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阅读

下瓦房德语(河海交汇下瓦房)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下瓦房德语和河海交汇下瓦房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下瓦房德语以及河海交汇下瓦房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河海交汇下瓦房,大而言之,河乃从三岔口到大直沽海河也;海乃渤海、东海、黄海、海……汪洋大海也。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开始海运漕粮后,大直沽的地位愈加重要:它是海运终点港,也是漕粮转运京师的中转码头。元代在大直沽设立漕粮接运厅,并于延祐三年(1316)将直沽寨改为海津镇。元人王懋德所写“东吴转海输梗稻,一夕潮来集万船”的诗句,就形象地再现了当年大直漕运的繁荣景象。元代的大直沽包括了今大直沽对岸的小刘庄、贺家口、小滑庄、下瓦房等。小而言之,河乃冠家口引河(也称贺家口引河,今津河的一部分),清康熙年间天津总兵蓝理开凿;海指天津母亲河一一海河(也称沽河、白河),宋时为界河,金、元时改称直沽河、大沽河,海河之名始于明朝。其水系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中国七大河流之一,海河两岸从马家口到大沾口从清乾年间(1736-1795)逐步形成了天津一条最早最长的道路——海河叠道(后名为海大道,就是现在的大沽路),而下瓦房是其重要的驿站。在海河与贺家口引河的夹角,北至墙子河之南德璀琳路(今绍兴道),西至1863年建的荣园(今人民公园)西墙外的今广东路,是今下瓦房道办事处的管界。包括了小刘庄街、下瓦房街道与谦德庄街的一部分。

下瓦房德语(河海交汇下瓦房)

2、冠家口即贺家口,是天津海河最早的官办渡口之一。为河西区最早的官办渡口,据《天津县志》记载:明万历十六年(1588),天津设官渡八处,其中之一就是贺家口。另一处是大直沽,而大直法的对岸就是小刘庄,其实大直沽渡口就是大直沽与小刘庄之间的渡口。

3、贺家口是下瓦房的重要节点与亮点,在明清两代筑堤围田种稻,是津门著名水利设施——“十字围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万历四十一年至天启元年(1613——1621)大科学家徐光启曾先后四次来津,致力于垦田种稻,贺家口是他多次亲历的地方。清康熙年间,天津总兵蓝理在海光寺至贺家口一带垦田种稻,开通贺家口引河后,秋收亩产三四石不等。“雨后清凉,水田漠漠,人号为小江南”。贺家口引河(今津河一部分),流经下瓦房一带,与荣园(今人民公园)水系相通,是天津早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4、贺家口、下瓦房、小刘庄是天津近代史的坐标。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军曾驻防贺家口。1856—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近犯海河曾在贺家口与清军交战。1900年八国联军沿着海河入侵天津,曾遭到挂甲寺、贺家口一带军民的抗击,唱响了一曲反帝爱国悲壮战歌。其他三村也多在今下瓦房街道管界。1942-1943年是抗日争最艰苦的年代,设在下瓦房宝和里的天津地下手枪队,在侯太和、谷立中、耿长林等人领导下,打通天津通往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把武器、食盐、医药、医疗器械运往根据地。在解放天津战役的前夕,中共地下交通站设在小刘庄赵家大院,政治交通员赵岩智获巧送城防图。天津战役指挥部司令员刘亚楼对下党绘制的城防图,在天津战役中减轻解放军伤亡和市内的破坏所起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5、下瓦房街是河西原点,凸显出中西交融特色。其琼州道以南贺家口、小刘庄是河西工业发祥地。天津第一家的火柴厂天津自来火公司于1886年建在贺家口;天津最早最大的玉盛永地毯厂于1905建在琼州道;天津纺织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的大型企业裕元纱厂(棉纺二厂)于1918年在小刘庄开工生产。在小刘庄的还有1935年开办的中国内燃机的摇篮甲裴铁工厂(动力机厂)、1916年创办的华北最大的制革工厂一一天津裕津制革公司等。下瓦房街道是兴学宝地、教育原点,除了历史上众所周知育德学院、市立师范学校、师范附小、河西中心小学、闽侯路小学、台湾路小学、河西一幼等外,还有新考察出的建于1952年的中央音乐学院绍兴道少年班,建于1964年坐落徽州道的天津外国语学校。下瓦房街是河西老医院的亮点之地。1925年建成的坐落于琼州道与解放南路交口的德美医院是天津市河西区最早的西医医院,在天津设备先进,名医众多,可请首屈一指。1946迁到琼州道的天津苏联公民协会医院是一所规模不大,医疗条件好的医院。1975年兴建的河西医院是天津市河西区唯一一家在医疗与科研颇具特色的二级综合性医院。其次,下瓦房医院、河西产科医院都是有一个甲子以上历史的老医院。

