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常识

紫砂杯德语,德化窑的前世今生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紫砂杯德语的问题,以及和德化窑的前世今生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马可·波罗,意大利著名旅行家。1271年,他跟随父亲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启程,途径地中海沿岸的阿迦城、亚美尼亚,穿越两河流域,横跨波斯全境,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疏勒、沙州,沿着这条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1289年伊利汗国阿鲁汗的元妃去世,派兀鲁斛、必失呵和火者为专使,来元廷求婚。忽必烈选定阔阔真为元室公主,由三使者和马可·波罗及父叔护送,于1291年春乘14艘4桅12帆的巨船,从泉州启航,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到达波斯。思乡心切的马可·波罗从波斯经两河流域、君士坦丁堡,于1295年回到威尼斯。

在1298年威尼斯与热那亚战争中马可波罗被俘,于狱中口述东方见闻,由同狱作家鲁思梯谦笔录成书,叫《东方见闻录》即《马可波罗游记》。它是中世纪向欧洲人介绍中国和中亚情况的著作,给欧洲知识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对以后新航路的发现很有影响,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

《马可波罗游记》:“(离开福州)到第五天傍晚,抵达宏伟秀丽的刺桐城(泉州)。在它沿岸有一个港口,以船舶往来如梭而出名。”又说:“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每一个人,必须付自己投资总额百分之十的税收,所以,大汗从这方获得巨额的收入。”繁荣的刺桐城附近,“屹立着廷基(德化)城,这里除了制造瓷杯和瓷碗碟,别无其他值得注意的地方……,大量的瓷器是在城中出售,一个威尼斯银币能买到八个瓷杯。”

马可波罗在游记里把瓷器称为:“porcellana”,意大利语,意思是:“宝贝”,贝是贝壳的贝,大概是因为瓷器的质感类似贝壳的内壁。从此“porcellana”成了欧洲瓷器的词源,英语写作porcelain;法语写作porcelaine;德语porzellan;西班牙语porcelana。

马可波罗把一件德化窑青白釉四系罐带回了意大利,此件四系罐高约12.38厘米,最大腹径约8.26厘米,上有蕉叶、缠枝花卉等四层印花纹,沙底未施釉,被称作“马可波罗罐”,现收藏于威尼斯圣马可教堂。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收藏的“马可波罗罐”

马可波罗带回欧洲的这件德化窑青白釉四系罐与考古发现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出水、及菲律宾元代遗址出土的同类型产品极为相似,三者对比,南宋瓷罐外壁为三排花纹,元代瓷罐外壁为四排花纹。由此推断,“马可波罗罐”的烧造年代为元代初年,应是当时畅销的生活用品。

“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德化窑青白釉四系罐

马可波罗游历中国的时代,正是中国的元朝初年。德化早在商周时期已经烧制印纹陶和原始青瓷,唐代烧制青瓷,《中国陶瓷史》(叶喆民)将德化窑的创烧时间定在北宋。

宋代中国陶瓷大发展,除了大家熟悉的五大名窑,尚有龙泉、耀州的青瓷,建阳、吉州的黑瓷,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等众多明星窑口。江西浮梁县新平镇,又称昌南镇,烧出了影青瓷,也叫青白瓷,青中有白,白里透青,青翠如玉,精美绝伦。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真宗赵恒将“景德”赐予新平镇,改称:“景德镇”,自此景德镇一飞冲天,一千多年以来,一直屹立于世界陶瓷之巅。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南方各省涌现出一大批仿烧影青瓷的窑口,遍及江西、福建、浙江、安徽、广东、广西等许多地方。“其中以景德镇及福建德化、永春、大田、建阳等窑所出影青瓷胎白度和透明度较高,基本已接近现代瓷质的水平。”(《中国陶瓷史》叶喆民)。

