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常识

坠落天使的德语(天使下人间)

很多朋友对于坠落天使的德语和天使下人间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尼古拉斯·凯奇没有英俊过,但这丝毫不妨碍他驾驭浪漫爱情片的主角。

2、深情、痴情、专情,搭配上“天使”这个身份,竟然没有丝毫的违和。

3、作为德国文艺佳作[柏林苍穹下]的翻拍,演员、情感、结构、手法,当真是同一个天使,不同的天堂。

4、25年后,尼古拉斯·凯奇已经完成了职业生涯的救赎,当我们回到1990年代,那是凯奇的辉煌年代,也是好莱坞式浪漫爱情片,即将转向的节点。

5、站在这个节点上,[天使之城]也流露出与传统浪漫电影不一样的味道。

6、[天使之城]翻拍自维姆·文德斯的名作[柏林苍穹下]。

7、这部1986年的电影,帮助维姆赢得戛纳最佳导演奖。是除了[德州,巴黎]之外,最能代表维姆·文德斯风格的作品。

8、好莱坞版的改编堪称大刀阔斧,影迷的态度也非常清楚:

9、好莱坞版是对维姆作品进行了大幅度的“通俗化”改造,显然在影史地位上,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10、同时,也因为这种改编的彻底,充分展现出欧美两种电影语言思维的差异,所以在回顾[天使之城]时,会经常以原版作为“互文参照”。

11、[柏林苍穹下]始于旁白,始于书写,始于诗歌,仅仅几秒钟,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维姆·文德斯被称为“散文导演”“诗导演”。

12、而在好莱坞这边,它们所有的视觉语言都建立在“讲故事”的基础上。

13、虽然我们经常吐槽好莱坞高管对“故事”的背离,但是他们的工业体系和叙事研究,确实专注于“最重要的是故事”这句话。

14、他们评判故事的第一标准就是清晰

15、这意味着几个镜头下来,我们就能产生预期,并通过叙事的持续,不断得到回馈。

16、于是,[天使之城]同样始于声音,它不再是天使的旁白,而是一个女人、母亲在焦虑状态下,日常化的语言。

17、俗话说“临时抱佛脚”,这个声音的第一句就呼应了这句俗语。

18、“我不常祈祷,如果……”点出的是美国这样的信仰之国,同样面临着信仰的萎缩或者分化。

19、从好莱坞诞生以来,他们的电影从未忘记信仰感召这一使命——至于那些幕后大佬自己信不信,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20、而[天使之城]不属于这类电影,所以我们看到了“天使”,他坐在那里,眼睛不眨一下(电影中天使都不眨眼)一袭黑衣,如同死神。

21、尼古拉斯·凯奇这张脸很容易演绎邪异。

22、当他运用自己的眼神和嗓音,就能散发出截然不同的气息。黑衣的肃杀,因为他温柔的眼神,得到了调剂。

23、之后,影片设计了一系列反常的场景。

24、从模糊变得清楚的玻璃窗;一个不合理角度的双眼对视;以及小女孩与凯奇一起注视着她的“身体”。

25、黑衣人说他叫塞斯,要带她回家。

26、医院的建筑风格并不是现代,圆弧状的顶部与突出的廊柱传达着明确的宗教氛围。

27、最后常见的走向光明镜头完成了电影的序幕。

28、虽然镜头尽可能做了柔化处理,但女孩生命的消逝,就根本而言,都会给“天使”的形象投下了阴影。

29、这是在铺垫天使塞斯之后的选择,而以小女孩之死为开端,也拓宽了这部浪漫爱情电影的情感光谱。

30、同样的空中俯瞰镜头,因为城市自身的特质,以及导演对素材的剪辑,便呈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31、在[柏林苍穹下]里,柏林本身就是“主角”,时间、战火、现代文明,都在它的城市建筑、群落、装饰中,塑造着属于它的个性。

32、而在[天使之城]中,即便不熟悉美国城市风景,当著名的“好莱坞”标志闯入视野,我们也能知道它就是“爱乐之城”洛杉矶。

33、但这座城市更像是一个舞台,一个背景,影片更快速地将“人”带上舞台,呼应着开场的内心之声,镜头代表着天使的眼睛,扫过众生。

34、跟[柏林苍穹下]更繁复的内心之声不同,洛杉矶人的内心更为直接,围绕着情情爱爱、小烦小恼;围绕着商业、体育、犯罪。

35、然而对于天使,他们旁观、聆听这一切,却不做什么,当他们要做什么的时候,这些构成人类生活的一切,就被一息间的生死覆盖。

36、因此,你既可以认为这些天使拥有“无上的力量”——他们是天国的接引者。也可以认为他们无所事事,无聊无趣。

37、如此想来,这群天使其实非常“社畜”。

38、他们的工作是否被赋予了他们自己都无法理解的巨大意义?他们休息吗?他们懂他们的领导(上帝)吗?他们的工作是不是非常程式化、客观化?

