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阅读

贤狼赫萝德语?狼与香辛料

很多朋友对于贤狼赫萝德语和狼与香辛料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一汉萨同盟的兴起

贤狼赫萝德语?狼与香辛料

2、汉萨同盟是中世纪晚期北德意志地区兴起的商业城市联盟,在德意志历史上扮演者重要角色。汉萨—词來自古日耳曼语,它最初指代勇武的武士集团,是出现在《乌尔斐拉圣经》中。而对于用來指代商人联合组织的是在12世纪以后,在英语中最早出现于伦敦人对弗莱明汉萨商人这一称呼。汉萨同盟在德语常被写作diehansa或者hansatheutonicorum英语是hanseaticleague,国内多从英语中直接翻译为汉萨同盟,汉萨最早的并非指代以后的汉萨同盟,只是指当时的商人联合会,甚至寥寥数人组成的行商商队也被称之汉萨。只有在商人结盟和城市结盟形式的普遍化之后,汉萨才成为专指北德意志地区的商人和商业城市联盟。

3、汉萨同盟的兴起是伴随着德意志人的东扩和波罗的海商业圈的兴起而发展的。1000-1300年,德意志—斯堪的纳维亚人口从400万增加到1500万。巨大的人口往往导致饥荒,1149年,饥荒在德国的几个地方同时发生。1151年,饥荒发展为可怕的灾难,在整个德国境内,法国东部和洛林地区,致使人畜大量死亡。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从12世纪起,欧洲开始出现了大规模拓殖运动。大量过剩人口,其中大多数是德国人,纷纷向德国的东部边疆—一易北河以东—原来生活着斯拉夫人、波罗的海各族人的地区渗透和北德意志地区扩张。以利沃尼亚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为首对的十字军也对波罗的海沿岸的土著与东欧各国发动“十字军战争”,掠夺土地。

4、随着德意志移民的到来,许多城市纷纷建立。波罗的海地区的商业,早在汉萨同盟兴之前就有了一定的发展,丹麦人垄断这个地区商业,几乎达200年,丹麦在但泽,维斯杜拉河口建立了居留地,萨克森和波罗的海沿岸斯拉人地区的征服,对于波罗的海岸地区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推动。12世纪。科隆、吕贝克、汉堡和不来梅等德意志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这四座城市先后继承了诺曼征服以前丹麦、挪威、冰岛与盎格鲁-撒克逊诸国和爱尔兰之间的贸易关系。科隆商人在英格兰取得了贸易特权和建立侨居地的特权,而且曾慷慨地为狮心王理查支付赎金,以此获得了在英格兰的免税特许状。此后继位的英格兰国王相继给予吕贝克和汉堡的商人以相似的特权,这几个城市的商人在英格兰形成了早期的商业联盟。1158年,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占领了吕贝克这就为繁荣的萨克森城市打开了波罗的海通道这些城堡成为人民生活场所,政治中心,防卫中心,信息中心。狮子亨利批准了同时保护威斯比和吕贝克两城商人之特许状以图实现两地间的友好联系。在吕贝克的扶持下,波罗的海南岸的一些城市,如威斯马,罗斯托克以及普鲁士北部的一些重要城市在12世纪至13世纪已相继建立。为汉萨同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由于种族相同,以及拥有共同利益,在北德意志的德意志商人集团开始趋向于联合,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盟,以减少竞争。汉萨同盟出现之前,德意志地区曾经存在过两个自由城市同盟——莱茵同盟和施瓦本同盟。莱茵河流域的城市和施瓦本地区的城市通过结盟的方式来防卫地方贵族对商队的掠夺和强盗的抢劫。很快这种城市联盟发展为一种互利手段,成员城市间相互放弃征收水路和陆路的通行税,并通过协调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这种城市同盟是德意志地区市民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觉醒并发挥影响的表现之一。然而莱茵同盟和施瓦本同盟到14世纪时都先后解散了。1210年吕贝克和汉堡同意在某些事务中使用共同的民法和刑法,并彼此在本城中保护对方的商人,可视为汉萨同盟的肇端。1241年,两城为保护其商人抵御抢劫者和海盗的袭击而结成了正式的联盟。1259年,吕贝克、罗斯托克和维斯马为镇压海盗而结成了类似的联盟。到1282年,伦敦和布鲁日的汉萨同吕贝克和汉堡等城市的汉萨合为单一的合作团体时,就北德意志的四座主要商业城市而言,汉萨同盟已经形成。1293年,应吕贝克的一再要求,来自梅克伦堡和波美拉尼亚的商人在罗斯托克召开代表大会,决定今后凡与他们有关的案件都按吕贝克法律解决。有26个城市投票通过这一决议。吕贝克成为汉萨同盟总部所在地,吕贝克法律成为同盟之共同法律。