福建省博物馆曾于1976年对福建德化县的碗坪崙、屈斗宫、祖龙宫一带进行过发掘,出土器物中影青瓷为主流产品,器物以盒、洗居多,碗、盘、壶、瓶次之。装饰工艺主要采用刻、划花,纹饰包括:云纹、雷电纹、云篦纹、牡丹纹、卷草纹、云水纹、团花纹、莲瓣纹、流云纹、莲花纹、菊花纹、兰花纹、马兰花纹、浮萍纹、草花纹、花鸟纹、蜜蜂纹、鱼纹、花心卷草纹、字款纹等。

宋代,德化窑产品已远销海外。德化所隶属的泉州,是宋代重要的港口,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德化的瓷器只要挑到邻县永春,即可装船沿着河流直抵泉州港码头。

宋代,东南亚各地在生活用品上仍比较原始,南宋赵汝适《诸蕃志》:登流眉国“饮食以葵叶为碗,不施匕箸,掬而食之”;苏丹吉“饮食不用器皿,缄树叶以从事,食已弃之”;渤泥国“无器皿,以竹编贝多叶为器,食毕则弃之”;波斯也只有国王饮食才“盛以瓷器”。德化窑的产品顺应东南亚人民的生活需要。德化宋元时期窑址出土的实物与东南亚各国发现的古代瓷器相互印证。1978年中国组建水下考古工作队后,在我国沿海海域打捞出一大批德化生产的影青瓷。

元代德化青白瓷继续发展,瓷土原料及工艺的改变,使元代德化窑的青白瓷比宋代的瓷器白度更高,到元末基本达到白瓷的要求,为明代被称为“中国白”的德化白瓷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当时的屈斗宫、边鼓垄、碗洋坑等窑口都生产白瓷。

元代的泉州港,是一个繁盛的对外贸易港口,德化的瓷器除了牢牢占领东南亚市场外,已远销到西亚、非洲等广大地区。

明代德化窑烧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白瓷,通称“建白釉”或“白建”,在明代瓷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特点如下:

明代德化窑,其窑室结构呈阶梯式蛋形,也称:鸡笼窑,分作三至九级不等,具有龙窑与馒头窑的共同优点。

德化窑以瓷塑人物最负盛名,名家辈出。如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陈伟等。据《福建通志》“艺术志”记载:“何朝宗,泉州人,或云籍德化,寓泉州。善陶瓷像,有僧伽、大士,天下传宝之。”传说他因烧瓷失败(一说因贫困)而自沉于水,留有十八尊罗汉瓷像埋在山间。《陶录》、《陶雅》等文献内也一致认为德化窑以“佛像最佳”。如故宫所藏的达摩、观音、老人像等,造型优美、神态逼真,人物性格刻画的也很成功,如达摩的庄严、观音的温柔、老人的质朴。在手指、衣纹、海水、山石等制作技巧上可谓鬼斧神工,惟妙惟肖。

除佛像外,德化窑还特产一种瓷箫,清人周亮工《闽小记》与陆廷灿《南村随笔》都有记载。后者说:“德化瓷箫,色莹白,式亦精好,但百支中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其声凄朗,远在竹上。不意云梦柯亭之外,有此异种”。故宫博物院展品中有一瓷箫与这段话吻合。因陶瓷烧制过程中有10%—20%的收缩率,且箫坯中空外直,温度烧过1200℃时,坯体犹如果冻一般,在重力及火气高速流动的作用下,极易变形,稍有变形,音调尽毁。瓷工还要通晓音律,熟练掌握泥料在烧制过程中的收缩比例,准确估算出烧成后瓷箫的长度,吹孔、音孔的直径大小以及音孔的间隔距离,差之毫厘就会前功尽弃。能烧出合乎音律的瓷质乐器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可见明代德化窑烧制工艺的高超。

日用瓷中以盘、碗、盅、杯、炉居多,其中以各种造型和花纹的小杯最具特色。

由于德化瓷本身的瓷质很好,为了展现本身质地美,其制作过程中较少用彩饰,尤其是瓷塑。正因为如此,其装饰方法中少有绘画,主要的方法是刻划、堆贴、透雕、浮雕四类。直到现在,德化最著名的匠人是瓷塑师,其整体瓷塑技术水平,独步天下。但彩绘匠人很少,许多画师师从景德镇画师。传承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每个艺术门类,都是一代一代的匠人传承、发展、创新、不断淬炼的结果。就像武侠的功夫,比套路更重要的是心法。

