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阅读

一个什么样的早晨德语?不要玩弄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一个什么样的早晨德语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不要玩弄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1、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张瑾华

一个什么样的早晨德语?不要玩弄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2、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又容易混乱的时代,读一点哲学,肯定会让一个人增一分智慧,减去一分愚昧。

3、如果有对人生、对世界的困惑,那么哲学家的著作里,或许能找到答案,或者至少,找到通向答案的路径。

4、今年是维特根斯坦逝世70周年,在世界各地,似乎又有了一股研究、谈论维特根斯坦的热潮。

5、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打开这一部不太厚的维特根斯坦笔记《文化和价值》呢?

6、此书译者许志强,浙江大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导,著有《马孔多神话和魔幻现实主义》,译有《加西亚?马尔克斯访谈录》《在西方的注视下》《水手比利?巴德》等。主要从事西方现代派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现代小说叙事学等研究。作为一名文学教授,却去翻译了几本哲学的书,其中也一定有其原因。

7、周日晚上,在杭州单向空间,如何阅读维特根斯坦,许志强和应奇等几位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8、可以说,许志强翻译的这本《文化和价值》,是进入维特根斯坦思想的非常好的渠道,在知识衰落的时代,许老师有文化意识上的自觉,去翻译维特根斯坦,是件很好的事情。

9、哲学,并不会将普通读者挡在门外。在场的每一位读者,都非常专注地聆听,之后,也有不少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提出来。

10、“尽管《文化和价值》的话题多种多样,但它有相当的篇幅是在讲这个问题;对贝多芬的敬仰,对歌德、勃拉姆斯的关注,对独创性、鉴赏力等概念的辨析,包括对犹太人的评论,等等,莫不与之相关。”许志强解读。

11、维特根斯坦有很多种翻译版本的一句名言,意思是,凡不可言说的,都保持沉默。那么,什么是可言说的,什么又是不可言说的呢?或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而这早已超越了哲学问题了。

12、【或许我们可以直接读出一点感觉来】

13、维特根斯坦在这本书中说:对某人谈他不理解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即便你补充说他不能理解,也没有意义。(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你所爱的人身上)

14、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尝试着来理解一点他的东西。

15、如果没有一点哲学基础,手中有这本书,你不妨把它当一本文学作品来读,其中,你或许也能捕捉到这位伟大的哲学天才思想中的吉光片羽。

16、比如,他说思想、文化和语言——

17、没有人能够替我思考,正如没有人能够替我戴着帽子;

18、在树不是弯曲而是折断的地方,你理解了悲剧。悲剧是非犹太人的东西。门德尔松或许是最无悲剧性的作曲家;

19、听中国人说话,我们往往会把他的话语当作含糊不清的叽里咕噜。懂中文的人会从他听到的声音中识别出是语言。同样,我经常不能从某个人以及其他人身上识别出是人类;

20、人的目光有着让事物变得宝贵的力量,然而,它们确实也变得昂贵了;

21、每天早晨你都得重新扒开死气沉沉的碎石,以便触及温暖的活种子;

22、一个新词就像是一粒播撒在讨论的土壤上的新种子;

23、先前的文化将变成一堆瓦砾,终将变成一堆灰土,但精神将在灰土上面盘旋。

24、善的也是神圣的。说来也怪,这一点却概括了我的伦理学;

25、你不能引导人们到达善,只能将他们带到某个地方或其他地方。善在事实的究竟之外;

26、只有超自然的东西才能够表达超自然;

27、要是我们考虑世界的未来,我们就总是指它以我们目前所见的那样不停地行进就会到达的地方。我们没有想到,它不是以直线而是以曲线行进的,它的方向不断在改变。

28、善待某个不喜欢的人,你不仅要非常温厚,而且还要非常机敏;

29、不要玩弄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30、对感官不发生影响的“纯度”更大的事物,比如,数;

31、当我们读到他的这句话:“假如某人仅仅领先于他的时代,有一天时代也会赶上他的“,我们,是否也有了理解他的哲学的信心?

32、这样思想的片羽,是否有其中一句打动你?

33、【一个怪才,要不要读他的思想】

34、德里达说,我不读维特根斯坦。还有人说,维特根斯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刺客。在哲学的高位上,也有完全对他的哲学有不同看法的。

35、一个哲学家,在20世纪中后期会引起这么大的分裂性评价,本身是值得探讨的。

36、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LudwigJosefJohannWittgenstein,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犹太裔奥地利裔英国作家、哲学家,著名的维特根斯坦家族的成员。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省,逝世于英国剑桥郡,享年62岁。

37、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是奥地利著名钢铁工业企业家,母亲莱奥波迪内·卡尔马斯·维特根斯坦是著名作家、经济学家哈耶克的外祖父的姑表妹,也是银行家的女儿。

38、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数学哲学、精神哲学和语言哲学等方面,曾经师从英国著名作家、哲学家罗素。

