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常识

2008德语高考题 考的不是知识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2008德语高考题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2008德语高考题的知识,包括考的不是知识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有学者说,“有什么样的考试,就有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换个角度看考试的“指挥棒效应”,不同国家的高考都有不同的命题诉求。与国家未来命运息息相关的年轻人,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用哪一种标准和考核方式鉴定人才、培养人才?又到高考自主招生季,让我们放眼世界,看看“洋高考”的考题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入学考试作文题(2012年)

1、选取一个你曾经经历过的重要事件、你个人曾取得的成就、一次冒险行为或遭遇的伦理困境,谈谈它们对你有怎样的影响。

2、请谈论一下对于个人、区域、国家或者国际社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并谈一下这个话题对你来说为何重要。

3、写一个对你有重大影响的人,对你的影响到底在哪里?

4、描述一个对你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或者事物。它们可以是小说里的角色、历史人物、也可以是发生在艺术、音乐、科学领域的任何一个伟大作品。谈谈它们对你的具体影响。

5、不同的学术兴趣、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以及不同的生活体验和背景,都会带来教育环境的多样化。结合你个人的经历,讲述你可以在哪些地方为你的学校增加多元化的教育环境,或者用一个具体事件证明多元化环境对你的重要性。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入学考试作文题(2011年)

1、描述一个对你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

2、“为国家服务的普林斯顿”是普林斯顿大学150周年校庆的时候,WoodrowWilson(普林斯顿大学1902-1910年的校长)的演讲题目。后来它变成了一个学校非官方的座右铭,并在普林斯顿250周年校庆的时候衍伸为“为我们国家和所有国家服务的普林斯顿”。请围绕这一句话,说一件帮助你确立价值观或改变你对世界看法的事件或经历。

3、“同情并不是简单地去想象别人的遭遇,而是有意愿鼓起勇气去改变这种情况。因此,同情是指向希望的。”结合这句摘自“民主社会的道德义务”的话,告诉我们一个让你确立自己的价值观或改变你对世界看法的事件或者经历。

4、挑过去三年里你读过的一本书中的一句话作为话头,谈谈一个让你确立价值观或者改变你对世界看法的事情或者经历。把书中的这句话写在文章的开头。

1、谁是你们这代的代言人?他或她传达了什么信息?你同意吗?为什么?

2、有种理论认为: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是由他们所处的具体的时代创造产生的。照你的看法,伟大人物的产生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于个人的特质?试举出一位人物来支持你的观点。

3、在愚蠢的错误和聪明的失误之间总是存在着极大的不同。请说一说你的一个聪明的失误,并且解释一下它怎么给你或他人带来益处。

4、罗马教皇八世Boniface要求艺术家Giotto放手去画一个完美的圆来证实自己的艺术技巧。何种看似简单的行为能表现你的才能和技巧?怎么去表现?

1、想像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样的素质传给了你?

2、假如一个平常的日子被加上4小时35分钟,你会做什么不同的事?

3、开车进芝加哥市区,从肯尼迪高速公路上能看到一个表现著名的芝加哥特征的建筑壁饰。如果你可以在这座建筑物的墙上画任何东西,你将画什么,为什么?

法国高考”作文题2013年:我们欠国家什么?

“法国中学毕业会考”,由于作为大学录取依据,所以性质上有点类似中国的高考。按惯例,法国高考的第一天就是作文,并且考生不论文理都跑不了。

2013年,“法国高考”的作文题

文科,以下3题,任选其一:

3、评述笛卡尔在1645年与伊丽莎白公主通信中的一段论述。

尽管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的喜好也并不与其他人完全相同,但我们并不能认为自己可以单独存在于世,事实上,我们都是宇宙万物的一部分,更具体来说,我们是地球的一部分,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是这个社会、家庭的一部分,是与我们同在屋檐下的人、我们誓言珍视的人、我们赋予了其生命的人中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优先尊重大家的共同利益-这也包括了我们自己的利益-于我们自己的个体利益;然而我们还必须适度和谨慎,因为我们有可能仅仅为了给父母,给自己的国家一点小利益而犯错并造成巨大的灾难;并且,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比他所在的城市所有人都更有价值,他就没有理由牺牲自己来拯救这个城市。然而如果每个人都只为自己想,给自己带来蝇头小利,而不惜伤害他人,我们将不会有真正的友谊、信任和道德;相反,如果把自己当作是公众的一部分,我们会为帮助了他人而感到愉快,在必要的时候,甚至不惜奉献出生命。

经济社会科,以下3题,任选其一:

2、我们是否在弄不懂的时候才需要去解读?

