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阅读

文艺的德语歌(中古的欧洲诗歌)

今天给各位分享文艺的德语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古的欧洲诗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文艺的德语歌(中古的欧洲诗歌)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因蛮族入侵而灭亡,到1453年拜占廷(东罗马)被土耳其奥斯曼苏丹国灭亡,是欧洲的中世纪,即古代与近代之间的封建社会,他在经济上是农奴制度,政治上是神权统治的君主专制制度。在这黑暗的一千年间,充满了各种战争。古代希腊罗马的灿烂文化已消灭殆尽。恩格斯说:“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他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400页)基督教文化统治了整个中世纪。

中世纪一般分为3个阶段:5到10世纪是早期,10到14或15世纪是中期,14到17世纪初是后期。后期出现了文艺复兴,我们另做研究,这里只谈早、中期的诗歌。

一、中世纪早、中期诗歌概论

中世纪早期,只有宗教诗歌,这种诗歌一直延续到今天。宗教诗歌包括《圣经》上的诗歌和教徒们写的赞美诗之类。至于世俗的统治阶级的文学,发生较晚,到12世纪十字军东征后,骑士制度兴盛,中期出现骑士诗歌:它有骑士传奇:如“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等。传奇又音译“罗曼”或“罗曼斯”,其中名著有《朗斯洛,或坐囚车的骑士》、《特里斯坦和依瑟》等。这类传奇有古代系统、不列颠系统、拜占廷系统。此外,骑士抒情诗也不少,如《破晓歌》、《小夜曲》等。骑士诗歌有宗教思想、贵族情调,故事荒诞不经,色彩浓厚,尤其歌颂爱情至上与人生享乐,对宗教禁欲主义是个大冲击。他歌颂骑士冒险精神、锄强助弱、保护妇女、维护正义,有一定社会意义。再加它的浪漫情调,离奇故事,爱情描写,所以它也受老百姓欢迎。中世纪诗歌多用寓意、象征、梦幻等手法。

和这些一二等级的统治阶级文学相对而言的是第三等级的民间诗歌。民间诗歌有民歌,这些民间抒情诗贯穿整个中世纪,许多劳动歌曲、仪式歌曲等等,今天已经很难确定它们的确切年代。公元12世纪后有游学的下层教士在外出期间尽情享乐而写的《醇酒妇人之歌》为13世纪所记录,其中有崇拜“异端”或强调享乐的思想。在英国农民运动中,下层教士朗格兰(1332?-1400)写过长诗《关于农夫皮尔斯的幻象》,是表达农民思想感情的农民长诗。中世纪有一种“谣曲”,是短小的叙事诗:挪威有关于艾吉尔的谣曲,瑞士有关于威廉·退尔的谣曲,丹麦有《森林之王的女儿》,日耳曼有古歌《太阳,你这控诉的火焰》。谣曲在中世纪后期的英国很发达,有写林妖的《歌手汤姆斯》,还有马克思的女儿燕妮请恩格斯写序的《爱尔兰歌曲集》中的古歌。英国谣曲中以40首《侠盗罗宾汉》最著名。

城市出现后,市民中有吕特勃夫(?-1280)、维庸(1431-1463?)等写的表达市民思想感情的抒情诗,有“小笑话”(音译“法布罗”),还有长篇的叙事诗《列那狐传奇》和《玫瑰传奇》等。

中世纪诗歌中最有价值的是英雄史诗。

从欧洲诗歌史的整体发展过程来看,由荷马的英雄史诗开始,经过繁荣的希腊古典文学和辉煌的罗马文学,发展到了古代文化的顶峰;而蛮族入侵之后的欧洲,突然跌入中世纪的黑暗深渊,在人民文化中断几百年之后,又回到了重新出现英雄史诗的时代,似乎走了一个圆圈,再从起点去接续诗歌的历史。然而如果从蛮族新兴国家的个体诗歌看它的开端,却是非常自然的事。从神话与英雄传说、英雄史诗开端形成各个民族的独立文学,这是具有普遍规律性的,几乎适合于各种民族诗歌的早期发生史(汉族没有早期长篇英雄史诗。另当别论)。这样,我们就会看到,中世纪英雄史诗的出现,不是倒退,而是在更高的历史螺旋层次上新的起点。古希腊的英雄传说,到奴隶社会之初,才笔录为荷马史诗;同样,中世纪各蛮族的英雄传说,到封建社会(有的到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才形成。前者是“正常儿童”的民间文学,后者却不尽然。它分为两类:早期的遗留着民族大迁徙时期的传说因素,后期则纯然在基督教光辉笼罩下,闪耀着宫廷色彩。骑士罗兰的故事竟成为史诗和骑士传奇所共有了。

