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常识

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中考文言文试题 中考 文言文阅读

20、王安石和孙绍书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简单分析这两篇文章。

【答案】16.D 17.活不过几天的人应该给政府职位,但我不知道他们在哪里。

18.“急”的意思是赶紧、赶紧。王安石对孙绍树的相见十分殷切,足见二人交情之深。 19.(孙绍书)于是留王安石,设宴,共食,论经,至傍晚才走。 20、朋友要互相照顾:王安石写信给孙绍书,告知他现在的情况,让他不用担心;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距离、地位影响的:王安石他经常与孙少叔交往,孙少叔在为官时并没有这样做,甚至在孙少叔辞职回乡后,交往仍在继续。朋友之间必须相互信任:人们谈论他们之间的分歧。但孙少叔从来没有这样做过。牢记在心。

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中考文言文试题 中考 文言文阅读

【解析】【16题详解】这道题考验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我来到首都已经好几个月了”,从他远离家乡以及“我在找一份政府工作,但没有得到我想要的”这一事实就可以看出。寻找位置不成功,“船被火烧毁,生活用品全部用完”、“财产有损坏。因此,错误观念是D。”

【第17题详解】本题问的是句子的碎片化。回答此类问题时,请根据意思划分句子。 “活不过10天的人应该还是可以获得正式身份的,但是我不知道在哪里。”“我不知道在哪里。”因此,这句话变成了: “活不了几天的人/应该给官职/但我不知道在哪里。”

【第18题详解】本题要求你识别课文中的单词。 “急行佐事”是“尽快去见绍苏”的意思,“急”是“快点”的意思,表达了王安石急于见到绍苏的心情,以及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我能看到它。请相应地回答。

【第19题详解】这道题考验你的中文翻译能力。翻译文本时要注意重要实词、虚词、伪字、古今同义词以及词类的正确使用,并按原文的顺序翻译。根据现代汉语习惯调整语序。 “其后,与景公同宿,饮酒同膳,论经,晚散。”句中的“岁”是“如此”和“至”。 “准备”和“ju”都是“准备”的意思。 “”的意思是“高兴”,“到达”的意思是“到达”。这句话的语序是正常的,应该相应翻译。

【20题详解】这些问题考验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甚至在王安石身处逆境时,邵写到好朋友应该互相关心,同时祝愿王安石不要太担心自己,我写了一封信。王安石当官时,他们虽然没有太多的接触,但他们的友谊却没有断绝,这说明真正的友谊是不受客观因素限制的,朋友之间必须互相信任。请相应地回答。

翻译:(A)少叔(孙冬,又名少叔) 老师:我来京城几个月了,想找一份正式的工作。我得不到我想要的东西,船被烧了,我用来生活的工具都被烧了,只有我没有被烧。大多数人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这样吗?但是,先生,我来到这里是因为我喜欢我的善良和诚实,也许我想知道我现在的情况是否良好。什么时候我才能遇见你,抚平我的悲伤?我认为用不了多久我就能找到一个永久的职位,但我不知道在哪里。请注意,我不会详细介绍其他内容。

(二)孙绍书字字正确,与王安石交情最深,王安石的《临川老师文集》中有如下诗:往西走,人们的心会不会更宽广? ” 这大概就是他们的感受。王安石当上宰相后,他们好几年没有见面,人们以为他们的友谊已经结束了。但小树却不这么认为。王安石再次被贬为宰相归来时,路过高沙。小秀正好悠闲地住在这里。王安石匆匆赶来,绍叔前来迎接,只是互相安慰,两人都忘记了政治恩怨和显赫地位。于是,邵叔便挽留王安石,并设宴招待王安石,二人愉快地谈论文学,直至天黑。王安石道:“如果我被免职,我就会离开这个世界。可惜我就没有机会再见到你了。”邵叔说:“既然如此,我就不会再见到你了。” .'' .他们难免要说再见、分开。此后,人们发现很难预测两位老师之间的绅士友谊(友谊)。

3.(安徽省)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考试试卷

【答】前汉因近善人而远离恶人而昌盛,后汉因近恶人而远离善人而衰微。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与臣民讨论此事时,总会叹息,痛恨焕和令仪。那些参军的大臣、大臣、史官、军事人员,都是知道真梁死讯的大臣,希望陛下能够信任他们,希望汉朝的强盛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得到计算。 (摘自《大师指南》)

[B]自立的成败取决于污染。在陛下的早年贞洁期间,您磨练了自己的声誉和正直。他做事并不自私,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他喜爱君子,忽视恶人。今天不是这样。我们应该蔑视坏人,对君子有礼有礼。贵君子则远,鄙恶人则近。离得近了,你不知道它是什么,离得远了,你也不知道它是什么。 (摘自魏征《别少述》)