6、二汉萨同盟的发展与鼎盛

7、汉萨同盟成立之后,其宗旨很快从镇压海盗、打击掠夺行为和取消不合理的通行税等保护商业的行为转至在海外扩展商业势力,垄断商业利益,压制来自同盟外的德意志城市以及来自英国、俄罗斯和佛兰德斯本土的商业竞争。到1300年,从威悉河口的不来梅到维斯杜拉河口的但泽,沿波罗的海的所有德意志港口城市都加入了汉萨同盟。普鲁士和立窝尼亚骑士团的城镇不久也加入同盟。到1356年在吕贝克召开第一届汉萨同盟大会时,其成员已增至52个。汉萨同盟的主要贸易货物为盐、青鱼、咸肉、粮食、酒类、呢绒、羊毛、毛皮、牲畜、草木灰、鲸油、木材、大麻、树脂、蜂蜡、弓料、桶板、铁、铜、锡和金属制品,沟通了原料产地与制成品产地之间的联系。

8、随着北方来自丹麦和南方来自勃兰登堡的军事威胁的扩大,汉萨同盟开始建造海军,并由单纯的经济同盟演化成经济-政治-军事同盟。许多城市为了获得商业利益或获得安全保障而加入同盟。加入同盟后即可受到保护,使得商业诉讼不受封建法庭的管辖。任何逮捕同盟成员、对同盟失信、或出售夺自汉萨同盟商人的赃物的城市,都将受到汉萨同盟的贸易抵制。一个汉萨城市的市民可以在其他汉萨城市受到公正审判,若遭到骚扰则可向任何一个城市求援。在同盟的集市上,禁止任何非同盟成员的商人进行相互交易。加入汉萨同盟的条件比较苛刻,凡是不位于沿海地带或通航河流两岸、或没有自主权的城市,都无权加入汉萨同盟。入盟申请通常寄给吕贝克,由同盟议会加以考虑,在大会中决定接受或拒绝其入盟。由于各城市的财富、所处位置和重要性不尽相同,因此各城市的入盟条件和缴纳的盟费也不相同,在同盟内部出现了盟员城市之间的不平等现象。此外,居住在同盟势力范围以外(如英国、西班牙、法国)的个别商人或商业团体也可以向汉萨同盟申请获得同盟特权。根据汉萨同盟法律,任何汉萨同盟成员未获得邻近的4个汉萨城市同意之前不得进行战争。一些城市由于拒绝履行盟员义务、或违背某些同盟法规和惯例而被开除,还有一些城市因不愿承担参加汉萨议会的开销而自动退盟。被开除的城市的商人将失去在各个汉萨城市的特权并被逮捕,其货物被没收。