39、从1939年至1947年,维特根斯坦一直在剑桥大学教书。他在生前出版的著作不多,包括有1篇书评,1本儿童辞典,和1本75页的《逻辑哲学论》(1921年)。

40、1951年4月29日,身患前列腺癌的维特根斯坦在好友比万(EdwardBevan)医生家中与世长辞。他在逝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告诉他们,我已经有过非常精彩的人生”。去世后由弟子安斯康姆和里斯(RushRhees)出版了被认为是引导了语言哲学新的走向的《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被罗素称为“天才人物的最完美范例”:富有激情、深刻、炽热并且有统治力。

41、“他是一名工科学生,跟着哲学家罗素学习,罗素要追求的是思想的精确性,但维特根斯坦这名学生的论文令他非常震惊。他的书从逻辑出发,终极是伦理。”许志强在现场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法谈维特根斯坦,令在座的读者们觉得,哲学并非艰深的高山,无法理解。

42、许志强认为,如果说《文化和价值》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那么它主要就是体现在这里:这些言论是精神体验的结晶,而思辨的产物。它试图揭示在时间的某一个点上心灵活动的性质。

43、也就是说,收集在《文化和价值》中的言论,几乎都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和他自己的交谈,描述他是如何把承诺和觉悟交托给自己,自然也包括他的疑虑和绝望。在哲学上,他谈的最多的就是反对独断主义的思维方式,宗教上,他质疑保罗神学和加尔文神学对于心灵教育的意义,这些他在别处也讲过,或许是讲过不少了,但是许志强认为,表达特定的文化理念和关切,这本书最为集中,尽管以断片絮语的形式呈现,却有其可以寻绎的叙述脉络和图景。

44、许志强说,维特根斯坦的价值观和文化姿态,其写作的超哲学的性质及意义等,要讲清楚固然不易,探究这些议题并阐明其中的关系正是研究者的任务;我相信这个方面《文化和价值》还可以发挥更重要的文献作用。

45、“他的主业哲学,他同时也是作家身份。他的复杂的身份中的主体性又是什么呢?”维特根斯坦认为,“说出”和“显示”是有区别的,他的这本书的重点是伦理。也划分出来,可说的,不可说的。

46、“也只有剑桥大学才能接纳他这样的怪才。”许志强说。

47、“我想就哲学家的文化姿态再做一点补充论述,关乎《文化和价值》有待强调的一个特质。可以说,目前出版的维特根斯坦著作中,只有这本书是在阐述这种特质;因为,问题显然不在于他是否自视为作家,是否该被视为作家,——这些其实是显而易见的,而在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人们应该把他摆放在什么位置上,也就是说,实质关系到他在西方文化中的位置。”许志强的解读。

48、至于是否如维特根斯坦临终前所言,“我快乐地度过了一生”,许志强说,“我想每个人的快乐都是片刻的,就那么一点点。”许志强回答读者提问,维特根斯坦是否真的“快乐地度过了一生”时这样回答。

49、【许志强谈:维特根斯坦的文学性】

50、人评价,“或许从未有哪一本著作,可以用这种方式贯穿维特根斯坦的创作生涯”。

51、许志强认为这本书的编者赖特,他要通过这本书的编辑传达什么呢?

52、以下是译者许志强关于这部《文化和价值》的一些观点——

53、《杂论集》是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1951)的一部言论选集,或曰札记精选录,由他的学生冯·赖特(G.H.vonWright)教授编选,出版于1977年。德文和英语译文的对照本1980年出版,易名为《文化和价值》(CultureandValue)。大陆首个中译本是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文化和价值》。三十年来,内地已有多个中译本问世。

54、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主要是《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其他如笔记、讲义及弟子编选的著述可以说是围绕两部代表作的支流,有些是草稿、素材或旁注。例如,《战时笔记》的一部分被吸纳到《逻辑哲学论》一书中,《蓝皮书和棕皮书》、《评数学基础》、《论确实性》等书和《哲学研究》的论题密切相关,有些内容是重复的。当然,也有相对独立的“著作”,如《美学讲座》等。被列入维特根斯坦遗稿的文字,有些在哲学家生前就以打印稿形式流传。绝大多数都是作者过世后整理出版的。不外乎是三种形式的“著作”:一种是讲课笔记,由学生记录整理,如《美学讲座》等;一种是作者生前就在撰写和修改的书稿,但无出版计划,如《棕皮书》等;一种是由他人根据遗留的文字材料编辑成书,如《文化和价值》等。它们对了解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和哲学都颇有裨益。

55、维特根斯坦去世后,遗稿由赖特、拉什·里斯(RushRhees)、伊丽莎白·安斯康姆(ElizabethAnscombe)等三位遗著保管人管理。赖特接受委托,着手编选《杂论集》(即《文化和价值》);历时近十年,最后在海基·尼曼(HeikiNyman)、拉什·里斯的协助下才定稿,可见其成书之艰难。赖特思想谨严,文风雅洁(笔者素来仰慕其文章,尊其为剑桥桐城派),他编选的《文化和价值》,选目精严,颇具特色,体现了编者精致而出色的品位;其编辑意图含蓄而深刻,有待于研究者悉心揣摩。