[注意] 染料:撞击、污染。是:已批准。玎:亲密、亲密。

13.解释文中下列突出单词的含义。

(1) 自此,汉朝衰落,故:__________

(2)叹息、憎恨并没有什么错。

(3) 愿陛下亲自相信。

(4) 非私人私人:__________

(5) 不是现在,而是:_________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这是庆祝清领部长逝世周年的节日。

____________

(2)爱君子,远离恶人。

____________

15. [A]句中,“趋善人,远离坏人”是指追求“____________”,但[B]句中,对待“君子”和“坏人”的态度差异是“ ”相关。 _____________”。 (请用原文填空)

16. 结合[A]和[B]两段,指出“Only good is and”中“good”的两个主要含义。

[答案] 13. (1) 原因如下(2) 我感到悲伤和失望(3) 我有希望(4) 我利用我的个人感情(5) 这样14. (1) 这些是他是一个忠诚可靠的仆人。为国而死。 (二)交君子,爱君子,疏远、排斥恶人。 15.汉朝的盛衰成败16.行为端正,信誉良好,清正廉洁,忠于朝廷,甘愿为国捐躯。

【解析】【13题详解】考查汉语词汇的解释。只要将单词与句子的意思结合起来就可以理解了。

【14题详解】测试你的中文翻译。文言翻译过程必须遵循“字字到位、直译与直译相结合、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文时,需要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运用“增、删、换、换、留”等基本翻译方法,翻译出符合现代汉语的词序。它遵循语法标准,句子的意思尽可能完美。 (1) 全部:已完成。 (2)亲爱的:亲近并重用。

古今中外,出差官员不少,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嘴吟诵,但用心、用灵魂欣赏的人却很少。

____________

6. 研究“奖励”这个词。小敏问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

读完《小明:《老学庵笔记》后,我体会到,看风景是正常的欣赏,而登高怀旧、感物哀伤才是“读书人的欣赏”,我做到了。还有其他“奖励”吗?

你:还有像王谢、国公这样的“(1)____________”这样的“大赏”。 (请摘录原文并填空)

小明:诗人刘克庄的《梦游心赏阁》属于什么“欣赏”?

您:(2) 属于______,因为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4.A 5.例: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在旅行,虽然人们用眼睛欣赏事物,用嘴吟诵,但很少有人用心灵去体会。 6.(1).工作要诚实(2).诗人评价作者时,只怀念过去,悔恨现在,虽然憧憬与智者同行,但那只是一个美丽的梦。当他们醒来时,只能感叹朝代和时代的变迁。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回报”,那是可以理解的。)

【解析】【4题详解】测试你对单词含义的理解。 《御书吟》是指南朝陈皇后创作的编号为《别少述》的歌曲。商人的女儿不知征国之恨,依然在河对岸后院唱花。暗示统治者愚昧无知,危害国家。所以选择A。

【5题详解】测试你的中文翻译。文言翻译过程必须遵循“字字到位、直译与直译相结合、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文时,需要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运用“增、删、换、换、留”等基本翻译方法,翻译出符合现代汉语的词序。它遵循语法标准,句子的意思尽可能完美。关键词:旅行:旅行。发自内心的感谢:发自内心的感谢。

【6题详解】测试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感恩”既包括表面的感恩,也包括深深的感恩。如果你认真对待你的工作,你一定会得到很好的结果。诗人刘克庄在心贤阁梦游:调整玉烛明暗,是对时光和谐的奖赏,补缺金壶,是对长寿的奖赏。国家。这叫大赏,但这是何等奇妙的事啊!作者怀念过去,哀叹当下,感叹愚王误入歧途,对王朝更迭深感感激。

【参考翻译】:翔新阁是一个可以欣赏江南美景的地方。古往今来,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人们用眼睛欣赏它,用嘴吟诵它,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却很少。回顾今朝,缅怀过去,我们对千年信息、四十年朝代兴衰感慨万千,但宾客心中的悲伤却依然未解。悲伤和分离自然而然地发生,感动的客人和诗人分享他们的喜悦。自然,太贵就如同幻觉,还不如现实中获胜。不如像王谢那样,在新亭子里办一场感恩宴。朝廷确实会联手收复中国。确实,谢安曾指示谢玄等人在淝水击败前秦军,而胜利的消息传来时,谢安正在家里下棋。用真心做实事,是对这两位智者的致敬。政治清晰是时间和回报的巨大恩惠,它可以弥补国家土壤健康的缺陷,延长国家的寿命,这是一个巨大的回报,也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新爱阁前有张丽华墓,每每瞻仰,须引以为戒。