9、汉萨同盟的口号是“对内一致,对外和平”(拉丁语:“CONCORDIADOMI,FORISPAX”)。就其政治性质来说,汉萨同盟只是一个松散的城市同盟,而非联盟国家。该同盟没有成员名册,没有共同防御方针,没有制订过对所有成员城市有约束力的法律,也没有进行过任何一场有同盟全体成员参加的战争。从理论上讲,同盟每三年一次在吕贝克召开议会(Diet),开幕日期通常在复活节前后,被称为“汉萨日/汉萨会”(Hansetag)。但是实际上会议召开次数逐年减少,从1363年至1550年召开了53次议会,头37年里召开了34次,之后60年里举行了12次,最后40年中只举行了7次。一些比较贫穷、无力负担赴会费用的城市委托其他城市代表本城出席,如果三次不能派出代表,则被开除盟籍。汉萨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审查不出席会议的城市递交的申请书;讨论在外国的汉萨商站问题;宣战、缔约;保护陆地和海洋道路;开辟新商站;裁定货币兑换和度量衡问题;处理滞销货物;解决相关的钱财问题;听取汉萨商人就其所受待遇提出的申诉,以及向不遵守盟约的城市和商人发出警告和劝诫。根据汉萨同盟法律,任何汉萨同盟成员未获得邻近的4个汉萨城市同意之前不得进行战争。一些城市由于拒绝履行盟员义务、或违背某些同盟法规和惯例而被开除,还有一些城市因不愿承担参加汉萨议会的开销而自动退盟。被开除的城市的商人将失去在各个汉萨城市的特权并被逮捕,其货物被没收。

10、汉萨同盟的发展,引起了曾长期控制的波罗的海的丹麦的警觉,双方很快爆发冲突。战争由此爆发。1363年,丹麦军队首先袭击并且洗劫了维斯比,并在赫尔辛堡将汉萨海军尽数击溃,逼迫其签订《沃尔丁堡条约》。丹麦人剥夺了汉萨商人大量的特权,赢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但在五年后,即1368年,不愿接受该条约的汉萨同盟重新组建一支舰队,并与瑞典结成联盟。在随后的战争中,汉萨瑞典联军击溃了丹麦和挪威的联盟军,逼迫丹麦人签订《施特拉尔松德条约》。这项条约对丹麦而言是巨大的耻辱。根据条约规定,汉萨同盟的一群商人竟然拥有对丹麦王位候选人的否决权。

11、《施特拉尔松德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汉萨同盟步入鼎盛,汉萨同盟的商人也通过各种手段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甚至远至英格兰获得商业特权,例如,英王爱德华三世在位期间,汉萨商人的势力和威望在英国有了大发展。当时英法百年战争正在进行。英国财政窘迫,拒绝偿还意大利银行家巴尔迪·佩鲁齐的一大笔王室欠款,使这些银行在1345年宣告破产意大利人在英国所享有的各种权利都被转移到德意志人,特别是汉萨商人身上。为了让英王给予出口特权,汉萨商人借给英王大笔金钱,爱德华三世所收的缺乏金钱的压力如此之大,以至于有一次在科隆,他典掉王冠上的宝石,对于爱德华三世来说,汉萨商人的借款无异于雪中送炭,难怪爱德华三世感激涕零,慷慨地赐予汉萨同盟各种特权。随着汉萨商人的活动,北欧和西欧君主国在与汉萨同盟建立商业关系后获得了很大的商业利益。这些国家的经济大多建立在庄园制基础上,产品单一,而且生产效率低下。汉萨同盟进入后,其本国生产的原料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在外国市场上出售,同时可以获得质量更优良的外国进口产品。汉萨商人的进出口税又为国库提供了稳定而可靠的收入来源,因此各国纷纷欢迎汉萨同盟在本国开设商站。这些商站集市场、商人住宅和办公室、仲裁所、作坊、工场、库房为一体,并设有防御设施,昼夜有人看守,以防当地人袭击。早期的主要商站设立在瑞典哥得兰岛上的维斯比,因丹麦袭击该地,曾引发汉萨同盟与丹麦的战争。汉萨同盟在13世纪建立了四大商站,除伦敦商站之外,1252年建立布鲁日商站,1272年建立诺夫哥罗德商站1278年建立卑尔根商站。除布鲁日商站外,每个商站既是原料产品集散地,又是一块外国人租借地,这种商业侨居地在其建立的国家中享有司法豁免权,因而亦为母邦领土在国外之延伸部分,在其商人中实行德意志法律。俨然成为“国中之国”,以伦敦商站为例,伦敦商站又被称为“钢院商站”(en:Steelyard/de:Stahlhof)(该名起源有争议,一说是源自德文“货栈”一词Stapelhof的讹传,还有说法认为此处出售来自德国的钢锭和钢坯),设立于1282年,由高墙围护,有自己的码头,主要建筑为一座三层楼房,还有存放文件的塔楼,以及庭园和武器库。这一商馆经英王特许设置,允许汉萨商人开采锡矿,货物免税通行这种优惠完全是片面的,因为汉萨同盟并未给英国商人任何互惠待遇。