39、再想想,哪个群体最爱上大楼“天台”?哪个群体容易轻生跳下?再看看他们的制服,同样的黑色系大衣,可有半分救世主尼奥范?

40、那一个个风尘仆仆的做旧状,足以说明天使们的工作强度。

41、这些都可以成为塞斯追求另一种“活法”的强大动机。

42、塞斯与其他天使交谈时,一直在谈论“Touch”,在这个词出现前后,只有他不断地“触摸”着人类。

43、然而从天使的角度,这些“触摸”并未发生,因为“触摸”是一种互动,而作为其中一方的人类对此无动于衷。

44、看过2022年火剧《人生切割术》的读者或许能够理解,这实际上就像是工作者与工作对象彼此分离。

45、而小女孩的死,给这个常规流程带来了第一个改变。

46、至于那更大的推力,自然是“爱”

47、相比于[柏林苍穹下]的马戏团演员,梅格·瑞恩的角色是一名医生,可以说非常大众,及其通俗了。

48、它全然不具备维姆电影里那种神秘的吸引。

49、但好莱坞有梅格·瑞恩这样的明星。

50、即便她并不在巅峰状态——对所谓甜心演员,好莱坞始终有着极其残酷的标准,却依然是当时最热门的金发女郎之一。

51、同时,医生这个与生死一线最接近的职业也为后面各种情节,提供了太多便利。

52、第二个死者要求与与梅姬医生“见面”,两人的对视实则是一个伏笔,通过“死者”,梅姬与塞斯之间,有了“触媒”,只是这个触,很有点灵光的意味。

53、前面我们说将梅姬的职业设定为医生是一个通俗而又讨巧的设定,不过这一点如果利用得好,也会带来一些额外的深度。

54、这一点,在[柏林苍穹下]这类在更广泛、抽象层面描摹生死的电影里,反而容易被分散。

55、医生与天使的根本性不同,在于“Touch”,在于可触摸。

56、在这里,触摸不仅仅是一个动作,而是一系列联系。

57、梅姬被塑造成一个自信的医生,直到她失败的手术给她制造了一次心理危机。

58、这种危机是成为医者的必经之路,因为失败不可避免——毕竟谁也不是大门未知子。

59、也许,我们对医生乃至人工智能的期许就是在拥有高超技术的前提下,抽离情感这种变数。

60、但这里面有一个不可调和的冲突,即人有情,也会思考。

61、将思考与理性连接时,似乎思考本身是无情的,然而这种属于人类的思考能力,从来不是无情的,与情感的角力,是反思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2、也有人会从情节设计的角度产生疑问:

63、为什么这类故事里的男女主角们,总是碰巧做出这样的事,说出那样的话。这实际上非常好解释。

64、就像电影里的提及的顶级作家海明威,他最擅长的就是用最简单的对话,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5、那些在一个设定好情境里说出的话语,实际上经过千锤百炼,所谓水准之争是锤炼密度与深度的竞技,由此拉开了伟大和普通的距离。

66、作家用语言挖掘得越深,他/她们笔下角色的所谓“自主性”就越强,这才有了托尔斯泰所谓,安娜·卡列尼娜自己决定自杀的说法。

67、而好莱坞类型电影,追求的是普通的提炼,即俗套。

68、所以,当梅姬第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她似乎很巧合地第一次遇到了这样的一个要求:有个病人想要看看她。