5、(宿迁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黄忠,字汉深,南阳人。荆州牧民刘表自认为可以成为中郎将,与表从直攀一起保卫长沙的蔚县。曹公攻克荆州后,冒充将军,归长沙太守韩玄麾下。先主统领南郡,中遂以质托之,遂入蜀。贾孟上任后,刘璋也进攻,但仲昌先入战,其勇猛在三军中排名第一。 Ishuu成立并被尊为对抗战俘的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在汉中定滚山攻夏侯渊。元中精锐精忠行军,劝导将士,金鼓震天,欢呼声动山谷,一战斩袁,袁军大败。出征西征的将军。当时先主是汉中王,想用钟氏为将,诸葛亮对先主说:“忠义之名,与关、马之德无关, ” “他们是同一级别的人,马、张就在附近,亲眼目睹了他的功绩,看得出来,关耀听了一定会不高兴。好吧!”第一任主人:说道:“我需要解释一下。”我也是。”然后他被与悠等人平起平坐,并被授予关内侯爵的称号。谥号江侯。 (从:010到30000中选择,带删除)

【注】错误:临时、代理。承诺:投降、投降。葭萌:指葭萌关之战。前进:手持武器冲锋。关、马:关羽、马超。当时,关羽正在外面镇守。

7. 用“/”(两处)分隔下列句子。

第一个统治者是汉中王,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凭借自己的忠诚寻求成为后来的将军。

8、下列各组中带点的词含义不同( )

A. Ishu建立了尊崇智者的方式/赢得了王冠(《十渐不克终疏》)

B、苏菲观、马志伦还在素色帐篷里留了蚊子(《玉树后庭花》)

C. 之后,我和Yuu等人处于同样的位置/然后我回到上游(《赏心亭记》)

D. 明年将死去的人/越南穷人将从南海归来(《玉树后庭花》)

9.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的常识性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干伊西将军》中的“Inui”意思是“晋升”,《三国志·蜀书六》中的“Inui”意思是“因伊克诗人经常聚集在这里”,意思是“被提升的人” .”

B、“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皇帝的年号和年份的方式算了。

C、《金刚新天》中的“金鼓”是指战争时用来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锣,有撤退的意思。

D、《Shikanho》中的“谥号”是指君主制时期的皇帝、贵族、大臣等根据其生前功绩所给予的谥号。

诸如欧阳修的谥号“文忠”等称号。

10.请将课文划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昌率先出战,勇猛在三军中最为出色。

____________

光耀听了估计会不满意,不过没关系!

____________

11.文中的黄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你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7. 年份是/第一位君主是汉中王/我要忠于后将军8. B 9. A

10、黄忠经常主动冲锋,其勇气和耐力在三军中首屈一指。如果关羽听到这话,肯定会不高兴。没关系。如果关羽在荆州听到这话,一定会不高兴的。你应该停下来!

11、黄忠是一位忠诚、公正、勇敢的良将,善于带兵打仗。

【解析】【7题详解】试题解析:测试你对中文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要回答此类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在对文章内容有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简要翻译,初步了解总体思路,然后我们需要理解文本的含义以及古文的意思。中文语法。你需要根据阅读文本。同时,使用虚词使你的写作更容易阅读。阅读课文时要注意古文语法和句型,避免“断句”。这句话“是秦秦立汉中王之年,拟以忠为后将”,是说在这一年(同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想要确立自己的地位。 代表着。改黄忠为将军。据此,这句话的正确读法是“年/先主为汉中王/欲后将将忠”。

【8题详解】试题分析:测试你对汉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 选项中的“ji”分别表示“已经”和“已经”; B. 选项中的“su”分别表示“正常”和“白色”; C. 选项中的“su”表示`` And just”和“So, just”;选项D“Ming”,都是“第二年”的意思,故选B。

【9题详解】试题分析:测试你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谦”在古时是指升职或降职。 “千客诗人常聚于此”中的“千客”指的是“被贬的人”,而不是升官的人。因此,答案为A。

【10题详解】 考题分析:这道题考验你的中文翻译能力。回答问题时,首先要回到上下文,根据上下文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找到重要的实词和虚词,检查是否有特殊句型。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同义词、伪字等特殊文言现象,对内容重要的词语要适当翻译。 (1)句子中的“jo(井)、guan(第一)和sangun(所有力量)”是主语,(2)句子“bun(听到,听到)和yue” (``快乐'')。``Deu(不可能那样,不应该那样)'' 是奖励点。翻译时一定要“忠实、传神、优美”。

