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常识

100年前德语(100年前的今天)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100年前德语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100年前德语的知识,包括100年前的今天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1、编者按:今天是2021年7月22日,100年前的今天是1921年7月22日,此刻是7月23日“一大”召开的前夜。“一大”前夜的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由杨金志、罗争光、俞菀三人撰写的《前夜:全景重现1921年7月22日》,很好地说明了这一个问题。

2、《前夜--全景重现1921年7月22日》

3、1921年7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前的一天。这是平常的一天,国内外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一天后秘密召开的中共“一大”,几乎无人所知,更不会见诸报端。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什么是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当时的世界、当时的中国、当时的上海,都发生了什么?我们通过查阅“一大”前一天的大量报纸,撷取这个“历史横截面”,还原出一个晦暗不明却又希望涌动的前夜。

5、在上海出版的《申报》,是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商业报纸。打开1921年7月22日的《申报》,赫然看到这样一条“头条新闻”:

6、“美京(即美国首都华盛顿)电,哈定(时任美国总统)答复币原(时任日本驻美大使),谓太平洋会议范围,美国自处于会员之一,何敢操纵武断,该事需入会各国代表公决,其意含反对三头会议操纵世界,因之日英间运动英日美先开预备会之策略失败,共和党要人佥谓日本除表示加入外,无他法。”

7、1921年美国第29任总统沃伦?甘梅利尔?哈定(WarrenGamalielHarding)

8、1921年日本驻美大使币原喜重郎,后成为日本第44任首相。

9、“太平洋会议”,是当时美国建议召开的解决“远东问题”的国际会议,也就是后来的华盛顿会议。

10、1921年时期的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

11、同一天,在上海发行的《民国日报》也连篇累牍地报道着太平洋会议。《太平洋会议各方状态》一文引述路透社报道称,“中国政府关于美国总统召集太平洋会议事,缄默无言”,“但舆情因美国邀中国与会,大为兴奋”,“中国必将力求山东问题之最后解决,及中国主权如完全管理邮务、无线电报等类之确认”。

12、太平洋会议中国政府全权代表自左到右:顾维钧(驻英公使)、施肇基(驻美公使)、王宠惠(大理院院长)

13、中国政府代表团在太平洋会议上发言

14、“当时中国的社会舆论,对于太平洋会议普遍抱乐观态度。”上海大学教授、历史学家忻平对记者说,“很多人认为美国邀请中国北洋政府参会,以及对日本、英国的制约,有利于维护中国主权。”

15、民众情绪高涨,各种“通电”多如雪片。学生总会理事会在报上通电称,“惟我国在太平洋会议,所应提出之议案,非预先集思广益,恐临事仓猝张皇”,“宁不辜负美大总统发起之盛意耶?”

16、而北京各界联合会则认为,“英日续订盟约,实侵略中国之武器”。“彼美意斐澳,尚攘臂疾呼而代抱不平,岂有我利害切身,反漠然如行无所事?”

17、后来发生的事实证明,太平洋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分赃会议”,其实质与引发1919年“五四运动”的巴黎和会并无区别。

18、“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总有人希望利用一些列强来牵制另一些列强,但无一例外都落空了。帝国主义者毫无帮助中国的‘盛意’,也不会有什么‘友邦’来为中国‘代抱不平’。”复旦大学历史系首席教授金重远说,“喧嚣一时的太平洋会议,恰恰阐明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属性。”

19、1921年,中国北洋政府处于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的联合操控下,地方军阀拥兵自重,混战不止。7月22日的报纸,集中报道了两起国内战事。

20、一起是发生在南方的“粤桂战争”。《申报》报道称,“陆荣廷决赴海防退隐,桂军由沈鸿英、林虎维持,将布自治缓和粤攻,但陆势力仍保桂,粤桂互争,毫无结果”;“桂电陆已赴越南,政权付沈鸿英掌握,预留再起地步”。

21、史载,1920年到1921年的粤桂战争,是旧桂系军阀陆荣廷与广东实力派人物陈炯明之间的战争。这次战争以旧桂系失败、陆荣廷下野出国而告终。

22、广西督军陆荣廷(前排中穿深色衣者)与地方官员合影

23、另一起,是发生在北方的陕西军阀混战。《大公报》一连刊发多则电讯:“西安电讯,咸阳方面又有激烈战事发生”;“某使馆所得西安电讯,陈树藩有退往兴安之宣言,系在兴平、咸阳指挥战事”……

24、《申报》则报道称,“陕军刘世珑降阎,愿劝陈树藩出陕”;“阎相文电,郭金榜与傅葆年等携手来归,已委郭为巡防司令,傅等俟大局稍定,再定收束办法”。

25、战局发展令人眼花缭乱,历史学家为我们还原了大略情形:1921年5月,直系将领阎相文被任命为陕西督军。因原陕督陈树藩抗不交权,阎率军攻陈,于当年7月获胜入陕。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一个多月后,“胜利者”阎相文就因穷于应付局面而吞食鸦片自杀。

26、“这两起战事,只是当时无数军阀混战中毫不起眼的两个。”忻平对记者说,“城头变幻大王旗,一个个人物如走马灯般来去,这是典型的军阀政治,也是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

