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阅读

向敌人进攻德语,1941年全球战场上向哪里进攻的困局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向敌人进攻德语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1941年全球战场上向哪里进攻的困局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1、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进行的第三年,随着德国和日本的势如破竹,几乎整个北半球都处于战争之中。在欧洲,英国被压缩在本土,苏联在苦苦支持;在亚洲,英属殖民地一个个的被日本占领,而偷袭珍珠港更是让让置身事外希望成为“民主的兵工厂”的美国陷入巨大恐慌,一时谈日色变。面对这个新出现的大主题——全球战场,德国和日本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选择,它们不得不做出决定:向哪里进攻?

2、德国的局面其实是非常微妙的。1940年9月27日,日本加入《德意钢铁协定》,三个轴心国正式联盟。在1941年,德国的对手是摇摇欲坠的苏联,和苟延残喘的英国,而德国的最强有力的盟国,日本,却同它最强有力的敌国,苏联,保持和平。另一个盟友意大利虽然有相当规模的海军和空军,却由一个纸糊的独裁政府领导,只是在消耗德国的燃料和物资,意大利的地中海海岸线,却是整个欧洲轴心国的最薄弱环节。随着苏联的寒冬到来,“巴巴罗萨计划”进展缓慢,德国面临着一个问题:应该向哪里进攻?

向敌人进攻德语,1941年全球战场上向哪里进攻的困局

3、日本遇到的问题就复杂的多。在进攻珍珠港之前,日本势力范围的北方是西伯利亚,为了保卫莫斯科,原来驻扎在那里的苏联部队只剩下一半;西方是中国,仍在顽强抵抗;西南方是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和印度;南方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东南方是横在从澳大利亚到美国的补给线上的一个个有用的岛屿。美国对东方怒目而视,虽然遥远,但却把中途岛和夏威夷象针似的插入日本的生存空间。

4、日本的石油贮存量少的可怜。在1940年9月,美国开始对日本实行燃料禁运,日本缺乏钢、缺乏石油、缺乏食物、甚至缺乏橡胶,一句话,它缺乏进行长期战争的几乎全部必需品。逼得日本不得不发动偷袭珍珠港以试图让美国妥协。早先对俄国、对中国的胜利是建立在日本能获得充足的外来资源的基础上,现在面对新的局面,偷袭了珍珠港之后美国并没有按照设想解除对日本的禁运。那本摆在日本面前的就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难题,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下一步应该向哪里进攻?

5、二战中,与盟军的联合作战不同的是,三个轴心国几乎没有任何的作战配合,全都是各自为战,而且是独立面对自己最强大的对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硬刚。如果德国和日本能够对各自强大的对手保持守势,而迅速联合行动击败英国,那么将是一个完全全新的局面,三个轴心国可以联合起来,瓜分英国的几乎全部海外势力范围。

6、在1941年的历史上,确实存在那么一种可能性,让德国、日本联合击败英国,这是其实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7、德国海军元帅雷德尔在1940年第一次提出了“地中海战略”,即封锁地中海,切断它通向印度和澳大利亚的生命线。

8、雷德尔的计划是,占领直布罗陀海峡,在突尼斯登陆,越过利比亚和埃及,直捣苏伊士运河和中东,在那里可以获得石油资源。如果这个计划得已实施,那么从突尼斯到波斯湾都是德国的势力范围,它的西边是大西洋,东边是与苏联的边界,而所有在欧洲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盟友,如西班牙、维希法国、意大利、土耳其都在这个范围的包围之内。

9、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计划”实施,德国开始入侵苏联,这导致了“地中海战略”的消逝。但是,到了1941年年底,实际上的“地中海”战略已经在缓慢推进。希腊和南斯拉夫这些地中海北部的国家已经被德国吞并,而隆美尔正在非洲进军。苏联由于受到打击,国境线后退了差不多1500公里,造成了因为轰炸机续航能力不足的真空。日本陆军南下东南半岛,威胁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迫使英国海军只能守卫在太平洋,印度洋上并没有决定性的力量。这个时候的日本,如果通过印度洋向西进攻英国的势力范围,那么德日两国就可以在阿拉伯半岛会师,标志着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彻底失败。

10、事实上,这正是日本军方的“黑岛战略”。

11、日本在二战期间有两次充满想象力的与德国联合进攻的作战计划,一次是在偷袭珍珠港之前的松冈洋右计划,即日军全力北上进攻西伯利亚,速败苏联,然后获得乌克兰的石油;另一个就是这里的“黑岛战略”。

