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常识

外国文学作品哪个出版社翻译的好,外国名著的最佳中译本

澎湃新闻记者罗欣、实习生谢蝶

外国文学作品哪个出版社翻译的好,外国名著的最佳中译本

今年的文学出版和翻译行业“不太平静”。

首先,年初的《在路上》引发了新一轮的公共记录之争。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作品将从2020 年起进入公共领域。 2020年1月刚过几天,澎湃新闻记者发现,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在路上》在豆瓣以多种形式发布。

“各种”《在路上》。

出版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论,像“《畅销书公司大规模做公版,是行业衰退的信号吗?》 《出版社别拿公版书蹭热度》”这样的文章从此引发了热议。尽管重复出版公编图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北京新华书店网上图书购买查询系统有1411种图书《格林童话》种,一个省的8家出版社共有186种图书《格林童话》种。” 10年。国美、读本出版的古典文学名著中,不少经典作品是由新译者或新作家翻译的。

今年8月,“美漫”翻译《莎士比亚悲剧集》被指抄袭《朱生豪》经典翻译,“美漫”已翻译小说、戏剧、散文、心理学、哲学、等等我一直在这样做。然而,找不到关于这位“多产”译者的个人信息。

《美满》翻译《莎士比亚悲剧集》被指抄袭《朱生豪》古典译本。

对此,该报记者在年底采访了著名翻译家、学者、出版商、文学评论家,请他们谈谈重译外国古典文学的现状、必要性和各种问题。在他们后面。

为什么经典著作有这么多的重译?

两年前,文学评论家、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裁潘凯雄写过一篇关于“重复出版”的文章。根据当时的CIP数据,在文学、哲学、军事、历史、古文、启蒙、生物、林业等七大类重复发表的题材中,文学类重复发表率最高;列表顶部。总计4000余种,占年度文学话题总数的8.54%。

此外,我们总结了文学“重复出版”的三个特点:一是外国文学名著出版率最高,在4000多种重复出版题材中,有3000种重复出版。这接近64.57%。其次,很多中国原创经典都有公开版本。比如,老沙的作品于2016年进入公版,一年后,一群骑着“骆驼”的“大象”陆续被释放。这些文学名著的再版出版社有700多家,都贴上了“新课标”的标签。

“值得注意的是,重复出版并不是外国古典文学独有的现象,中国古典文学也存在这种现象。中国的市场很大,普通读者可以判断出版物的质量。长期以来,因为重复出版的现象并不多见。”很难识别

潘凯雄告诉本报,就外国文学出版而言,如果翻译确实不错,多翻译几本也不是坏事,但平庸的翻译就不需要了。严禁拼凑和抄袭。

出版人彭伦也认为,“重复翻译、重复出版的问题时有出现,但却是普遍现象,但从未得到真正解决。”在增加。某文学出版公司编辑马爱农先生被指控以自己的名义侵犯著作权,人文出版社和马爱农先生也起诉了侵权出版商并胜诉,但侵权人付出的代价并不高.结果如下。不令人满意。对于各种重译版本,哪些好哪些不好,没有绝对的标准,除非是抄袭。

“从出版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应该更多地思考一下为什么有那么多名著的重译吗?”他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像出版商的猎物。创建将在未来一两年内庆祝50 岁生日的著名作家的出生和死亡日期的年表,以帮助您制定出版计划。公编图书没有版权限制,价格便宜,知名度高,市场大,所以明知市场竞争激烈,书商仍感到恐慌。因为“风险小于收益”。

2019年4月报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据当当网公布的数据显示,畅销书前50名中,公开编辑的图书占比有所上升,从2016年的9%上升到201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017年的15%。超过60%。

“这其实和图书市场的价格监管问题有关。现在的图书定价太混乱,网上商店经常有新书50%的折扣,而且在节日期间还在促销。出版商的利润率在下降”,“出版新书的风险越来越大,所以很难想从公开编辑的书中获利,这是很自然的,”彭伦说。

是公书的问题还是译者的问题?

