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常识

10岁男孩学德语?搞笑言论背后是德国留学的辛酸

其实10岁男孩学德语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搞笑言论背后是德国留学的辛酸,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10岁男孩学德语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曾经看过一则关于“中国人不适合留学德国”的无稽之谈。大意是由于中国人拥有“特殊”的脑部结构,学习德语将导致中国人的大脑、小脑不规则抽动加剧,易发所谓的“三四格精神混乱综合症”。这种综合症是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常年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情绪抑郁的根本原因。

不得不说该网友非常有才,还煞有介事地杜撰出《留学德国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以及后果分析》的“论文”,认为学习德语、备考TestDaF,虽然对人体总体无碍,但严重影响大脑灰质层,特别是主管精神分裂的脑部区域。

根据这项荒诞研究,学德语的人每进行一次三格还是四格的思考,将刺激大脑内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多分泌0.1mg。而当乙酰胆碱分泌过量时,人容易出现精神亢奋或萎靡、精神错乱或者分裂的症状。

对于此类不经之谈,人们通常一笑置之。不难想象,此仁兄肯定是深受学习德语的折磨,且在德国留学期间学业不顺,故发此牢骚,以舒缓内心焦虑和压力。

但是自嘲自贬的背后也透露出客观现实的无奈:德语的确难学,德国留学的确要自讨苦吃。有一句话说得是:专业选得好,年年像高考。这是某些名校理工专业留学生的真实写照。

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严酷学校、变态专业的留学生们是怎样的生活状态。

个人认为,进入德国大学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办手续、熟悉环境、结交新朋友,而是研究如何选课!这决定今后几年的生活状态以及能否合理利用时间、通过考试乃至顺利毕业。当然,一些大致的攻略在入学前就必须进行,做好心理准备。

德国大学采用学分制体系,没有班级之说,没有固定的课表,学校也不要求每个人每学期必须要上多少课程。在学校官网中可以查到自己专业每个学期的课程规划,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课程,列出必修和选修的学分组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根据很多人的经验,刚入学的时候可以酌情多选一些课,得到这些课程的课件、资料、练习及答案。这些都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掌握了它们就等于你比别人赢得了很多提前学习的时间。

了解专业的考试规则也是非常关键的。在德国,所有的考试都要提前报名。新生第一年,如果选课多,可以先报考有把握的三四门,剩下的后续学期再考。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浪费珍贵的考试机会,提高通过率。

另外,要搞清楚毕业的规定。在德国大学,修够学分并不是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先决条件,有的可以提前进行。在刚入学的时候就应该弄明白毕业论文的条件并及早规划,才能事半功倍。

除了极少数读英语授课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留学生都用德语学习。不是什么课程,精通德语都是必须。即便来德国前德福考了18分或者歌德通过了C1,也不能代表德语就很厉害了。相反,听不懂课、跟不上讨论、不理解专业内容、不敢口头演说的情形比比皆是。

在课堂上,教授讲解的内容相对较少(尤其是大课),很多公式和原理一笔带过,并没有过多展开。学生们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消化课件、整理笔记、阅读书目、查找资料,直到大脑海马体罢工,倒头就睡。更为糟糕的是,有人的德语水平艰难地提高了,英语却落下了,还经常出现英德混淆的情况。

预习,预习,还是预习!根据学长们的经验,在德国大学做个好学生的核心点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预习能够提高上课效率,让听懂的概率直线上升,同时也分担了课后补缺的工作量。

在这种情况下,留学之前设想的旅游、聚会、购物、娱乐活动只是偶尔的点缀。努力学习的时间长了,如果哪一天没去图书馆用功,反而有深重的罪恶感,逼迫自己转入惯性辛苦模式。

曾有在德国读过高中、通过ABITUR考试进入大学的同学坦言,他们与国内过来读本读研的学生相比,并没有太多的优势(除了语言基础),因为大学学习内容的难度和量级是高中的十数倍。

因为绝大部分德国教授没有划重点的习惯。你的课程可能整本书都是重点,只要教授规定过的内容都有可能出现在考卷中,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复习,包括看课件、做习题、刷往年考卷等等。

如果某次试卷厚达几十页,拼了命也只能完成一半题量;如果开卷考试带足了十八般武器却还是抓耳挠腮,这种情况就是巨大的警示:不是自己不够努力,而是教授太严格,自己尚未得法!

光靠死记硬背肯定是不行的。整理思维导图、建立知识体系是一个好办法,有利于提纲挈领,抓住关键知识点。

另外,必须要“脸皮厚”,善于和别人交流沟通。多向前辈们了解情况,多和教授约谈求教;与其一个人战斗,不如加入学习小组。和同学一起学不仅有趣,而且能掌握更好,因为互相的解释和说明可以让你梳理知识、加深理解(详见费曼学习法),并且还能锻炼规划、分配、协作等综合能力。

德国大学大部分专业录取之时并不十分看重学生的成绩,只要合格就可以,所以导致生源参差不齐。本科的前三学期,考试的重点就是淘汰,每一次考试都是刷人大挑战。

与我们通常所知的60%合格线相比,有些难度大的课程可能30分、40分、50分就可以通过考试,这取决于教授的规定。但即便30分及格,也没有丝毫值得高兴的理由。因为考试通过率依然很低。大多数考试通过率在30-40%,50%及格属于“仁慈”的水平。

大多数课程考试,每个人只有3次机会(有的规定是2次),如果通不过只能转专业或者退学。因此,学生们犹如戴上了紧箍咒,必须打起精气神。

学生的分化很明显,除了那些不及格的,通过考试的人群大多呈现哑铃型的两个极端:优秀生和刚过线的“准学渣”各一堆。与考高分的理想追求相比,本科期间没挂过科的人都可称为学霸,能按期毕业的人都被奉为成功人士。

国外大学相对自由的学习生活状态,确实会让很多人放松警惕,变得懈怠。但在德国,出现这种现象的中国留学生很少。因为严酷的现实摆在那儿,延迟毕业所带来的经济困扰、年龄焦虑、心态失衡是不菲的。在这些压力驱动下,中国留学生都显得格外勤奋刻苦。

曾有人戏言,一个人一旦到德国留学,几年都不会有时间发闲适的朋友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的大脑越用越聪明,可能会有极端个例出现所谓精神分裂或抑郁的症状,但那并非德国留学的“专利”,在任何学习群体中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在努力的基础上,做好自我规划、善用学习方法、合理自我调节非常关键。

关于10岁男孩学德语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