明代德化窑的瓷器不仅在国内有广阔的市场,而且畅销海外,明末时开始出口欧洲,当时的欧洲除了青花瓷外,最受欢迎的就是德化白瓷,法国称德化白瓷为“中国白”(BlancdeChina)。十八世纪初,德国梅森瓷厂开始研制瓷器,在仿烧了宜兴的紫砂壶后,仿了德化的白瓷。成为欧洲最早学会制瓷的工厂。此外,英国的切尔西瓷厂及欧洲其他瓷厂都仿制过德化窑的瓷器,可见德化白瓷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最受海外市场青睐的还是青花瓷,到明代晚期,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后,荷兰商人以台湾为基地将福建各港口出口的瓷器大批转运到世界各地,而青花瓷这时已成为外销瓷中最大宗的产品,为了迎合海外市场对外销瓷器品种的偏爱,作为一个大量生成外销瓷的窑场,烧制畅销的青花瓷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自明末至清末,德化窑烧制了大量的外销青花瓷。

明、清之际是德化窑的全盛时代,其所烧白瓷温润如玉,釉似凝脂。清代曾一度风行仿犀角杯,但不如明代釉调柔和,佳品不多。因原料二氧化硅含量过高,虽洁白透亮,但瓷质较脆,作为实用器,破损率高。因此过去多在陈设瓷方面发展,如瓶、炉、观音、佛像之类。明、清德化白瓷输出国外很多,至今仍有不少遗存。虽然到清代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据德化县《龙井苏氏族谱》所载,直到清末所烧的“梅花杯”(即犀角杯上印梅花者)还得到国际上的好评。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胎质有所不同,在强光下透视,明代德化白瓷多呈肉红色,被称为“猪油白”,后者则闪青白色,应是胎釉中氧化铁含量增加,还原气氛下,氧化亚铁呈现青色。

清代初期,所有的出口瓷器都转移到了广州港,但德化窑已经在国外市场铸就了自己的声誉,所以订单依然源源不断。

清代德化瓷塑开始生产向西方市场出口的塑像,包括西方名人、家庭塑像和圣母像等。

在中国陶瓷史上,许多窑口因战乱、资源枯竭等原因,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德化窑是为数不多的千年窑火未断的世界名窑,由于明清以来德化窑的产品主要供应海外市场,墙内开花墙外香,虽然在海外大名鼎鼎,但国内却鲜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德化窑迎来了巨大机遇,传统瓷塑继续蓬勃发展。日用陶瓷上,德化窑的匠人改良了瓷土配方,使得德化白瓷不仅在质感上温润如玉,在强度上也达到甚至超过了玉。莫氏硬度超过六。人们把这种德化白瓷称为“玉瓷”。下面以德化某瓷厂产品特点为例加以说明:

原料加工:软质料经碓打、淘洗;硬质料经粉碎,然后再经球磨、过筛、除铁、陈腐,制成坯泥。坯泥细度过250目筛余量小于0.5%,可塑性指标大于2.5。

1.雕塑白瓷:采用手工成型、注浆成型等。

2.日用白瓷:根据不同产品器型分别选用手工成型、机械成型、注浆成型、干压成型等

烧制温度:1250℃—1400℃

烧制时间:15小时

(1)釉瓷产品:洁白纯净,温润,如脂似玉、细腻典雅、晶莹透亮,釉水莹厚,与瓷体密贴,光色如绢。

(2)素瓷产品:洁白纯净、温润如玉、瓷质细腻、清雅透亮、线条清晰

(2)热稳定性:零下15度冷冻10小时,沸水冲淋,胎釉完整不开裂

(4)显微结构:石英晶体含量7%至15%,莫来石含量20%至30%,玻璃相含量55%至65%。

《中国陶瓷史》冯先铭

《中国陶瓷史》叶喆民

《中国陶瓷史》方李莉

《陶瓷简史》有泉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