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词汇

举人是什么意思、读音(梅州各区县进士、举人、解元概况)

其实举人是什么意思、读音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梅州各区县进士、举人、解元概况,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举人是什么意思、读音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1、梅州历代解元名录(29名)

举人是什么意思、读音(梅州各区县进士、举人、解元概况)

2、谢天佑(梅县)元朝延祐五年(1318)戊午科解元

3、盛端明(大埔)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戊午科解元

4、李士淳(梅县)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己酉科解元

5、叶著(梅县)明朝崇祯九年(1636)丙子科解元

6、游定海(丰顺)清朝康熙五年(1666)丙午科解元

7、蓝?(大埔)清朝康熙八年(1669)己酉科解元

8、陈鹗荐(梅县)清朝康熙三十二年(1693)癸酉科解元

9、李恒熉(梅县)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科解元(李楩之子,李士淳之孙)

10、钟允彝(梅县)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科解元

11、杨时行(梅县)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丁酉科解元

12、梁念祖(梅县)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恩科解元

13、宋湘(梅县)清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科解元

14、叶钧(梅县)清朝乾隆五十九年(1794)甲寅科解元

15、丘作霖(大埔)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科解元

16、李汝谦(梅县)清朝嘉庆三年(1798)戊午科解元(李黼平之兄)

17、张翱(大埔)清朝嘉庆十二年(1807)丁卯科解元

18、李载熙(梅县)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科解元

19、钟孟鸿(蕉岭)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广东乡试解元

20、钟觉黎(蕉岭)清朝同冶元年(1862)壬戊并补行咸丰己未科解元

21、翁裕珍清朝光绪八年(1882)午科广西乡试解元

22、余元英(兴宁)清朝康熙五年(1666)丙午科解元

23、温应麟(兴宁)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乙卯科武解元

24、黄伯龙(梅县)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庚午科武解元

25、林元藩(兴宁)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乙酉科武解元

26、李象斌(梅县)清朝乾隆三十九年(1774)甲午科武解元

27、张全斌(丰顺)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丁酉科武解元

28、熊曜(梅县)清朝乾隆二十四年(1759)己卯科武解元

29、曾辉元(梅县)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恩科武解元

30、房殿魁(梅县)清朝光绪十九年(1893)癸巳恩科武解元

31、据统计,清代出50名以上文进士的科举发达州县全国有117个,为便利比较,把其中在清代才设置,又在民初撤销的县并入原来的县,则本文实际统计县数为114个,具体排名在学术界还首次披露,详见下表:

32、清代有50名文进士以上的县为科举发达县:广东有5个科举发达县:南海、番禺、顺德、梅县、东莞广西有1个科举发达县:广西桂林府临桂县福建有5个科举发达县:闽县、侯官、晋江、长乐、莆田

33、?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历代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始于隋文帝开皇七年(587),迄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历1300多年之久。

34、历代科举考试,均由朝廷制定若干科目作为取士之标准。从唐代至宋神宗熙宁之前,考试科目以诗赋为主,是为“诗赋取士时代”;熙宁至元末以经义为主,是为“经义取士时代”;明初直至清末,改用八股文,是为“八股取士时代”。

35、清代科举考试主要有三级:最低一级为“院试”;第二级为“乡试”,最高级是“会试”和“殿试”。

36、院试之前需要经过“县试”和“府试”。凡县试,府试、院试考取第一名者称为“案首”。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为“童生试”;应考者无论年龄老幼均称“童生”。县试、府试分别由知县、知府主持。县试录取后即取得参加府试资格(今梅州各县考录取的童生,多属潮州府、惠州府管辖,起初要到潮州府、惠州府参加府试,雍正晚期设直隶嘉应州后,府试即为州试所代替)。

37、院试,是府(州)试录取的童生,参加由省学政(学台)主持的考试。录取者即为“生员”,或称“入学”、“入庠”、“入泮”、“茂才”,通称“秀才”,又称“相公”。

38、秀才经过岁、科两试,考得一等前列者便成为“廪生”。廪生属资历较深的生员,每月可得到政府的廪膳补助,还有资格做官。秀才是属于本府、州、县学的生员,若考选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则称为“贡生”,意为将人才贡献给皇帝。贡生包括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称为“五贡”。五贡都算正途出身资格,与廪生一样,可出任地方官或学官。

39、乡试,每三年一次,在省城和京城举行。秀才等通过“科考”合格者,方可参加。乡试由皇帝任命的“主考”主持,考期在秋天,故称“秋闱”。考取者为“举人”,又称“孝廉”。第一名为“解元”,前五名为“经魁”,余为“文魁”。清代广东乡试达万余人;录取名额88名,如遇皇帝即位、寿诞或皇室的庆典可加考恩科。中了举人可入仕做官,故人们称之为“老爷”。

40、会试,每三年一次,在北京举行,由礼部主持。考期在乡试次年的三月,故又称“春闱”。各省举人皆可应考,考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第2至18名称“会魁”。每次会试万余人,全榜中额约360名,广东得额(满额)仅16名。

41、殿试,是由皇帝在殿廷上对贡士亲发策问的考试,故又称“廷试”。殿试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亦称“殿元”、“鼎元”或“殿撰”;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一甲三名在殿试后,立即授官,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一般需再经过一次“朝考”(由皇帝特派大臣阅卷的殿廷复试),最优者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其余为主事、知县等职。清代翰林院为储才之地,主管编修国史(故翰林亦有“太史”之称),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撰拟机要文书,进讲经史等。翰林院以大学士为掌院学士,其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官。殿试朝考后,新进士之授翰林院庶吉士者,称为“点翰林”。

42、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官制度,科举为隋朝以后的封建王朝各阶层人士,尤其是下层寒士提供了一条入仕之路,选拔产生了11万多名进士和上百万名的举人。这些进士举人构成了中国一千多年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主体,对隋唐以后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中国传统教育的因革等,都与这些进士举人密不可分,他们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值得传颂。

43、解元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èyuán,指科举制度中乡试(省试)全省第一名的举人,唐制,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故后世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如世称明代唐寅(唐伯虎)为唐解元。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进士考试,分三甲第一甲三人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赐进士及第。第二甲人数若干第一名称传胪,赐进士出身。第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

44、五华县(古长乐县)古代科举人物情况

45、镇平县(蕉岭县)古代进士等科举人物名录

46、清代广东文解元(全省第一名举人)名录

47、清代全国有114个科举发达县,其中广东占5个

举人是什么意思、读音和梅州各区县进士、举人、解元概况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