早期英雄史诗,近似荷马史诗,是氏族末期生活的反映。史诗歌颂部落英雄。有远古神话的因素、神奇的形象与情节,基督教以前的成分居多。故事大致有一个历史的或神话的基础,人物与事件的封建色彩尚不浓。这些英雄史诗中有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Beowulf,用中古英语记下的中世纪第一部欧洲史诗)。日尔曼人的《希尔德布兰德之歌》(DasHildebrandslied,用高地日耳曼语记的史诗)、冰岛的《埃达》与“萨迦”(Edda,词义不可考,又称老埃达、诗体埃达,冰岛人用诺曼语记出;Saga,意谓话语,有译为“传奇”的)。以及芬兰的《卡列瓦拉》(Kalevala)等。它们属于民间文学,经长期流传,方被文字记录下来(如芬兰的《卡列瓦拉》,意译《英雄国》,到1835年才由隆洛特医生用现代芬兰语记录整理出来)。

后期英雄史诗的“后期”,是指内容上反映中世纪中期即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生活,不是指搜集整理或发现的时期。这些作品中重要的有:《罗兰之歌》(LaChansondeRoland)写大英雄罗兰的爱国主义精神。《熙德之歌》(ElCantardeiMioCid,意谓封主,大将军,是罗德里格[Rodriguez]的称号。西班牙史诗,用中古卡斯蒂亚语写成)写罗德里格带着妻子施曼娜和两个女儿被流放的遭遇。《尼伯龙根之歌》(DasNibelungenlied),是日耳曼古歌,中古最长史诗,它用中古高地德语写成,诗歌说:尼德兰王子西格夫里特(Siegfried)战胜了莱茵河中的妖怪,夺得了尼伯龙根的宝物。这时勃艮底国王巩特尔(Günther)请王子帮忙战胜冰岛女王布伦希尔德(Brunhild),巩特尔在西格夫里特帮助下,擒女王为王后。于是以妹妹克里姆希尔德(Kliemhild)公主嫁给西格夫里特为谢。几年后,公主带丈夫回娘家,与嫂子发生争吵。王后依奸臣哈根(Hagen)的诡计,杀死了西格夫里特。公主愤恨,后嫁匈奴王埃采尔(Etzel)。当匈奴与勃艮底两国首脑聚会时,匈奴王后克里姆希尔德下令杀了来客500口,算是报了前夫之仇。这种杀兄事为大臣希尔德布兰德看不惯,于是杀了克里姆希尔德。《伊戈尔远征记》(直译应为《关于Iger团队的话》)是古罗斯史诗,用教会斯拉夫语写成,它描写12世纪时,为反对波罗维茨(波罗夫人)侵略,伊戈尔号召王公们联合抗击敌人,但大家不出兵,伊戈尔与弟弟符塞弗洛德二人带兵出征,但被俘虏,其妻雅罗斯拉夫娜求救无果,此时伊戈尔与其弟逃回。

《罗兰之歌》是法兰克国(与后来的法兰西有区别)最重要的史诗。法国的英雄史诗多传唱于10或11世纪,到12、13世纪达到繁荣,14世纪后则消亡。100多部抄本先后被发现是19世纪的事。这些可分3个系统:写查理大帝武功与活动的,有《罗兰之歌》、《查理(查理曼)大帝朝圣记》;写大臣吉约姆及其家族事迹、并表现封建主与大臣关系的,有《路易加冕》、《尼姆城的大车》;写封建内哄、宣扬封建忠诚的,有《拉乌尔·德·康布雷》等。这些史诗,是典型的封建文化。

欧洲各民族在古代(上古、中古)出现的灿烂的史诗,不仅是欧洲及该民族文学的源头,也是该民族的文化、历史的瑰宝。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罗马的《伊尼德》,中古冰岛的“埃达”和“萨加”,日耳曼的《希尔德布兰德之歌》和《尼伯龙根之歌》,芬兰的《卡列瓦拉》,盎格鲁-撒克逊的《贝奥武甫》,法兰克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基辅罗斯的“贝林内”和《伊戈尔远征记》等等,都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据了显赫的位置。