【11题详解】【中国教育%@banwang*#发布】试题分析:考虑人物形象分析。理解文章大意后,根据文章中的具体描述和事件分析回答问题。标题曰:“先主平南诸郡,钟睒委以重任,随入蜀。自贾孟任用后,刘璋亦攻之,首战。参加之人是钟若。” ,他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第三军。 “震天震谷,一战断深渊。”黄忠原来是一位忠于人民的勇将。他们善于打仗,善于带兵打仗。请相应地回答。

[参考译文]:黄忠,字汉生,南阳人。荆州牧民刘表任命他为中将军,跟随刘表侄子刘盘镇守长沙右郡。曹操攻克荆州时,暂时奖励了几位将领,但黄忠仍被任命为中郎将,由长沙刺史韩玄率领。当他的前主刘备攻克荆南四州时,黄中水投奔刘备(与长沙刺史韩玄一起),并跟随刘备军队进入四川。黄忠接受甲门关攻打刘璋的任务后,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战三军。夷州被平定后,黄忠被封为战俘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湟中与夏侯渊军在汉中定军山之战。夏侯渊的部队是曹操军队的精锐部队。黄忠仍然率领士兵投入战斗,勇敢地击败了敌人。曾砍下夏侯渊的头颅。从此,他名声大噪,在西军中晋升为上将。征服。当年(同年),刘备自称汉中王,欲改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劝说:“黄忠之名,非关羽可比”。或者马超。” “现在我们将黄忠与张飞、马超、关羽等人进行比较。”马超和张飞,地位相同,彼此接近,都亲眼目睹了黄忠在益州的战功与他们亲眼所见,所以他们明白。可以。 “但关羽距离荆州较远,他可能会不满意,你这样做不是很合适吗?”刘备坚持说,“我会解释的”,黄忠终于可以与关联队了。与余等人一起被封为关内侯。死后谥号干侯。

6.(江西省)阅读下面的中文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吉甫【赖(司马迁)】

【10题详解】这是一道考验你中文翻译能力的题。翻译文本时要注意重要实词、虚词、伪字、古今同义词以及词类的正确使用,并按原文的顺序翻译。根据现代汉语习惯调整语序。 (一)“开有谄媚欲震动天下”句中,“勉”是“直接”,“谄”是“奉承”。 (二)“陛下以名誉召大臣,以名罢臣。”这句话中的“夷”是“因为”的意思,“优”是“赞扬”的意思,“诽谤”是“诽谤”的意思。两句话的语序正常,应相应翻译。 [中国^教育@教育#~版本]

【第11题详解】这是一道考验对人物理解的题。第一段摘录说,吉甫劝吕后停止进攻匈奴。第二段记述吉甫劝文帝的事。这两件事中,“宫中人人害怕,皇后罢朝”和“皇帝沉默羞愧”,都体现了皇帝的诚意,以及他是如何不畏惧当权者的。请相应地回答。

汉惠帝年间,吉辅任中郎将。匈奴禅佑曾写信辱骂吕后,并发表无礼言论,激怒了吕后,召集诸将商议此事。将军范凯说:“我将率领十万大军,消灭匈奴。”众将响应吕后的请求,异口同声地说:“好。”当时,高皇帝(指刘邦)率领40万大军围攻平城。范凯是如何以十万马消灭匈奴的?这是谎言!而且“秦国用兵对付匈奴,匈奴又反抗陈胜等人”,这是真的。至今,伤口还没有愈合。未愈,范凯却当面奉承,令天下不安。”此时,宫中将士都惧怕鲁国,皇后退出朝堂,终于不再谈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吉甫当上了河东太守,但汉文帝在位时,有人说他很有才华,于是汉文帝召见他,任命他为皇帝御史,我就制定了一个计划。有人说他很勇敢

