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常识

资本论德语1981版本,首个中文译本问世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资本论德语1981版本,以及首个中文译本问世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1、2019年9月8日,坪石基地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广东省活化内迁高等院校的遗址遗迹、谋求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迈出了关键性一步。回顾抗战期间中大在坪石办学的那段历史,可知诸多大师们在极其艰苦的岁月中,以怎样的坚守与坚韧,谱写了一幅幅壮丽的学术画卷。

2、在坪石东南十五里之遥,有一个偏僻的山村,住户百余家,皆股实而敦厚,便是法学院的所在地——武阳司。一切的建筑,无论式样怎么新颖,材料几乎除了木板就是铁钉,这种简单化经济化的作风,是抗战后的一种新型。只要抗战,只要把二十余年来青年们牺牲奋斗争取到手的抗战坚持下去,只要把日本鬼子赶出去,这穷乡僻壤的山庄,这装设简陋的屋舍,反比战前的高楼大厦舒服得多,痛快得多,青年们毫无怨色、处之泰然。

3、这里曾是王亚南先生任教的地方,当时他在法学院任经济系主任。王亚南先生学术成果丰厚,他与郭大力先生合作翻译的《资本论》是中国人最熟悉、使用最多的译本;1943年英国现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坪石与王亚南进行了两次长谈,还促使王亚南写下了《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

4、如今,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缅怀为粤北延续教育薪火的革命者,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活化如火如荼地展开,与此同时,各地纪念活动随之举行,相关文章也屡见报端。这也正是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自觉践行初心和使命。

5、众所周知,《资本论》在世界经济学说史、哲学史和社会主义学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图为新青年社发行的《马格斯资本论入门》。

7、1920年9月,上海新青年社(编辑部旧址在今南昌路100弄2号,总发行所旧址在今金陵东路279号)推出了李汉俊(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翻译的德国马尔西原著《马格斯资本论入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共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负责的人民出版社(设于上海)在1922年6月出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李汉俊译),该书介绍了《资本论》研究的内容、方法等。这两本读物的印行,使人们对《资本论》有所了解。

8、将《资本论》全部翻译成中文并予以出版,很早便是我国革命志士和进步知识分子的热切期望,如郭沫若在1924年秋从日本回国后曾欲花5年时间翻译《资本论》,“觉得如果能为译完《资本论》而死,要算一种光荣的死”。然而,由于《资本论》篇幅浩瀚,在白色恐怖的反动统治之下出版商怕担风险,多年未能如愿。1930年3月,上海昆仑书店出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陈启修译);1934年5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册(吴半农译、千家驹校),才使人们得以初窥其貌。

9、图为郭大力、王亚南合译的《资本论》初版。

10、《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于我国印行,是在抗战初期。1928年1月,郭大力在杭州西湖畔结识王亚南,两人志趣相投,商定了合译《资本论》的计划。两位青年虽才华横溢,但考虑到《资本论》是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要准确翻译必须有厚实的经济学修养和渊博的学识,于是就先联手翻译了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著作,作为练习。郭大力还一边在中学教英语以维持生计,一边刻苦自修德语和钻研古典经济学。

11、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郭大力翻译好的《资本论》第一卷书稿顷刻毁于日军炮火,他并没有气馁,到1934年又从头另译。党组织领导的读书生活出版社(设于上海,由艾思奇、郑易里等主持编辑业务),早有出版《资本论》中文全译本的打算,该社得知郭大力不畏艰辛努力译书,便由艾思奇、郑易里出面与他洽谈出版事宜,很快签订了约稿合同;为了使翻译顺利进行,该社每月向译者预付40银元版税用于生活开支。随即,郭大力集中精力译书,他依据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校正过的最新德文版,并参照两种英文译本和两种日文译本;王亚南也以非常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这项工作。

12、在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日军的飞机狂轰滥炸,郭大力不得不带领全家到上海租界暂避;但昂贵的房租实在难以承受,他只好把已完成的《资本论》第一卷译稿交给读书生活出版社,携妻儿返回江西南康,继续翻译第二、第三卷。郭大力的老家系穷乡僻壤,虽很艰苦,却比较安宁,使他能专心致志地从事翻译。此时,王亚南也去了内地,两人在分散的情况下坚持合作,并分批将译毕的书稿寄出。

13、上海沦陷后,读书生活出版社总社迁往内地,大部分人员相继离沪,在“孤岛”留守并负责日常事务的仅郑易里夫妇等数人。1938年4月,郑易里发电报给郭大力,请他到上海共同处理《资本论》的排印、出版等事宜。郭大力毅然踏上艰险征途,绕经香港来到申城,下榻于斜桥弄(今吴江路)仅两间小屋的读书生活出版社办事处。在艰苦的条件下,郭大力既要赶译《资本论》第三卷剩余章节,还要负责全部译稿(包括王亚南所译部分)的统稿、校订,同时又要与郑易里一起审阅新排印出来的清样,常忙得废寝忘食。经过大家4个多月的紧张劳动,郭大力、王亚南合译的《资本论》终于付梓,于8月31日出版第一卷,9月15日出版第二卷,9月30日出版第三卷。从此,这部人类文化史上的鸿篇巨制以全貌展现于我国人民面前。

14、1938年出版的《资本论》“译者跋”中,郭大力有这样的说明:“就第一卷说,序跋以及由第一篇至第四篇是我译的;第五篇至第一卷终,是亚南译的;就第二卷说,序和第一篇是亚南译的;第二篇第三篇是我译的。但到第三卷,因为亚南担任更重要工作的缘故,他只能译极少的部分了(第六篇第三十七章至四十章),其余的部分就都归到我肩上来了。我为使译名统一,笔调近于一致起见,当时对全稿负起责任。”当年,该书印刷3000部(其中2000部拟运往大后方),用细纹米黄色布制的封面中间3厘米宽的部位套印红色,上有“资本论”三个大字,既严肃端庄又美观,其风格同德文原版基本一致,深受文化界、学术界的欢迎。据说,不少社会知名人士(如宋庆龄、冯玉祥、邵力子等)都订购了。后来,这个版本又多次在国统区和解放区重印。根据不完全统计,此版共重印六七次,发行总量达3万多部,在国内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传播。

15、图为郑易里(前排右一)等在读书生活出版社办事处门前合影。

16、抗战期间,郑易里(前排右一)等在读书生活出版社办事处门前合影。

17、后来,王亚南、郭大力都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读书生活出版社更名读书出版社,并在香港与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合组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简称三联书店)。我国经济学界的前辈许涤新在回顾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资本论》这段历史时曾感慨:“在那个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在那个被国民党反动派摧残得奄奄一息的出版界里,有谁能有条件把这部二百多万字的巨著全部译成中文呢?有哪个出版社有决心、有胆量敢出版这一部使资产阶级反动派发抖的《资本论》呢?感谢郭大力、王亚南二位同志的劳作!感谢读书生活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18、在《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出版150多年后,回眸这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经典著作首个中文全译本昔日问世的过程,不禁令人心情激动。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证明,它的真理光芒将永远熠熠生辉。

关于资本论德语1981版本和首个中文译本问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