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常识

入伏什么意思及起源

1.入伏是指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它表示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意味着天气逐渐转凉,农作物开始成熟。入伏一般出现在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

2.入伏(rù fú)的读音为第一声和第四声,其中“入”字读作rù,意为“进入”,“伏”字读作fú,意为“隐藏”。两个字合起来表示进入隐藏的时期。

3.用例:

(1)今年的入伏比往年来得早。

(2)入伏后天气会变得更热吗?

(3)农民们都在忙着收割农作物迎接入伏。

(4)这个时候去海边度假还是有点热啊,毕竟还在入伏阶段。

(5)据说在入伏这段时间里,人们要注意养生,多喝水、清淡饮食等。

4.组词:

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5.中英文对照:

中文: 入伏

英文: Beginning of Heat

中文: 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英文: The last solar term of summer

中文: 农历二十四节气

英文: The 24 solar terms of the lunar calendar

中文: 天气转凉,农作物开始成熟

英文: The weather becomes cooler and crops begin to ripen.

中文: 进入隐藏的时期

英文: Entering a hidden period

入伏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它标志着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这个时刻让我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田间地头追逐玩耍的欢乐时光。每年的入伏都让我意识到自然界的变化,也提醒我要珍惜时间,好好生活。词典编辑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应该用心挖掘每个词汇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感受古老而独特的二十四节气体系。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