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阅读

武昌出国德语培训(武昌家塾的新风气)

很多朋友对于武昌出国德语培训和武昌家塾的新风气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作者简介:田文军,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科研工作,特别是在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研究方面成果较多。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冯友兰新理学研究》《冯友兰学案》《冯友兰传》《中国辩证法史》等。

武昌出国德语培训(武昌家塾的新风气)

3、冯台异获同进士出身,时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4、这一年,冯友兰年仅三岁,弟弟冯景兰才出生。

5、据冯友兰晚年回忆,他父亲获得进士身份以后,以知县任用。但父亲不愿意到偏远的省份去做知县,便自己出了一些钱,以“指省”的方式被分派到了湖北,在武汉“候补”,冯友兰只能跟随母亲留在祁仪老家生活。

6、1904年,冯台异在武昌方言学堂得到一个会计庶务员的职位,才把冯友兰母子接到任所生活。随同冯友兰来武昌的还有弟弟冯景兰、妹妹冯沅君。

7、武昌方言学堂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产物。清光绪十九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其变科举、兴学校思想的支配下,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后来自强学堂的算术科合并到两湖书院,格致、商务两科停办,只办方言一科,于是自强学堂变成了方言学堂。

8、武昌方言学堂开办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四科,是我国近代史上创办较早的外语学校之一。

9、冯台异任职方言学堂,以及后来署理湖北崇阳县政,都得到了梁鼎芬的帮助。梁鼎芬乃晚清名士,因张之洞举荐,为官湖北,曾出任武昌知府。

10、当年,冯台异进入武昌方言学堂时,正值梁鼎芬兼任方言学堂监督,实即校长。冯台异“得缺”去崇阳做知县时,梁鼎芬已经代理湖北藩台。梁鼎芬晚年思想保守。但冯台异在湖北任职期间,梁鼎芬显然属于倡办洋务,主张“中体西用”的张之洞一系的人物。

11、冯友兰的家庭,在唐河祁仪富甲一方。生活方面,冯家虽然崇奉勤俭,但早已形成乡镇上股实人家的生活方式和格局。冯友兰母子来到武昌,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冯台异在方言学堂的薪俸;居所则是租借来的。就生活条件而言,实不如在唐河祁仪老家。

12、冯友兰在武昌家中的读书生活,主要由母亲安排。母亲除了操持家务,照料丈夫和儿女们的起居生活外,余下的时间都用来照顾孩子们读书。

13、吴氏根据冯友兰兄妹过去的读书情况,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拟定了具体的读书计划。她让冯景兰从《诗经》读起,冯沅君开始读四书,冯友兰则开始读一些内容更加艰深的典籍。

14、冯友兰后来回忆说,在他的读书生活中,《尚书》、《周易》、《左传》这三部中国传统典籍,就是在武昌时由母亲带领他读完的。

15、母亲带他读书,不仅像在家塾一样要求他“包本”,即每读完一部经典,要求他能够背诵才算读完;同时也采取一些奖励措施,鼓励他和弟妹用功读书。她的办法是孩子们每读完一册书,并且符合她的要求,便煮两个鸡蛋,或者花几个铜钱去街市上买一块五香牛肉给这个孩子,以表示对孩子用功读书的奖励。

16、在武昌生活期间,冯友兰虽然随母亲在家里读书,但并没有失去与当时的新式教育的联系。冯台异本人在方言学堂任职,对于当时的新式教育十分了解。他每天回家后,除了为孩子们解答他们的母亲不能解读的文字以外,还注意将新式的教育方法带进自己的家庭,施教于孩子。

17、洋务派人士主张兴办学校,广育人才,与中国传统教育的内容、目的都有所不同。

18、张之洞曾亲自编写《学堂歌》,宣传洋务派的办学主张。《学堂歌》中写道:

19、天地秦,日月光,听我唱歌赞学堂。

20、圣天子,图自强,除去兴学别无方。

21、教体育,第一桩,卫生先使民强壮。

22、教德育,先蒙养,人人爱国民善良。

23、孝父母,尊君上,更须公德联四方。

24、教智育,开愚氓,普通知识破天荒。

25、物理透,技艺长,方之谋生并保邦。

26、众同学,齐奋往,造成楚材皆贤良。

27、文善谋,武知方,学中皆是国栋梁。

28、荀卿子,歌成相,此歌劝学略摹仿。

29、中国盛,圣教光,黄教尊贵日蕃昌。

30、上孝慈,下忠良,万年有道戴吾皇。

31、《学堂歌》提倡教育强国,主张以体育强壮人的体质,以德育培养人的爱国意识,以智育了解物理,增进人的知识,提高人的技艺,具备谋生保邦的物质基础。

32、这首歌既较为集中又较为通俗地反映了当时新式教育的内容,曾在学生中广为传唱。

33、冯台异回到家中,也叫孩子们学唱《学堂歌》。冯友兰晚年回忆自己当年在武昌的生活,仍然记得他父亲教他唱的《学堂歌》。

34、当时,武昌新式学校的学生时兴穿统一的学生装。冯台异也让他的孩子们穿上这种学生装,尽量使他们像当时新式学校的学生一样生活。

35、冯台异还自己编写地理教材和历史教材,教冯友兰兄妹学习。他编写的地理教材名为《山泉斋舆地学讲义》,既介绍外国地理,也介绍中国地理。

36、冯友兰兄妹晚年仍完好地保存着这份讲义。冯台异编写的历史教材内容也十分丰富,但这份讲义后来因故被毁,未能保存,冯友兰晚年仍为此痛惜不已。

37、民国时期武汉武昌的奥略楼。奥略楼是为了纪念张之洞在湖北统治的政绩,建成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

38、冯友兰在武昌的生活只有两年时间。这两年中,他虽然是在母亲的指导下,在家中阅读《左传》之类的传统典籍,但由于父亲的教育,他也开始接触新的文化教育,感受晚清时期新旧文化并存、交替的时代气息。

好了,关于武昌出国德语培训和武昌家塾的新风气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