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阅读

张晏德语?汉德克先生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张晏德语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汉德克先生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张晏德语?汉德克先生

1、今天是彼得·汉德克77岁生日。诺贝尔奖官网的预告显示,北京时间12月8日凌晨00:30,他将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学院发表获奖演说。想必此时,汉德克已抵达瑞典,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

2、我们在这篇文章里截取了汉德克人生中的若干片段,让大家一窥这位特立独行的作家身上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他是如何从一个敏感孤独的孩子,成长为蘑菇头、戴墨镜、穿牛仔的文艺青年,靠一部打破传统的剧作《骂观众》登上世界舞台。他恋爱,宠爱女儿,享受成名的生活,却也经受着母亲去世、孤独、写作与日常的冲突带来的打击。他一次次地直面这一切——毫无遮蔽地,向生活中的一切最恐怖与最幸福之处,暴露了自身。

3、格格不入的天才少年

4、1942年的圣尼古拉斯节,12月6日18点45分,在奥地利格里芬集市区老场街25号,汉德克出生了。“我对人生的最初印象,是人们把我放在澡盆里沐浴,木塞一下子拔出,水汨汨淌到身下,从我嗓子里发出一声响亮的叫喊。”成年后的汉德克竟仍能回忆起出生时的情形。这个天生感官敏锐的孩子对万物怀有强烈的惊异,以至于各种声响在他耳中都像噪音,画面光影如同耀眼的闪电。

5、■1943年,一岁的汉德克与母亲在家门口

6、四岁半的汉德克已经能用标准的印刷体给祖父母写信,并显露出对文字的热爱。1948年6月,父母带着六岁的汉德克和妹妹莫妮卡从柏林回到家乡格里芬,一口柏林腔的汉德克在村子里倒像个怪小孩。汉德克反感上学,沉闷的课堂把文学与生活分割成两个世界。他更爱去听教堂礼拜仪式的音乐节拍和热烈华丽的唱诗,这样的真实语言在他听来更为亲切。孤独的少年总爱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拒绝参加一切合唱表演,对结交朋友毫无兴致。在周围人的目光中,他从未感受到认同。

7、■1950年,第一次参加圣餐仪式的汉德克(第二排左四)

8、1954年,汉德克在坦岑贝尔格天主教寄宿学校开始了中学生活。当同学们在外面疯玩或在角落里偷欢时,他常待在东塔楼里的壁炉前与书本为伴,在那时,汉德克就能读下《马丁·翟述伟》和《魔山》这样的大部头。他发掘了同古老语言交谈的乐趣,喜欢用拉丁文翻译一则则德语宗教故事,掌握那些陌生而艰涩的拉丁希腊文法,让他感到自己比同龄人更为强大。

9、■坦岑贝尔格天主教寄宿中学;寄宿中学的东塔楼

10、1966,汉德克之年

11、1961年,汉德克进入格拉茨大学攻读法学,呆板的专业课照旧令他生厌,他从早到晚在大街小巷游荡,坐着城铁到处穿梭。他染上电影瘾,从惊悚片到乡土片,每回一看就是一天,一个月九十多部片。玩弹珠,喝啤酒,听摇滚唱片,泡影院,写电台专栏——这是汉德克真正的大学时光。为了补贴学费,汉德克除了帮人补习希腊文,还在商行打零工,工作环境的人造灯光让本就敏感的他时常眼痛,就是从这时起,汉德克谨遵医嘱戴上了墨镜。

12、1963年,在独立艺术家团体格拉茨城市公园论坛,汉德克遇到了一批同道中人。他一发不可收拾,像着魔的钢琴师般忘情投身语言操练,昼夜不停地为写作积攒素材。公园驻地的地下室堆满了他用各形各色通俗短语和格言警句制成的目录卡片。有一回汉德克的作家朋友碰巧撞见他正在为一个故事搜集粗话,不久后这些脏话就变成了令他一炮而红的剧作《骂观众》。

13、汉德克于1965年夏天肄业,正式开启了作家生涯。1966年处女作小说《大黄蜂》在苏尔坎普的出版、普林斯顿四七社集会上的惊人发言、“骂观众”首演——这一年成为了汉德克之年。这个蘑菇头青年穿着德克萨斯牛仔裤和披头士短靴,走上了世界舞台。

