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词汇

嘎是什么意思、读音(著名作家徐光耀:小兵张嘎的“嘎”,是什么意思)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嘎是什么意思、读音和著名作家徐光耀:小兵张嘎的“嘎”,是什么意思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嘎是什么意思、读音以及著名作家徐光耀:小兵张嘎的“嘎”,是什么意思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嘎是什么意思、读音(著名作家徐光耀:小兵张嘎的“嘎”,是什么意思)

1、“嘎”是河北雄安新区,包括霸州、胜芳一带的方言。乡亲们形容一个小孩调皮捣蛋,常常说这个小孩有点”嘎“。这个词最早在电影中出现,应该就数《小兵张嘎》了。具体怎么解释,是什么意思?我们听听《小兵张嘎》小说作者和影片编剧、著名作家徐光耀的解释。徐老的解释应该是最为权威的,作为“嘎子”之父,徐老用文字创作和用影音丰满了嘎子的形象。整部电影也是围绕一个”嘎“字展开,让观众有喜有悲,有欣慰也有反思。什么是”嘎“?再早徐光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他的故乡河北雄县(现在的雄安新区),“嘎”就是调皮捣蛋、干点儿无伤大雅的小坏事儿,而且还有点儿可爱。

2、就此来说,在冀中平原的很地方,凡带有这个特点的人和事,就称之为“嘎”。在徐老的故乡雄县,如果形容一个人聪明、善于出招,称为“故点儿”(这个叫法在霸州、胜芳一带很少听说)。这个词的发音很特别,后两个字要连起来读。当年徐光耀在创作《小兵张嘎》时,曾想取名《小兵张故点儿》,但后来转念一想:这个词太偏了,只有冀中平原上的读者能读出来,河北以外的广大读者也念不出当地的味儿来,于是就索性把名字改成了“张嘎”。至于他为什么要姓“张”,徐老说:“‘张’姓很普遍,正好代表了很多这样的人,而且‘张’字的口音很响亮。”

3、嘎子和胖墩彩色版剧照(胜芳拍摄)

4、因为常年在冀中平原上生活和工作,徐光耀非常熟悉乡亲们的生活习惯,在长年累月的日常接触中,徐老积累了深厚的创作素材。徐老说“这些事都是有来历的。”在创作出《小兵张嘎》之后,徐老一一列举小兵张嘎的“嘎事”。

5、“嘎事”之一:往河边的老鸹窝里藏枪。在一次战斗中,嘎子缴获了一支“真家伙”(就是在河边追咬汉奸的那一次),按照部队的纪律,这支”真家伙“作为战利品,是必须要上缴的。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去,他把枪藏进树上的老鸹窝里。

6、嘎子在河边寻找藏枪的地方,看到了不远处的大柳树

7、“这是我听说的一件真事,主人公是抗战时期河北省深县(现衡水市深州市)的一个大侦察员,而不是小侦察员。”徐光耀记不得侦察员的名字了。或许,在“找敌人要武器”的艰苦岁月,这样的事并不鲜见吧。(相信各位读者朋友看过反映这段时间的抗战影视剧,一定会深知武器得来的不易。那个年代的生产力,洋钉、洋火、洋车,凡是高档一点的商品,大都是国外进口,带个”洋“字。胜芳刚解放的时候,全镇最大的工业作坊,就是一家铸铁锅的小厂。)

8、大柳树上的老鸹窝,正是藏枪的好地方

9、“嘎事”之二:跟老乡摔跤、咬人。胖墩儿想用自己的挂鞭(爆竹)换嘎子的假手枪,嘎子虽也看上了胖墩儿的挂鞭,但又舍不得自己的枪,于是就自负地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没想到却输了。(这是一段充满童趣的片段,让观众暂时远离了战争的残酷。当时看电影时就感觉得到,胖墩比嘎子体重要重很多,嘎子赢胖墩不容易。嘎子要想赢胖墩,就必须用技巧。嘎子的技巧就是“上口”,这使他虽然赢了,却不太光彩。小伙伴们在他的胜利面前都散开了,没人搭理他。这也激发了他堵胖墩家烟囱的想法,后来在区队长等人的教育下,他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走上了成为一个小英雄的道路。其实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何尝不是如此,有了正确力量的引导,多数人都会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10、嘎子和胖墩在大堤上摔跤(胜芳拍摄)

11、嘎子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爱咬人,摔跤输了就咬了胖墩儿一口,胖墩儿骂他说:“你是属狗的呀!”