12、另一个重要的商站是布鲁日。同盟商人将德国、俄国、波罗的海的木材、小麦、毛皮、金属等运来,在布鲁日购买东方奢侈品,法国的酒,特别是佛兰德斯的呢绒,汉萨商人为佛兰德尔提供了最大最稳定的市场,他们购买的呢绒比其地区的商人都多,同盟商人从布鲁日进口的商品中,七成以上是呢绒。而同盟鼎盛时,在布鲁日获得如下权利可以按照汉萨的习惯法来解决汉萨商人之间的争端。15世纪,布鲁日发展为佛兰德斯地区最重要的国际化商业城市,连著名的美第奇家族和条顿骑士团都在此建立据点和银行。至于卑尔根与诺夫哥罗德,也是汉萨同盟的重要的商站,。主要贸易北欧特产的各种鱼类,兽皮,琥珀等等。

13、14世纪晚期和15世纪早期是汉萨同盟的鼎盛时期,虽然其商站只局限于波罗的海、北海和俄罗斯,但是其商船却远及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从南欧运来橄榄油、水果、各种酒和盐。其注册商船大至1000到2000吨,汉萨商人通过向神圣罗马帝国的封建领主和其他国家的君主提供借款而获得了一项又一项的特许权。在其全盛时期,汉萨同盟左右着丹麦和瑞典的王位继承人人选,而英国国王甚至不止一次将王冠抵押给汉萨商人换取贷款,或向其央借舰队和海员。汉萨同盟积累了大量财富,并凭借商业和武力赢得了各国的尊敬。汉萨同盟主要城市输出应纳税货物的价值在14世纪70年代达到了300万吕贝克马克。在汉萨同盟的商业影响下,德国北部地区的造船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汉堡和吕贝克是当时驰名欧洲的造船中心。早在14世纪初,那里已经能够建造载重量75吨的船,到1440年左右,已经能造载重量150吨的大船,1470年时,造出了载重量300吨的大船,但汉萨同盟的远程贸易以大宗商品(如农产品,牲畜,木材,毛皮,琥珀)为主,开支大,收益小,它的商品不能像威尼斯商人所控制的东方贸易。香料买卖那样能够提供巨大利润,也为其衰落埋下了伏笔。

14、波罗的海沿岸的商业圈(紫色尼德兰商业圈绿色威斯特伐利亚商圈,橘色萨克森商圈黄色文德商圈绿色伯爵商圈浅蓝色波美拉尼亚商圈浅绿色普鲁士商圈红色利沃尼亚商圈蓝色瑞典商圈)

15、进入15世纪中期,汉萨同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同盟各城市在地区上分散,利益上不完全一致,因而同盟组织到15世纪下半期就告松弛,约有20年不曾召开一次代表会议,同时加盟城市内部也存在很多矛盾,有时甚至互相拆台。再次,汉萨同盟作为城市同盟,本身实力有限,无法集中人力,物力与大国抗衡。统,同盟对国外市场有着严重的依赖性。汉萨同盟内部的工业生产水平很低,他们自己的生产不可能排挤掉意大利和佛兰德斯的生产,往往受制于人。加上同盟故步自封,排斥在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信贷与银行业务。坚持使用现金贵金属货币交易,逐渐在商业贸易中陷入困境,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与英国,意大利。佛兰德斯等地区商业的发展,汉萨同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16、汉萨同盟的几个主要贸易伙伴此时也开始落井下石,首先是英格兰,英国商人长期对汉萨商人的片面最惠国待遇不满,向王室施压,王室也厌恶汉萨同盟的飞扬跋扈,至亨利七世(1485-1509在位)时期,英国开始禁止直接出口贵金属,并要求汉萨同盟商人用所得利润在英国购买本地产品。到伊丽莎白一世时代(1558-1603在位),汉萨同盟在英国长达300多年的商业特权已经被全部剥夺。伊丽莎白一世认为,汉萨同盟的海运力量同英国的五港同盟(中世纪由英格兰东南部黑斯廷斯,多佛等港口组成的商业联盟,享有王室特许的商业特权,专为王室提供战船和水手。)发生了直接竞争,而后者长期以来一直是英格兰海军的战舰来源和兵力后盾。1598年1月13日,伊丽莎白一世下令逮捕了60艘与英国的敌人西班牙进行贸易的汉萨商船。汉萨商人为此在吕贝克召开了大会,以便采取一致行动,对英国出口贸易进行打击。伊丽莎白获知这个消息后,即将英国的汉萨船只连同所载货物一概没收,并关闭伦敦商站,然后宣布她“极端鄙视汉萨同盟和它的一切行动”,宣告了汉萨同盟和英国持续了三百多年的商业往来的最后终结。