27、军阀混战,国将不国,内忧外患,左支右绌。《大公报》上的《府院对于大局之计画》一文,堪称一幅“烽烟四起图”:“(一)征蒙问题频遭各界质问,应嘱张使限日克复要隘;(一)陕西即将陈树藩势力铲除多半,亟应迅速完全收复全陕,办理善后;(一)长江各省自治,宜用划一政策疏通一切;(一)粤桂战事终将自然进行……”

28、7月22日的《申报》,在不显眼的位置刊登了一则“本埠新闻”《英美烟公司工人罢工续志》,其中写道:

29、“浦东陆家嘴英美烟公司老厂机车间工人,以西人督工苛刻,要求撤换未遂,同盟罢工,已志昨报。兹悉机车间工人极为重要,一经歇业,牵动全厂工作,故各部份男女工人约共三千余人,昨日皆无工可做,一律休业,恐风潮一时不能解决云。”

30、无独有偶,当天的《民国日报》也刊载了一条工人反抗工头压迫的新闻:“杨树浦路怡和纱厂西人控女工魏德英图加工资不遂,于前晚十钟将车头关闭霸阻工作,由捕房派探员将女拘押。”而“原告西人投诉前情”称,“昨晚魏女向我要求增加工资,我以此事体大,须禀明大班作主,讵魏非但不听,且将自己之车关闭,停工不做,又擅将他人之车亦自行关闭”。

31、“这两则社会新闻,包含着极其丰富的信息量。”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主任、党史专家齐卫平对记者说,“其一,当时的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与此同时,他们也急需一支思想、政治、组织上的先锋队来引领斗争。其二,作为经济中心的上海,工人阶级的规模在中国首屈一指,尤其具备成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其三,1840年后,中国的工人阶级最早产生于外资企业当中,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得还早,革命性更加坚决彻底,更具备领导中国革命的资格。其四,旧中国重工业基础落后,烟草、纺织等轻工业畸形发展。”

32、“为什么这两起事件都发生在外商企业?”忻平教授说,“一方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外国资本渗透日甚,外商企业的工人阶级力量已经壮大;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的工人能更多地了解外国工人阶级的基本状况,会更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要求。面对极其严苛的‘西人’,他们所要求的主要还是收入待遇和劳动保障,这些也是最最基本的诉求。所有这些,都为中共在上海建立打下了基础。”

33、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查阅7月22日的中国报纸,刘仁静、陈公博两位中共“一大”代表的名字居然见诸报端。

34、《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刊载《“德莫克拉西必可保留”》一文:

35、“西欧各国因为实业发达,产生第三阶级的德莫克拉西,用彼来做工具压迫第四阶级,在稍不洽意现状的人也想打破彼了!不料现在一位自称安那其主义者,又自称共产主义者,又自称基尔德社会主义者的哲学家,公然说出西欧第三阶级的德莫克拉西必可保留,又说‘俄国想把他的方法’--我想他的方法不过是第四阶级底德莫克拉西罢了--‘引进西欧各国是无效的尝试’!”

36、这篇文章的署名是“仁静”,即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时年19岁。

37、“一大”代表刘仁静(后排左一)

38、“文章是典型的早期白话文,且混杂了大量音译词汇,“德莫克拉西”是民主的德语译音,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潮的活跃程度、思想斗争的激烈程度。”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党史专家倪兴祥说,“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日益扩大,一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派别也打起社会主义的旗号来宣传政治主张。为了廓清科学社会主义与伪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扩大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早期共产党员同这些思想派别展开了斗争和论战。刘仁静的这篇短文,就是典型一例。”

39、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史专家黄瑚认为,“《民国日报》早期由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立场较为进步;五四运动前后,其副刊《觉悟》积极宣传新文化运动,时称民国‘四大副刊’之一。”

40、还是在《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上,赫然可见“新青年丛书出版广告”,列出了《社会主义史》等六本书的简介以及著者、译者,其中不乏沈雁冰、恽代英等早期共产党员的名字。而《阶级争斗》一书的简介,开宗明义即是--“‘阶级争斗’是社会主义始祖马克斯所发见的重要学理”。

41、“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前一天,上海的报纸上白纸黑字写着‘马克斯’--也就是马克思--的名字,这不是巧合,而是一种必然。”忻平对记者说,“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为自己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42、陈公博的名字则是这么出现的:22日当天,各报刊载中华职业教育社21日的闭幕大会新闻,列出职业教育社各队队长、副队长名单,可见“第十二队队长郑寿芝君、副队长陈公博君”字样。

43、“陈公博时年29岁,已经小有名气。”倪兴祥对记者说,“他以后投身国民党乃至做了汉奸、卖国贼,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革命进程的艰难曲折,也真可谓历史无情、大浪淘沙!”

44、1922年7月22日的“旧报新读”,足见帝国主义侵略下的亡国危机,军阀混战下的民不聊生,活脱脱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剪影;足见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工人阶级觉醒,以上海为主要阵地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成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已经具备。

45、“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彼时彼地,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倪兴祥说。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