这些史诗反映了各民族古代的生活,歌颂了古代的英雄,在艺术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受到后世和域外的关注。

史诗在反映生活方面,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和极高的认识意义。《伊利亚特》反映了部落间的战争、财富掠夺与奴隶的产生、当时的军事民主制度。《奥德赛》则反映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生活。“埃达”和“萨加”把斯堪底纳维亚人去冰岛定居前后的名人事迹、生活景况作了真实的描写。《罗兰之歌》写的查理大帝遭巴斯克人袭击、《熙德之歌》写的罗德里格遭放逐、《伊戈尔远征记》中所描绘的伊戈尔王子出征、遭俘、逃归等等,都是真实的历史事实。这些都是形象的历史,显示了古代史诗在内容上的可信性。

但史诗毕竟不同于历史,作为艺术作品,它重在刻画形象。古代社会以英勇善战为崇拜对象,古代史诗以歌颂英雄为中心,故称之为英雄史诗。史诗中歌颂了阿喀琉斯、赫克托耳、俄底修斯、伊尼阿斯、罗兰、西格夫里特、伊里亚·穆罗米茨等等杰出的英雄。这些英雄,坚强、刚毅、善战,有的睿智、勇往直前。

10世纪以后的英雄,不仅勇猛、刚直,而且热爱祖国,为民造福,在这些古代英雄身上集中了人民的理想,表现了人民的感情。当然,上古的英雄多一些野性。中古的英雄,则多了一层理性。他们忠君奉教,约束自己。自我牺牲的精神、反对侵略的斗争、爱国主义的思想,使它们具有不同于上古英雄的风采。

英雄史诗是欧洲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在艺术上是前无古人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开创了欧洲文学在选材、结构、风格等方面不同范例的先河,在艺术上又有各自的特点。维吉尔的《伊尼德》在艺术结构上、风格上又有新的创造,把线状结构与网状结构统一了起来。中世纪史诗使用幻景、梦境、寓言、暗示等手法,写得细腻、哀婉、朦胧,具有宗教的严肃性。故对中世纪的各种文学颇有影响。

中世纪或中古的英雄史诗,就内容而言,分两类,一类反映氏族社会末期蛮族部落的生活,如《卡列瓦拉》、《希尔德布兰德之歌》、“埃达”和“萨加”等。这类作品中神话因素较浓,有魔怪、法术等幻想成份。另一为高度封建化的社会产物,如《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远征记》,其中英雄的荣誉观念不是血族复仇,而是国家的统一和强盛。这类作品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写作方法,真实的生活景象远超过幻想的因素。就艺术而言,两类史诗的艺术形式、结构、风格,也与其内容的决定性相联系,形成不同的特色。前一类在结构上较松散,情节上有时也不统一。如《贝奥武甫》,除由主人公贯穿两部分而使之成为一部作品外,从情节上看,第一和第二两部分,完全是两个故事,甚至可以看成是两部作品组合在一部作品中。第一部分写主人公替丹麦人除掉巨妖母子,突出的是见义勇为、助人除害。第二部分写主人公杀死为害人民的火龙,突出的是造福人民。两部分各自独立,在主题与情节上都不一致。又如“埃达”和“萨加”完全是许多神话、史传、家族故事等等的集合,有长有短,有的残缺不全,根本谈不上艺术的整体结构。《卡列瓦拉》写三位英雄制造和夺回“三宝”神磨,有一个中心情节,但穿插了许多与中心故事关系不紧密的各种传说、各种知识、各种咒语。结构也是松散的。后一类史诗都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上十分集中统一。《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远征记》都集中塑造中心英雄形象,所歌颂的中心人物都在史诗标题上反映出来。罗兰、熙德、伊戈尔的爱国精神都很突出。它们在结构上不谋而合的都是三章正文。《罗兰之歌》第一章写加奈隆投敌叛变的经过,第二章写罗兰率二万骑兵全军覆没的经过,第三章写审判加奈隆的经过。《熙德之歌》第一章写国王听信谗言放逐熙德,第二章写国王给熙德两个女儿说亲,第三章写两个女婿虐待妻子,熙德比武中战胜两个女婿的经过。《伊戈尔远征记》第一章写伊戈尔孤军作战被俘,第二章写基辅大公号召王公去战斗,第三章写伊戈尔的妻子痛哭得感动天地,伊戈尔逃回祖国。史诗围绕一人一事写作,结构安排得非常紧凑,显示出后期史诗作者们在艺术上的突破成就。在两类作品之间,是《尼伯龙根之歌》,内容与思想上兼有两类史诗的特点。它虽然写的是氏族社会后期的故事,但写在封建社会鼎盛时代。其中有魔法的、超凡的因素,但写人的生活与心理又很真实,是现实主义的。人物不是一人一事,写了男女数人,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分上下两部,每一部自身是紧凑的。两部之间在情节上相连,但各有中心与相对独立性,整体又显得松散。这是别具一格的英雄史诗。