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因为有人不符合实际地夸奖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 7.(青岛市)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在矿何贵之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尔?” 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轨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金:金属。砺(lì):磨砺。便:安适。封事:指密封的奏章。违:过失、错误。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 狱:案件 B. 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谤:诽谤 C. 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彰:揭示 D. 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 弼:辅佐 11. 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A.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 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12. 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中~国&^教育出#*版网] A. 何陋之有(《陋室铭》)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C.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13.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 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 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 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14.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____________ (2)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 ____________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D 14. (1)(金属)经过冶炼锻造成为武器(器具、工具),人们就把它们当宝贝一样看待。(2)皇上曾经询问所有大臣:“魏征和诸葛亮比,哪个更贤能?” 【解析】【10题详解】B. 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谤:立木以示纳谏,称“谤木”。【11题详解】A项和例句“以”的用法一致,解释为“按照”。B.因为。C.拿、把。D. 连词,表修饰。 【12题详解】例句“封事,谤木之遗也”是判断句。B句也是判断句。A. 宾语前置。C. 介宾短语后置。D.省略句。 【13题详解】由原文内容:岑文本说:“诸葛亮兼有将相之才,魏征不能和他相比。”可知D项错误。 【14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锻:锻造。宝:把……当做宝贝。尝:曾经。 【译文】: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县人。幼丧双亲,落魄失意,扔下产业而不经营,胸怀大志,学贯古今。 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只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说:“您不见金属在矿山有何珍贵,把它精心锻造成器物,人们才看作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属,把您比作良匠而加以磨砺。您虽有病,还未衰老,怎能这样辞官呢?” 当时上书言事者多,有的不切实际,太宗厌烦,想予以驳斥,魏徵说:“古时设立谤木,想了解自己的过错。密封的上书,就是谤木制度的遗意吧!陛下想知得失,应当任其所言。说得对,对朝廷有益;不对,也无损于政局。”太宗高兴了,对上书言事者全都加以抚慰而后送走。 (皇帝)宴请群臣时,太宗说:“贞观之前,随我平定天下,辗转奔波,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后,进献忠告,纠正我的过失,为国家求长久利益,仅魏徵而已。即使是古代的名臣,也比不过他们!”亲自解下佩刀,赏赐给他们俩。太宗曾问群臣说:“魏徵与诸葛亮哪个贤能?”岑文本说:“诸葛亮兼有将相之才,魏徵不能和他相比。”太宗说:“魏徵履行仁义,以辅佐本人,想使本人达到尧、舜地步,虽是诸葛亮也比不过他。” 2020届中考文言文汇编(二) (课内外对比) 8.(成都市)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康肃问曰:“单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共口,徐以构的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丙】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B. 吾射不亦精乎(精湛) C. 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 D. 故不错意也(同“措”,安放)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下车引之/介冑之士不拜 B. 以钱覆其口/醒能述以文 C. 而钱不湿/博学而笃志 D. 且秦灭韩亡魏/年且九十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 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B. 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C. 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D. 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8. 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B. 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 C. 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 D. 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 【答案】 5. A 6. B 7. B 8. C【解析】【5题详解】A.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6题详解】A. 代词,指代元方/结构助词,的。B.都是介词,用。C.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 连词,况且/副词,将近。故选C。 【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关键词语:虽:即使。易:交换。直:只是。故B正确。【8题详解】C项分析有误。乙文应是:卖油翁神闲气定对比康肃骄傲自信。 【译文参考】:【甲】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丙】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9.(天津市)(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况守时,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节选自《智囊》) 【注释】: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者名廉官。府治:府衙。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砾:小石,碎石。亟:急速,赶快。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文卷悉烬 悉:___(2)喝使归舍 舍:______ 1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____________ 15. 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3. (1)全,都 (2)房舍,住宅 14. 这木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15. 沈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 【解析】【13题详解】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悉”是“全,都”;“舍”是多义词,“房舍,住宅”的意思。 【1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固(本来)、何(怎么)、哉(助词,呢)”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15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从“亟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可以看出况钟勇于担当。这正是“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的具体体现。