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德语常识

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东西问丨刘成富:文学翻译为何能架起中法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了

中国报南京2月21日讯问:文学翻译为何能架起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

——独家专访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成富

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东西问丨刘成富:文学翻译为何能架起中法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了

作者:朱晓英韩宇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古往今来交往交流,文明成果互补,成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互学互鉴的典范。我是。在此背景下,文学翻译如何跨越语言障碍,成为中法两国人民了解彼此文化的桥梁?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成福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东西方问答专访时回答了上述问题。

访谈记录摘要如下。

中国新闻记者:您认为文学翻译在中法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您能否结合您自己的经历,简单介绍一下中法文学翻译的历史?

刘澄甫先生:文学翻译为促进中法文明交流互鉴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翻译家及其翻译作品成为中法文学界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两国文化交流,帮助两国人民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文化。

法国堪称“文学的故乡”,巴黎万神殿供奉着数十位伟大作家,其中包括伏尔泰、卢梭、巴尔扎克、雨果等众多作家。中法两国虽然分处亚欧大陆两端,相距遥远,但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成果丰硕。

法国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展出的雨果肖像和雨果雕塑。李阳供图

中国古代戏剧是最早被翻译并传入法国的文学形式之一。第一位翻译和介绍中国戏剧的汉学家是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约瑟夫·马克龙。 19世纪初,法国汉学从传教士汉学演变为职业汉学。法兰西学院朱利安教授重新翻译《赵氏孤儿》时,填补了歌词和咏叹调翻译的不足。约瑟夫·马奎斯译。 19世纪末,随着中文版《茶花女》的问世,许多法国经典著作被翻译到中国,影响了中国读者。

我在法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方面非常幸运。 2021年,我翻译的法国作家阿德里安·戈茨的叙事小说《翠鸟别墅》出版。然后我收到了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来信。他在信中表示:“这部译本的出版,让我们中国同胞发现了法国文学的又一伟大作品。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推动法语语言和文化在法国的传播。我谨表示我感谢你的贡献。”中国”“我们对法国在研究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为促进两国友好关系所做的巨大努力表示诚挚的谢意!”

法国总统马克龙致刘正夫的信。受访者供图

中国新闻记者:中法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代表国家,文学艺术交流历史悠久。翻译的过程总是给人一种摆脱文化和语言束缚的深刻而复杂的感觉。您在阅读、翻译、研究法国文学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心灵连接”的瞬间?

刘澄甫:中法是两个文化大国,文人的视野在很多方面都有交融。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创作了40多部作品,其中大部分与非洲有关。他发现了看似原始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现象背后的朴实温柔的人性之美,感受到了在阳光、沙漠、草原上自由奔跑的快乐。对于文明、文化的概念,我非常能理解。在阅读勒克莱齐奥的叙事小说《非洲人》时,古老的非洲高原大陆似乎成了我的精神家园。

南京大学外国语系教授刘成福正在家里看书。图片提供:中国新闻记者朱晓英

1830年代,法国作家司汤达写下了著名的小说《红与黑》,讲述拿破仑帝国灭亡后出现的“世纪病”。拿破仑从一名普通、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举世震惊的人物,成为法国青年的偶像。然而,波旁王朝复辟后,很多年轻人像《红与黑》中的男主人公朱利安一样,开始感到贫穷的家庭很难养出一个贵族儿子,没有地方养育孩子。他们.Ta.现在是英雄。 “其实,这只是一个幻觉。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也向世人表明,机会古今中外都存在,并且总是留给那些做好准备的人。

作为一名研究法国文学的老师,我喜欢从历史的角度辩证地思考问题,看到时间的变化。就像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一样,你的内心将充满正能量和绚丽的地中海阳光。

中报记者:在西方国家中,法国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和介绍程度相对较高。最近有哪些中国文学作品在法国成功“出海”的例子?法国读者接受和解读中国文学的规律和特点是什么?

