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词汇

摩登的是什么意思、读音?摩登粑粑 不一样的味道

很多朋友对于摩登的是什么意思、读音和摩登粑粑 不一样的味道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偶然听一华人朋友说,世界旅游组织官方出版的《世界旅游杂志》上,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全世界最具特色的著名餐馆饮食小吃,其中就有介绍云南餐馆的文章。听她这么一说,我马上联想到了“摩登粑粑”。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追问:杂志上有没有关于摩登粑粑的介绍?您知道吗,摩登粑粑,可是我们昆明人在外来椒盐饼的基础上,汲取西式面点蛋糕之长,通过努力实践,创新出来的,有着浓郁家乡民族气息的煎饼糕点,是种用手一层一圈撕着吃的面点小煎饼,具有外酥内软,咸甜奶香,松毛气味四溢的特色,是昆明独特的地方美食,与其它面食糕点可以平起平坐,毫无逊色。听完我的得以洋洋的介绍,朋友非常遗憾的说,她认真搜寻过杂志上有关云南字样的指南,除了一篇推荐:中国云南昆明咖啡馆“南来盛”的文章外,再无其它云南饮食餐馆特色小吃的介绍,就连只言片语也没有。

摩登的是什么意思、读音?摩登粑粑 不一样的味道

“摩登”一词,最早起源于佛教,作梵典中的摩登伽解,是一位首陀罗种姓(奴隶阶级)的年轻女子摩登伽女之名。在《楞严经》巴利文经典和大正藏第十四卷的《佛说摩登女经》中均有记载。19世纪20年代末期,因摩登与英语modern音译词读音相近,意思有时尚、现代,新式,时髦,不同于过去等含义。必须说明,汉语中的摩登并不是英语单词modern的音译词,而是属于同音同意的两种语言巧合。“粑粑”一词,源于古代四川巴人移民滇境时带来的方言。在四川方言中,带巴字的词汇比比皆是,比如:巴适、巴结、叉巴、巴爽、粑粑、粑耳朵(一种糯食小吃)等。之后,经长时间磨合,巴人方言逐渐就融入到了滇地方言中,所以将“饼子”喊成“粑粑”一点不奇怪。正如昆明饮食界大佬所说的那样:“摩登”是拿来看的,而“粑粑”则是拿来吃的,将二者结合了就应了“秀色可餐”的老话。

印象中,第一次吃到摩登粑粑,好像还是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是我妈给予我成为小学生的奖励。那时,人很小,听我二哥说,这种粑粑是用面粉和着白糖、牛奶、黄油煎烤出来的,和做椒盐饼一样,只消把一个花卷压扁,在再锅里面双面烤到焦黄就可以吃了。从外形造型上看,椒盐饼大,摩登粑粑小点儿。从味道上分辨,一个有椒盐味,一个是奶香味。在当时,我还有点纳闷,同样的一种面食糕点,为什么一个叫粑粑,一个要叫饼呢?唯独知道摩登粑粑和椒盐饼的的吃法相同,都是一层一层、一圈一圈,慢慢撕着吃。

据说,椒盐饼的始创者,是一位中世纪时的意大利修道士,并且很早以前就已经随外国修道士传到了中国的中原地区,但直到清朝末年,椒盐饼才开始在云南流传。这种饼的英语名称意译叫:“椒盐卷饼”,属面食点心脆饼干类。与其它传统的炉火烘烤平面饼不同,椒盐饼的外观造型形状很像云南少数民族男子的盘头帕,一圈一层地缠绕着。煎好的椒盐饼,表面金黄,每圈每层都带有香喷喷的椒盐味儿。从最外面的那一层开始,撕下一小段吃到嘴里,香脆可口,非常有嚼头,淡淡的麻咸味,生动地刺激着舌尖,激发出唾液不断分泌。一般吃到第三层,饼的口感又变得十分酥松、柔软。