据此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况钟做太守时,府衙被火烧,文件书卷都烧成了灰烬,失职造成火灾的人是个小官员。火熄灭后,况钟出门坐在碎石场上,叫人狠狠杖打小官员百下,大声叫喊让他回到房舍中。赶快亲自草拟奏折,尽全力把罪责归聚到自己身上,却不用罪责连累小官员,开始小官员自己知道将要承担死罪,况钟感叹说:“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况钟(将事情)上奏给皇上,论罪被罚没傣禄。况钟对待手下小官都如此(有担当) ,这就是他行事有威严却不遭人怨恨的原因。假如让如今的人处于这件事中,原本是自己的罪过还想要推脱给手下的人,更何况愿意代替别人承担过错呢?况钟的品格,就是在这一点上让人望尘莫及啊! 10.(金华市)文言文阅读 洗心亭记(唐)刘禹锡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高孕虚,万景坌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月来松闲,雕缕轩墀。石列笋虡,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选自《刘禹锡集》) 【注释】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弭:消除。槃(pan):回旋,弯曲。坌(ben):并,一起。榱(cui):椽子。墀(chi):台阶。虡(ju):柱子。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 修竹万竿/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 既志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 故名洗心/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6.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17. 是“月来松闲”中“闲”字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请赏析“月来松闲”中“闲”的妙处。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8. 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请你比较“息心”“洗心”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5. A 16.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17. 示例:“月来松闲”令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古诗文中的“明月”“山松”常常营造出清朗的意境。作者用拟人手法,以松之“闲”表现景之清幽与人之清闲,“松闲”实则作者自己内心的观照。 18. 示例:“忧人”“莺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遗憾);B.修竹万竿/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长,高/培养);C.既志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记述,写/立志);D. 故名洗心/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所以/原来)。故答案为A。 【16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的意思是:(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荆州吴地的风光山水,交织在一起如灿烂锦绣。故正确的句读是: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17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文本意境的理解。语句“月来松闲,雕缕轩墀”的意思是: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营造出了一种清朗的意境。并赋予“松”以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月和松,表现了环境的清朗,景致的闲适。这也正是作者闲适心境的写照。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8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中写“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目的,是通过写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和忙于政务的人的感受,从侧面突出了山的雄奇与优美,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是说患得患失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也会消失。 “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但是从文章内容来看,“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重点在于写四周之景令人变得更加恬淡、纯净,所以用“洗心”更符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他并没有像吴均等人有隐居的思想。这也可以从他的《陋室铭》中看出。所以用“洗心亭”比用“息心亭”更好。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天下著名的寺庙有数十等,而吉祥寺名气最大。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起初我以没到过这里为遗憾,今天来了才弥补了遗憾,满足了愿望。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彤的仿佛能工巧匠所画的鳌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目不暇接。 询问修建此亭的经过和始末,有的人说:有僧义然,发动僧侣一起动手,因势象形,就地取材,建亭于此。该亭盘曲高耸,气象万千,山中景象,尽收眼底。词人置身此地,意境常新;僧侣置身此地,随遇而安;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飞鸟思归,猿猴依恋,在亭子的梁椽之间,鸟飞猿攀随处可见。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巨石上悬挂着钟磐的木架,蛟龙像藤一样蟠据在高大的乔木上。有修竹万竿,夏季依然舒爽清凉。这就是这个亭子的真实记录。 然而,山上的人手持如意向我作揖行礼说:“既然写了篇文章记录它,何不再给它命个名字,让它传播更远呢!”我凭借这个亭子环视了一下四周,认为没有不适宜的地方。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九月二十三日。刘禹锡记。 11.(浙江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父天复,行太仆卿。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太仆释归,先生如京讼冤。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己卯,教习内书堂。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 (乙)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安人怜之,戒无溺苦于学。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总角时,岳岳负意气,数矢口谈时政得失,人物减否。太仆公故抑之,不答也。会杨忠慜谏死,公遥为诔词,慷慨泣下沾衿。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尝读书至朱子《格言篇》,辄乙其处而沉思。……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属公。公扮之,恩义隆备。居常饭脱粟,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盖公行益,力追古人。[来 (选自《续藏书》,有删减) 【注释】安人:指张元忭之母。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杨忠慜(mn):明代大儒,谏臣。诔(li):致悼词。乙:读书时勾画记号。扮(fn):合并。 15.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因取《中鉴录》( ) (2)三月卒官( ) (3)安人怜之( ) (4)病以属公( ) 16. 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____________ 17. 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 (1)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____________ 18. 明代政治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尔贞尔介,而表正儒林。式如玉,式如全。”意思是,张元忭如金似玉的品性可做儒林的表率。结合上述诗、文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谈谈中国传统儒者有怎样的精神追求。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5. (1)于是,就(因此) (2)死,去世 (3)怜惜,怜爱 (4)同“嘱”,嘱咐,嘱托16. 张元忭就把灯点在帐幕中,等母亲睡了才开始读书,不让母亲知道。