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语常识

西方文化趁势入侵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在东亚和东南亚,中国曾经是文明中心,中华文化曾经形成强大的向心力。 各国都来参观,周围的小国都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附庸。

各国使节图片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综合实力不断下降,西方文化趁势入侵。 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也受到严重影响。

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家或早或晚都开始纷纷“去中国化”,试图抹去中国对本国文化的影响,以树立文化独立的信心。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首当其冲。 。

在这些国家,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元素都被尽可能地抹去或减少,最显眼的表现就是各国的纸币。

公元1443年,当时的朝鲜君主世宗大王发起创造韩文,这是现代韩国和韩国文字的根源。 朝鲜半岛分裂后,韩国和朝鲜都积极选择了“去中国化”道路。

我们先来说说韩国。

1948年,韩国颁布了《谚语专用法》,这是废除汉字的依据。

1958年韩国500元纸币

但这一规定的实际执行力度并不大。 直到李承晚时代,韩国小学仍然有汉字学习课程,韩国纸币上最显眼的表述仍然是汉字。

1960年4月26日,李承晚下台,被迫流亡夏威夷。

李承晚流亡后,人民松了一口气。 同年8月,韩国发行的新版1000韩元纸币不再使用李承晚肖像,而是使用世宗大王肖像。 同时,除“总统印章”印文外,该钞票上不再使用其他汉字,改用韩文。 如下所示:

1960年韩国发行的新版1000韩元纸币

1961年5月,朴正熙在韩国掌权。 与李承晚相比,朴正熙更倾向于废除汉字。 1970年《废除汉字宣言》发布后,韩国小学取消了汉字教育。 此后,虽然宣言被撤回,但韩国社会事实上已经“去汉字”了。

1965年版100元人民币

如上图所示,从朴正熙执政时期韩国的纸币上可以看出,就连“总统印章”的印章文字也逐渐完全变成了韩语。

然而,作为拼音文本,韩语有一个重大的固有缺陷——它无法处理同音词。 韩语中很多同音词只能根据上下文来猜测。 因此,重要的韩文文字必须用汉字标注,以免产生歧义。

由于上述原因,在韩国,虽然官方文字不再是汉字,但一直使用汉字。

我们来谈谈朝鲜。

朝鲜的“去中国化”、“去中国化”力度远大于韩国。 建国后不仅彻底废除汉字,甚至还毁坏境内与中华文化有关的历史文物,以谋求文化独立。

1947年开始,朝鲜陆续发行了朝鲜政权的第一套纸币。

朝鲜第一套纸币50日元优惠券

该套钞票辅币上,汉字为主要标记文字,占据版面大部分面积。 韩文字母只有一个角,表示面值是居住的地方。

该套钞票主币上采用韩文作为面值文字,但纸币上大段说明文字仍使用汉字。 如下所示:

西方文化趁势入侵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朝鲜第一套纸币,1元

1959年,朝鲜发行了第二套纸币。 这套钞票由朝鲜独立设​​计,苏联印制。

朝鲜第二套5元纸币

我们在这套钞票上可以看到,汉字已经被完全驱逐出钞票。 从此,朝鲜纸币上的朝鲜文字开始称霸世界。

说完了北方,我们再南下来说说越南。

长期以来,越南认为自己获得了中华文明的真正传承,常常将自己视为“小中国”。 历史上,越南的许多经典著作都是用汉字印刷出版的。

越南古籍

近代以来,中国衰落,越南被法国等殖民者占领。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越南开始了“去中国化”的进程。

20世纪初,作为“法属印度支那”的一部分,越南的部分纸币上仍然有汉字。 如下所示:

法属印度支那1美元纸币

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 以汉字难学为由,越南政府毅然废除汉字,采用拼音“普通话”作为越南文字。 但由于很难一蹴而就,所以当时的越南纸币上仍然存在大量汉字。

1946年越南民主共和国20元纸币

越南与中国于1950年建交。作为同一阵营的同志,中国无偿向越南提供了总计数千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和数百万吨物资援助。

尽管与中国距离很近,但为了避免继续历史上“列强附庸”的命运,越南仍然铁了心要“去汉字”。

1958 年越南 1 分纸币

从越南1958年的纸币开始,越南纸币上就已经失去了汉字的踪迹。 如今,越南已全面采用塑料纸币,汉字已彻底离开纸币。

越南盾塑料钞票

近代以来,与中国文化联系最深的国家是日本,但日本也发生了大规模的“去中国化”运动。

1842年鸦片战争,清帝国被英国打败。 消息传到日本后,举国震惊。 日本人开始极度鄙视他们长期以来仰视的中国。 “废除汉字”成为当时日本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众所周知,古代的日本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 平假名和片假名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发明的,从而实现了日语书写。 汉字是日语文字的基础,岂是那么容易被废除的?

10,000日元纸币

关于废除汉字利弊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最终以“保留汉字”的结果结束。 这不仅体现在日元纸币上。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虽然我们潜意识里希望中华文化能够覆盖世界,但用不用汉字是其他国家的自由。 去粗取精,继往开来。 当有一天,外国人再次以学习中国文化、使用汉字为荣时,我们才真正实现了“大国崛起”。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