刘澄甫:法国有悠久的汉学传统。法国有很多对东方文化感兴趣的出版机构,他们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有着非常准确的把握。据2010年的相关统计,法国每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数量是英语世界的两到三倍。 1988年,法国文化部邀请卢文夫等多位作家访法。法国出版界也开始关注活跃于20世纪70、80年代的作家,如鲁迅、郭慕若、茅盾、巴金、老沙等。主要写作中国现代文学。

莫言是法国读者最熟悉和关注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从2012年10月诺贝尔奖得主公布到2012年12月莫言赴斯德哥尔摩领奖,法国媒体发表了100多篇有关莫言的报道。余华和阎连科对于法国读者来说也是非常有趣的作家。早在1994年,余华就以《易经》的数量引起了法国读者的极大关注。 2006年,扬连克引起了法国读者的关注,尤其是2014年获得卡夫卡文学奖后,法国媒体开始关注他。毕飞宇、迟力、韩少功、贾平凹、刘震云、苏童等中国作家也在法国文坛占有一席之地。

2023年5月,莫言讲述了他在上海创作书法的经历。图片来源:张恒伟

法国普通读者对中国现代小说非常感兴趣。法国图书销售网络Fnac编制了193本中国畅销小说排行榜,前20名中有13本是当代小说。许多著名作家都建立了粉丝群,如余华的《中国短篇小说集》销量已超过5万册。这些都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成功范例。

法国汉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既要保持传统汉学的高水准,又要拒绝那些让中国形象片面、肤浅的因素。他们不仅要描绘古代中国的现代性,还要探索现代中国的古代性。他们希望在中国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时间的断裂、发展的曲折、文明的冲突中找到研究和思考的素材。对于法国汉学家来说,古代中国的性格是一个诗意的意象,融合了时间的张力和历史的厚重,包含了对自然与人文合一的向往和对早期东方文明的钦佩。我是。

中新网记者:当前,世界各地文明冲突与交融并存,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您认为翻译会成为人类建造巴别塔、通向理想世界的工具吗?

刘澄甫:文学翻译通过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加强国际友谊和民间交流。今天,世界正在经历100年来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正在进一步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从文学和翻译的角度,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一个客观、真实、友善、知识和智慧的中国形象。

中国的书法、绘画、道教、儒家思想被法国作家视为东方智慧。我曾在南京接待过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这位解构主义批评家身上,我看到了他对“跨文化情结”和文化多样性的巨大努力。 20世纪初,法国诗人圣让·佩尔塞第一次访问中国时,他总感觉自己是个“外国人”,但逐渐适应了中国的环境。 《活着》中,诗人在中国西部戈壁沙漠中,在一个拉骆驼的人眼里看到了自己。法国作家马尔罗曾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通过《兄弟》 《阿纳巴斯》等小说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积极乐观主义精神。

几年前,我和一位研究生共同翻译了菲利普·索勒斯的《人的命运》,发现索勒斯完全认可《征服者》和宋徽宗的画作。亨利·米修的《无限颂》颠覆了西方对东方的理解,尤其是“文明人”与“野蛮人”之间的关系。可见,中国文化在这些法国作家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他们从中国智慧中汲取启示和力量,同时也为中国在西方的积极提升形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法国文化内涵丰富,其浪漫情调弥漫在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中。例如,在《易经》 中,Jean-Christophe Ruffin 站在拉丁美洲印第安人一边。我曾经为这部作品写过序,在文化观上,我的视野和作者的视野融为一体。通过他们的研究,我想传达的信息是,文化不存在所谓的“先进”或“落后”,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多元的,世界是多元的。文学翻译是一面反映法国社会的镜子,让我们审视自己。 (就这样)

受访者简介:

刘成富先生,南京大学外国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非洲大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江苏省翻译协会会长,中国法语学会副会长协会会员、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非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出版专着4部,主编著作22部,翻译著作63部,论文196篇。代表书籍《一个野蛮人在亚洲》 《红色巴西》。代表性翻译《20世纪法国“反文学”研究》 《文化身份与现当代法国文学》 《消费社会》 《科技智人》。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