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词汇

truthfulness是什么意思?用法、例句(愈发流行的正念(Mindfulness)究竟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truthfulness是什么意思?用法、例句这个问题,愈发流行的正念(Mindfulness)究竟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truthfulness是什么意思?用法、例句(愈发流行的正念(Mindfulness)究竟是什么?)

正念,作为一种兼具古老传承与现代实证的修行方式,很容易让人注视到种类繁多的训练技巧。但究其自身,正念更像是一种关于存在的态度。

我们如何确定自己存在着,这是个恒久的哲思。通过外界的环境刺激?在《第一哲学沉思录》里的第一个沉思,笛卡尔有一个著名的怀疑(也困扰了庄子、苏轼):如果我感受到的一切,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妖怪施展法力骗我的,怎么办?

我们先来看一个极端的思维实验:某个疯狂的科学家,将一个人的大脑从身体里分离出来。放在实验用的水缸里,并连接了生命维持装置,同时通过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电极与大脑相连,提供被模拟出的各类感官感受。这颗大脑该如何知道自己生活在真实的环境中?如果外界的环境刺激我们都不能确认是不是真实的,那么我们显然无法通过它来确认“我”的存在。休谟对此悲观的认为通过经验和理性,都不能确定自我存在。

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论调,由于翻译的原因,很多人将这句话误解为“因为我思所以我在”,但实际上这句话在表达的是“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因为当我怀疑其他时,我无法同时怀疑我本身的思想”。笛卡尔在排除了一切不可确定的事物后,唯一能够有确认的是“我的思考”这一意识体验的存在,却并没有推断出作为“我”的这个“存在者”的存在。胡塞尔彻底撇开了无法证实的“存在者”,而将注意力放在了对于意识的考察,阐明了意识的意向性,意指意识必然投注于意识对象(意识对象可以是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事物,也可以是存在于主观世界的想象),意识必须与意识对象对象共存,存在更像是一种关系。从此,否认了人类长久以来将自身与外界划分为主客二元对立的认知习惯。

当我们把“存在”视作一种与被指向的主客观世界共存的意识时,我们如何存在,也便等同了我们与主客观世界的关系。海德格尔承接了胡塞尔主客统一“浑然天成”的立场,同时借由研究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来阐明“存在”,开创了存在主义的先河。萨特、加缪等借此,阐释了面对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所描述的生命困境——"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绎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我们该如何存在。究其重点,在于认识到自己的自由,并为自己做出选择和承担责任。

释迦摩尼则通过管理自己的意识,体验到了自由。后世禅宗的修行法门,无论禅坐抑或当头棒喝,都在于褪去尘世的染浊,回归本自澄明的本性,体验到自身的自由(了悟),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修业)。这一切与笛卡尔和胡塞尔对一切不可确定之事物的悬置相类似,但却不是源自理智上的推演,而是修行上的体验。西方的理性与东方的感性在“存在”议题上交汇。分别促成了临床心理学与正念修行的产生与发展,随时代发展两者越发交融。卡巴金将正念由纯粹的宗教修行方式融入了循证科学,明就仁波切等一众僧侣学者则将循证科学引入人宗教修行。

卡巴金所提的关于正念的九个态度与佛教的八正道有着诸多重合,对于指导人们如何自己与世界相处获得高质量的“存在”有着积极意义。下面我们就来简要的介绍下正念态度。

1.接纳:接受现状,愿意如实地关照当下自己的身、心现象。

2.初心:常保持初学者之心,愿意以赤子之心面对每一个身、心事件的发生。

3.放下:放下种种的好、恶分别心,只是分分秒秒的觉察当下发生的身、心事件。

4.信任: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智慧与能力。

5.耐心:保持耐心,对自己当下的各种身心状况保持耐心,有耐性地与它们和平共处。

6.无为:无为不强求,只是无为的觉察当下发生的一切身心现象,不强求想要的(治疗)目的。

7.不评判:不对自己的情绪、想法、病痛等身心现象作价值判断,只是纯粹的觉察它们。

如果我们我们从正念(Mindfulness)这个词出发,正念的态度便再次被简化。Mind的意思为留意、觉察、注意,ful为形容词后缀意味充满,ness为名词后缀,合起来Mindfulness便是充满注意——全神贯注。“正念”的“正”,意味着中正,不偏不倚,不带批判。念不是取念头的意思,而是取念的象形——今心,今为当下,心为意识。

那么正念的核心态度便是对当下充满觉知而不批判的注意。这也符合了卡巴金对于正念的定义:Mindfulnessisattentioninaparticularway:onpurpose,inthemoment,andnon-judgmentally(正念是一种有意图的、在当下的、不评判的独特注意方式)。

既然是一种独特的注意方式,那就意味着但凡需要意识参与的事务都可以正念的去做。

赵州禅师著名的公案: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向赵州禅师请教如何是禅。赵州禅师问其中的一个,“你以前来过吗?”那个人回答:“没有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赵州禅师转向另一个僧人,问:“你来过吗?”这个僧人说:“我曾经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这时,引领那两个僧人到赵州禅师身边来的监院就好奇地问:“禅师,怎么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未曾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呢?”赵州禅师称呼了监院的名字,监院答应了一声,赵州禅师说:“吃茶去!”似乎对于赵州禅师而言,万物皆可“吃茶去”,而从正念的角度来说,则是万物皆可正念。吃茶可以正念、吃早餐可以正念、喝水可以正念、洗碗可以正念、走路可以正念……只要你以正念的态度去做一件事,那么这件事便就是正念的。

有时当我们看到水池里一大摞油腻腻待清洗的碗时,我们的大脑会被迅速的被激活,开始自动巡航的批判模式。我们开始思考“这么多碗我该怎么办”“洗完这些要花很长的时间吧”“那么多油我才不想碰它”这些想法无助于让碗变清洁,甚至会给我们的清洁行为带来心理上的困难。而正念,则意味着在此刻接受碗和洗碗本身,碗很油、洗碗能够让它们变干净,哀怨只能徒增烦恼。同时,正念要求我们全神贯注于洗碗的过程,每当那个自动巡航的批判思维出现,我们都温柔的提醒自己,那些只是有趣的想法,而真实则是手上的水流、手与碗的接触、清洁剂的香味、从油腻到清爽触感。一切似乎虽然不那么美好,但也不见得有想象中那么糟糕。此刻,我们活在现实中,而非想象的虚幻中。

事实上,正念无法保证我们一定会从中获得益处,我们很难因为正念而在被蜜蜂叮咬时不觉得疼痛,但正念能够给我们一个机会不让喋喋不休的大脑增加我们的痛苦。正如佛陀将未修行的人描述为,遇到痛苦的感受,就万分的悲痛,越来越迷惑,愈来愈恐怖,就好像中了一支箭之后,又中了第二支箭,感觉越来越痛苦。但是,修行过的人,若是遇到痛苦的事情,绝对不会只是悲痛,不会自己乱了手脚。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便是正念的意义。

我心飞翔心理工作室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NGH催眠师协会注册催眠师,某区直机关事业单位专职咨询师,多家高校、机构兼职讲师、咨询师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