12、这个战略是由日本海军作战参谋黑岛龟人大佐指定的,旨在迅速消灭英国在海外的全部基地。黑岛龟人的眼光独到具有魄力,可以和指挥哈尔科夫战役的曼施坦因相媲美。

13、“黑岛战略”要求日军的进军时间必须同德国在近东和中东的进攻密切配合。其目标将是:

14、第二,占领战略要点和消灭敌人的基地;

15、第三,建立日本和欧洲轴心国军队间的接触。

16、日本海军在珍珠港之后一直磨磨蹭蹭,一再延宕,到了1942年3月底,海军中将南云忠一,就是在偷袭珍珠港时没有尽全力而留下隐患的指挥官,才真正接到一项任务,向西进攻印度洋里的英国海军和空军,配合支援进军缅甸的日本陆军。在这以前,他带着航空母舰一直在海洋上转游,进行小规模的攻击,源田实中佐在回忆录中说,“用大锤砸蛋壳”。

17、这是对对“黑岛战略”的一次试验,结果是取得巨大的胜利。南云忠一的俯冲轰炸机炸沉了一艘航空母舰、两艘重型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他摧毁了斯里兰卡的两个基地和不少商船。日本的零式战斗机把英国的剑鱼式飞机、飓风式飞机和喷火式飞机打得一败涂地。丘吉尔的回忆录中曾承认“英国皇家空军在欧洲从来没有这样惨败过”。剩下来的英国军舰逃到英属东非。印度洋成了日本的内海。

18、黑岛龟人的设想被证明是正确的。摆在日本海军面前的,是非洲东海岸、苏伊士运河、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甚至地中海。然而,“黑岛战略”这一份让同盟国惊出一身冷汗的战略,最终却被放弃,其原因是——

19、这件事是美国主旋律的“样板戏”,只要提到偷袭珍珠港,就一定会提起杜立德空袭。因为珍珠港很丢人,而杜立德空袭很解气。而且这件事也却是影响了二战的进程与局势。

20、珍珠港事件后,罗斯福总统敦促军方,尽快制定方案,一定要炸到敌人的本土去,以牙还牙。美国海军总司令欧内斯特·金上将的作战参谋弗朗西斯·洛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用航空母舰载着陆上轰炸机,航行岛合适的距离,让轰炸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去执行轰炸任务,因为陆上轰炸机飞行距离长,可以覆盖到东京。

21、但是这是一条单行线,飞机的燃油不足以支持飞机完成轰炸任务后再返回,所以需要继续往前飞,理想的着陆机场是在海参崴,但是美国担心苏联会对此有异议,而且当时苏联确实和日本有和约,最终决定降落在中国的非日占区。

22、这个计划还有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航空母舰的跑道太短,轰炸机需要的跑道要比航空母舰的长。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减轻轰炸机的重量,然后没日没夜的练习。

23、美国海军和陆军航空兵总司令亨利·阿诺德将军沟通后,阿诺德将军认为B-25米切尔双发轻型轰炸机最适合执行这一大胆任务,人选则从第17轰炸团挑选出200位志愿兵,由美国知名飞行军官詹姆斯·杜立德上校指挥。

24、杜立德轰炸机队共16个机组成员,从1942年3月开始,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恩格林空军基地进行模拟航空母舰起降训练。于1942年4月2日从旧金山搭乘“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秘密启航,并于4月13日与哈尔西的“企业”号航空母舰汇合。

25、为了保密,就连杜立德轰炸机队的飞行员们在起飞之前才知道自己要去轰炸东京。美方也没有提前告知中国,杜立德的轰炸机队计划降落在衢州。在得知计划任务的详情后,轰炸机队的队员没有一人退出,甚至有海军飞行员也要求加入。哈尔西命令“企业”号航母继续向前,尽量拉近到东京的距离。

26、然而在1942年4月18日清晨7:38,美军的航空母舰在距离东京1200公里的距离被日本第五舰队巡洋舰发现。杜立德决定立即起飞,比原定时间提前10小时,多飞310公里。这次轰炸,不光威胁到天皇的生命,更是让日本钢铁公司、三菱重工、名古屋飞机制作厂等多个军事工业目标遭到轰炸。