3、评述中世纪意大利哲学家安瑟伦在《论上帝的预知、预见、恩典同自由意志的和谐》

理科,以下3题,任选其一:

2、对政治没有兴趣,人们能否凭道德行事么?

3、评述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在《思维与虚无》中的一段论述。

什么是真正的评价?是我们的认知切实地反映了事实。而这种切实的认知包含了些什么?我们看待真实的事物就像制造一个仿造的模型:一个切实的认知可能是对真实事物的复制。然而我们再想想:这种对真实的认知的定义仅仅在极少数特殊的情况下才得以应用。而我们看到的真实情况只是某一事实在某一空间、某一事件点下形成的,这些事实是各自独立,不断变化的。

相反,我们的绝大多数认知却具有认知对象的稳定性。举一个常见又合乎经验的真实例子:物体受热膨胀。人们对这一事实认知的模型来源于什么呢?比如可能来自于在特定的时间下,一个特定的物体在不同阶段被拍到的膨胀变化。即使,比方说,我仍然可以说:声称“这根铁棒膨胀了”是对我看到铁棒膨胀了这个事件的反映。但一个可适用于任何物体的真理——无关乎我们所看到的上述事例--并非是任何事物本身的反射或者重构。

法国统一中学毕业会考2012年试题

3、解释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的一个节选段落。

社会经济科试题:

3、解释乔治·贝克莱《消极服从论》的一个节选段落。

3、解释卢梭《爱弥尔》的一个节选段落。

与其他国家不同,法国“高考”始终绕不开哲学这个科目;哲学也是法国高中第三年的必修科目。

2011年,文科试题:

1、人们是否可能证明一个科学假设?

2、人类是否必然对自身估计过高?

3、解读尼采《快乐的知识》的节录。

经济社会科试题:

2、比起科学,艺术是否不那么必要?

3、解读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论恩惠》的节录。

2、违背事实是否仍可能坚持真理?

3、解读帕斯卡《思想录》的节录。

音乐舞蹈专科试题:

2、感受到不公正是否加深对公正的理解?

2010年,文科试题:

1、对于真理(相)的追求是否可能没有利害关系?

2、为了给自己一个未来,是否应该忘记过去?

3、解释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的节录。

经济社会科试题:

1、某些科学真理是不是有可能是危险的?

3、解释迪尔凯姆(也译为涂尔干)《道德教育》节录。

1、艺术是否可能避免(不要)规则?

3、解释霍布斯《利维坦》的节录。

日本大学2012年高考题

1、日本大地震、海啸、核辐射发生以后,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并不一定能造福人类”。请就“科学与人类的幸福”为主题发表看法。

2、去年3月发生的日本大地震、海啸、核辐射,将给这个国家带来怎样的变化?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来分别作答。

3、阅读中国古典典籍《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子对齐侯问章节,回答问题: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晏子是如何论证君臣之间“和”与“同”的本质区别的?从中可以看出,国家治理应有的状态和理想境界是什么?

4、世界上存在着“用科学也无法解释的事物”和“不科学的事物”,请论述两者的区别,并提出科学及科学研究者应有的立场。

1、日本在战后成为了经济大国,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富足。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觉得幸福吗?你认为幸福感是来自于哪里?请结合统计资料,论述怎样才可以保持幸福感。

2、为了保证大学教育的质量,日本政府曾颁布一系列有关文件。请阅读有关文件,谈谈对大学课程内容设置的理解。日本的大学教育应该培养拥有哪些能力的合格学生?

德国汉堡市2010年“高考”试题

德语基础课考题:

1、从启蒙到古典时期的文学——歌德的诗歌。

2、从浪漫主义到19世纪末期的文学——格奥尔格·毕希纳(德国剧作家)

能力课程考题为:

1、从启蒙到古典时期的文学——伦茨的作品:《庄园管家》、《士兵》。

2、从浪漫主义到19世纪/20世纪的文学——世纪之交的诗歌。

3、20/21世纪的文学—家庭关系。

2008年德国下萨克森州考题

1、论现代德语。此题可以写德语的多样性、德语风格的发展、德语在欧洲国家的位置,甚至对德语发展提出的批评。

2、论海因里希·克莱斯特。此题可以选择论述作者六部作品中的其中一部,如《母爱》、《智利地震》等。

3、论知识和责任。此题可以选择五位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包括歌德、易卜生、施密特等人。

关于2008德语高考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