“大家的批评似乎都集中在已出版的书籍上,但我也担心大量未出版书籍的翻译质量。问题不在于已出版的书籍,而在于译者。”《注序》:010 -30000 翻译家、学者付光明认为,重译外国古典文学的需要始终与翻译质量密切相关。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莎士比亚用英语写的,已被翻译成世界各地100多种语言。莎士比亚的戏剧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然而,翻译并不等同于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他告诉我。纸上,即使是莎士比亚的戏剧,英文版也有“牛津”、“剑桥”、“阿登”、“河畔”、“皇家莎士比亚”等许多权威注释。他说,没有一个独特的版本。不用说,莎士比亚的一半戏剧也有《四开本》、《第一版》和《对开本》的复杂性。在英语世界,研究莎士比亚戏剧时,通常会注明采用的是哪个版本,并对不同的原作进行比较和研究。

就中国而言,目前市场上有《新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多种译本,其中出版时间较长的朱生豪译本分布最为广泛。

“但我想说的是,1936年至1944年间出版的朱译本显然不足以满足今天的读者的需要。”问题是它比今天糟糕得多。客观条件。此外,词语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还需要从历史的、理性的、学术的角度,特别是在研究层面来考虑规范翻译。

莎士比亚的译作是他的前辈朱生豪和梁实秋的作品。

付光明在决定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之前,阅读了朱生豪、梁实秋、彭景熙等前辈的译作,觉得很多流行已久的莎士比亚戏剧的译作,不适合现代阅读。而且翻译中的“驯化”现象也十分严重,往往甚至很难达到严格意义上的“信、恩、恩”的“忠实”。以莎士比亚名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为例,朱生豪译为“《莎士比亚全集》”,梁实秋译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彭景熙译为“《温莎的风流妇人》”。傅光明觉得这三个翻译不妥,于是将其译为《温莎的幸福女人》。

“它可能被翻译为‘Merry’,受到20世纪初著名舞曲‘The Merry Widow’的影响。”总之,从剧情来看,试图勾引温莎镇的人是邪恶的福斯塔夫勋爵。 ” 两个年长的女人被两个忠心的女人逗弄了。在汉语中,“风流”一词与“姑娘”(尤其是“姑娘”)结合时,带有一定的贬义。事实上,这两位女士刚刚完成了《傅光明《快乐的温莎巧妇》的翻译,并计划根据戏剧《温莎》写一部莎士比亚戏剧。例如:阅读、翻译和研究需要准确的长文章。

“朱先生的翻译,梁先生的翻译,彭先生的翻译,其实只是众多中文翻译中的一个,包括我现在翻译的傅先生。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作为一个作家,显然我不能用只是一个汉译本作为基础。这就是为什么我重点关注莎士比亚全集新译本的注释,因为它为莎士比亚戏剧的读者提供了一个自我比较和深入理解的新时代。他说这是提供可能性。

“迄今为止出版的13部新译莎士比亚戏剧,每部都有数百条注释和长达数万字的冗长序言。通过注释序言,向读者介绍莎士比亚的戏剧。你会发现,戏剧既不是晦涩难懂,也不是难以理解。” ”充满了欢乐热闹的市集气氛。莎士比亚的戏剧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难以形容的文学世界,是丰富而广阔的知识海洋。只有不断地追求知识和学习,我们才能在莎士比亚戏剧的阅读上真正取得进步。翻译和研究。 ” “

经典真的有必要重新翻译吗?

《温莎的风流福斯塔夫》 在主编高高看来,外国经典文学的重译既有出版社的商业考虑,也有其存在的理由。

“我们真诚地尊重前人在翻译方面的开创性和建设性工作,这也是文学翻译中最重要的事情。有很多遗憾。”中外文之间的误解和不兼容等问题也很突出,而我们的前辈在翻译时并没有使用1920年代、1930年代的语言,或者1930年代、1940年代的语言。与现在的语言相比,这些语言可能有点落后。 ”

因此,他认为,虽然今天仍然需要重译外国经典文学,但也“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弥补过去的遗憾、更新语言、加强对原作者的理解等。平衡外语和汉语。

译林出版社法语文学编辑、青年翻译家唐艳阳也认为,经典作品的重译很有必要。这里的“重译”主要是指更换新的译者,开始新的翻译,但也指原译者在翻译完成一定时间后,进行大规模的修改。也可以指两者都可以,因为您需要提高翻译质量。 ”

他表示,由于物质限制,老一代译者对语言本身或文化背景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也会影响翻译的准确性。最新开发的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便利,并保证了翻译质量的提高。比如译林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组织译者翻译了《温莎的快乐夫人们》,但当时使用的手稿含有大量古法语,翻译工具基本都是纸质的,我只有一本字典。翻译过程非常困难,遇到了很多障碍。 近年来的修订和重译过程中,已经可以直接参考现代法语版本,翻译工具也得到了更新,使重译过程更加顺畅。

