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阅读

文化自信德语,可汉字当年差点被废

大家好,关于文化自信德语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可汉字当年差点被废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世界上使用人数靠前的文字主要分为表意文字,代表是汉字;表音文字,如英语、拉丁语、法语、阿拉伯语(含少量表意文字)、西班牙语、俄语、德语等,这些都是用字母拼起来的文字。

2、这些年国家提出文化自信,而承载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汉字,在民国初年,差一点被废除掉,当时有很多知名学者把中国近代的落后归咎于汉字,提倡全民说拉丁字母!

文化自信德语,可汉字当年差点被废

3、这是汉字的第一次危机,第二次则是计算机发明以后,当时有人认为汉字无法输入计算机,再次提出废除!

4、民国时期,第一个提出废除汉字的是钱玄同,时任北大教授。

5、最初,他是一名复古派,但清朝覆灭后,他认为应该向先进的西方文化看齐,用西方文化来改善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最主要的就是废除汉字。

6、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巨大压力,一直处于‘’救亡图存‘’的风云中,民族自信心低落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国之所以落后、腐败是因为旧的传统文化在作祟;而旧传统文化之所以这样顽固是因为汉字。因此要想拯救中国,就必须扫除旧文化,而要扫除旧文化,就必须先废掉汉字。

7、在给胡适的一封信中,钱玄同谈道:‘’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

8、就此,一场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废除汉字的狂潮诞生了。

9、钱玄同的这种提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10、陈独秀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吴玉章说汉字是古代与封建社会的产物,已经变成统治阶级压迫劳苦群众的工具之一,实为广大人民识字的障碍,已不适应现在的时代。

11、文学巨匠鲁迅的态度更加尖锐,他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终将废去,盖人存则文必废,文存则人当亡。在此时代,已无幸运之道。”,“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能自己死。

12、刘半农则说,汉字不灭则中国新文化无望。

13、既然要“废灭汉字”,就要找一种文字来替代汉字,1920年代赵元任提出国语罗马字,1930年代瞿秋白提出拉丁化新文字,还有钱玄同主张的直接借用世界语,其本质都是想用字母文字来取代象形会意的方块汉字。

14、究竟是用什么文字代替汉语,各家观点不一,名家纷纷发声。

15、谭嗣同说尽改汉字为拼音文字,蔡元培则认为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

16、这种呼声代表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呼声。第一个实践者却是瞿秋白。

17、这种用拉丁字母取代汉语的活动叫做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倡导者是旅苏的中国共产党人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

18、20世纪20年代,苏联远东地区的少数民族掀起了拉丁化的文字改革运动。受此影响,瞿秋白研究了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文字改革方案,于1929年写成《中国拉丁化字母方案》,在莫斯科出版。1931年,瞿秋白回国后,吴玉章、林伯渠等继续以瞿秋白的方案为基础,拟制了一个中国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方案。

19、1931年9月26日,在海参崴召开的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这一方案,并成立远东边区新字母委员会,在旅苏的10万中国工人中进行扫盲和普及教育的工作。

20、1933年,拉丁化新文字传到国内,得到文化界人士的大力支持。1935年12月,蔡元培、鲁迅、郭沫若、茅盾等688人提出《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指出:“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我们必须教育大众,组织起来解决困难。但这教育大众的工作,开始就遇着一个绝大难关。这个难关就是方块汉字,方块汉字难认、难识、难学……中国大众所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新文字。这种新文字,现在已经出现了。当初是在海参崴的华侨,制造了拉丁化新文字,实验结果很好……我们觉得这种新文字值得向全国介绍。我们深望大家一齐来研究它,推行它,使它成为推进大众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工具。

21、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在群众中推行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一般简称“新文字”。它除了北方话的方案外,还有方言的方案,但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是它的代表性方案,所以又简称“北拉”。这是一个在中国文字改革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拼音文字方案。

22、其实,拉丁化新文字倡导者主张以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汉字,除因为“方块汉字难认、难识、难学”外,其最大理由就是认为几千年来汉字只为封建贵族服务,而不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即“中国汉字是古代与封建社会的产物,已变成了统治阶级压迫劳苦群众工具之一,实为广大人民识字的障碍,已不适合于现在的时代”。“要造成真正通俗化、劳动大众化的文字”,“要采取合于现代科学要求的文字”,使文字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所利用,是拉丁化新文字倡导者的主要目的。

23、1949年新中国成立,就在人们还沉浸在对新中国的憧憬之中的时候,时任华北大学的校长吴玉章特意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再次提出了‘’文字改革‘’的建议。十月十日,在毛泽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在北京成立。吴玉章任常务委员会主席。1951年,毛泽东指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实行拼音化之前,先简化汉字,以便于目前的应用。同时积极进行拼音化的各项准备工作”。

24、1964年5月,中国文改会发表了《简化字总表》,收字2274个。随后向全国推广,与之伴随着的就是汉语拼音方案,将这些工作做为汉字拼音化的前奏。

25、但在接下来几十年的探索中,人们发现中国不适合用拼音文字,因为在汉语中有太多的同音字和同音词,例如:‘’攻击‘’和‘’公鸡‘’因此这些同音词只能用汉字来区分,而表音的拼音文字对于这两个词都只有一种拼音组合。这会让人看不懂这到底是在表达‘’攻击‘’还是‘’公鸡‘’,所以拉丁字母只能当汉字的辅助音标,不能取代汉字的书写。

26、评:国家落后,就变得一无是处,很多学者在怀疑政治制度和统治者的同时,更怀疑自己的文化,甚至是文字,说明这些人是病急乱投医,也说明他们并非真通达学问!

27、如果当年汉字被废,语言拉丁化,那中国文化的根就彻底断了,中华文明也不复存在!真悬啊!

关于文化自信德语,可汉字当年差点被废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