针法粗细; 颜色对比强烈,简单且没有多余的装饰。 蒙古族妇女无论贫富,自古以来都学习刺绣。 图中人物是蒙古族刺绣传承人梁印晓和她的儿媳春英。

17、蒙古刀是男士“三密不可分”配饰之一。 它不仅可以满足杀羊、吃肉等生活需要,还可以作为防御武器和护身符。 蒙古人认为它可以抵御邪恶势力,发展出“勇气、智慧、礼、家庭、忠诚、婚姻”六大系列。 图中的年轻人是蒙古刀爱好者呼布钦。

18. 蒙古人热爱音乐、诗歌和艺术。 民间图案古朴庄重,色彩鲜艳。 目前广泛应用于服装、建筑、装饰等领域。 图中人物是蒙古族民间图案传承人乌兰巴拉及其学生。

19、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或鼓包。 关于其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路标、地标,二是埋葬地点。 后来逐渐演变为蒙古族祭祀、祈祷的载体。 目前,蒙古族民间还保留着祭祀敖包的习俗。 不论男女老少、地位高低,均自愿参加。 仪式较为隆重,寓意崇尚自然。 图中的敖包是草原上牧民用来祭祀的原始真实的敖包,下面展示了祭祀敖包的主要用品。 左边的李布、巴亚尔,右边的韩塔纳两位老人,都是退休工人。

20、哈达是蒙古族的吉祥圣物,广泛用于祭祀、庆典和礼节上。 相传哈达是元朝时期从西藏传入草原的。 有白、蓝、绿、红、黄五种颜色。 蒙古族崇尚蓝天,现在哈达多以蓝色为主,不仅象征着纯洁、圣洁、清新、永恒的天空品质和力量,还蕴含着纯朴、善良、美好、吉祥等丰富的情感。 献哈达也成为蒙古族迎宾的重要礼仪。 图中男的是《乌兰木骑》演员李元阔,女的是中学音乐老师塔娜。 他们都经常参加哈达仪式。

蒙古文化属于草原文化。 草原丝绸之路的兴起,最初是由于中原与草原的相互需要。 农业发达的中原向草原输送了大量的粮食、茶叶、丝绸和手工艺品,同时也换来了稀缺。 牛、羊、皮革、羊毛和乳制品。 相互依存的背后,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在所难免。

当然,随着历史的进步,一些文化印记正在慢慢消失,但幸运的是,我们把它们永远保留在了相机里。

由人民日报社主办,故宫博物院协办,人民日报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民族人文历史》杂志社、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文化中心协办的首届“一带一路”与路”人文历史摄影展已启动作品征集及投稿,作品将有机会进入故宫展出。

活动将邀请摄影、文学、艺术等各界知名人士担任评审顾问,从人文历史内涵、摄影等各个方面综合评价评选彰显“一带一路”的优秀作品专业知识和艺术语言表达。

摄影展提交方式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