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常识

资本论德语最多从句,每日一书第91本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资本论德语最多从句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资本论德语最多从句以及每日一书第91本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和动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3、资本主义制度只是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特殊历史性的制度,它必将随着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趋于灭亡。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的必然性。

4、书名:《资本论》

5、又名:《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

6、作者:【德】卡尔·马克思

7、原版名称:DasKapital

8、类别:政治经济学

9、首版时间:1867年9月14日

10、作品简介:《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首版出版于1867年9月14日的德国汉堡。

11、《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12、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13、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14、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15、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Heinrich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16、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和社会学家。

17、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18、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19、就他个人而言,他的极其伟大的著作是《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

20、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21、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22、《资本论》第一卷是整个《资本论》的基础部分。《资本论》第一卷通过对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一般基础(商品经济)、剩余价值的秘密、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因而从根本的层次上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问题,并且有始有终、首尾呼应,具有逻辑和历史的相对完整性。

23、《资本论》第二卷考察的是广义的资本流通过程,即除了直接生产过程外,把交换过程加进来了。这一卷主要分析单个资本的再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揭示资本主义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过程。这些分析,一方面是对《资本论》第一卷的补充和展开,由此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资本不仅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且是一个不断运动(再生产)的过程,它只有在这种连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增殖;另一方面是向《资本论》第三卷的过渡,或者说是第三卷的引言,因为第二卷考察的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等独立化的资本形式,是以第二卷对资本循环的分析为基础和出发点的。

24、《资本论》第三卷是对资本运动总过程的分析,既是理论分析的高潮,又是理论分析的完成。因为这里的分析不再停留在本质的层次上,而是上升到社会的表面。由此,把资本主义这个庞然大物从里到外清楚地再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前两卷暂时存而未论的问题在这里得到了回答,前面做过的许多分析(如价值、货币等)在这里又得到了更加深入、更加丰富、更加具体的论证,确实可以说是圆满地完成了理论分析的任务。

25、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而生产关系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的总和。

26、《资本论》正是系统地分析资本主义的全部生产关系,而且这种分析是辩证的,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本质到现象。

27、劳动价值论是《资本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论》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

28、而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劳动的二重性学说。这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处处都碰到不能解释的现象。实际上,这就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秘密”。劳动二重性的原理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正是由于《资本论》的全部分析都建立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所以《资本论》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9、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和动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30、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31、《资本论》通过对剩余价值这个资本主义的核心问题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从而科学地证明了一个真理,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只是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特殊历史性的制度,它必将随着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趋于灭亡。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的必然性。

32、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根据以无可怀疑的知识所作的绝对认真的研究,得出了这个结论: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定要被消灭。”

33、《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这里的“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和交换形式的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才产生的”。

34、而在马克思的时代,庸俗经济学只是把资本家有关“美好世界”的“陈腐而自负的看法”以“系统化”“学究气”的形式“宣布为永恒的真理”。

35、古典政治经济学虽然“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但是,其自身的阶级局限和知性思维方法使之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36、表面上看,《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古典政治经济学并无二致,马克思自己也承认“我的价值、货币和资本的理论就其要点来说是斯密—李嘉图学说的必然的发展”;然而,在考察方法上,马克思已经从根本上超出了近代意义上的科学范畴,把研究对象从“可以计量的”“物的事实”转向了具有无限丰富的感性体验的“人的事实”,即包含人的全部生存体验在内的感性活动。

37、基于此,马克思考察了“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全部关系”,并“根据以无可怀疑的专门知识所作的显然认真的研究”得出结论:“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定要被消灭”。这就是马克思所揭示的掩盖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物和物的关系”下的“人和人的关系”。不仅如此,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还极力证明,“现代社会,从经济学上来考察,孕育着另一个更高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

38、正是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使一种替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新形态成为可能,这是存在于《资本论》中的隐性逻辑。

39、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已经宣告了这一“现实”:“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40、”在《资本论》中,这一“逻辑”是通过对资本运动规律的必然趋势的揭示内在地开显出来的。按照马克思的理解,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包含的内在矛盾使其必然是一个自否定的存在。

41、用黑格尔的话说:这是“一个自身崩溃的直接现实性”,在其中,“这些直接的情况自身瓦解为形成他物的条件,但同时又被保持其为较高实质的内容”。

42、在这个意义上,共产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存在的,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异化不同,共产主义在人的历史活动中实现了理想与现实、哲学与生活的和解,即人的理论思维能力与生产实践能力的和解,这实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要义。因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本身既是对资本运动规律尤其是其必然被消灭的规律的揭示,也是作为资本主义替代方案的共产主义道路的开启,二者是同一个过程,这就是马克思在“给卢格的信”中所说的“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43、可见,在《资本论》中存在着相互交织的两条逻辑:

44、一条是以商品、货币、资本等“物”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资本运动规律的显性逻辑;

45、另一条是内蕴在资本运动这一显性逻辑之下的解放的逻辑(隐性逻辑),即共产主义道路的开显。

46、由此,作为“工人阶级圣经”的《资本论》,其所作的结论不仅“日益成为伟大的工人阶级运动的基本原则”,而且越来越成为各地工人阶级“对自己的状况和自己的期望所作的最真切的表述”。

47、编者的话影响人类历史的巨著——《资本论》导读

48、卷一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第二章交换过程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篇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一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第二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第三章剩余价值率第四章工作日第五章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第三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一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第二章协作第三章分工和工场手工业第四章机器和大工业第五章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第六章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第四篇工资第一章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第二章计时工资第三章计件工资第四章工资的国民差异第五篇资本的积累过程第一章简单再生产第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第四章所谓原始积累

49、卷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第二章生产资本的循环第三章商品资本的循环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第五章流通时间第六章流通费用第二篇资本周转第一章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第二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第三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和周转的周期第四章劳动期间第五章生产时间第六章再论流通时间第七章可变资本的周转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一章前人的阐述第二章简单再生产第三章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50、卷三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第二章利润率第三章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第四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第五章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第六章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第一章资本的不同构成和利润率的差别第二章一般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第三章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第三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第一章规律本身第二章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第三章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第四篇商品及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及货币经营资本第一章商品经营资本第二章商业利润第三章商人资本的周转及价格第四章货币经营资本第五篇利润构成与生息资本第一章生息资本第二章利润的分割、利息率及“自然”利息率第三章利息和企业主收人第四章资本关系在生息资本形式上的外表化第五章信用和虚拟资本第六章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第七章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第八章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第九章信用制度下的流通手段第十章资本主义以前的状态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级差地租第三章地租第四章建筑地段的地租、矿山地租及土地价格第五章资本主义地租的产生第七篇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第一章三位一体的公式第二章关于生产过程的分析第三章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

5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商品开始。”

52、“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这种需要的性质如何,例如是由胃产生还是由幻想产生,是与问题无关的。这里的问题也不在于物怎样来满足人的需要,是作为生活资料即消费品来直接满足,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来间接满足。”

53、“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但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

54、“商品体的这种性质,同人取得它的使用属性所耗费的劳动的多少没有关系。”“在考察使用价值时,总是以它们的量的规定性为前提,……。”

55、“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56、“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关于资本论德语最多从句,每日一书第91本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