(意对即可)17. (1)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外貌描写),张元忭30多岁就已“白发种种”,究其原因,是张元忭为父亲“就逮”一事四处奔波、忧思烦愁,由此体现其至情、至性、至孝的品质。(2)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对太仆公“色喜”“奇之”的描写,衬托出张元忭年少多才、明辨是非、率真正直的形象。 18. 通过材料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儒者在精神上追求的是孝悌、忠诚于仁爱。一是孝悌。张元忭在父亲危难之时,侍之以往,为其讼冤,又归慰于家;对父亲的嘱托,牢记于心,对异母兄弟恩义隆备;面对母亲的怜爱,没有因此疏懒,而是“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尽是体贴。二是忠诚。张元忭在书堂讲习时,极其重视学生品性的培养,认为为人之德事关国家治乱,所以谆谆教诲,体现了他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三是仁爱。张元忭在南阳道中见谷物丰收,百姓和乐,内心欢喜,同时他还惠施乡党族人,可见他对天下苍生心怀“仁爱”。 【解析】【15题详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卒”:死,去世。“属”:同“嘱”,嘱咐,嘱托。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6题详解】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公乃张灯幕中,侯母寝夜颂,不令母知。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乃”:于是,就。“张”:点。“候”:等候。“颂”:读书。“令”:让。 【17题详解】欣赏文句。首先要读懂文句大意。(1)“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白发种种”的原因,是“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也就是张元忭为父亲四处奔波的结果。答描写的作用时,一定要答出描写方法对表现人物至情、至性、至孝的品质的意义。(2)“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意思是见到此番景象后张太仆才喜形于色,对张公的表现大为称奇。此句明显是通过太仆公“色喜”“奇之”的态度对张元忭进行侧面描写,由此突出少年张元忭明辨是非和率真正直的性格特点。 【18题详解】题干要求结合文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谈谈中国传统儒者有怎样的精神追求。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好两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此题可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谈即可。如可分析文章写出的张元忭的几种品质。对孝悌风尚的秉持、对忠诚品质的坚守、对仁爱观念的尊从。可从文章中举出具体事例证明。从张元忭的言谈行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儒者在精神上的崇高追求。 【翻译】:张公(元忭)生来相貌古朴,身材魁梧,渐渐长大后喜欢读书。安人(张公母亲)怜爱他,劝他不要耽溺于勤奋苦读(而不能自拔)。于是他在(临时搭设的)帷幕中点灯,等到母亲夜里就寝后才读书,不让母亲知道(而担忧)。少年时(9-14岁之间),意气方遒,常常随口就谈论时政得失,评论人物得失。张太仆(张公父亲)故意挫败他的傲气,(常常对他的评论)置之不理(回答)。恰巧遇到(朝廷上)杨忠愍因为直言纳谏而牺牲,张公远在家中为他写了悼词,他慷慨陈词,泪流而下,沾湿了衣襟。(见到此番景象)张太仆才喜形于色,对张公的表现大为称奇。张公曾经读到朱熹《格致篇》一文,对文中句子勾画并且深切思索……张公有异母弟弟两人,张太仆病重时就嘱托张公照料他们。张公履行了长兄为父的责任,对两个弟弟关心备至,恩义隆重。张公平常在家,吃掉落的米粒,衣服洗洗补补(反复穿),然而其家中所买东西分给宗亲族人时,(分给自己的)远远不及(分给)别人的。这是因为张公品性善良,德行赶得上古人的水准。 12.(德州市)(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慧庆寺玉兰记(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幽潜:指幽居避世。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2. 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3. 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 无复有人看花来者。 C.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14. 翻译下面句子。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5. 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2. B 13. D14. 然而,不是朱先生因为(或凭借)太史的身份(或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 15. 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 【解析】【12题详解】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解答时,先明确题干中虚词的含义。本题干中“以”的解释为“因为”。A为了;B因为;C认为;D用。故选B。 【13题详解】考查对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先明确题干中句子的句式。本题干中的句式为被动句。文言句式“……者”、“……也”为判断句式,所以A.B.C三项均为判断句式,D为被动句。故选D。 【14题详解】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语句翻译的时候,要紧扣关键词语,把单音节词语翻译成多音节词语。根据文言句式,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换,使语句通顺流畅。本题干中把握关键词“然”:然而;“以”因为(或凭借);“重客”:贵客;“则”:那么;“竟”:终究。并注意翻译出太史后省略的“身份(或名望)”。 【15题详解】考查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篇文章把荒凉的慧庆寺玉兰和热闹的虎丘寺玉兰做了比较,名满吴中的虎丘寺玉兰已经枯萎了,而默默无闻的慧庆寺玉兰却在荒凉的寺院中越来越茁壮,这使作者感慨很多。揭示出认识事物要靠自己的观察,不可被表面的虚名所迷惑的道理,同时也告诚人们要完成人生的大使命成就一番大事业,须隐才藏智,才能任重致远。这篇散文借物喻理,以慧庆寺玉兰与虎丘玉兰作对比,明为写花,实际上是写世事的不平。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慧庆寺离阊门有四五里的距离,位置偏僻,附近很少有人居住。寺的西南面和北面,都是平坦的田野。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三年之间,秀水朱彝尊先生租了几间僧人的住房,在这里著书立说。朱先生曾是旧时的太史官,很有名望,又是江苏巡抚宋公的贵客,宋公常常来登门拜访。于是苏州的上层人物由于巡府所看重的客人这层缘故,带着美酒佳肴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于是慧庆寺玉兰的名声,一时间大为著称。 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好几丈高,大概有两百多年了。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虎丘山也有玉兰一株,历来被人们称道。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刚开,茂盛繁密与过去并无二样。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事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独处潜在厚实的却可以保持久远。花虽然轻微,而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13.(济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已,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奶,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选自《古文笔法百篇))【注】骥:千里马.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喂养 C.才美不外见 见:看见 D.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7.下列句子中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人不知而不愠 B.康肃笑而遣之 C 野芳发而幽香 D.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中~国&%教*育出^版网] B.甲文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C.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自身品德修养,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D.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重点阐述了应如何对待人才,洋溢着不平之气。