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常识

alphabet德语?德国有多少文盲

很多朋友对于alphabet德语和德国有多少文盲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文盲”一词,一般来说翻译成德语是“Analphabet”,英语中经常用的是“illiteracy”。文盲在中文里是不识“字”,但是Analphabet的意思是不认识“字母”。两词之间的差异就显示出来了:汉字本身就是词,认识字就是会认、会读、会写;而拼音文字里的词是字母组合而成,即使能够拼读出一个词,有可能根本不知道含义

所以按照字面意思,德语或英语的“文盲”,是不认得字母,不会拼读拼写。拼音文字嘛,一个人只要认识了字母,拼得出读音,就念得出句子,便不算他文盲了。日常用语,的确念出来就明白意思了,可如果是拉丁词根的科学用语之类,对很多人来说就如听天书。这类人就被称为“funktionaleAnalphabeten”即“功能性文盲”,而真正的Analpabeten,其实称之为“字母盲”更合适。

从前中国识字的人很少,历史上具体可查到的文盲数字,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盲率达80%。简而言之,那时绝大多数人是不识字的,因为中国的文盲等于字盲。人们历来将这种状况归咎于中国汉字难学、难写。因此,百多年前致力于救国图强的先贤们,痛心疾首于民智未开,曾有过废除汉字、拼音化中文之讨论,让中文不再难学,以减少文盲,富国强兵。

众所周知,中文后来并没有走拼音化的道路,只是用了拼音作为注音。文盲率却降至极低的水准。低到什么程度呢?根据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即今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文盲人口(15周岁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2.67%

反观西方的文盲率,以德国为例,却比中国高得多。据德国汉堡大学2011年的一项研究结果,德国总人口中约4%是“字母盲”,14%是“功能性文盲”。也就是说,在降低文盲率上,用拼音文字非但没有显示出优势,甚至反而有劣势。

网上查到,说要看懂中文报纸,需要认识2315个字。记得阿团在上海刚进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一些字,按班主任老师的估计有1500字,当时令我有些吃惊。后来阿方上一年级,他的老师也作了类似的估计,我这才知道这个数字应该是可靠的。他们俩上学前都没有正式学过汉字,不过平时零星认得而已,不会写,但不妨碍他们外出时高高兴兴地读出街边的店招和霓虹灯广告。中国小学生因为要学习读写汉字,学习强度的确很大,每天要抄写很多字词。但是以这样的强化训练,到两三年级时,他们就能够阅读《马小跳》之类的儿童文学书籍了。因此以我的直接观察,认识两三千汉字后的确可以有阅读能力

但是拼音文字上手容易,不过26个字母,会读会写字母很容易。可是拼写并非意味着怎么说就怎么写,把词语拼写正确是很不容易的。以德语词汇拼写之规范,尚且会拼错,更不谈英语拼写的规则不定,需要死记硬背处很多。而据说要有勉强的阅读能力,须掌握8000个词汇,学习过程事实上比学汉字更长。

此外,中文词汇多是两三个汉字组成,哪怕是新词汇,只要认识基本数量的单字,就能明了组合的词汇的意思,效率极高。德语或英语这类拼音文字,就不具有此优势,特别是专业词汇,都是全新的组合。比如,自从新冠疫情爆发,我们就知道其病毒传播途径有“气溶胶”一说。在中文里,这尽管是个新词,但是大家一看就明白。而德语的同一个意思的词汇Aerosole,是希腊文加拉丁词两个词根组成的专业词,一般人不会认识。也就是说,使用印欧语系语言的人,除了小学中学时代要背单词,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语汇,不然就有成为功能性文盲的危险。

这样一比较,汉字的优越性就显而易见了。貌似难学的汉字,却有其以一当十的优势。再加上现代科技的加持——用电脑输入后,写字成文的效率更是比拼音文字有过之无不及。

幸好当年没有真的走上汉语拼音化的道路,不然岂非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了。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alphabet德语和德国有多少文盲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