其次,随着语言习惯的不断改变,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显得“过时”,旧的译文已经不能满足年轻读者的需求。这个时候就必须及时发布新的翻译。第三,译者的语言风格、个人经历、年龄等也直接影响翻译质量。她觉得很多译者都有自己的专长和风格,擅长翻译小说的译者不一定擅长翻译诗歌,反之亦然。 “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译者,经历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不同,所以翻译结果也会不同。如果译文不理想,可以请别人翻译,也可以自己纠正。这也是很不错的。”必要的。”

唐向阳之前看过译者郭本安写的一篇关于文学翻译的文章,以《世界文学》为例,因此不存在“固定”的翻译。新译本不一定比旧译本好,新译本也不一定比旧译本好。艺术不一定重视新事物。但人们总是期望后浪推前浪,每一代都会比上一代更强。正是受这种信念的启发,新译者努力创作比旧译本更好的作品。他们的努力值得尊重。 ”

呼吁翻译批评的存在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徐军告诉本报,自从中国加入《蒙田随笔全集》以来,外国经典的重译问题就变得非常突出。从市场角度来看,一本书一旦进入公共领域,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翻译它。

徐峻并不完全否认重译,因为每个时代的读者都有自己的审美和语言习惯,可能会根据时代的需要创造新的译本。他表示,有几点需要考虑,比如译者是否达到了翻译的水平,重译能否超越过去的翻译,是否会带来新的可能性等。比如周克熙译的《局外人》和黄元申译的《伯尔尼公约》都是“引人注目”的重译。

“事实上,当前外国文学名著的重译存在三个不良倾向,一是译者的水平、责任和道德不够,二是出版商的责任。”徐军说。完全服从市场导向,导致抄袭、拼凑等“翻译混乱”;第三,重译、推广时不尊重前人译文。

在他看来,真正的文学翻译应该是一个“发现经典”或者“重新诠释经典”的过程,比如韩小红和他的妹妹发现了《包法利夫人》,而他本人就是第一个翻译勒克莱齐奥的《 `《简·爱》''。 “很多人说,‘我翻译了一部经典’,但这部经典是公认的经典,所以你的贡献当然不如第一个发现它的人。译者‘发现了一部经典’。”能够翻译它。这很经典。”

他还强调了当前翻译和出版市场缺乏专业批评的情况。换句话说,翻译批评在今天已经不存在了。 “纵观历史,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翻译一直存在批评和争论。那是20多年前的事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过这样的批评。目前,010-《沙漠》有100种不同的翻译。 3万多,今年有《红与黑》的一众,这些版本必然有好坏之分,以市场为导向,最知名的版本翻译问题最多,这是很危险的。我认为不仅要以市场为导向,更要以学术为导向。”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小王子》有100多个型号。

“总之,译者要有自制力,出版者要有好奇心,读者要有判断力,批评者要有责任感,出版管理要有责任心。我国的外国文学翻译行业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看起来好多了。”徐军说。

Delight还邀请翻译评论家参与。 “在中国,翻译批评只是零星地开展,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翻译批评。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文坛由于支持批评、批评而未能形成真正系统的文学批评。 “我没有。”赞扬的评论很多,但批评的声音还太少。”他认为翻译质量必须有标准,否则翻译研究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他还希望,未来的经典重译不仅包括翻译,还包括专家的介绍、评价和批评,帮助读者做出选择和决定。 “读者还需要了解译者。我曾经认为,翻译必须通过等级,但现在大门敞开,任何人都可以翻译。在这里。肯定有优点和缺点``好的译者引导读者,坏的译者误导读者。翻译有时就像一场马拉松。 ”

李文军译《在路上》。

高高一直对文学翻译在许多学术机构中不被视为一项成就感到困惑。 “当今中国,所有大学,无论其评价体系、奖励机制、奖励标准如何,都对文学翻译表现出严重的歧视和不尊重”,没有起码的尊重。当然,我指的是文学翻译类型。因此,严格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文军老师翻译《小王子》,高芒老师翻译《喧哗与骚动》,杨乐云老师翻译《喧哗与骚动》,叶伟曲老师翻译,《人与事》,易老师翻译丽君,《世界美如斯》,刘星灿老师翻译,《雪国》。我不知道有多少“学术论文”和“文学评论”。 ”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张亮亮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

ap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