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C.句意为:(千里马的)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部显现出来。见:显现。ABD.正确。故选C。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査对文言虚词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例句,“而”,表转折,却,但是,然而。句译:听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A.而:表转折,却,但是,然而。句译:别人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你却不恼怒。 B.而:表示修饰。C.D.都是表顺承。故选A。 8.【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错误,乙文段阐述了人才应如何发展自己,并未洋溢着作者的不平之气,而是洋溢着作者对人才应培养自己才德的期望。ABC正确:故选:D。 9.【答案】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4.(自贡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叔向贺贫》)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节选自汉·刘向《新序·节士》)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戎狄怀之 怀:归服。 B.假贷居贿 居:储积。 C.以亡于楚 亡:死亡。 D.有馈鱼于郑相者 馈:赠送。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B.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C.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D.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向认为贫不可怕反倒值得祝贺。当韩宣子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时,他却表示祝贺。 B.叔向认为贫而修德可以避免灾难。栾武子虽然不富有,但他宣传德行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使他免于灾难。 C.叔向认为恩德和恶行会影响子孙。桓子放纵,但因栾武子的恩德而得善终,怀子修德却因桓子骄奢获罪。 D.叔向认为重要的是德行而非财富。卻昭子虽然势力强大、深受宠幸,但不修德行,最后身死、宗灭。 【答案及解析】10.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ABD.正确;C.有误,亡:逃亡。 1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所以其停顿为: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故选:D。 12.A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A.有误,韩宣子因为贫穷而忧愁,因为自己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而忧愁。韩宣子没有因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BCD.正确。 【参考译文】 叔向去拜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一百顷田,家里穷的连祭祀的器具都备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传到桓子时,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传到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孽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那个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的尸体在朝堂上示众,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郤的中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 有人送鱼给郑国的宰相,他不接受。有人问:“你平时爱好吃鱼,为什么不接受赠送的鱼呢?”郑国的宰相回答说:“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眼,何贺之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2)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解析】(1)句中重点词:若,如果;忧,忧愁;患,担心;吊,忧虑。句意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2)句中重点词:受,接受;禄,俸禄,官职;食,吃。句意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15.(淮安市)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充成第7-11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須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換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注释】汝曹:你等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龙伯高:名述,字伯高。杜季良:名保,字季良。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谨敕:谨慎端整。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申 父 母 之 戒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非学无以广才 意与日去 乐人之乐 数郡毕至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____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_ 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文: 10.“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挪些意义?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 ____________ 11.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4分)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7.【答案】申/父母之戒 【解析】谓宾之间断开。 8【答案】使……增长 离开 以……为乐 全,都 【解析】“广”、"去"源于《诫子书》重点字词,需要关注“广"的使动,“乐”源于《醉翁亭记》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毕”源于《口技》: “群响毕绝”。 9.【答案】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解析】“以”需要译为“来”,注意“修身”与“养德”的翻译。 【答案】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解析】注意“夫”句首发语词可不译。 【答案】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解析】“常”译为“常常、时常”,“为"译力“替",“是以"按句式译为“这是……的原因”, “效”译为“效法、效仿”,以上均能在课内文言《出师表》《送东阳马生序》《治水必躬亲》重点字词中找到。 10.【答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 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宂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枳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点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对做人与学习的意义。 11.【答案】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躁”对比,鲜明突出论证了 “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又运用“比喻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论证了需要珍借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于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 乙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教厚谦虚、节约不失威严与杜季良的豪侠仗义、与人同忧乐。将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为纨绔作对比,具体直观、权威有力、鲜明突出论证做人要厚到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表达了马援对兄子的谆谆教诲。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