12、后来,在追伪军军官和面对来抓他的匪兵时,嘎子也用了这一招儿,匪兵同样骂他:“你是狗呀!”

13、徐光耀说:“当时我身边的战友中,就有跟老百姓摔跤的,我把这些事放在嘎子身上了。”

14、“嘎事”之三:堵老乡家烟囱。嘎子咬了胖墩儿一口,为此挨了批评,他就赌气把胖墩儿家的烟囱堵了。

15、嘎子在胖墩家的房顶上看父子俩生火做饭(胜芳拍摄)

16、“这件事说起来跟战争没有关系。”徐光耀说。1953至1955年间,他在故乡雄县的一个区任区委副书记。当时县里有一个叫“蛮子营”的村(霸州跟雄县接界处有个村也叫“蛮子营”),社长就是一个很“嘎”的人。有一年的正月初一,正是农村过大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很重视,按习惯五更就得起床煮饺子。结果这个社长呢,半夜就爬到房顶上,把好几户人家的烟囱都堵了,害得这些人家的饺子都没煮熟。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成年人“事迹”被作家借用,搁在嘎子身上,倒是更增加了几分孩子的可爱。

17、嘎子在房顶上堵胖墩家的烟囱(胜芳拍摄)

18、老电影是珍贵的影像资料,像《小兵张嘎》中就有大量的镜头,描写了水乡白洋淀(西淀)、胜芳(东淀)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生产生活景像,渔船、捕鱼、挑水、生火做饭以及村街布局、居民建筑等等,这对于当时乃至后二、三十年的人民群众来说,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但对于更长时间的人们来说,却是有了历史的味道,对于后来研究这段历史学者来说,更是难得的资料。这里说得是题外话。

19、“嘎事”之四:用枣刺扎车带。张嘎第一次遇到“敌人”,就用枣树上的硬刺儿,扎破对方的车带,完成了一个小小的报复。他忽然想到有个叫罗金保的侦察员用笤帚疙瘩夺下了汉奸的枪,自己的假手枪不是更行吗?崇拜英雄,模仿英雄是每个男孩子都有过的梦想和行为,在嘎子身上,也汇聚着成千上成冀中平原少年男子勇敢、机智的形象。

20、彩色剧照:嘎子计划夺“汉奸”的枪

21、不巧得很,这个“敌人”原来就是侦察员罗金保;但又万幸,因为这件事,张嘎才为罗金保所赏识,被带到地区小队当了小兵。“这个事情是我自己虚构的,也是迫不得已,小说写到那儿了。”徐光耀解释说,“不过,就用枣刺扎车带这个事实来说,我们那儿把枣刺叫‘指根’,非常硬,扎车带是没问题的。”

22、嘎子夺枪计划失败,被“汉奸”讯问

23、说到这里,想起小时候在胜芳周边的老家生活的情景,当时的自行车带质量也是不错的,但有时骑行在乡道上,一个小小的蒺藜狗子就可以把带给扎了,就更别说比蒺藜狗子硬多少倍的枣树刺了。现在村子里都修了宽敞的水泥公路,在公路上行驶的也多是汽车和电动车,对比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还是应该感谢那些为今天的生活做出巨大牺牲与贡献的人们,我们必须知道,没有他们,就没有人们今天的生活,这也是笔者每一次观看《小兵张嘎》都有的共同感受。谨以此文,向这些先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