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词汇

Babinski[巴宾斯基]的中文翻译意思、发音、来源及流行趋势 巴宾斯基

大家好,Babinski[巴宾斯基]的中文翻译意思、发音、来源及流行趋势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巴宾斯基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Babinski[巴宾斯基]的中文翻译意思、发音、来源及流行趋势和巴宾斯基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巴宾斯基(Babinski)征,或巴氏征,是经典的病理反射,神经科最重要的体征之一。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锥体束解剖学或病理生理学阻断的体征,2岁以上的小儿和成年人出现此征有肯定的病理意义。

Babinski[巴宾斯基]的中文翻译意思、发音、来源及流行趋势 巴宾斯基

(1)如条件允许,检查前应向患者讲明检查的意义以取得患者充分合作。

(2)令患者仰卧,放松,双腿伸直或膝关节略屈曲、稍向外,足放松。

(3)用一只手握住患者的足踝,保持足的位置,控制划足底的力量。

(4)用钝尖物从足底外侧缘轻轻向向上划,由足跟向前至小趾跟部转向内侧。

*刺激时避免触及拇趾区域,一般认为应在第二趾前停止刺激。

正确进行了足底刺激的标准——足趾运动的再现性,无论屈曲或伸展。

反射,顾名思义,由对特定刺激做出的相对不变的反应组成。再现性是在引出任何反射时的目标。如果没有反应或反应不恒定,你的刺激可能是错误的,再尝试一次。

(1)加强刺激强度:即反复刺激(反复摩擦)跖后外侧(足跟部),然后随之由足跟向前沿足跖外侧划至小趾根部时转向内侧。

(2)札毕罗(M.Szapiro)改进法:检查者用左手将患者第2-5趾跖屈,同时用右手持骨针由后向前划足跖外侧缘,这样更容易引起踇趾背屈的病理反射。此乃由于足趾被动跖屈可引起同侧下肢的总体屈曲反射,而Babinski征不过是这种总体反射的一部分表现,所以这种方法容易引出Babinski征。

典型的Babinski征包括拇趾背屈、其余四趾出现开扇现象(开扇征)和小腿屈曲三个部分。出现阳性反应要重新划一次。

(1)以踇趾背屈为确定Babinski征必不可少的主要症候,且必须由踇长伸肌收缩引起。开扇征或屈曲协同只有当和拇趾背屈一起出现时方能确定Babinski征阳性。

(2)拇趾背屈、开扇征及屈曲协同三者同时出现多见于锥体束完全横断,见于脊髓病变。

(1)足底感觉过敏(如感觉神经病患者),可以很轻微的力量划足底,甚至先划足外侧面(Chaddock手法),这一区域没有足底敏感。

(2)无反应可以出现在严重的上运动神经元性无力(足趾不能伸);亦可因感觉障碍影响了反射的传入部分而出现。

(3)如果存在机械因素(关节炎、外伤、足趾手术史)阻止足趾运动,可以触诊踇长伸肌肌腱的运动。

(4)挣扎的孩子、有些存在不自主性运动障碍或脑瘫的患者踇趾可能下意识或自发性背屈,也可能出现强直性伸展。因此,检查者必须确认足趾的行为确实与足底刺激有关系,是诱发出的,并依赖于足底刺激。真正的伸趾体征要符合以下4个条件:

a.划足底数厘米产生时间和空间的叠加后,足趾通常就开始伸展。有些患者,特别是截瘫患者,很轻微或短暂的刺激,都可能引起伸展。

b.当持续刺激足底时,足趾会维持强直性伸展。

c.刚刚停止刺激后,足趾即刻慢慢地返回中立位置(漂回中立位置)。足趾回归的模式在确定反应性质时和伸展模式一样重要。

d.三重屈曲协同总是在某种程度上发生,最好通过检测或触诊阔筋膜张肌掌握情况。

Babinski征实际上是一个多突触浅反射,反射弧是由S1感觉分布区(感受器),胫神经中的传入和传出纤维,以及脊髓L4-S2节段(反射中枢)组成。

Babinski征是一种原始的保护反射的释放。可以设想,人类在直立行走之前(原始的爬行时期),足底受到地面或外物的刺激,即发生踇趾背屈、四趾散开而进行爬高或平跑。人类直立行走以后,足底受到刺激(接触地面或受钝物刺激)即产生五个足趾的共同屈曲,而促使足掌抬起(迈步)。

在新生儿中,表现为原始的屈曲协同反应,即屈髋+屈膝+屈踝+趾背屈。

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行走反射抑制(或代替)了原始的爬行(或屈曲)反射:上运动神经元通过锥体束对屈曲协同反射有着日益完善的下行抑制作用,特别是踇趾伸肌,从而导致当足底受到刺激时,趾跖屈。

当锥体束受损时,尤其是涉及下肢的锥体束受损,导致对趾反射抑制减弱,导致其感受野扩大,对趾伸肌激活的抑制作用被释放,当足底受到足量刺激时,与下肢屈曲协同反应的其他成分(屈髋屈膝屈踝)同步出现的是趾背伸,这就是阳性的Babinski征。即正常行走反射消失,原始的保护反射出现。

Babinski征≠锥体束受损,从本质来说,Babinski征是锥体束抑制拇指反射感受野作用减弱有关,但Babinski征阳性不能说明锥体束结构性一定受累,准确说锥体束下行抑制功能障碍。

新生儿因为发育问题可以出现巴氏征;昏迷、麻醉、镇静药物、癫痫后、深睡眠出现巴氏征可能与锥体束暂时的功能障碍相关。

除了巴宾斯基征,其他许多以人名命名的手法可以从表浅刺激引出足趾运动。这些手法,特别是那些S1皮节以外的手法,一般都没有S1皮节内的刺激有效,但提示接受区域扩大。

在正常人中,这些刺激通常不能引出趾屈反应,但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后,可能就会引出趾伸反应,以下等位征阳性反应特征均为趾背伸,临床上认为其病理意义同Babinski征:

(1)夏道克(Chaddock)征:由外踝下方向前划至足背外侧。

(2)普瑟(Pussep)征:自后向前轻划足背外侧缘。

(3)欧本海姆(Oppenheim)征:用拇指和示指沿胫骨前缘自上而下推移至踝上方。

(4)契夫(Shaeffer)征:用手挤压跟腱。

(5)高登(Gordon)征:用手挤压腓肠肌。

(6)弓达(Gonda)征:用力下压第4、5足趾,数秒钟后突然放松。

[1]Biller,Gruener,Brazis,李晓光.DeMyer神经系统检查(第7版)[M].科学出版社,2020.

[2]富勒,袁云.轻松神经系统检查(第3版)[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3]贾建平,崔丽英.神经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国家卫健委专培教材)

[4]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5]张葆樽等.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6]陈立杰等.神经系统检查法简明图解[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或参考书籍,仅为交流学习,所有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望大家理性判断及应用。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Babinski[巴宾斯基]的中文翻译意思、发音、来源及流行趋势和巴宾斯基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