27、这是一件极为提升士气的行动,日本本土并不像山本五十六向天皇保证的那样高枕无忧,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轰炸的结果让日本上下认为美国是最迫在眉睫的威胁,于是召回了在印度洋的海军部队,开始计划怎么消除美国的威胁。

28、最后说说杜立德轰炸机队的结局。其中1个机组迫降在海参威,被苏乱官方扣押,随后经过伊朗回到美国;其余15架飞机均飞到中国,5人在丽水机场迫降时遭到误杀,有8人被俘,其中3人被日军处死,另有1人死于狱中。杜立德和同机机组跳伞,被中国平民所救,辗转通过重庆回到美国,被罗斯福总统晋升为准将,被视为民族英雄。1985年里根总统授予他上将军衔。

29、1941年12月4日,《芝加哥论坛报》披露罗斯福总统的命令下所拟定的“彩虹五号”绝密作战计划。“彩虹五号”要求10万军队在1943年与英国和俄罗斯同一阵线反攻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这在战时是一种匪夷所思的行为。这篇报道让整个美国陷入了一场反对罗斯福的声浪中,而雷德尔正是抓住这一情报大做文章,希望可以推进“地中海计划”。

30、事实上,希特勒确实是被说动了。德国的海军、陆军、空军纷纷支持“地中海计划”,希特勒自己勉强同意。希特勒的参谋部制定出第39号元首指令,即对苏联转入防守,做一些必要的撤退以稳固阵地,调集军事力量进入北非。

31、但是,命运的天平在敦刻尔克之后再一次向希特勒相反的一方倾斜。希特勒对这个“39号元首指令”勃然大怒,他当场免去了陆军元帅冯·布劳希奇的职务,决定亲自掌控部队的指挥权。他宣布东线战场上绝不撤退,每一个德国士兵必须坚守岗位,不得后退一步,不坚守,就处决。

32、1941年12月,“巴巴罗萨计划”初期的势如破竹已经停止,因为气候的原因,也因为斯大林不顾后果的强调西伯利亚守军,德军被迫停留在前往莫斯科的途中。而希特勒心中最大的幽灵则是拿破仑,当年拿破仑就是在依靠几条补给线从而遭遇了惨败。事实上,当时德国的战线从彼得堡到黑海,与拿破仑时期完全不同,但苏联人的零星反击成为压垮希特勒内心的最后一棵稻草,害怕重演拿破仑的结局让希特勒下达了错误的“不坚守,就处决”的命令。

33、“不坚守,就处决”这道命令事实上是一个歇斯底里的军事错误。在不利形势下顽强的对抗是一条正确的原则;然而,灵活的防守也是一条正确的原则。在苏联,德军人数大大少于苏军。希特勒的命令要求作无谓的牺牲,这样就冻结了部队的调动,取消了领导,挫伤了斗志。德国入侵苏联之初的战无不胜的形象彻底改变。在苏联土地上被冻成路标的德国士兵,就成为“不坚守,就处决”的直接描述。

34、而日本方面,因为杜立德的空袭,使得山本五十六下定决心,绝对不让这类事再发生。必须保证天皇的安全,必须把美军驱逐得远远的,使他们航空母舰上的飞机永远够不到飞到日本的距离。

35、就这样,“地中海战略”和“黑岛战略”最终流产,这是二战轴心国最接近取胜的时刻,却都因为各自的原因,有主观的,有客观的,而与机会失之交臂。德国和日本的“向哪里进攻?”的问题有了答案,那就是,德国向东进攻苏联,日本向东进攻美国。事实上丘吉尔已经在回忆录中证实了这个错误的决定决定之前世界可能会面临的可怕局面:日本占领马达加斯加岛,切断顺着东非海岸北上到埃及的补给线。这样就不会再有阿拉曼战役。隆美尔对托布鲁克发动出色的奇袭以后,英国军队在1942年6月向德国投降。整个欧洲就全都要说德语了。

36、最终的结果则是,德国和日本互相以背相向,各自向自己最强大的敌人进攻。他们在全球战场上各自奔向错误的方向。德国军队长途跋涉,向斯大林格勒挺进,而日本海军则开往中途岛。这些是德国和日本开始滑坡的起点,也是全世界胜利的曙光。

37、本文由@甲申十七年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盗贴必究!

38、欢迎关注我,一起聊聊历史背后的故事

关于向敌人进攻德语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