69、所以,在一个碰巧熬夜加班,空无一人的过道里,梅姬和塞斯第一次相遇。

70、这也是回溯一般不以俗套与否评判电影质量的原因。

71、俗不俗不重要,让人上套才重要。文字不享受故事,而是要拆解故事的原因,也是在探究这上套的原因。

72、作为一部在大类型上属于爱情片的电影,[天使之城]整体上非常严肃。跟如今喜欢莫名加个笑话,调节电影的氛围不同。

73、在这类传统的类型电影中,总是通过一个功能性角色,注入不同的戏剧元素,病人纳撒尼尔就是如此。

74、偷吃冰淇淋这种桥段的确很老,但我们也别忘了,这是25年的电影。

75、如今,通过爆炸性的视频内容,一个段子我们一天就能刷十几次,几十次,该笑的时候还是会发笑,这同样是俗套的力量。

76、[柏林苍穹下]有大量的阅读画面,也有图书馆,在这里,这些东西不只是指代知识、思想。

77、即便是维姆的原版,它也与我们在第三章谈及的人类情感相关,那是关于诗歌、记忆、生命的流逝的。

78、有意思的是,[天使之城]的大部分外景都在洛杉矶,反倒是这个天使聚集的图书馆坐落于旧金山。

79、不过只要看看镜头下的图书馆,它的圆柱形中心区,每个楼层恰到好处的几何布局,都非常适合拍出角度极大的镜头。

80、而此处的天使们,虽然冷漠无言,却总有点“吃瓜群众”的幽默感。

81、在一系列触觉建构之后,电影开始寻找其它感官。

82、水果超市描绘梨的部分,是电影第二幕中比较经典的一幕。

83、它首先呼应了海明威、回忆、图书馆等影像。其次,在围绕触觉的小动作之外,找到了展现两人关系变化的新方法。

84、梅姬此处对于吃梨的形容非常浅白,使用的无非是“甜甜的”“多汁的”“软软的”,能想到的比喻也只有“像砂糖在嘴里融化”这样的水平。

85、一来,没有证据显示她对文学领域有强烈的兴趣,要是终日游手好闲的天使塞斯,这样的词就不匹配了;

86、二来,对于塞斯而言,这不是文学竞赛,重点本来就是梅姬吃梨的感觉,越是简单的词语,越能够有效击穿那实际上隔绝两人的“位面屏障”。

87、对于中文语境的读者,这段梨的味道唯一不太妙的地方,就是梨的隐喻。

88、选啥水果不好,要选梨,想不往“BE”(badending)上想都不行。

89、梅姬的男友乔丹作为这类故事里的常见阻力,戏份不多。

90、这是影片弱化浪漫质地的一部分。

91、即便如此,依然有新观众会觉得塞斯是一个情感关系破坏者。这是三观论观众的典型判断。

92、借此,我们会发现浪漫电影衰退的一个理由。

93、“浪漫”,无论是古典的浪漫小说,还是作为一种思潮的浪漫主义,都意味着触犯禁忌。

94、所谓不破不立,浪漫关系中,注定会有失意者。

95、然而,这些曾经的浪漫与人们现实生活的距离依旧是遥远的——只要想想与骑士浪荡天涯与贵妇们的真实生活有多大的差距。

96、如今,这种距离已经被打破,关于爱情的想象已经内化为生活方式的选择,它在银幕之上,已不再有强烈的禁忌之义,或者说,它已经无法凭浪漫这个单一的类型叙事,满足观众的想象。

97、从这个角度说,[天使之城]影片后半部分从[柏林苍穹下]汲取的哲学味,或许反而能成为它穿越时光的力量。

98、当天使塞斯从高处坠落时,他最像草雉素子,不对,最像海的女儿。

99、将两者连接起来的关键,是代价

100、海女放弃的是她美丽的尾巴,塞斯放弃的则是翅膀。当然,这些都是象征,象征的是他们拥有的特殊力量。

101、也是在这场坠落戏中,电影完成了对[柏林苍穹下]最直观的致敬,塞斯的闪回画面变成了黑白。

102、原片的头一个半小时基本上是黑白电影,只有在特定的场景里,才会变成彩色,维姆·文德斯用这种转换,突出马戏团女孩的特别。

103、而在天使决定降临后,[柏林苍穹下]的最后半小时变成了彩色,这再次提醒观众,作为天使,他们所见世界的真实色彩其实就是没有色彩。

104、[天使之城]则反其道而行之,只在坠落的闪回段落使用黑白,这其实会制造一些视角问题——即之前很多镜头里,摄影机代表了谁的眼睛?

