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常识

主旨观点说德语的人,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主旨观点说德语的人这个问题,概括作者观点态度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现文章主旨和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

2、筛选并整合信息的前提是善于区分和辨析信息。能够通过比较分清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哪些是明示信息,哪些是隐含信息;能够辨析内容的性质以及内容之间的关系,分清哪些是观点,哪些是材料,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哪些是前提,哪些是结论等。在语言形式上,要特别关注材料中的指示语、概括语、主旨句、过渡句和标题用语等。

3、“整合”意味着要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文章中有些信息是明摆着的,叫做“明示信息”;有些信息则藏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如副标题、注释、文中的括号内的内容等,叫做“隐含信息”。这些信息是我们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应该注意的,同样是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命题重点之一。

4、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对其论述的具体事物或谈论的某个问题的主观倾向,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讴歌什么,批判什么。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作者借助文章表现出来的,而不是阅读者自己的观点态度。

5、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

6、要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通读全文之后,应知道作者在文中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能从中明白什么或受到什么启发,这样就可推知作者的观点态度。

7、2.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

8、所谓“显性因素”,一般表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文中的点睛之处,有人物、景物描绘之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使用较多之处等。抓住这些因素,通过辨析词语、句子,划分段落层次等方法,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9、3.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目的进行分析概括。

10、这些内容一般可通过分析题目、注释、题干以及字里行间的暗示性语句来获得。

11、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往往分散在多处,需要我们认真辨别、筛选后才能掌握。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3、几日来,大家因为《现代汉语词典》在汉语中加入英语使用的问题,表达了正面的看法,笔者非常赞同,同时也想换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

14、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000种语言,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在消失,100年后50%至90%的语言便会无影无踪。“汉语纯净论”者可能是基于一种危机感,认为我们若是不捍卫自己的语言,迟早有一天会被其他强势语言替代。然而事实是,当前世界上被最多的人使用的语言是汉语,有10亿人以上,其次是英语和西班牙语,各4亿人左右。其他使用较多的还有法语、俄语、孟加拉语、北印度语、阿拉伯语、德语、葡萄牙语、日语等。虽然从影响力上来看,汉语无法与英语相比,但我们至少应该有点自信——大基数的使用人口,给了汉语很强的生命力。

15、古代由于交通闭塞,人们“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使多种语言产生成为可能。当今世界却正相反,由于交流增加,一方面对大量弱势语言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另一方面却又催生了不少能操两三种语言的人。近日就有专家估计,全球双语使用者(bilingual)可能高达50%至75%。以此类推,未来操持多种语言的人只会多,不会少。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乐观地估计出,汉语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使用的口语对书面语有极大的影响力,甚至最终决定书面语,未来人将不同语言混杂地脱口而出,到被书面语固定下来的情形,将难以避免。

16、世界语(Esperanto)的发明和发展,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启示。1887年波兰眼科医师柴门霍夫博士为了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了世界语。然而在风光了一阵子之后,世界语最终没有传播开来。究其原因,乃是因为语言是基于经济、文化而传播的,比如为了做生意赚钱,或为了看电影、听音乐,或为了学习别人的技术,我们才去学习他国的语言,没有这些根基,语言传播的动力就会消失。

17、也就是说,只要中国能够正常发展,发挥与其人口相称的文化、经济水平,不断加深与各国之间的交流,汉语将自然而然地被发扬光大。

18、如果再引申一层,让我们把眼光放到1000年之后(如果粗略认为每100年有50%的语言消亡的话,1000年后当只剩下五六种语言),一种崭新的世界语将会因为全球经济文化的融合而诞生。这种新的世界语将完全不同于老的世界语,因为它有传播和发展的动力。此外,与老世界语以印欧语系作基础不同的是,它将很可能是东方语与西方语的结合体,我们可以大胆地预言,它将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结合体。这也就是说,未来的语言将最终从混杂走向统一。

19、汉语中沾染了英语,由诸君看来,明显是更方便有效的,更何况汉语自古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净化汉语就显得迂腐。汉语中沾染了英语,不能简单理解为白纸上沾染了墨点,“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上去不那么美妙的东西,往往孕育着美好的萌芽。因此今日争论的矛盾,未尝不是未来新事物的肇端。反过来看,目前汉语已经开始在吸收英语的优点了,后者对前者的优点还未知未觉。这样从时机上来看,到底是谁占了先机?

20、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1、A.《现代汉语词典》在汉语中加入英语使用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争论,作者对这个问题持肯定、乐观的态度。

22、B.英语、西班牙语的使用人数虽然不及汉语的使用人数,但英语、西班牙语所产生的影响力,汉语却无法与之相比。

23、C.经济、文化水平决定语言的传播力,我们不断提高经济、文化水平,加深国际交流,汉语的传播力自然会增强。

24、D.千年之后,新的世界语将会诞生,与老世界语不同的是,新的世界语将可能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结合体。

25、解析西班牙语的影响力是否超越汉语,文中并未提及。

26、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7、A.由于交通发达、交流增加,如今大量弱势语言被破坏,所以有这样一种说法:现有的语言中,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在消失。

28、B.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000种语言,但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融合,弱势语言逐渐消亡,未来的语言将最终从混杂走向统一。

29、C.世界语的发明方便了国际交往,但风光了一阵子之后,却最终没有传播开来,这是因为它是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的。

30、D.汉语中沾染了英语,这是因为操持英语的国家的经济、文化水平强于我们,这也符合目前语言的传播规律和动因。

31、解析世界语没有传播开来的原因分析不正确。

关于主旨观点说德语的人,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