6、其琼州道以北,绍兴道以南1895年被划为德租界,1902年下瓦房、人民公园一带成为扩张后的德租界地界。1901年小刘庄码头一带曾一度划归日租界。这段屈辱的历史要永远牢记。德租界于1917年收回,改为特别一区,1943年改为十区,1944年并入第六区,1956年改为河西区。早年威廉街(以德皇威廉二世名命名)是现在解放南路的一部分,也叫一号路,北起开封道,南至琼州道,形成于1895年,是德租界内修建的第一条充溢着德式风情的重要街道。1923铺成的沥青路。道路两侧以德式建筑为主,呈现天津万国建筑博物馆特点。这条街在下瓦房街道管界内有1939年建的天津圣经神学院(不存)、交通总长吴毓麟旧居、中国现代化学工业奠基人之一侯德榜旧居(不存)、1938年建东光大楼(原蛱蝶大楼)、日本间谍川岛芳子公寓楼、德美医院(不存)、奥地领事馆等。台儿庄路(原海滨路)在秀丽宽阔的海河西岸,西北起开封道,东至琼州道。形成于1895年德租界开辟后,称二号路、海滨街。1919年更名海河路,1945年更名为台儿庄路。沿河下瓦房管界有亨宝码头(不存)、京奉铁路宾馆、萧振瀛旧居(不存)等。在下瓦房街道管界内还有著名的德式建筑即德国大院(福建路增延胡同)、民国文治总统徐世昌故居(闽侯路1号,不存)、两广总督张鸣岐旧居(今福建路1号)丹麦领事馆(今宁波道1号)、张廷谔旧居(今宁波道2号)、卢金山旧居(原宁波道33号,不存)、毕桂芳旧居(今奉化道7~9号)德国侨民学校(今台湾路1号今为台湾路小学)、乐达仁旧居(今台湾路13号)、袁克定旧居(今台北路6号3号楼)等。

7、早年德租界扩大界有一个荣园,俗称李善人园。即今日的人民公园。她是下瓦房的一个宝,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是天津市内唯一现存的清代盐商私家园林。人民公园区别于其他公园重要之处有两点,一点在于它是毛泽东主席唯一题写园名的公园;另一点在于它是天津市内唯一保留清代藏书楼藏经阁的公园。现存文物咏诗亭位于园的中心部位,始建于1866年(清同治五年),最初为赏月亭,其后为咏诗亭、枫亭,现为显密圆通殿,建筑风格为清式建筑。现存文物中和塔位于人民公园的西北部的山上,始建于1872年(清同治十二年),是依据江南西湖宝石山上保俶塔而营造的,建筑风格为清代建筑。目前该园还有一些荣园的早期文物,如亭台、曲桥,后人取名“水心亭“曲虹桥”。荣园(人民公园)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是埋藏在天津河西下瓦房的铂金矿,是镶嵌在天津河西下瓦房的绿宝石。

8、历史文化遗产属于全人类。这些德式风貌建加上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是世界、是中国,是天津市,是河西区,更是下瓦街道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

9、河海交汇下瓦房,历史积淀厚又深,河西原点确又凿,文化遗产闪金光。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下瓦房德语和河海交汇下瓦房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