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词汇

阋墙谇帚是什么意思、读音,阋墙谇帚

大家好,阋墙谇帚是什么意思、读音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阋墙谇帚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阋墙谇帚是什么意思、读音和阋墙谇帚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1、成语“阋墙谇帚”读作(xiqiangsuizhou)指家庭内部争吵不和。

阋墙谇帚是什么意思、读音,阋墙谇帚

2、梁启超《新民说》:“行其庭,草树凌乱然;入其室,器物狼籍然,若是者,虽未见其阋墙谇帚,我知其家必不治。”

3、阋墙:阋,争讼,争斗。指兄弟不和。比喻内部争斗不休。源出《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4、谇帚:谇,斥责,诘问。指家庭不和,内部争吵谩骂。源出西汉贾谊的《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zhui去声)。借父耰(you阴平)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5、意思就是说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是民风日下,富人家的孩子一长大,娶了媳妇就分家另过了;穷人家的孩子长大后也出赘到别人家去了。老父亲到孩子那儿借用一下农具,那孩子就像给了他爹多大的施舍似的,脸上显出得意洋洋的神色;婆母到儿子家取用下簸箕笤帚,儿媳立马就会口出恶言。

6、知月公曰:有一个成语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意思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同一个人造成的。而对于秦帝国来说,这成语就该改作“成也商鞅,败也商鞅”了。

7、“三秦”大地是靠商鞅变法而一统六合的,而强悍的秦王朝也因了商鞅之法,才在短短的三十余年间,就在一波又一波的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葬送了国运。

8、法家遗礼义,弃仁恩,以刑罚治天下。而刑罚愈厉,民愤愈大,秦统治者大概是被商鞅的“法”给弄糊涂了,全不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道理了。

9、中国历史上,殷商享祚(zuo去声)六百年,周享祚八百余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无疑就是秦了,仅历二世三十余年。汉代经学家戴德在其《大戴礼记》中对这种情况进行分析时,认为这与统治者的“有道”与“无道”是分不开的。他认为,周人对太子的教育系统且全面,尤其是成体系的德性、品行教育更是严格。因为太子是未来的国家接班人,所以要求他们必须成为万民楷模。而秦对太子的教育却完全违背了道德的理念,而教之以告发、刑罚与杀戮。

10、大戴的分析虽然不无书生气,但却不得不说,它又是合情合理的。“法”是刚性的,它冰冷无情,只能拘民于形,无法役人之心;而“德”是柔和的,温暖的,他可以化民于无形,和合万众。所以,治国理政,当以德育为先,德至而民知法,若一味酷刑滥法,恐怕就会重蹈秦二世而暴(即短促,暴亡)的前车之辙了。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