56、此书汇集了哲学家从1914年至1951年间所作的笔记。这个编年体选集的时间跨度大,基本上涵盖了作者的创作生涯。在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中,未见一本书有这个叙述长度。它内容丰富,涉及哲学、宗教、历史、科学、教育、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美学、艺术、音乐、道德,等等;其人文素养和精辟见解对不同层次的读者都有吸引力,故而面世之后一直受到广泛阅读。

57、学术界的情况则不太一样。查阅近年来国内研究文献可以看到,美学研究主要是针对《美学讲座》,伦理学针对《战时笔记》、《维特根斯坦论伦理学与哲学》等,而以《文化和价值》为对象展开探讨的并不多。虽说它的不少观点和《美学讲座》、《哲学研究》有密切关联,它的宗教评论数量可观,尤其值得重视,但是一般的专题研究似乎不如评传写作对它更感兴趣。瑞·蒙克的《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涉及哲学家的文化终结观或末世论思想,引文主要出自《文化和价值》。学术论文引用率不高,固然是由于其专题性质不强之故,但也存在着别种有待考量的因素,值得加以关注。

58、先从它的一般特色谈起。赖特在1977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此书和作者的哲学工作并无直接关联”。它是一般分类主题(美学和宗教)及自传性笔记的汇编;没有统一议题,上下文较少关联。从成书的角度讲,这是维特根斯坦著作中人工痕迹最重的一本。可以肯定地说,维特根斯坦本人是不会去写这样一本书的。是编者苦心孤诣,从遗稿中摘录警句格言及意味深长的札记选段,编成集子以飨读者。赖特在序言中说:

59、不熟悉维特根斯坦的生活环境和他所涉猎的读物,在没有进一步解释的情况下,读者会感到有些言论晦涩难解或莫名其妙。……我也同样确信,只要参照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背景,这些笔记就能得到恰当的理解和欣赏,而且,它们会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哲学。

60、在《维特根斯坦和传统》一文中,赖特却暗示道,有必要将这些笔记视为理解维特根斯坦的背景材料。他指出,由于英美学术圈对维特根斯坦的文化传统不甚了然,他们对其哲学的理解外在于其文化传统,这是不对的;而随着阿兰·雅尼克、斯蒂芬·图尔敏合著的《维特根斯坦的维也纳》、瑞·蒙克等人撰写的传记陆续面世,这方面的空白已得到填补。

61、揣测编者初衷,他是想在《文化和价值》中展示这幅背景图。例如,对维特根斯坦产生深刻影响的斯宾格勒、魏宁格等,是这幅图像不可或缺的部分;贝多芬、勃拉姆斯、拉博(JosefLabor)等,其意义恐怕不限于音乐欣赏,而是自我塑形的参照,标示其品位和反思的渊源。哲学家一般少有披露的成长、焦虑和精神挣扎弥漫于这幅图像。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中,唯有《文化和价值》载有如此生动的人格和情绪的内容。赖特强调维特根斯坦写作中“人格”、“情绪”的东西和“纯哲学”之间的区分,试图将前者抽离出来,构成其哲学和人文传统的一堵背景墙,同时又试图暗示两者之间有关联。如果不展示斯宾格勒、魏宁格等人在维特根斯坦精神世界中的位置,这对理解他的“纯哲学”应该说是影响不大,但对了解他的思想来说是很不完整的。鉴于“思想”和“纯哲学”其实难以分割,因此也不可低估这种展示的重要性。可以说,将笔记辑录成书的主要意图即在于此,而这也大致框定了此书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62、赖特敢“斗胆”编辑这样一本书(他称之为“我制作的文本”),恐怕也是因为他考虑到维特根斯坦与其敬仰的帕斯卡、利希滕贝格一样,经常写格言警句式的短句子和短小节段。《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也都不是长篇大论,遣词造句体现其一贯的文体倾向和特点,即追求一种高度精确的口语化风格,一种迷人的精巧和深刻,比喻极为讲究。赖特是否因此认为制作《文化和价值》十分必要,即通过一个兼具可读性和风格化的“作品”展示哲学家的写作风貌?从实际效果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赖特在《维特根斯坦传略》一文中声称,作为语言艺术家的维特根斯坦理应在德语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他坚信,《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的文学价值不会湮没无闻。

63、研究“纯哲学”的,一般不会特别重视这个说法。搞文艺研究的,当然会意识到维特根斯坦的“艺术性”,像苏珊·桑塔格、特里·伊格尔顿等,满怀激情(或傲慢?)为之声张,甚至将他描绘成一位先锋文人和艺术怪杰。约翰·吉布森、沃尔夫冈·休默编的《文人维特根斯坦》体现了对赖特观点的回应,值得关注。谈到美学问题,首先应该说明,维特根斯坦对美学的看法(见《美学讲座》)和他的文艺批评不是一回事,两者不可混淆。再说,所谓的“文学性”问题还是有必要以常规的文艺批评来介入。

64、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好了,关于一个什么样的早晨德语和不要玩弄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