17、在佛兰斯德地区,15世纪时强大的勃艮第公国和16世纪兴起的联省共和国(荷兰)通过兴建安特卫普港、鼓励海盗袭击等方式对汉萨同盟构成了威胁。1451年,汉萨商人放弃了布鲁日,转移到安特卫普。荷兰借助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河道众多的条件,取代了汉萨同盟商船队的“海上马车夫”地位,垄断了西欧的商业海运。此外15世纪青鱼渔场自波罗的海转移至北海后,吕贝克遭受了巨大损失,而荷兰则借此而致富。1593年安特卫普商站关闭,宣告汉萨同盟在佛兰德活动的终结。

18、在瑞典和丹麦,1397年成立的卡尔马同盟严重削弱了汉萨同盟的影响力。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强迫汉萨同盟放弃对丹麦的直接政治控制,交出同盟占据的堡垒,废除同盟在丹麦领土上实行的税收。她还支持海盗对汉萨商船发动袭击。汉萨同盟为此支持瑞典的叛乱,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瓦萨一即位即宣布断绝与吕贝克的关系。随着汉萨同盟的衰落,在瑞典的商业特权也丧失了,长期蒙受汉萨同盟压迫的卑尔根也变得大胆起来,削减汉萨商人的特权以至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瓦萨在1524年宣布“瑞典王权作为汉萨人经商对象的时间太久了”随后断绝与吕贝克的关系,1563年,汉萨同盟在贝尔根的汉萨的代办所取消了。

19、在波罗的海东部,汉萨同盟的传统盟友——条顿骑士团在15至16世纪开始衰落,俄罗斯帝国和波兰王国借此机会采取损害汉萨同盟利益的措施。1478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占领了诺夫哥罗德,驱逐了全部汉萨商人。汉萨同盟在各地陷入四面楚歌。在汉萨同盟内部,由于该同盟本身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松散同盟,其成员视其本身利益高于同盟的大利益,因此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威胁时开始出现内部分歧,一些盟员城市试图通过损害其他城市利益的方式来取得优势地位。科隆为了取代吕贝克而同英国勾结,汉堡也企图利用吕贝克与丹麦的争端而从中取利,互相拆台。此外,自17世纪以来,德意志地区多次成为国际战争之战场。三十年战争中,德国又经历过一场高度的破坏,人口与牲畜都剧减,这一切沉重地打击了汉萨同盟的经济基础。1669年,历史上最后一次汉萨同盟大会在吕贝克召开。罗斯托克、布伦瑞克、科隆、汉堡和不来梅等市派代表参加,但此时的同盟已名存实亡。会议结束以后,许多城市宣布脱离汉萨同盟,最后只剩下吕贝克、汉堡和不来梅三城仍保留“汉萨自由市”(FreiundHansestadt)的称谓。同盟至此名存实亡。拿破仑战争为汉萨同盟带来了最后的打击,汉堡、吕贝克和不来梅商船队被封锁欧洲大陆的英国海军消灭,吕贝克从此以后彻底衰落,汉堡和不来梅则借助19世纪新德意志帝国的兴起而获得了新的商业中心地位。1937年,作为对吕贝克早年曾禁止其发表竞选演说的报复,希特勒取消了吕贝克的“汉萨自由城市”称呼,并根据大汉堡法案将其并入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省。同盟至此彻底灭亡。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