14、恋人·孩子

15、他和第一任妻子李普嘉特·施瓦茨相识于1964年。李普嘉特对汉德克一见钟情,这个青年在她眼中高贵惊艳、光芒四射。二人分手后的1978年,她还在给女儿阿米娜的信中回忆道:“他当时穿着大衣,看不见整个样貌,却显得无比骄傲庄严……彼得和他的思想在我看来新鲜又陌生,那种陌生令我充满敬畏,所以我是如此热爱凝望着他。”

16、1969年阿米娜出生后,抚养女儿的任务便由在家写作的汉德克承担起来。住在塞纳河畔蒙马特区时,汉德克常爱把女儿扛在肩上,带她去广场和林荫道散步。汉德克用宝丽来相机给女儿拍了很多照片——阿米娜和妈妈;阿米娜、约翰·列侬的照片和一头猪;阿米娜哭;阿米娜大笑;阿米娜在陶努斯山克伦贝格新房前。

17、1974年,汉德克和大自己14岁的《祖与占》女主角让娜·莫罗相恋。这位法国银幕女神很早便倾心于他,她去信写道:“你是生命之爱,我人生之爱。”汉德克回复:“你是我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爱人。”然而,两人在热恋两年后匆匆分手。

18、90年代,汉德克与现任妻子苏菲·塞敏相识于巴黎,1991年女儿莱奥卡迪降生后,三人一同生活在巴黎西南城郊的沙维尔。

19、■汉德克与文德斯合作的电影《阿兰胡埃斯的美好日子》(LesBeauxJoursd'Aranjuez,2016)剧照,汉德克夫人苏菲·塞敏饰演女主角。

20、史上最年轻的毕希纳奖得主

21、1973年,汉德克收获了德语文坛最高荣誉毕希纳奖,对这位史上最年轻的得主而言,整个70年代是危机重重的时期。

22、1971年11月19日至20日午夜,汉德克的母亲玛丽亚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母亲的死亡、过剩的敏感、强烈的孤独、反复交替的激情和忧郁、日常琐事与写作的冲突、对自我与周围环境的苛责……这一切使汉德克不断地“恐慌症发作”。这个过程中,他完成了纪念母亲的作品《无欲的悲歌》。

23、1971年,汉德克在母亲家,与母亲的合影

24、1978年,汉德克前往阿拉斯加,行经加利福尼亚、科罗拉多,从纽约返回出生地克恩滕州,在漫长的返乡之旅中,汉德克陷入了严重的写作危机,难以名状的失语和无力感使他备受折磨。在作家赫尔曼·伦茨的帮助下,汉德克战胜重重阻碍,完成了《缓慢的归乡》。

25、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德克的南斯拉夫题材作品和言论将他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诺奖消息公布后,舆论风波再起,汉德克不堪其扰,“我站在我家花园大门前,那里站着五十多个记者……没有一个人说他读过我的什么作品……我是个作家,我从托尔斯泰、荷马、塞万提斯那儿来。请给我片刻安宁,不要再问我这种问题。”或许他现在渴望的,只是躲进沙维尔寓所的树荫里拾起本子画画,或者去林中采蘑菇。

26、在纪录片《我到林中去,可能会迟归》里,汉德克用铅笔、钢笔、圆珠笔在本子上涂画出帆船、柏树、菌菇、蚁巢、刺猬、人脸,或抽象或写实,有粗略的速写也有上了色调的素描画。他一边用小刀切开蘑菇一边轻声说道,“我是个出了名的蘑菇痴,它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之一。当我闷坐在飞机上或者机场里的时候,我就想,等我回到家,等我又有了这么一小块天地,一切都会好起来。这就像一种救赎,在这个装腔作势的技术世界里拯救你。”

27、■《我到林中去,可能会迟归》纪录片截图

28、“人们常说,作家写作是为了逃离生活。这在我看来是无稽之谈。因为正是作家,或者是像我这种人,在以一种最无所庇护、最为残忍、同时也最为强烈的方式经历着生活。因为他心中不存在那种用以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或疗愈手段,来帮他躲避死亡或对死亡的恐惧。他没有用以制造幻觉、自我蒙骗的伎俩,没法逃开任何厌恶或爱意。我认为,一个不依靠既成机制写作的作家,他毫无遮蔽地,向生活中的一切最恐怖与最幸福之处,暴露了自身。这与人们说的恰恰相反。”

29、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

30、一个在焦虑和孤独中渐渐迷失自我的人

31、作者执导同名电影入围戛纳最佳影片

32、以一位家庭妇女自杀的报纸报道开始

33、她只是被时代和社会吞噬的无数人中的一个

34、一个纷繁芜杂却又逻辑严密的精神世界

35、形同陌路的时刻

关于本次张晏德语和汉德克先生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