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阅读

在学校德语课程包括 教育活动中居于首要地位的德育课程

大家好,关于在学校德语课程包括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教育活动中居于首要地位的德育课程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在学校德语课程包括 教育活动中居于首要地位的德育课程

德育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活动,在我国各类教育活动中居于首要地位,一直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努力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构建既能满足新时代新需要、又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有效地实施,已成为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界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国学校的德育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学校的德育课程体系包括纵横两个维度的内容。纵向方面主要是指不同教育阶段的学校德育课程,主要包括小学德育课程、中学(初中和高中)德育课程、大学德育课程;横向方面主要指各教育阶段学校德育课程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当前我国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1.德育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和有效衔接不足

由于我国不同学段的德育课程具体内容的选择及其相应教材的编写分别由不同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这就导致了同一学段内的德育课程自成体系,但不同学段之间的德育课程缺乏整体规划和有效衔接,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整体认识和学习。在课程设置上,小学阶段德育课程除了公民基本道德素质教育的品德课外,还应围绕与少年儿童生活紧密关联的六大生活领域开展教学。中学阶段除了开设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类的课程外,还依据从个人、家庭、学校到社会、国家、世界的思路,逐渐向外扩展,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大学阶段的德育课程设计遵循的是学科逻辑,更注重德育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由于课程编排逻辑的不同,因此,各个教育阶段的德育内容在阶段过渡的过程中缺乏有机和有效的衔接,进而可能导致学生在道德观念的建立和道德能力的养成上存在脱节、迷茫等问题。

2.各学段德育教学目标明确,但缺少递进性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我国各学段德育的共同目标。在此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各学段的学校德育又有各自独立的具体目标。有的学段的德育目标虽然明确,但在实施过程中不同的教育部门有不同的做法,不同学段的德育目标存在重复现象。在理论上,各学段具体的德育目标并非并列关系,而应该是螺旋上升的。但是,在我国现行的各学段德育目标中不突出递进性。

3.德育教学内容重复化、碎片化,与学生认知水平脱节

由于各地区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对于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理解程度不同,出现整体规划、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导致在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存在碎片化、重复化的倾向。

三、完善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

完善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应该以人的思维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为基本遵循,聚焦当前学校德育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德育课程的整体设置、德育教学目标、德育教学内容、德育教学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学校德育课程的科学性和吸引力。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贯穿始终,使大中小学德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不断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这些年来教育部门不断出台有关德育教育的文件,无疑对德育教育起到了规范和推动作用,我国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实践中还需要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衔接性、整体性,避免内容的碎片化,坚持体现学校德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对青少年德育教育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建立学校德育教育的科学体系。在德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中,应当坚持德育课程设置一体化,体现德育教学目标的持续性和递进性;注重德育教学的承续性和差异性;强调德育教育方法的实践性和体验性。总之,我国学校德育教育要突出中国教育的独特之处,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本次在学校德语课程包括和教育活动中居于首要地位的德育课程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