史诗之所以称为史诗,不仅因为它是韵文作品,是演唱的对象,而且因为它写史,反映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人与事或类似实有的人与事。史诗写一个民族命运、一个民族的运动,并不重在个人命运。这与近代欧洲着重写个人命运的小说不同,古代英雄史诗,有的写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大战,有的写一个英雄国度的人民为民族命运作出的斗争。许多贯穿了主人公名字的作品,虽有贯穿人物,但插曲段落常常超过中心情节,而在插曲中,揭示了历史的本来面貌,评述着民族的命运。

英雄史诗,重在历史背景与民族命运基础上对英雄的歌颂。这样,几乎所有的英雄史诗都气度雄伟、风格悲壮、场景博大。可以说,小说多是微观的文学,而史诗是宏观的文学。英雄离不开战斗,战斗中显示了英雄的勇敢、威武、豪迈气概。而战斗的场景,动辄千军万马,异常宏大和激荡人心。史诗的作者是艺术上的大手笔。

古代的英雄史诗之间,不同的特点,是十分鲜明的。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是长期流传的人民口头创作。早在公元前12世纪特洛亚战争之后,就有各种短歌流传,形成为两部史诗之后,又流传了几百年,直到公元前6世纪有了文字,才正式写下来。可见,这两部人民口头创作,有流变性、创作的集体性等特点,于是,史诗的叙述人是没有个性的。

由于写的是氏族社会,产生时阶级与国家观念在实际上都未成熟,所以叙述人的倾向性不鲜明,它不因歌颂希腊联军而丑化特洛亚方面,他对阿喀琉斯、赫克托耳敌对双方都同样的歌颂。这同现代作品写战争双方时的爱憎分明不同。

古罗马的史诗《伊尼德》不是人民口头创作,而是“文人史诗”,是诗人维吉尔模仿希腊史诗而创作的。因此,它没有荷马史诗的特点,在形成这之前,也不曾在人民中流传。诗人是奥古斯都(Augustus)所赞助的,则他倾向鲜明,歌颂罗马的光荣,说屋大维(Octavian)的祖先是神,为君权神授造舆论。《伊尼德》是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诗人创作,则它在艺术上更精致以至雕琢。

中古的史诗不同于古代史诗的最大特点是它属于基督教文化。基督教的思想渗透在中古史诗之中。中古早期的史诗《贝奥武甫》、《希尔德布兰德之歌》、“埃达”和“萨加”、《卡列瓦拉》写的虽是氏族社会后期生活,但有的内容已是在基督教教化蛮族之际,有的流传和整理于基督教统治的封建时代,所以《贝奥武甫》中把妖怪格伦德尔称为该隐的族类,《卡列瓦拉》、“埃达”和“萨加”中的英雄更象基督教薰陶的英雄。《卡列瓦拉》写芬兰的多神教,但结尾处出现圣母玛丽亚的故事。

《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是十足的基督教文化,英雄忠君护教,反映着骑士的精神,以至这些史诗的内容被骑士传奇所发扬。这些史诗是民间文学,使用着民间文学常用的重叠法、对比法。而《伊戈尔远征记》内容上虽属同类,但却不是民间文学,而是某位文人的手笔。但它采用了民谣和其他民间文学的修辞法及文学表现法,故而读来也象是流传整理的,但毕竟它是民间文学的赝品。

由以上可以看出:欧洲的各民族,都以其描述民族命运的史诗,立足于古代文学之林。而渊源流长的古代史诗,呈现出五光十色的景况,不可一律化的简单对待,这样才能参悟各民族古代人民的创造精神。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关于文艺的德语歌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