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词汇

法律是什么意思、读音 法治百科?普法词条丨意思表示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法律是什么意思、读音这个问题,法治百科?普法词条|意思表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英文名:DeclarationofIntention

意思表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是指表意人将其期望发生某种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法律是什么意思、读音 法治百科?普法词条丨意思表示

按照传统民法理论的观点,可以将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概括为以下五种:行为意思、表示意思、目的意思、效果意思、表示行为。

1.行为意思。所谓行为意思,是指行为人自觉地从事某项行为的意思。

2.表示意思。所谓表示意思,是指为意思表示之人认识到其行为具有某种法律上的意义。行为人必须知道其行为可能产生一定的法律上的效果,否则不具备表示意思。

3.目的意思。所谓目的意思,是指法律行为具体内容的意思要素,它是意思表示据以成立的基础。目的意思的内容依其法律性质可分为三类:(1)要素,它构成某种意思表示或法律行为所必须具备的目的意思内容,以区分不同类别的意思表示,如买卖合同中关于标的物、数量的内容;(2)常素,它是指行为人从事某种意思表示或法律行为通常应含有的意思要素,如合同关系中的违约责任条款;(3)偶素,它是依法律行为性质并非必须具有,仅依行为人特殊意志而确定的意思要素,如买卖合同中占有改定的约定。不具备目的意思,或者目的意思不完整,或者目的意思本身有矛盾的表示行为,可能导致意思表示或法律行为无法成立。

4.效果意思。所谓效果意思,是指意思表示人欲使其表示内容引起法律上效力的内在意思要素,是当事人所追求的使其发生法律拘束力的意图。

5.表示行为。所谓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将其内在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并足以为外界所客观理解的行为要素。

意思表示的形式,即表示行为的方式,通常也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根据民法典第13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意思表示的形式主要有如下种类:

指以对话的形式所进行的意思表示。口头形式属于以明示的、直接的方式进行意思表示。“对话”的外延包括电话交谈、托人带口信、当众宣布自己的意思等。

指用书面文字形式所进行的意思表示。书面形式也属于以明示的、直接的方式进行意思表示。合同书以及任何记载当事人权利、义务内容的文件,都属书面形式。民法典第469条第2款、第3款规定:“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书面形式主要适用于履行期限较长、交易规则复杂、标的数额较大的交易行为。

指当事人通过有目的、有意义的积极行为将其内在意思表现于外部,使他人可以根据常识、交易习惯或相互间的默契,推知当事人已作某种意思表示,从而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推定形式又被称为默示的、间接的意思表示。如租期届满后,承租人继续交纳房租,出租人接受,由此可推知当事人双方作出了延长租期的民事法律行为。

指既无语言表示又无行为表示的消极行为,在法律有特别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的情况下,以拟制的方式,视为当事人的沉默已构成意思表示,由此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民法典第140条规定:“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一)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

有特定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是最为普遍的形式。根据意思表示作出的方式,又可以将有特定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区分为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和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

1.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民法典第137条第1款规定:“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2.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民法典第137条第2款规定:“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

民法典第138条规定:“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三)以公告形式作出意思表示的生效

所谓以公告的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是指对不特定人发布公告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的方式多种多样,以公告方式作出意思表示最为典型的是悬赏广告。民法典第139条规定:“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

在意思表示不清楚、不明确而发生争议的情况下,法院或仲裁机构需要对意思表示进行解释。民法典第142条规定:“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不能完全拘泥于所使用的词句,而应当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行为人的真实意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35条,第137条至第142条,第469条。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