那么,本来已经很符合昆明人口味的椒盐饼,如何摇身一变,就成了摩登粑粑,变成了另一款面点小吃的呢?这源于一个真实而美丽的故事。

上个世纪40年代末,有个叫杨凤芝的妇人,相貌出众,且她老倌儿还是个老板。一天,杨凤芝随她老倌儿上山打猎,途中遇上下大雨,他们便来到一户山地牧民家躲雨,想等雨停后再继续出猎。山里人一般都很淳朴,牧民家的主人也一样,很客气的端出牛奶请两人先暖暖身,并捧出面粉让杨凤芝先炕几个粑粑吃。杨凤芝是个能干人,她挽起手袖准备和面,却不慎将案板上的牛奶碰翻在了面粉上,只见她迟疑三秒钟后,随机索性将错就错,借着打翻在面粉里的奶水,又加了一点糖和少许盐搅拌均匀后和成面团,接着把和好的面擀成薄片,学着做椒盐饼的方法,在面皮上抹了一层猪油,卷成条,切成一个个小节,又将面节直拉旋扭压扁成饼状醒着待用。接下来,她将清香的马尾松毛添凑进风炉中,锅中倒入油加热到八成热时,杨凤芝麻利的把案板上醒好的粑粑放入锅中,慢慢煎至成金黄色即出锅。哇!这个错饪成就的小粑粑,外焦里嫩,香气扑鼻,大家边品尝边称赞:味道美极了。回家后,杨凤芝一不做二不休,就在昆明凤翥街置房开店,专门经营这种咸味奶油甜饼,并取店名为“凤翥麦饼店”。因她做的煎饼,包括原材料没有掺杂丁点外来物,外观模样又时髦小巧,黄爽喷香,相当好吃。有人就借用佛教摩登伽女的故事来称它是昆明的摩登粑粑,从此,摩登粑粑成为了昆明土生土长的,散发着山地民族味道的特色糕点小吃。

上述故事,来自过去昆明文化人的一些记述。不言而喻,当时的昆明文人,不仅认同摩登粑粑是由昆明人杨凤芝一手创新的昆明糕点类品牌,而且还认为她是昆明饮食业推陈出新,改良创新产品的推动者。然而,曾几何时,昆明人除了对这款带有点洋味名的摩登粑粑有点印象外,其它的,比如这款糕点完全是由昆明人自主创新出的糕点品牌,变得相当陌生了。

我是到了上个世纪的70年代,才真正有了分辨食品好吃,或者不好吃的舌尖味蕾。记得那时每逢部队星期日轮到我休假时,我偶尔也去到白塔路机械厅,一方面是去找同学玩耍,另一方面则是想去感谢同学的家人,在我最困难的学生时代给予我的帮助,当然也是我很有福气地抓住了他们伸出来的温暖的手。尽管几十年过去了,但至今我依然记得住曾经帮助过我的同学,他们的名字和他们家长的面孔。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得到外来援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像我假设当初没有得到外力帮助,我敢肯定我成不了今天的我。我不是一个麻木的人,至今在我的胸腔里依然跳动着的是一颗感恩的心。

1971年仲夏,和以往去同学家一样,虽然部队当时的津贴很低,但还是买了一两咸味奶油糖和几个椒盐饼去了,却没想到被其中会拳击的黄姓同学好一顿打击挖苦,他的意思是现在谁还啃椒盐饼,要吃就吃摩登粑粑。其他同学也来凑合,七嘴八舌最终的意思:只要是昆明人一定知道,或吃过摩登粑粑。最精彩的发言,来自那个之后成为某厅厅长的陈姓同学,他话里的内容是:别小看了散发着奶油甜香的摩登粑粑,只因为加入了一小块黄油,竟然就有了浓郁的西洋气息,勾起了昆明人对面包、蛋糕、咖啡等西式食品,以及对30年代抗战大后方历史的联想。黄姓同学比划着拳头插话说:确实,摩登粑粑和法国人,美国人的到来有着密切的关系。听着他们的话,我当时的脑袋很大,甚至是茫然迷乱的,也记不清是哪位同学娓娓道出来,关于摩登粑粑由来的另一种传说故事。

上世纪30年代,昆明有位叫莫登科的面饼师傅,在凤翥街开了一家“凤翥麦饼店”,专卖椒盐饼。莫登科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姐姐叫莫美珍,妹妹叫莫丽珍。她们既是莫登科的掌上明珠,又是凤翥街麦饼店的掌锅卖饼人。1938年,“西南联合大学”来到昆明,因校址临近的凤翥街一带,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学生都喜欢到“凤翥麦饼店”买饼吃。但不知为何,一段时间后,来买饼的学生日渐减少,经莫登科打听得知,原来是饼店头天卖出的椒盐饼,第二天就变得相当硬。当美珍和丽珍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刻着手商量改进方案。姊妹俩背着父亲去到金碧路,尝遍了这条街上所有的西式糕点,觉得西式面点,除了奶香味十足外,即便放上两三天,口感依然十分松软。于是她俩决定,趁昆明很容易就能买到黄油、奶粉等原料的机会,首先将椒盐饼的形制做小,并改井水和面为用牛奶和面,又将椒盐换用白糖,然后在平底锅里抹上黄油,现剪现卖,并对围观者吆喝:“独家美国黄油煎饼,又香又软,快来买,快来尝,先尝后买,不好吃不要钱哟!”美珍一边吆喝,还从筲箕里拿起小煎饼,从饼的面头拉起,一条一条的撕下,分给围观的人品尝。改良过的煎饼,奶香、麦香、黄油香满口飘香,咸甜适宜还松软,凤翥麦饼店的生意又火爆了起来。更疯狂的是,有外地学生甚至直接昵称莫美珍为“美珍”。“美珍,来个粑粑!”“美珍,粑粑!”更精彩的是,当时美国飞虎队有一处驻地距离凤翥街不远,吃过黄油煎饼的美国大兵错将“莫珍”错听成英语的“摩登”,也跟着用夹着昆明方言的英语喊:“摩登,粑粑”。喊着喊着:“摩登粑粑”,竟喊成了昆明的一个时髦又时尚的著名糕点名称。