105、但考虑到致敬这个目的,这里的处理依然值得称道。

106、发现自己受伤、流血是两部电影都有桥段。

107、而[天使之城]稍后的几个情节设计,在氛围感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08、他在城市里兴奋地奔走,唱着“这就是爱情”的歌曲,遇见了几个中国老太太。

109、他立刻开心地打招呼并打听哪里可以去医院,这个时候他发现自己只会特定的语言,也听不懂这几个老太太在说什么。

110、众生本来有共同的语言,因此合力建造巴别塔。上帝为了妨碍这件事,让不同的语言诞生,理解便成了不可能。

111、人类塞斯此刻正体验了这种不可能。

112、也许有人说,那英语变成了“上帝的语言”?其实也不是,至少在[柏林苍穹下]中,英语就变成了德语。

113、然而,对于观众而言,这个段落其实不需要任何语言。

114、塞斯那种奔赴的兴奋与激动,老太太们的惊恐与怀疑,都清楚地表现在身体语言中。

115、理解,并未消失,距离,则因亲密度而成。

116、曾经的天使可以跟所有人在空间层面上“亲密无间”,而当他成为人的那一刻,这种亲密就有了选择,而且是一种双向选择。

117、既然说到空间,此处塞斯的询问就更有趣了。显然,成为人的塞斯对人间的地理没有认知。

118、反过来说,此前,天使与人类虽然同处于一个画面中,两者却并不在一个“位面”。

119、这个有点古怪的状态,等十几年后[星际穿越]出来,有了一个更复杂、详细的解释。

120、从这个意义上,天使的确是孤独的,特别是对塞斯这种,喜欢追寻“触摸”的天使,无限近就是无限远。

121、就像悲伤是一种身体无法承载的能量,便以眼泪的形式释放出来(片中的一个说法),塞斯对梅姬的情感,也超越了位面的封禁,以坠落击穿。

122、在塞尔之前,纳撒尼尔这个角色率先践行了“自由意志”。

123、他的神秘身份,对于熟悉外国百家名的观众,不难提前知晓。

124、在永恒的岁月里,显然不只是一个愿意放弃永生,选择品尝一下人之百味的天使。

125、这个角色不仅提供了必要的幽默感,也是塞尔意志的参照。

126、他比塞尔幸运,他坠落了,拥有了,他是电影里,最完满的那一个。

127、电影来到最后的三分之一时,天使塞斯与梅姬终于有了一场“床戏”,画面尺度有分级看着,自然分寸感十足。

128、它在商业、类型之外,完成了围绕”触摸“的叙述。

129、亲热,是人类之间触摸层级最高的行为。因此,以今天眼光来看,有点笨拙的情爱,反而恰到好处。

130、在这个身体关系里,天使塞斯才是那个”初尝禁果“之人,并完成了对上帝的最后背叛。

131、在这场戏之后,[天使之城]从[柏林苍穹下]里,找到了自己有意愿探讨和展现的主题,即自由意志

132、也是在这个主题之下,影片有了进一些反(好莱坞)类型的意味。

133、这种“反”的表现之一就是梅姬将迎接自己的死亡。

134、死亡在爱情电影里,同样是惯用的戏码,只是稍加对比就会发现,跟类似绝症这种套路不同,这场死亡并不是对爱情的终极考验。

135、梅姬的“意外之死”,从属于“生死无常”,从属于人生的本质,它并不是为了左右两人的爱情而发生,因为塞斯和梅姬的爱情没有从中得到更积极的反馈。

136、这种“反”也因为爱情的终结并不是影片的结束。

137、塞斯在梅姬死后依然有一段生活的蒙太奇,表面而言,他和天使状态一样“孤独着”,于是天使卡塞尔来了。电影从情感维度被拉进思想的维度。

138、两个堕天使,纳撒尼尔与塞斯,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得到了不同的人生。

139、但在生活的大字眼里,这没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围绕代价与报偿,形成的生死循环。

140、头发的味道,唇的柔软,手的触感,都是死的报偿,而死本身,则是生的代价,纳撒尼尔的幸运在于,死来到的比较晚。

141、所以,这部电影的上帝,不会干预。因为生老病死,是必然,却不自然。

142、我们将时间跨度注入这四个字,让它拥有某种线性的发展脉络。

143、然而,即便文明发展至今,我们对这四种状态的控制力,依然有限。

144、于是,我们在问,影片中上帝的“天使们”到底在干什么?

145、他们其实是游荡在“生”“老”“病”“死”之间,看着人类全部的情感、行动、思想。

146、塞斯,多做了一件事,“触摸”,便有了独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被笼统称之为“爱”的东西。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