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词汇

cinnamon是什么意思(之cinnamon确指中国肉桂)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cinnamon是什么意思,以及之cinnamon确指中国肉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陈大漓最先提出,肉桂是秦代才在南海开采的,希罗多德不可能见到肉桂。

cinnamon是什么意思(之cinnamon确指中国肉桂)

但肉桂分两种,一种是原产于中国的“中国肉桂[cinnamomumcassia]”,另一种是原产于斯里兰卡的“锡兰肉桂[cinnamomumverum]”。《希罗多德历史》的肉桂[cinnamon]究竟是哪个,据原书难以判断。

一般认为,希罗多德所说的肉桂是转口卖的锡兰肉桂[cinnamomumverum],或是阿拉伯、埃及本地的其他植物。

故将问题的重点转向肉桂的转运上,即希罗多德时代的阿拉伯游牧者无法组织起像后世阿拉伯帝国一样的香料垄断贸易,伪造者多半把后世状况误会为前世状况。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

但学术界在这一问题有“充分的研究”,他们称锡兰肉桂的长途转口贸易古已有之,肉桂从锡兰运到阿拉伯,再从阿拉伯运到埃及,甚至在公元前1500年就已经用于古埃及木乃伊的制作了。

根据已有的版本学辨伪证据,我们可判断《希罗多德历史》是洛伦佐·瓦拉伪造的文献,肉桂值得作为一个重要的证据。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希罗多德历史》原书中关于肉桂[cinnamon]的部分。

阿拉伯地处有人居住的世界的最南方。而且只有这一个地方生产乳香、没药、桂皮、肉桂和劳丹脂这些特产,除了没药之外,阿拉伯人都是得之不易的。……

他们取得肉桂的方法就更加令人惊奇了。他们说不出这种东西长在哪种树木上,什么地方出产这种东西——只是有一些人说,它很可能是生长在养育狄奥尼索斯的地方。据说,有一些大鸟,它们口衔干树枝(腓尼基人告诉我们希腊人说这个叫作肉桂[cinnamon]),把树枝带到高处营造它们的巢。大鸟把这种树枝和着泥附着于悬崖峭壁之上,那里是无人可以攀登上去的。阿拉伯人是用这样的办法取得肉桂的:他们把死于当地的牛和驴以及其他野兽剁成很大的块,然后把它们带来放置在鸟巢的附近,他们则退开一定的距离,在那里注视着。于是,大鸟飞下来,叼着肉块升空,回到鸟巢;但是鸟巢承受不住肉块的重量,因而被压垮而散落到地面上。于是,阿拉伯人就回来,收集肉桂。然后,人们再把肉桂从阿拉伯转运到其他地方去。

以上这两部分关于肉桂[cinnamon]来源的记载,基本是荒诞不经的。究其缘由,一是为了通过这些奇闻来增加书的销量,二是洛伦佐·瓦拉为了掩饰历史原貌与自己对肉桂知识的欠缺。但是,隐隐约约地,我们看到阿拉伯人垄断着香料贸易。

这里提到的肉桂[cinnamon],是“中国肉桂[cinnamomumcassia]”还是“锡兰肉桂[cinnamomumverum]”,难以判定。从语源上看,“cinna-”与“sina-”应该有一定关联。但这些都只是个人猜测,毕竟有人认为此名取自阿拉伯当地植物。

如林肯·佩恩《海洋与文明》第六章注:

InSalles,“AchaemenidandHellenisticTrade,”260.最早提及肉桂与桂皮的记载(7世纪之前)所指的并不是来自印度、东南亚和中国的肉桂与桂皮,而是原产于阿拉伯半岛南部和东非的野生灌木。SeeCrone,MeccanTrade,253–64.

其实,这种说法依据的也是《希罗多德历史》,不足为据。“干树枝”已表明肉桂[cinnamon]确实是指中国肉桂与锡兰肉桂中的一种,而非其他植物。知乎上也有类似说法,也就是同时否认了中国肉桂与锡兰肉桂,那么埃及木乃伊与腓尼基瓶子用的肉桂也就不可解了。

另外,古埃及木乃伊用的[cinnamomumcassia],究竟是指哪种肉桂?在学术用语中,中国肉桂与锡兰肉桂,并没有区分得那么清:

那么,阿拉伯贸易中的“肉桂”究竟是中国肉桂还是锡兰肉桂?不妨看看9世纪阿拉伯文献《道里邦国记》中关于肉桂的记载,这里明确写着肉桂来自中国(无论真伪都反映了一种贸易关系):

拉丁尼亚(Radhaniyyah)的商道

操着阿拉伯语、波斯语、罗马语、法兰克语、安达卢西亚语、斯拉夫语的商人经陆路和海路,从东方行至西方,又从西方行至东方。

他们从西方贩来奴隶、婢女、娈童、绸缎、毛皮、皮革、黑貂、宝剑等,从西海中的凡哈(fanhai)出航,取道凡莱玛(Faram),再负载着商品到红海(qulzum)。

从凡菜玛至红海有25法尔萨赫,再从红海出发航行在东海上,到达伽尔(Jar)和吉达,再至信德、印度、中国。

然后,他们从中国携带着麝香、沉香、樟脑、肉桂及其他各地的商货返回红海。再将货物运至凡莱玛,再航行于西海中。

或许,他们带着商品去君士坦丁堡,货卖给罗马人。

或许,他们将货带到法兰克王国,在那里贩卖。

假如他们愿意,他们可以带着货物法兰克出发经西海,在安塔基亚(安条克)登陆,在陆地上走过三个驿站,使到达伽比亚(Jabivali)。

再航行在幼发拉底河上,直抵巴格达,再航行在底格里斯河上;再至武步拉(Ubilah)。再从武步拉启航,陆续至阿曼、信德、印度及中国。所有这些道路都是彼此相通的。

这里写的“他们从中国携带着麝香、沉香、樟脑、肉桂及其他各地的商货返回红海”说明最晚至9世纪,阿拉伯的肉桂贸易对象还是中国肉桂,这与前面对语源的讨论相印证。

以上语源分析与阿拉伯文献的记载已可证明阿拉伯转口贸易的“肉桂”确实取自中国。那么,不妨在此基础之上猜测,《希罗多德历史》中利用“牛和驴以及其他野兽剁成很大的块”的肉来获得肉桂的故事,可能是对“肉桂”汉文名的误解。真实情况还待考证,但此处的“驴”(汉代出现)又一次暴露了真实年代。

其实,《耶经·新约全集》18:13就提到了肉桂的货物贸易,而耶经成书年代若在9世纪以前,则此肉桂基本为中国肉桂。与《希罗多德历史》不同,《耶经》此处只提到牛、羊、马等牲畜,并无驴,孰前孰后一目了然。(《耶经》的成书应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那么,锡兰肉桂是什么时候走入欧洲市场的呢?又是如何被西方历史学者误会为古已有之呢?以下资料将源头指向了葡萄牙人,这也是肉桂问题的第三个证据。

杰里·布罗顿《文艺复兴简史》:

在1499年9月,当达伽马回到里斯本,向王室奉上数量虽少但却珍贵的肉桂、丁香、姜、肉豆蔻、胡椒、药品、宝石以及木材等货物时,葡萄牙宫廷确信他们最终打入了香料市场。

埃尔克·R·沃尔夫《欧洲与无历史之人》第八章:

香料由亚洲卖到欧洲,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典时代。在葡萄牙人闯进来以前,这个贸易的东端操在中国人之手。中国人收集干丁香花苞、豆蔻和豆蔻干皮,将它们运到马六甲。伊斯兰商人再加上锡兰的肉桂皮和印度胡椒,把这些货物从马六甲一齐运到马拉巴尔海岸港埠和古吉拉特。伊斯兰商人常驻东非、阿拉伯和埃及的代理人,在马拉巴尔海港港埠和古吉拉特接收货物,而后又把它们运往红海和波斯湾的港埠。

1638年他们(尼德兰人)征讨锡兰的葡萄牙人,到1658年已赢得对锡兰及其肉桂生产的控制。

霍布斯《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

至此,肉桂问题基本解决。9世纪前后,阿拉伯帝国垄断中国肉桂的转口贸易。受此影响,《希罗多德历史》误入肉桂。达·伽马到达锡兰之后,欧洲人认为阿拉伯人的肉桂出自当地,但这与《道里邦国志》冲突。事实却是,古埃及时代“锡兰肉桂的转口贸易线”是欧洲近代学者的虚构,依据的是阿拉伯帝国对中国肉桂的垄断贸易与葡萄牙人在锡兰的新发现。

好了,关于cinnamon是什么意思和之cinnamon确指中国肉桂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