没想到摩登粑粑还有这么一段动人的故事,更没有想到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翠湖边的省图书馆查找有关昆明民俗资料时,竟无意间读到汪曾祺老先生描写西南联大师生生活的小说《日规》。办完租书手续,跑到翠湖公园里的茶室,平心静气的读起来。在汪老的小说中,有一段描述,我把它摘录下来抄在记本上,小说中写说:“有一家做一种饼,其实也没有什么稀奇的,不过就是加了一点白糖的发面饼,但是,是用松毛(马尾松的松叶)烤熟的,带一点清香,故有特点。联大的女学生最爱吃这种饼。昆明人(当时)把女大学生叫做‘摩登’,于是这种饼就被叫成摩登耙耙。而且成了正式的名称。”令我没想到,摩登粑粑名称的由来,竟然还有这样一种说法,还有那么个精彩时髦的故事。

没人知道,“凤翥麦饼店”是什么时候搬迁到绥靖路昆华女中旁边的。说到绥靖路,也许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这条路在什么地方了,但作为昆明人总该知道人民中路吧?而人民中路之前叫“长春路”,始建于明朝,是一条非常热闹的商业大街,它东起北京路,西至正义路,全长1.2公里。明清时期,长春路共分为五段,即长春坊、熟皮坡、大东门正街、咸和铺、绥靖路。到民国时期,才将这五段独立的街路合并归一,统称“长春路”。1990年因狂热的城市扩张扩建规划需要,政府对长春路进行了外科手术般的改造,使好端端的一条最能代表昆明四季如春,最能体现昆明独特气候,以及历史经久不衰的长春之路,一夜之间,就改换成了意义并不重大的人民中路。经过改造的这条崭新的人民路上,奇怪的是人民不再熙熙攘攘、也没有了热热闹闹,但却仍然留在老昆明人的心底。

说到凤翥麦饼店的搬迁时间和搬迁原因,我个人推测,时间应该是在抗战胜利,大部分西南联大学生都已撤离之时。从市场的角度分析,随着人走楼空的趋势,摩登粑粑的生意不可避免地也遭受到重创。如果要想将摩登粑粑品牌发扬光大,就必须重新选择一个人口流量比较大的新店址。针对摩登粑粑的主要目标客户是女学生,将凤翥麦饼店搬迁到绥靖路,与昆华女中为邻,这是一个相当明智的选择。昆华女中,顾名思义,自然是女学生最多的地方,且女子中学的女生们正值豆蔻年华,虽然衣着朴素,蓝衫黑裙,却青春年少,巧笑倩兮,款款而行,显得时尚又摩登。而摩登粑粑又最受女生青睐。

我清楚记得,老昆明人对摩登粑粑的认识,一般都是从长春路开始的。而且许多人是吃着摩登粑粑长大的。记得中学时代,我和后来在海关工作的刘姓同学,骑着单车,专门跑到长春路女子中学旁边的凤翥麦饼店去买摩登粑粑,当然也想随便一睹女中摩登的风采。因排队买粑粑的队伍很长,于是我俩就编筐闹矛的说马上就要打铃了,饶饶我们先买吧。如今回想起来,当时的做法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一段经历,但这段经历,其实就是为我们今天的回忆准备的,因为每当回忆起学生时代美好,就没有遗憾了,尽管我们承受了不该在我们那个岁数承受的,但能够有回忆得起来的事情真好,

随着长春路的旧城改扩建,凤翥麦饼店也随着长春路一同消失了,老昆明的摩登粑粑也在不知不觉中,淡出了昆明糕点食品类的市场。摩登粑粑,是昆明人的小吃,但它囊括的是老昆明最真实的回忆和久远的历史,具有云南少数民族风格和洋气十足的和特色。顺着一圈圈金黄色泽的摩登粑粑的卷儿,被轻轻撕开,撕开的是一帧帧昆明历史的画卷,咀嚼一口伴有奶香和马尾松毛的清新味,仿佛满含着时光流转的人生况味,脑海中不断分解出,人生咸甜冷暖味道的体会。

摩登粑粑是昆明最为经典的传统糕点,您吃过吗,如何?味道蛮好的!

——江南(云阳士子)修改于2021年2月15日星期一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